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多聚酶基因
1
作者 周琳 钱景 Harder TC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msn PCR)在研究巨细胞病毒 ( CMV) DNA多聚酶基因 ( UL -54)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 8例心肺移植患者血标本中提取 DNA,以 CMV-UL 54为模板 ,自行设计 6条特异性引物 ,建立 msn PCR扩增系统。扩增... 目的 :探讨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msn PCR)在研究巨细胞病毒 ( CMV) DNA多聚酶基因 ( UL -54)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 8例心肺移植患者血标本中提取 DNA,以 CMV-UL 54为模板 ,自行设计 6条特异性引物 ,建立 msn PCR扩增系统。扩增产物在 DNA测序仪上自动测序。结果 :msn PCR能扩增出 42 7bp和 1 0 52 bp两条目的片段 ,扩增产物测序表明存在导致氨基酸改变的碱基有义突变。结论 :msn PCR扩增结合测序 ,可检测 CMV-UL 54的 7个功能区目片段中的碱基突变 ,msn PCR比普通 PCR更加省时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属 器官移植 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多聚基因 DNA C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出含漱液中的乙型流感病毒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严峻 卢亦愚 +1 位作者 严菊英 周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测含漱液中的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HA1片段,得到各病毒与特异性大小的扩增产物的对应关系。用同样的...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测含漱液中的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HA1片段,得到各病毒与特异性大小的扩增产物的对应关系。用同样的方法扩增含漱液中流感病毒的HA基因的HA1片段。根据这对应关系检测含漱液中的流感病毒。结果以流感病毒的HA基因为模板设计的三对引物,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能特异性地扩增出942bp、1117bp和 751bp的核酸片段,它们分别和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有稳定对应关系。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含漱液中流感病毒HA基因的HA1片段,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检出含漱液中的乙型流感病毒。结论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能特异敏感地检出含漱液中的乙型流感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嗽液 乙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多重逆转录聚合反应 巢式多重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细菌并革兰分型的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汤伟 汪晓莺 +1 位作者 马国光 褚少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及作革兰阴、阳性分型,并与细菌培养法比较。方法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pm1,pm3)和一条革兰阴性型特异性引物(pm2),以半巢式PCR方法扩增实验室保留菌株的DNA并作出革兰染... 目的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及作革兰阴、阳性分型,并与细菌培养法比较。方法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pm1,pm3)和一条革兰阴性型特异性引物(pm2),以半巢式PCR方法扩增实验室保留菌株的DNA并作出革兰染色分型;以人类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HBVDNA阳性血清以及白假丝酵母菌为对照,检测此方法的特异性;采用倍比稀释菌液作敏感性实验;与细菌培养法比较,验证此方法检测临床标本的敏感性。结果对17个实验室保留菌株进行检测,以通用引物对作第1次PCR均得到371bp长度的DNA片段;再以革兰阴性菌特异引物对(pm2,pm3)作第2次PCR,9种阴性菌均得到353bp的DNA片段,而8种阳性菌未被扩增。特异性实验表明,此通用引物与人类基因组DNA、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实验表明,采用半巢式PCR可检测出3个CFU的细菌。对120份临床标本检测,半巢式PCR检测阳性率(29.2%)显著高于细菌培养法检测阳性率(17.5%)。结论此半巢式PCR检测细菌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并能对细菌进行革兰阴性、阳性分型,可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反应 16SRRNA基因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敏航 姜孟孟 +6 位作者 高丽 徐媛媛 丁一 王莉莉 靖彧 王全顺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43-144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有8例出现PDGFRB基因重排,阳性率为5.5%。其中3例为TEL-PDGFRB融合基因,2例为HI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GIT2-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TP53B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WDR48-PDGFRB融合基因。结论:运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MPD患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对于疾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且可以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反应 骨髓增殖性疾病 PDGFR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浆膜腔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5
