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诺如病毒多表位抗原的构建及鉴定
1
作者 杜雪 赵印震 +4 位作者 张怡青 王晓军 王旭东 郭兰英 王云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91-2398,共8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设计诺如病毒(NoV)的多表位抗原并进行制备及鉴定。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NoV多表位抗原NoV-ZH并进行分析。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制备重组蛋白并鉴定,经动物免疫、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在胶体金平台初...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设计诺如病毒(NoV)的多表位抗原并进行制备及鉴定。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NoV多表位抗原NoV-ZH并进行分析。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制备重组蛋白并鉴定,经动物免疫、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在胶体金平台初步应用。结果:设计的多表位抗原二级结构中无规卷曲占比较大,理论分子质量及等电点(PI)为13.1 ku、7.16,性质稳定,亲水性较好。免疫评估显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激活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抗原序列连接pET-28a(+)、pET-32a载体后制备的蛋白分别以包涵体蛋白、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经动物免疫、杂交瘤技术获得一对配对抗体,应用于胶体金试纸条灵敏度达0.5 ng/ml,试纸条可特异性结合两种基因型NoV重组衣壳蛋白。结论:成功制备诺如病毒多表位抗原并鉴定,为后续NoV通用型检测靶点探究及诊断原材料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生物信息学分析 多表位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在转基因番茄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晓红 黄小琴 +4 位作者 钟任佳 朱巧珍 赵莹 郭瑜琪 陈晓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获得稳定表达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Tg-MAG)的转基因番茄植株。方法用植物组成型启动子E35S、番茄果实特异性E82.2启动子以及E35S-E81.1复合式启动子驱动弓形虫Tg-MAG的植物表达载体pC35MG、pCE2MG与pC35E1MG,以农杆菌介导的T-DNA... 目的获得稳定表达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Tg-MAG)的转基因番茄植株。方法用植物组成型启动子E35S、番茄果实特异性E82.2启动子以及E35S-E81.1复合式启动子驱动弓形虫Tg-MAG的植物表达载体pC35MG、pCE2MG与pC35E1MG,以农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法转化番茄子叶和下胚轴;经芽诱导、伸长以及生根的连续性抗性筛选和培育,获得Tg-MAG转基因番茄植株,练苗后移栽花盆中培育至开花、结果。用PCR、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对Tg-MAG转基因植株进行DNA、RNA、蛋白水平的鉴定。结果获得的Tg-MAG转基因番茄植株经PCR和RT-PCR鉴定,得到预期360bp的Tg-MAG片段,经Western blotting筛选获得能正确表达预期相对分子质量(Mr)为11900的Tg-MAG重组蛋白,且8株具有免疫反应性,其中有2株于番茄果实中所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抗弓形虫速殖子主要表面抗原1(SAG1)单克隆抗体K7H3发生强免疫反应。结论获得Tg-MAG转基因番茄株系,在其果实中成功表达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的Tg-MAG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多表位抗原基因 转基因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骆利敏 李明 +3 位作者 夏虎 陈百虹 王萍 郝文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 :探讨HBV复合多表位DNA疫苗诱导体液及细胞免疫的可行性。方法 :将HBV多表位抗原基因BPT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PT。将其通过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 ,用间接免疫ELISA法、CTL杀伤功能检测... 目的 :探讨HBV复合多表位DNA疫苗诱导体液及细胞免疫的可行性。方法 :将HBV多表位抗原基因BPT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PT。将其通过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 ,用间接免疫ELISA法、CTL杀伤功能检测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检测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水平 ,并观察其对免疫小鼠的毒副作用。结果 :用重组质粒pcDNA3.1/BPT免疫BALB/c小鼠后 ,在效靶比为 10 0∶1时 ,可诱导显著地特异性CTL应答 (P <0 .0 5 )。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IgG的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在BPT基因原核表达蛋白的刺激下 ,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5 )。RT PCR分析表明 ,IL 12mRNA的水平亦明显升高。结论 :HBV多表位基因疫苗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 基因免疫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表达及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建生 解咏梅 +1 位作者 林元凯 任大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分类号Q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16209(1999)03026871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易于慢性化及发展为肝硬化,且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手段。国内外对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仍处... 分类号Q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16209(1999)03026871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易于慢性化及发展为肝硬化,且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手段。