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扰动边带谐波效应下多采样单相电压源型变流器的多频率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王庭康 姚文熙 +2 位作者 杨欢 李武华 赵荣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50,I0020,共13页
多采样是提高低开关频率变流器控制性能的潜在方法,但基于传统多采样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模型下的变流器高频特性分析误差大,难以准确预测扰动边带引起的高频谐振。因此,多采样变流器的高频建模需进一步探索。文... 多采样是提高低开关频率变流器控制性能的潜在方法,但基于传统多采样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模型下的变流器高频特性分析误差大,难以准确预测扰动边带引起的高频谐振。因此,多采样变流器的高频建模需进一步探索。文中解析在基波调制信号下注入扰动后多采样PWM的描述函数,以此建立起多采样PWM多频率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考虑边带谐波效应下的多采样变流器多频率导纳模型,相对于传统模型,其可精确描述高频段导纳特性,且扫频结果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接着,在所提模型下进行稳定性分析,其可准确预测传统模型不能预测的高频谐振;针对扰动边带引起的高频失稳,给出边带谐波谐振抑制策略,以保证高频段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稳定性 多采样 多频率建模 单相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采样频率合并单元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刘鹏 刘东超 +2 位作者 邓劲东 胡桂平 卢为 《电工技术》 2024年第16期121-123,127,共4页
国内智能变电站推广使用的合并单元装置普遍采用4 kHz采样频率,可以满足间隔层保护测控的需求;电能质量或PMU等对采样频率有更高的要求,通常要求12.8 kHz或者更高频率。对此,提出一种共口传输多采样频率数据的方案,采用一个合并单元装... 国内智能变电站推广使用的合并单元装置普遍采用4 kHz采样频率,可以满足间隔层保护测控的需求;电能质量或PMU等对采样频率有更高的要求,通常要求12.8 kHz或者更高频率。对此,提出一种共口传输多采样频率数据的方案,采用一个合并单元装置满足变电站不同专业的采样需求。测试表明,该方案适用于组网方式,对于帧间隔及延时要求不高的场合,减少了采集装置数量,提高了采样数据的共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采样频率 共口输出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采样近似粒集成学习
3
作者 侯贤宇 陈玉明 吴克寿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粒化是一种构建粒数据与粒模型的方法.近些年来,有多种粒化方法被提出,如基于样本相似度尺度的相似度粒化、基于邻域关系的邻域粒化和基于特征尺度变换的旋转粒化等.这些粒化方法都在监督与非监督任务中获得优秀的表现.但是这些粒化方... 粒化是一种构建粒数据与粒模型的方法.近些年来,有多种粒化方法被提出,如基于样本相似度尺度的相似度粒化、基于邻域关系的邻域粒化和基于特征尺度变换的旋转粒化等.这些粒化方法都在监督与非监督任务中获得优秀的表现.但是这些粒化方法都是基于样本本身的度量关系构建的,会导致样本在粒化过程中的信息量呈现不同量级的扩展现象.这一特征使粒化后的粒子在一些情况下难以处理.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采样方法构建近似粒子的粒化方式以保证粒化过程被限制在有限量级,并且在粒化过程中抛弃固定的度量关系式,粒化的结果会随着选取的近似集与近似基模型的不同而变化,使得样本在粒化为粒子时有着更高的灵活性.文中对多采样近似粒化和多种粒化方法进行详细比较,结果表明多采样近似粒化有着更高的分类性能,且与多种先进的集成算法做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在分类任务上多采样近似粒集成模型拥有着更好的鲁棒性与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粒表示 多采样近似粒化 重要性采样 粒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的多采样尺度风电功率多步预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茂 孙涌 +2 位作者 王东 穆钢 张明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5-59,109,共6页
风力发电联网运行是实现风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准确的风电功率实时预测是实现风能大规模合理调度的有效手段。文章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的多采样尺度风电功率多步预测模型。对于周期分量利用建模域均值法进行预测,剩余分量通过平... 风力发电联网运行是实现风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准确的风电功率实时预测是实现风能大规模合理调度的有效手段。文章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的多采样尺度风电功率多步预测模型。对于周期分量利用建模域均值法进行预测,剩余分量通过平稳性检验后利用多采样尺度时间序列法进行预测。利用两个不同风场的实测风电功率数据,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实时预测,与持续法和时间序列法的滚动预测模型相比,该预测模型能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周期分量 建模域均值法 时间序列 多采样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中多采样率转换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艳 张艳霞 +2 位作者 唐俊刺 陈鸿雁 徐松晓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广域测量系统对电网动态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为全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控制提供平台。但是,各测量点所用互感器并非同一型号,需要将多采样频率信号转换为同一采样频率。通过对不同采样频率信号的内插、抽取和凯赛窗低通滤波三者的级联,实... 广域测量系统对电网动态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为全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控制提供平台。但是,各测量点所用互感器并非同一型号,需要将多采样频率信号转换为同一采样频率。通过对不同采样频率信号的内插、抽取和凯赛窗低通滤波三者的级联,实现了任意分数倍采样频率的转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波傅氏的数字窄带滤波算法。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该算法在频率转换的同时能对信号进行有效、快速的滤波,实现了对采样信号不失真的频率归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测量系统 多采样频率 抽取和内插 窄带滤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多采样扫描转换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韩俊刚 殷诚信 曹小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1-458,共8页