作者 周跃 王建民 +2 位作者 沈轶瑶 汤伟 顾宇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观察革兰分型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浆膜腔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浆膜腔积液标本,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和一条革兰阴性菌特异性引物,以半巢式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同时作细菌培养。结果以... 目的观察革兰分型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浆膜腔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浆膜腔积液标本,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和一条革兰阴性菌特异性引物,以半巢式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同时作细菌培养。结果以通用引物对30例标本作第1次PCR,11例扩增出371bp长度的DNA片段,阳性率为36.7%;对阳性PCR产物再以革兰阴性菌特异性引物作第2次PCR,9例扩增出353bp的DNA片段即为革兰阴性菌。对此30例标本作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6.7%,低于PCR扩增法。5例标本细菌分离结果与半巢式PCR革兰分型结果相同。结论革兰分型半巢式PCR方法能够灵敏地检测细菌并作出革兰阴性、阳性分型,对于浆膜腔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巢式聚合反应 16SRRNA基因 细菌培养 浆膜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一次加样法检测血液HBV DNA
6
作者 肖生祥 闰呼玲 +1 位作者 吴艳红 肖生彬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目的 消除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实验中 2次加样带来交叉污染的机会 ,提高PCR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通过设计内部、外部引物的不同长度和不同反应浓度 ,改变退火温度 ,建立半巢式PCR一次加样法检测HBVDN... 目的 消除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实验中 2次加样带来交叉污染的机会 ,提高PCR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通过设计内部、外部引物的不同长度和不同反应浓度 ,改变退火温度 ,建立半巢式PCR一次加样法检测HBVDNA。 3个PCR引物同时加入反应管进行 2次PCR反应 ,在一个反应管内完成巢式PCR。结果 该法可检出 4个分子的目的基因片段。在 16例ELISA和常规PCR检测HBV阴性的血清标本中 ,半巢式PCR一次加样法检出 2例阳性。结论 该方法简便、敏感、特异。与ELISA同时应用 ,可提高临床标本HBV阳性检出率 ,减少假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巢式聚合反应 一次加样法 检测 血液 HBV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儿童脑膜炎/脑炎
7
作者 石迎迎 潘芬 +6 位作者 孙燕 王春 蒋婕 于方圆 张天栋 秦惠宏 张泓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脑膜炎/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82例确诊或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样本。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了解患儿抗菌药物使用... 目的探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脑膜炎/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82例确诊或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样本。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了解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巢式多重PCR检测病原体,并同步进行细菌培养、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82例脑脊液样本中,有31例检出病原体,其中20例检出病毒、11例检出细菌。细菌组脑脊液样本白细胞计数、蛋白、乳酸脱氢酶和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均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葡萄糖水平低于病毒组(P<0.05);阿昔洛韦使用例数少于病毒组(P<0.05)。巢式多重PCR与培养法判断细菌性脑膜炎/脑炎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59,P<0.001),与实验室指标判断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一致性亦较好(Kappa=0.737,P<0.001)。结论巢式多重PCR可以作为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样本病原体感染的新方法,可提高儿童脑膜炎/脑炎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膜炎 脑炎 巢式多重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遗传学异常
8
作者 马力 潘金兰 +3 位作者 吴亚芳 何军 温丙昭 薛永权 《医学与哲学(B)》 2009年第5期38-39,41,共3页
探讨如何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特异融合基因异常的检出率与准确率。联合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出82例核型异常,占68.3%,而应用多重巢式聚... 探讨如何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特异融合基因异常的检出率与准确率。联合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出82例核型异常,占68.3%,而应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出54例融合基因异常,占45%。联合这两种技术,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75%(90/120),其中有65例明确了具体染色体改变或特异性融合基因异常。30例患者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出具有t(8;21)(q22;q22)或t(15;17)(q22;q12),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出39例患者具有AML1/ETO、PML/RARA或CBFB/MYH11融合基因异常。当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或者不存在19种融合基因之一时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为阴性。提示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联合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异常/特异性融合基因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遗传学异常 常规细胞遗传学 多重巢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法检测沙眼衣原体
9