国内外对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仍处于克隆表达HCV部分基因产物或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基因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DNA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培梁 陈晓光 +3 位作者 李华 周晓红 彭鸿娟 吴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以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DNA疫苗免疫小鼠,评价该疫苗对弓形虫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利用PCR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MAG,以质粒纯化试剂盒大量制备质粒,同时分别以载体质粒pcDNA3... 目的以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DNA疫苗免疫小鼠,评价该疫苗对弓形虫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利用PCR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MAG,以质粒纯化试剂盒大量制备质粒,同时分别以载体质粒pcDNA3和PBS液为空质粒对照和空白对照,与lipofectin按5∶2的比例混合后,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间隔两周,连续免疫3次,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的IgG抗体、IFN-γ和IL-4含量,评价疫苗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以强毒型RH株弓形虫感染免疫小鼠,统计小鼠的存活时间,评价疫苗产生的免疫保护性。结果经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MAG读码框架正确。与免疫前及载体质粒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免疫后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并引发高水平IFN-γ。攻虫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DNA能诱导BALB/c系小鼠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弓形虫感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多表位抗原 DNA疫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杆菌表面特异性多表位抗原的串联表达与免疫磁珠的初步建立(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泰山 赵林立 +5 位作者 廉慧峰 张常印 陈国强 姜焱 祝长青 王凯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5-971,共7页
目的为获得布氏杆菌表面多表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用于布氏杆菌免疫磁珠的构建。方法从布氏杆菌3个表面蛋白中分析到特异性抗原表位,人工合成其串联基因片段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E.coli BL21(DE3),获得重组质粒pET-32a(+)-CJMEA-A,I... 目的为获得布氏杆菌表面多表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用于布氏杆菌免疫磁珠的构建。方法从布氏杆菌3个表面蛋白中分析到特异性抗原表位,人工合成其串联基因片段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E.coli BL21(DE3),获得重组质粒pET-32a(+)-CJMEA-A,IPTG诱导后表达出30kDa的重组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后将其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间接ELISA鉴定和兔免疫试验,制备的抗血清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包被成免疫磁珠并用于布氏杆菌富集。结果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牛抗布氏杆菌血清反应,其抗血清与布氏杆菌发生良好反应,纯化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能特异性吸附布氏杆菌。结论获得的布氏杆菌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磁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 多表位抗原 串联 免疫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文佳 赵红玲 +4 位作者 刘龙丁 董承红 纳锐雄 赵树栋 李琦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9-841,共3页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十表位抗原HCVe在大肠杆菌中的非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非融合蛋白HCVe,纯化该蛋白后利用Westerb blot分析其抗原反应性。免疫小鼠,检测其免疫特异性。结果:HCVe十表位抗原...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十表位抗原HCVe在大肠杆菌中的非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非融合蛋白HCVe,纯化该蛋白后利用Westerb blot分析其抗原反应性。免疫小鼠,检测其免疫特异性。结果:HCVe十表位抗原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表明HCVe十表位抗原能与HCV病人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并可诱发小鼠产生特异性HCV抗体。结论:表达的HCVe十表位抗原具有特异的抗原反应性及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法氏囊病毒多表位抗原的表达及免疫特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巍 于妮娜 +1 位作者 张海红 刘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5-169,共5页