随着片元着色器的可编程能力不断提高和新型图元的出现,扫描转换必须加强多采样时的处理能力.经典的边方程扫描转换算法便于实现多采样,但采样点测试的计算量大并且存在冗余测试,为此提出一种自适应多采样扫描转换算法.该算法的多采样... 随着片元着色器的可编程能力不断提高和新型图元的出现,扫描转换必须加强多采样时的处理能力.经典的边方程扫描转换算法便于实现多采样,但采样点测试的计算量大并且存在冗余测试,为此提出一种自适应多采样扫描转换算法.该算法的多采样集中在"边界片元",并结合点采样和区域采样技术根据自适应细分规则细分边界片元进行采样点的测试;避免了边方程算法中进行采样点测试时的乘法运算,减少了采样点的冗余测试,提高了多采样时扫描转换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在较小代价下达到或接近有相同采样点数的超采样反走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 扫描转换 反走样 自适应多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采样点下圆度误差最小区域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孟凡良 余晓芬 +1 位作者 黄开辉 彭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针对圆度误差测量时某些采样点密集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圆度误差最小区域评价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设计要点及实现步骤并给出了计算机程序流程图。该算法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先以最小二乘圆心为初值,采用"九点法"逐次移心... 针对圆度误差测量时某些采样点密集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圆度误差最小区域评价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设计要点及实现步骤并给出了计算机程序流程图。该算法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先以最小二乘圆心为初值,采用"九点法"逐次移心逼近最小区域圆心;再设定阈值,在各峰值点群中找到满足交叉准则的四点,最终获得最小区域法的圆度误差值。大量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根据上千个采样点信息准确算得最小区域圆度误差值。将该算法应用于CCD图像测量系统,亦可稳定、高效地得到测量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算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度误差评定 最小区域法 多采样 九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多采样率数字控制系统的同时极点配置 被引量:6
8
作者 肖建 唐磊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5-598,共4页
在利用提升 (lifting)技术所构造出来的多采样率数字控制系统的线性时不变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 ,讨论l个被控对象通过输入多采样率数字控制系统的同时极点配置问题 .分别引入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状态空间方法和多项式矩阵插值方法 .通过... 在利用提升 (lifting)技术所构造出来的多采样率数字控制系统的线性时不变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 ,讨论l个被控对象通过输入多采样率数字控制系统的同时极点配置问题 .分别引入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状态空间方法和多项式矩阵插值方法 .通过适当的变换 ,将同时极点配置问题归结为一系列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指出 ,当系统的输入采样率满足一定条件时 ,可以利用输入多采样率的输出静态反馈控制系统 ,实现对l个被控对象的同时极点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多采样数字控制系统 同时极点配置 鲁棒控制 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功率多采样间隔下损失信息度量及对预测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茂 齐玥 刘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52-1657,共6页
从采样间隔的角度分析风电功率的波动特性,提出波动标准差和信息熵指标,以此来衡量采样间隔变化后损失的信息量,分析其与多步滚度预测误差之间的关系。以吉林西部某风电场的实测数据为例,利用所提出的指标进行研究,给出合理的风电功率... 从采样间隔的角度分析风电功率的波动特性,提出波动标准差和信息熵指标,以此来衡量采样间隔变化后损失的信息量,分析其与多步滚度预测误差之间的关系。以吉林西部某风电场的实测数据为例,利用所提出的指标进行研究,给出合理的风电功率多步滚动预测模式下的采样间隔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多采样间隔 波动特性 信息损失量 信息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并网逆变器多采样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成 江宏玲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97-101,共5页