作者 凌文利 李欣欢 +1 位作者 张益康 陈荣安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板杂交法 (半巢式PCR -MPH)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Ct)。方法 分别用质粒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引物进行扩增。将下游引物用生物素标记 ,经半巢式PCR扩增Ct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后 ,扩增产物被包被有... 目的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板杂交法 (半巢式PCR -MPH)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Ct)。方法 分别用质粒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引物进行扩增。将下游引物用生物素标记 ,经半巢式PCR扩增Ct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后 ,扩增产物被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微孔板捕获 ,经碱变性后与标有荧光素的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然后通过辣根酶标记的抗荧光素抗体与杂交分子反应 ,经过酶底物显色 ,通过测定吸光度来判断结果。结果 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引物半巢式PCR较质粒引物PCR更敏感 ,比半巢式PCR产物酶切后电泳法高 1 0倍 ,半巢式PCR -MPH法特异性强。该法重复法好 ,批内CV值 <1 0 % ,批间CV值 <1 5 % ;该法在包被浓度为 4mg L、产物 1∶2 0稀释、与微孔板结合 2 0min后加入 1 0pmol mL探针杂交 3 0min ,用 1∶3 0 0 0稀释的酶显色条件下有最佳结果。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 ,无放射性和EB染料污染 ,适于临床样本的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反应-微孔板杂交法 沙眼衣原体 限制性内切 巢式PCR-MPH 泌尿生殖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良仕 邢燕 唐中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25-26,共2页
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并与临床病死率间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22例重肝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6例HGVRNA阳性,阳性率27.3%,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11例,HGVRNA阳... 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并与临床病死率间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22例重肝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6例HGVRNA阳性,阳性率27.3%,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11例,HGVRNA阳性4例,阳性率36.4%,慢性重型肝炎10例,HGVRNA阳性2例,阳性率20.0%,急性重型肝炎1例未检出。HGVRNA阳性6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16.7%,HGVRNA阴性16例中,死亡6例,死亡率37.5%。表明川北地区亦存在HGV感染,HGV感染病例病死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 聚合反应 庚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疟疾混合感染检测与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勤 侯瑞生 +4 位作者 薛云红 徐超 苗丽 李丽 王晓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应用能够同时检测恶性疟(P.falciparum)、间日疟(P.vivax)、卵形疟(P.ovale)、三日疟(P.malarie)及其混合感染的多重巢式PCR方法,对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评价其在疟原虫混合感染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疟疾流行病学调... 目的:应用能够同时检测恶性疟(P.falciparum)、间日疟(P.vivax)、卵形疟(P.ovale)、三日疟(P.malarie)及其混合感染的多重巢式PCR方法,对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评价其在疟原虫混合感染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传统的镜检法提供有效的补充。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的18SSU rRNA基因序列设计5对引物(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以等比例混合的4种疟原虫核酸为模板,建立疟疾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法对28份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及测序验证,将其结果与镜检法比较。结果:28份疑似混合感染样本中混合感染样品数为6例,其中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样品5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样品1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用于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及其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在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与分型上较镜检法有明显的优势和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巢式聚合反应 混合感染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 被引量:10
12
作者 倪穗 余晓巍 +3 位作者 王建平 雷爱莹 曾地刚 吴雄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9-493,共5页
参照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序列,根据PCR引物设计的原则,设计巢式PCR引物,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如何快速检测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RT-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参照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序列,根据PCR引物设计的原则,设计巢式PCR引物,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如何快速检测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RT-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巢式RT-PCR扩增获得279bp的特异性片断,阴性对照无扩增条带。巢式RT-PCR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经测序分析,结果证实与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0.1pg的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RNA。