为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多表位抗原的原核表达和免疫特性分析,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合成由病毒VP2和VP3蛋白多个表位序列构成的重组抗原基因,并将抗原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BVIL1重组,表达多表位融合抗原,通过与标准抗血清反... 为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多表位抗原的原核表达和免疫特性分析,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合成由病毒VP2和VP3蛋白多个表位序列构成的重组抗原基因,并将抗原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BVIL1重组,表达多表位融合抗原,通过与标准抗血清反应和动物免疫分别检测表达抗原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经42℃诱导后,含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表达了31 kD的抗原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出现阳性条带,免疫小鼠后,抗血清的滴度为1∶6 400。说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大量表达的多表位融合抗原具有IBDV抗原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式囊病毒 多表位抗原 原核 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在恒河猴中的免疫应答及保护性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和绍清 杨芳 +3 位作者 代解杰 胡方 黄建生 李琦涵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利用HCV抗原多表位来研制HCV疫苗是目前的一个新方向。本研 究利用HCV的HCV的5个保守表位串联,并加入破伤风类毒素上的一个T细胞激活位点,设计成 一个HCV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此蛋白免疫恒... 利用HCV抗原多表位来研制HCV疫苗是目前的一个新方向。本研 究利用HCV的HCV的5个保守表位串联,并加入破伤风类毒素上的一个T细胞激活位点,设计成 一个HCV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此蛋白免疫恒河猴,诱导猴体产生了较 高的抗体水平,滴度达1∶1000以上,在免疫后的60周抗体滴度仍达1∶40以上。同时,在免 疫后6周用人HCV阳性血清攻击猴子,免疫PCX的猴子出现一过性ALT升高,在攻击后三周内用 RT-PCR检测到猴血清内HCV的RNA阳性。结果表明,免疫多表位的PCX蛋白可以诱导机体产生 高水平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 体液免疫 恒河猴 免疫应答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与恶性疟原虫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在小鼠及家兔中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建生 解咏梅 +5 位作者 张潜 沈先荣 钟雄林 张丽芸 郭明秋 任大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33-534,538,共3页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及恶性疟原虫 (Pf)复合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把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Pf复合基因AB克隆到带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CAB ,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及家兔 ,检测其诱发...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及恶性疟原虫 (Pf)复合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把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Pf复合基因AB克隆到带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CAB ,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及家兔 ,检测其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小鼠及家兔分别于免疫后第 6周及第 8周可检测到抗GZ PCX抗体 ,于第 10周达最高 ,滴度分别为 1:40 0及 1:3 2 0 0 ,但持续时间较短 ;免疫血清可识别Pf抗原 ;免疫动物还可产生针对GZ PCX融合蛋白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免疫后小鼠体重正常 ,肝脾脏未见明显肿大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HCV Pf双价多表位DNA抗原基因在小鼠及家兔中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但抗体的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恶性疟原虫 多表位抗原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感病毒多表位抗原的小鼠黏膜免疫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师小潇 马勋 +1 位作者 唐思静 刘惠莉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7-31,共5页
为探讨经黏膜途径免疫接种猪流感病毒(SIV)多肽疫苗的可行性,选择STV主要结构蛋白血凝素(HA)的T、B抗原表位,将多个表位片段串联,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对串联表达的重组猪流感病毒蛋白SIV-ep1、SW-ep2、SIV-el2进行了小... 为探讨经黏膜途径免疫接种猪流感病毒(SIV)多肽疫苗的可行性,选择STV主要结构蛋白血凝素(HA)的T、B抗原表位,将多个表位片段串联,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对串联表达的重组猪流感病毒蛋白SIV-ep1、SW-ep2、SIV-el2进行了小鼠免疫试验。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洗涤定量后,采用灌胃途径免疫6周龄KM小鼠,检测免疫小鼠抗体及细胞免疫水平。结果发现三免后各免疫组血清IgG抗体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黏膜分泌型IgA抗体,所有免疫蛋白组与PBS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细胞免疫检测,所有免疫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猪流感病毒血凝抗体检测,SIV-ep1免疫组、SIV-ep2免疫组、SIV-ep1与LT蛋白免疫组抗SIVH1N1亚型HI效价达1:1024,SIV-el2蛋白免疫组HI效价达1:512。结果表明,猪流感病毒重组多表位抗原灌胃免疫小鼠,能产生理想的黏膜免疫抗体和血清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多表位抗原 黏膜免疫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多表位抗原基因重组减毒口服活菌苗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建生 解咏梅 +11 位作者 张潜 沈先荣 任大明 吉冬梅 许谆 贾福星 雷呈祥 兰和魁 郑维扬 张丽芸 陈立茵 郭明秋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5-499,共5页