分析了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中开关频率和采样频率的矛盾,指出计算延时和PWM控制延时对系统性能的危害.分析并指出多采样PWM控制策略及其优势,指出该策略在PWM调制过程中的脉冲丢失和多次比较问题,给出多采样无阻尼控制解决方案.利... 分析了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中开关频率和采样频率的矛盾,指出计算延时和PWM控制延时对系统性能的危害.分析并指出多采样PWM控制策略及其优势,指出该策略在PWM调制过程中的脉冲丢失和多次比较问题,给出多采样无阻尼控制解决方案.利用Matlab建立实验平台,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小PWM控制延时从而解决大功率并网逆变器低开关频率与采样频率的矛盾,提高系统的稳定域度和动态响应特性,实现无阻尼高性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采样 无阻尼控制 计算延时 PWM控制延时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时滞系统的输入多采样最优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宏潮 李壮辉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4-5,共2页
本文针对离散状态时滞系统,首先将其变形为无时滞形式,设计出最优控制器;然后运用离散提升技术对输入进行多采样,得到扩展的离散系统模型,再运用最优控制技术对扩展系统进行最优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控... 本文针对离散状态时滞系统,首先将其变形为无时滞形式,设计出最优控制器;然后运用离散提升技术对输入进行多采样,得到扩展的离散系统模型,再运用最优控制技术对扩展系统进行最优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时滞系统 离散提升 输入多采样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采样频率的配网接地故障检测与定位 被引量:6
12
作者 齐文斌 《电力大数据》 2018年第5期59-65,共7页
现有文献的故障监测与定位小波算法都是在录波采样频率相同的前提下进行的,配电网小电流接地故障实时检测,与变电站接地故障检测的环境完全不同,配网故障监测装置,采用不同标准采样频率(3 600 Hz、4 800 Hz)上送实时故障录波数据到配网... 现有文献的故障监测与定位小波算法都是在录波采样频率相同的前提下进行的,配电网小电流接地故障实时检测,与变电站接地故障检测的环境完全不同,配网故障监测装置,采用不同标准采样频率(3 600 Hz、4 800 Hz)上送实时故障录波数据到配网中心,更有采用4 096 Hz的采样频率上送故障录波数据,在配网中心需要把不同采样频率的录波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提取故障特征、检测故障,确定故障首尾端,实现故障检测与定位。本文给出了小波能量特征的定义、不同采样频率能量特征的折算、基于能量特征的配电网接地故障监测与定位算法。多种采样频率下配网接地故障检测与定位,通过小波变换提取故障能量特征、将不同采样频率故障录波信号,折算到最低采样频率下的能量特征,然后根据能量特征来判别故障类型、确定故障首尾端。多采样频率的小波能量特征折算算法,对于类似的小波变换的使用场合,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故障检测 小波分析 多采样频率 小波能量特征 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并网逆变器多采样控制研究
13
作者 江宏玲 周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分析了采样和开关频率在进行并网控制时的冲突,指出问题的根源是计算延时与PWM控制延时。分析了多采样PWM控制策略的优势,指出了多采样PWM调制过程中的PWM调制波与载波多次比较和垂直相交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利用Matlab建立实验平台... 分析了采样和开关频率在进行并网控制时的冲突,指出问题的根源是计算延时与PWM控制延时。分析了多采样PWM控制策略的优势,指出了多采样PWM调制过程中的PWM调制波与载波多次比较和垂直相交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利用Matlab建立实验平台,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多采样有源阻尼PWM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计算延时和PWM控制延时,解决了在低开关频率与采样频率的矛盾;同时能有效抑制输出电流的谐振问题,提高了平台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和控制延时 有源阻尼 多采样 谐振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采样技术实现软件变频方法的研究
14
作者 孙书星 马殿光 《无线电工程》 2001年第z1期129-131,共3页
本文利用多采样的方法对软件无线中的变频作了研究,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关键词 软件变频 多采样 软件无线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采样点交流电流传感器
15
作者 张卫强 《机床电器》 1999年第4期32-33,共2页
采用电流互感器或精密电阻的两种多采样点、高精度、成本低的交流电流传感器,结合单片机或计算机可进行网络化电信号采样管理,非常适用于多电流采样点的数字化电子仪器及各种自动控制电路。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 交流电流传感器 多采样 精密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载波比下永磁同步电机多采样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磊磊 许志业 +1 位作者 李琰琰 李伟韬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98,共8页
针对常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在低载波比下存在电流控制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多采样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了常规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通过仿真分析了载波比变化对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的影响。然后... 针对常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在低载波比下存在电流控制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多采样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了常规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通过仿真分析了载波比变化对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的影响。然后针对常规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采样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分析了每周期内采样和预测次数对电流控制精度的影响,所提方法在一个控制周期内进行多次采样和预测,大幅提高了电流控制精度。最后,与矢量控制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 多采样 低载波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出多采样反馈控制器及系统稳定性