初步建立了VHSV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可为VHSV的检测提供一个快速、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 巢式逆转录聚合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沙门菌特异性二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晓可 吴清平 +2 位作者 张菊梅 周艳红 邓梅清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目的建立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Salmonella spp.)。方法以沙门菌特异性基因invA、hilA为靶基因,选择2对引物对16株沙门菌和24株非沙门菌进行扩增,验证二重PCR的特异性。梯度稀释DNA,以不同稀释度的DNA PCR... 目的建立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Salmonella spp.)。方法以沙门菌特异性基因invA、hilA为靶基因,选择2对引物对16株沙门菌和24株非沙门菌进行扩增,验证二重PCR的特异性。梯度稀释DNA,以不同稀释度的DNA PCR扩增。在猪肉中以不同菌量人工污染,不同增菌时间培养,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应用该方法检测实际样品。结果以invA、hilA为靶基因的两对引物对沙门菌的检出均有很好的特异性,PCR能检出0.1332pg的沙门菌DNA,人工污染猪肉的检测限为2.5cfu/ml。本研究共检测了53份食品样品,有21份检出了沙门菌。结论建立了适用于肉类、水产品及蛋糕等食品中的沙门菌检测的快速、灵敏、特异的二重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聚合反应 食品 食品微生物 食源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检测鉴别鸡3种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谢芝勋 谢志勤 +3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廖敏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4,共4页
根据鸡新城疫病毒 (NDV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的基因文库 ,设计了3对分别与NDV、IBV和ILT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 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IBV、ILT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PCR扩增 ,结果均... 根据鸡新城疫病毒 (NDV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的基因文库 ,设计了3对分别与NDV、IBV和ILT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 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IBV、ILT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PCR扩增 ,结果均同时得到了 3条与设计相符的 310bp(NDV)、172 0bp(IBV)和 6 47bp(ILTV)三重PCR扩增带 ,而对其他 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三重PCR技术能检出 10 pg的IBV、1pg的NDVRNA模板和 10 pg的ILTVDNA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鸡新城疫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289例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玥 李艳 +2 位作者 金晶纯 王亚柱 魏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8-741,共4页
目的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的结果。方法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 目的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的结果。方法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合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 46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3.5%(P=0.997);69例完全缓解CM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4%和58.1%(P<0.05)。32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8%和90.6%(P=0.996);114例完全缓解AP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和7.0%(P<0.05)。12例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NLL-M2)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0.0%(P=1.0);16例完全缓解ANLL-M2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2.5%(P<0.05)。结论 RT-PCR较nPCR更为敏感而准确,应用RT-PCR可以提高微小残留病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融合基因 实时定量聚合反应 巢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流感嗜血杆菌b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敏 胡翼云 +4 位作者 高薇 袁林 沈叙庄 俞桑洁 杨永弘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价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估计氨苄西林耐药Hi中b型的比率。方法对2000—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细菌监测项目中,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培养的899株Hi,用E试验法检测氨苄西... 目的评价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估计氨苄西林耐药Hi中b型的比率。方法对2000—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细菌监测项目中,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培养的899株Hi,用E试验法检测氨苄西林耐药情况后,用nested-PCR与玻片凝集法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进行b型检测。结果检出74株氨苄西林耐药Hi。nested-PCR与玻片凝集法检测Hib的结果一致,74株氨苄西林耐药Hi中有2株为Hib,约占2.7%。结论nested-PCR b型荚膜检测方法可作为玻片凝集法的一个重要补充。3地4年内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鼻咽部携带的氨苄西林耐药Hi中,Hib的比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流感嗜血杆菌 巢式聚合反应 玻片凝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个胚胎小体细胞中时钟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关云谦 蔡彦宁 +4 位作者 谢淑 朱宛宛 徐艳玲 张愚 陈彪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建立一组灵敏的检测时钟基因(c lock gene)的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方法,并检测小鼠胚胎小体(EB)来源的单细胞中重要时钟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体外诱导分化为EB,提取总RNA并进行反转录,用BMAL1、CL... 