把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 (GZ)融合后 ,构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口服活菌苗SL32 61 ( pWR/PCX) ,免疫小鼠及家兔后 ,于第 6周始可检测到低水平的抗 GZ PCXIgG( 1∶2 0 0 ) ,... 把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 (GZ)融合后 ,构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口服活菌苗SL32 61 ( pWR/PCX) ,免疫小鼠及家兔后 ,于第 6周始可检测到低水平的抗 GZ PCXIgG( 1∶2 0 0 ) ,至 3月时最高滴度分别达1∶80 0及 1∶2 560 0 ,均显著高于宿主菌SL32 61组及空白对照组。在免疫小鼠的肠道灌洗液中可检测到抗 GZ PCXsIgA。GZ PCX抗原可促进免疫小鼠及家兔淋巴细胞增殖 ,诱发明显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DTH)。口服免疫后小鼠体重出现一过性下降 ,但未见其它明显的毒性作用 ,安全性较好。本研究从新的角度探讨了HCV复合多表位重组口服活菌苗的可行性 ,为HCV疫苗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口服活菌苗 多表位抗原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重组体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方 董承红 +8 位作者 董少忠 王丽春 孙明 王晶晶 刘龙丁 马绍辉 陈丽珊 任大明 李琦涵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多表位抗原重组体在大肠杆菌中的非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构建的HCV多表位抗原重组体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 2 0并在BL 2 1中表达 ,非融合表达蛋白经SDS PAGE检测 ,排阻层析...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多表位抗原重组体在大肠杆菌中的非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构建的HCV多表位抗原重组体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 2 0并在BL 2 1中表达 ,非融合表达蛋白经SDS PAGE检测 ,排阻层析纯化 ,利用ELISA和免疫印迹分析其抗原反应性。免疫昆明鼠和猕猴 ,并检测其抗体和特异性CTL(Cyto toxicTlymphocyte) ,在抗体转阴后再次用HCV病人血清攻击以检测其免疫应答能力。结果 HCV多表位重组体在pBV2 2 0 BL 2 1中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 15 %。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表明HCV多表位抗原能与HCV病人血清特异性结合 ,抗体水平和特异性CTL检测结果显示该抗原肽能诱导小鼠和猕猴产生较好的抗体水平和特异性CTL效应。用病人血清再次攻击后受试动物的抗体迅速阳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重组体 免疫原性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三联多表位抗原蛋白的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文 毕红卫 +3 位作者 胡巍 宋晓国 贾成友 陈志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知识和表位预测方法对家禽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三种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表位,进行了预测,并对重组抗原进行了预测,为三联多表位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家禽 禽病毒 多表位抗原蛋白 预测 生物信息学 传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新城疫病毒HN蛋白多表位抗原的表达与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治洲 巩长江 +1 位作者 刘文 胡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15-18,共4页
有效抗原及表位的预测和筛选是疫苗研究的基础,在对鸡新城疫病毒HN蛋白抗原表位预测的基础上,对多表位抗原进行表达与免疫原性测定.根据生物信息学表位预测方法获得的家禽新城疫病毒抗原表位,利用PCR技术合成基因,构建p BVIL1-HN重组载... 有效抗原及表位的预测和筛选是疫苗研究的基础,在对鸡新城疫病毒HN蛋白抗原表位预测的基础上,对多表位抗原进行表达与免疫原性测定.根据生物信息学表位预测方法获得的家禽新城疫病毒抗原表位,利用PCR技术合成基因,构建p BVIL1-HN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HB101,进行基因工程表达;经纯化蛋白后免疫小鼠,抗体滴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确定抗原的免疫原活性.结果表明,多表位抗原基因经测序结果正确,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得到高效表达,电泳纯融合多表位抗原经三次免疫得到抗血清,抗体滴度为1∶8 000.鸡新城疫病毒HN蛋白多表位抗原得到高效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 HN抗原 多表位抗原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优势多表位抗原的梅毒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贺秋 凌世淦 +6 位作者 陈坤 宋晓国 王国华 朱翠霞 刘荷中 马贤凯 邱艳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 建立操作简便、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血清梅毒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通过计算机分析选择梅毒螺旋体优势抗原表位,构建了梅毒螺旋体多表位优势嵌合抗原(rTpN15-TpN17-TpN42-TpN47)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HB101进行... 目的 建立操作简便、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血清梅毒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通过计算机分析选择梅毒螺旋体优势抗原表位,构建了梅毒螺旋体多表位优势嵌合抗原(rTpN15-TpN17-TpN42-TpN47)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HB101进行表达,纯化获得高纯度融合抗原。在此基础上,以纯化抗原包被酶联板,建立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法。利用该方法与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同时检测了126例梅毒可疑血清样本,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梅毒螺旋体多表位优势嵌合抗原(rTpN15-TpN17-TpN42-TpN47)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并成功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法及试剂。对126例梅毒可疑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ELISA、TRUST、TPHA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5.40%(95/126)、72.22%(91/126)、70.63%(89/126),其中TRUST有29例,TPHA有6例为可疑阳性。TPHA检测的6例可疑阳性中,有5例ELISA、TRUST均为阳性;而TRUST测出的29例可疑样品中,仅7例ELISA、TPHA阳性。结论 多表位嵌合抗原ELISA试剂在特异性、敏感性与TPHA法相近,但明显优于TRUST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重组多表嵌合抗原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转基因食用植物中表达的麻疹病毒多表位抗原的中和性免疫原性