17
作者 郭戈 韩崇昭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1,共5页
针对由连续被控对象和数字控制器构成的数字控制系统,将现有的线性系统输出多采样线性反馈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推广到非线性系统.并相应地研究了非线性输出多采样反馈控制器及摄动非线性系统,给出了这类非线性输出多采样数字控制系统及... 针对由连续被控对象和数字控制器构成的数字控制系统,将现有的线性系统输出多采样线性反馈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推广到非线性系统.并相应地研究了非线性输出多采样反馈控制器及摄动非线性系统,给出了这类非线性输出多采样数字控制系统及其摄动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数字控制系统 输出多采样 摄动系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相关多采样技术的CMOS图像传感器列级单斜ADC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静 衡佳伟 +1 位作者 聂凯明 徐江涛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4-514,共11页
为了降低CMOS图像传感器的噪声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相关多采样技术的单斜ADC,可以根据光强自动选择合适的斜坡信号完成A/D转换。通过在低照度下使用小范围、高增益的斜坡信号进行多采样操作,可以充分降低读出噪声。多斜坡发... 为了降低CMOS图像传感器的噪声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相关多采样技术的单斜ADC,可以根据光强自动选择合适的斜坡信号完成A/D转换。通过在低照度下使用小范围、高增益的斜坡信号进行多采样操作,可以充分降低读出噪声。多斜坡发生器由温度计码电容型DAC实现,此外还分析并校准了斜坡信号的失调电压和增益误差。提出的单斜ADC是在标准的110 nm 1P4M工艺下设计仿真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相关多采样技术的单斜ADC不会增加总A/D转换时间,同时在8倍的前置放大器增益下实现了最低59μV_(rms)的读出噪声。此外当前置放大器为2倍增益时,读出噪声从强光下的211μV_(rms)降低到弱光下的92μV_(rms),噪声的降低对应于7.21 dB信噪比的提高。另外,本文的品质因数为3.77 nV_(rm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图像传感器 单斜ADC 自适应相关多采样 低噪声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多采样控制技术的并网逆变器研究与实现
19
作者 余畅舟 徐海珍 +2 位作者 刘淳 王庆龙 李飞 《新余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7-20,共4页
LCL型并网逆变器结构广泛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其高阶输出滤波器与非隔离特性极易引起逆变器输出电流谐波谐振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为提高逆变器控制带宽抑制谐波谐振,首先,根据LCL型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和控制建立其闭环控制模型,并分析... LCL型并网逆变器结构广泛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其高阶输出滤波器与非隔离特性极易引起逆变器输出电流谐波谐振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为提高逆变器控制带宽抑制谐波谐振,首先,根据LCL型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和控制建立其闭环控制模型,并分析系统的前向通道增益、控制延时与闭环带宽的关系;其次,提出并网逆变器的电压环与电流环分层控制技术,并引入多采样技术提高电流环的控制带宽;最后,通过搭建20kW实验平台,对基于分层多采样控制技术的并网逆变器的电流环输出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多采样技术 谐振 LCL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共用多采样技术的CMOS图像传感器读出电路设计
20
作者 王得剑 高静 聂凯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10,共8页
针对CMOS图像传感器中相关多采样(Correlated Multiple Sampling,CMS)技术在抑制噪声的同时使读出速度受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低噪声读出电路。读出电路采用列共用多采样技术,能够在不影响读出速度的情况下,抑制时域噪声和列固定模式噪声(F... 针对CMOS图像传感器中相关多采样(Correlated Multiple Sampling,CMS)技术在抑制噪声的同时使读出速度受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低噪声读出电路。读出电路采用列共用多采样技术,能够在不影响读出速度的情况下,抑制时域噪声和列固定模式噪声(Fixed Pattern Noise,FPN),改善CMOS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质量。列共用多采样技术采用开关控制读出电路和像素的连接关系,以多列共用的读出电路对像素依次进行时序错开时间缩短的多次采样,完成所有像素量化的总时间保持不变。基于列共用多采样技术读出电路的降噪效果在110 nm的CMOS工艺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随着采样数M从1到4变化,读出时间没有增长,瞬态噪声仿真得到整个读出链路的输入参考噪声从123.8μV降低到60.6μV;加入列FPN进行仿真,输入参考失调电压由138μV降低到69μ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噪声CMOS图像传感器 低噪声读出电路 列共用多采样 单斜模数转换器 时域噪声 列固定模式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