目的建立一组灵敏的检测时钟基因(c lock gene)的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方法,并检测小鼠胚胎小体(EB)来源的单细胞中重要时钟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体外诱导分化为EB,提取总RNA并进行反转录,用BMAL1、CLOCK、CRY1和CRY2基因特异引物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电泳检测扩增产物,从而建立相应的巢式PCR反应体系。利用膜片钳获取胚胎小体来源的单个细胞,通过巢式PCR反应检测相应时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确定了BMAL1、CLOCK、CRY1和CRY2基因的扩增参数。证明在此条件下无非特异扩增,并且能够检测到至少两个拷贝的目的分子。利用此检测体系发现,部分胚胎小体细胞中BMAL1、CLOCK、CRY1和CRY2时钟基因环路不完整。结论巢式PCR方法能够灵敏地、而且特异地从单细胞中检测出一组时钟基因的表达,时钟基因的转录在胚胎小体细胞中并不一致,即时钟基因的环路不完整。时钟基因可能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着某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小体 巢式聚合反应 时钟基因 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组轮状病毒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勇 李敏 +1 位作者 马慧丽 蒋晓飞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A组轮状病毒常见G、P基因型进行检测。方法根据A组轮状病毒不同型别共有的VP4、VP7基因设计的引物分别用于G、P分型的第1次PCR扩增,然后用可以区分不同G型和P型的A组轮状病毒的引物进行第2次PCR扩增。对... 目的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A组轮状病毒常见G、P基因型进行检测。方法根据A组轮状病毒不同型别共有的VP4、VP7基因设计的引物分别用于G、P分型的第1次PCR扩增,然后用可以区分不同G型和P型的A组轮状病毒的引物进行第2次PCR扩增。对不同型别A组轮状病毒标准毒株和68例A组轮状病毒腹泻的粪便标本进行了G、P型别的检测。结果不同型别A组轮状病毒标准毒株分别扩增出不同长度片段的条带。68例被检测的A组轮状病毒腹泻粪便标本中G分型以G3为主,P分型以P8为主,其余型别少见。结论巢式PCR检测A组轮状病毒基因型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巢式聚合反应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牛奶中部分肠道致病菌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焕冬 李君文 +1 位作者 孙保国 王新为 《职业与健康》 CAS 2002年第3期43-44,共2页
目的 建立一套食物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耶尔森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肠道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裂解法提取DNA与各自的三条引物进行二次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简称半套式PCR),检测模拟阳性牛奶中部分肠道致病菌。结果 ... 目的 建立一套食物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耶尔森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肠道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裂解法提取DNA与各自的三条引物进行二次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简称半套式PCR),检测模拟阳性牛奶中部分肠道致病菌。结果 常规PCR能检出100个活菌的存在,在其产物进行半套式PCR检测时有10个活菌存在时即可扩增出特异性产物,提高10倍。最低检测限可达10 cfu(集落形成单位)。结论 本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式聚合反应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耶尔森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焦枯病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2 位作者 麻文建 朱天辉 郑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7-504,共8页
桉树焦枯病是威胁桉树生长的首要病害,建立准确、有效的桉树焦枯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技术是桉树焦枯病前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针对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菌株的β-微管蛋白(... 桉树焦枯病是威胁桉树生长的首要病害,建立准确、有效的桉树焦枯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技术是桉树焦枯病前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针对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菌株的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基因上保守序列极强的靶基因区域序列进行特异性引物BT-S-1/BTA-1的设计和通用引物BT-T1-S/BT-CYLTUBIR-A的合成,分别利用常规PCR和巢式PCR技术对引物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本研究也对所建立的巢式PCR用于桉树焦枯病原菌快速检测的田间时效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beta-tubulin基因序列通用引物BT-T1-S/BT-CYLTUBIR-A对全部供试菌株进行扩增,所有参试菌株均可扩增出1条约500bp的条带;而单独使用特异性引物BT-S-1/BT-A-1进行常规PCR扩增时仅病原菌能够扩增出1条148bp的明亮条带;当利用通用引物作为第1轮引物,以稀释10倍后的第1轮PCR产物作为第2轮PCR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时,也可扩增出上述148bp大小的明亮条带,且巢式PCR的扩增效果较常规PCR具有明显的视觉优越性;灵敏度检测试验表明,巢式PCR的灵敏度可检测到5fg/μL,较常规PCR可以扩增出的极限(DNA质量浓度为5pg/μL)至少提高了103倍;田间时效检测试验也说明巢式PCR较常规PCR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灵敏性,可达到田间检测的要求。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桉树焦枯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反应 桉树焦枯病 快速检测 丽赤壳属 柱枝双孢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