17
作者 张月星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4年第4期182-182,共1页
关键词 转基因食用植物 麻疹病毒 多表位抗原 中和性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球菌和球虫多表位抗原的表达及特性研究
18
作者 符立发 梁鸽 +8 位作者 黄家艳 唐智慧 赵仕杰 张焱荣 郑璨璘 索朗斯珠 曹随忠 别明江 王保宁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94-500,共7页
本研究旨在设计针对牛链球菌和牛球虫的联合多表位疫苗.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两种病原体的T/B细胞优势表位基因序列,串联拼接后引入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作为分子内佐剂,设计得到多表位重组抗原CARR(CTB-AMA1-RodA-RodA).经密码子优化后,... 本研究旨在设计针对牛链球菌和牛球虫的联合多表位疫苗.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两种病原体的T/B细胞优势表位基因序列,串联拼接后引入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作为分子内佐剂,设计得到多表位重组抗原CARR(CTB-AMA1-RodA-RodA).经密码子优化后,将CARR基因克隆至pET28a(+)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构建了稳定的表达工程菌.SDS-PAGE显示工程菌可高效表达约90 kDa目标蛋白,Western blot验证表达蛋白能与抗CTB及抗牛链球菌抗体特异性结合,且20代内工程菌质粒保有率超80%.纯化后的CARR蛋白免疫蛋鸡,7 wk后ELISA检测显示特异性IgY抗体效价达1∶12800.体外中和实验证实,该抗体显著抑制牛链球菌生长,说明其具备功能性中和活性.结果表明,CARR重组蛋白可有效快速激发宿主体液免疫应答,是牛链球菌和牛球虫联合疫苗的有效候选抗原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链球菌 牛艾美尔球虫 重组多表位抗原 达特性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基因的设计、合成及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骆利敏 李明 +3 位作者 夏虎 黄建生 王萍 董文其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6-432,共7页
目的 设计合成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以期获得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的新型乙肝疫苗。方法 设计并合成一条乙型肝炎病毒 (HBV)多表位抗原基因 (P T) ,该基因包括HBV前S2区的核苷酸序列 ,和分别来自乙型肝炎表... 目的 设计合成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以期获得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的新型乙肝疫苗。方法 设计并合成一条乙型肝炎病毒 (HBV)多表位抗原基因 (P T) ,该基因包括HBV前S2区的核苷酸序列 ,和分别来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DNA聚合酶的其它 4个连续的HLA限制性抗原表位的核苷酸序列。基因合成后克隆入载体质粒pWR4 5 0 1,转化大肠杆菌BL2 1,IPTG诱导P T基因与载体质粒的 β 半乳糖酐酶基因融合表达。结果 成功合成并拼接出乙型肝炎多表位抗原基因P T ,阳性重组子PWR HBV P T构建成功 ,并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 (Mr)约 75× 10 3的碱性蛋白质。结论 初步设计成功HBV多表位抗原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可表达出具有良好抗原性的重组融合蛋白 ,可能是较理想的HBV预防、治疗性疫苗候选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基因 基因 HBV 疫苗
原文传递
牛分枝杆菌Ag85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表位候选抗原的构建
20
作者 董希望 张岩 +4 位作者 魏稚彤 李文欣 刘思宇 梁栋 赵海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2-65,72,118,119,共7页
为了构建基于牛分枝杆菌Ag85B蛋白的多表位候选抗原,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g85B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二级结构等进行分析,预测其T、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并构建以pET-28a(+)为载体的多表位候选抗原,分析预测多表位候选抗原的... 为了构建基于牛分枝杆菌Ag85B蛋白的多表位候选抗原,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g85B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二级结构等进行分析,预测其T、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并构建以pET-28a(+)为载体的多表位候选抗原,分析预测多表位候选抗原的理化性质、抗原性并进行免疫模拟。结果表明:Ag85B蛋白有325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量为34.58085,理论等电点为5.62,脂肪系数为72.18,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细胞质和高尔基体中,具有亲水性、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属于分泌型蛋白,其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结构的占比分别28.15%和8.62%,含有3个T淋巴细胞优势表位和8个B淋巴细胞优势表位。构建的Ag85B多表位候选抗原为亲水性蛋白和非致敏原,两次预测免疫原性参数分别为0.893和1.524,可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说明试验成功构建出基于牛分枝杆菌Ag85B蛋白的多表位候选抗原,且该多表位候选抗原可能诱导机体产生T、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抗原 AG85B 生物信息学 多表候选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