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9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婷婷 朱汝南 +4 位作者 钱渊 邓洁 赵林清 王芳 邓莉 《微生物与感染》 2011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方法,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通过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和CA16、EV71的型特异性引物,建立以不同引物浓度配比及两阶段退火温度提高检测敏感度和...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方法,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通过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和CA16、EV71的型特异性引物,建立以不同引物浓度配比及两阶段退火温度提高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3~10月收集的371例手足口病患儿381份临床标本同时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CA16和EV71的最低模板检测浓度分别为5.32pg/ml和0.64pg/ml,反应特异度为100%。应用该方法检测381份手足口病临床标本的总阳性率为77.4%,其中CA16与EV71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8%和35.4%,两者检测阳性比为1∶1.1。以病毒分离为标准,多重RT-PCR对CA16及EV71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95.2%和98.6%。因此,本研究新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较大量样本的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2010年引起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CA16和EV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食源性病毒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寇晓霞 吴清平 +1 位作者 姚琳 张菊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甲肝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 以四种食源性病毒的高度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确定多重RT—PCR检测四种病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样本...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甲肝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 以四种食源性病毒的高度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确定多重RT—PCR检测四种病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样本中四种病毒的同时检测。结果 在灵敏度试验中得到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星状病毒稳定的最高检测限均为50pg/ml,甲肝病毒为100pg/ml。在128份临床粪便样本中,其中轮状病毒阳性62份(48.44%),诺如病毒阳性8份(6.25%),星状病毒阳性11份(8.59%),甲肝病毒阳性4份(3.12%)。结论 研究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同时处理大量的样本,提高PCR检测方法的能力,可以应用于临床病例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毒 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原文传递
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敏航 姜孟孟 +6 位作者 高丽 徐媛媛 丁一 王莉莉 靖彧 王全顺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43-144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有8例出现PDGFRB基因重排,阳性率为5.5%。其中3例为TEL-PDGFRB融合基因,2例为HI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GIT2-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TP53B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WDR48-PDGFRB融合基因。结论:运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MPD患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对于疾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且可以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多重巢式聚合反应 骨髓增殖性疾病 PDGFRB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腹泻患儿粪便诺如病毒GⅠ/GⅡ型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的分析
4
作者 余希 甘燕霞 刘珂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0期65-67,7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儿粪便诺如病毒GⅠ/GⅡ型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江新区医院急性腹泻患儿150例,均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粪便样本诺如病毒GⅠ/GⅡ型... 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儿粪便诺如病毒GⅠ/GⅡ型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江新区医院急性腹泻患儿150例,均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粪便样本诺如病毒GⅠ/GⅡ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急性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段诺如病毒阳性与阴性病例症状、不同年龄段及发病季节诺如病毒阳性患儿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150例急性腹泻患儿的150份粪便样本中共检出诺如病毒阳性42份(28.00%);不同性别、户籍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春、冬季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于夏、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急性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于1~5岁、6~12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急性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阳性病例呕吐、腹泻<5次/d占比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岁、6~12岁急性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阳性与阴性病例发热、呕吐、腹泻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腹泻诺如病毒阳性患儿中,包括GⅠ型3例(7.14%)、GⅡ型38例(90.48%)、GⅠ/GⅡ混合型1例(2.38%);与其他年龄段比较,6~12岁GⅠ型占比(25.00%)较高;与春、冬季比较,夏、秋季GⅠ型占比(16.67%、20.00%)较高,春、冬季GⅡ型占比(100.00%、91.30%)较高。结论南昌市西湖区急性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较高,以GⅡ型为主,且好发于<1岁患儿及春季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腹泻患儿 粪便 诺如病毒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同时检测水中多种肠道病毒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崇淼 刘永军 +1 位作者 王晓昌 薛小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通用引物RT-PCR技术检测水中肠道病毒的方法.利用脊髓灰质炎病毒1~3型,柯萨奇病毒B3型作为参考病毒株,根据肠道病毒RNA5′非编码区中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序列来设计通用引物.比较了M-MLV酶和AMV酶的逆转录效果,AMV酶能够成... 建立了一种利用通用引物RT-PCR技术检测水中肠道病毒的方法.利用脊髓灰质炎病毒1~3型,柯萨奇病毒B3型作为参考病毒株,根据肠道病毒RNA5′非编码区中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序列来设计通用引物.比较了M-MLV酶和AMV酶的逆转录效果,AMV酶能够成功地从地表水和生活污水中逆转录病毒RNA,更适于实际应用.对比研究了PCR过程中的退火温度,c(Mg2+)等因素对RT-PCR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退火温度55℃,c(Mg2+)为2 mmol/L的反应条件,优化了RT-PCR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水样中接种的连续稀释的病毒,确定了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38 CCID50.考察人工污染的地表水、污水、二级处理出水样品发现,检测灵敏度基本一致.该方法可应用在实际环境的肠道病毒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转录-聚合反应(RT-PCR) 通用引物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猪瘟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艳 仇华吉 +5 位作者 王秀荣 张守发 朱庆虎 李娜 李国新 童光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07-1914,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CSFV)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现有CSF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CSFV通用引物,并在该对引物跨... 【目的】建立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CSFV)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现有CSF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CSFV通用引物,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强毒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区分猪瘟强毒和弱毒的RT-nPCR鉴别诊断方法。【结果】应用该方法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石门强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了大小分别为447和343bp的一条特异性片段,从两种病毒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了大小为447和343bp的两条特异性片段,但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其它常见猪源病毒细胞培养物以及正常细胞基因组进行检测时均为阴性。该方法可以检测出0.04pg的CSFVRNA。对从黑龙江省采集的1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14份类似猪瘟强毒,1份类似弱毒疫苗。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种系发生分析证实了RT-nPCR的检测结果。【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nPCR可以有效区分猪瘟强毒和弱毒,减少了未感染的免疫猪被误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转录-复合套式聚合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要上呼吸道病毒 被引量:8
7
作者 居丽雯 蒋露芳 +3 位作者 甘愉 周联娣 姜庆五 谈兆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 建立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T -PCR)检测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A型、B型等主要上呼吸道病毒的方法 ,以快速检测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及对甲型、甲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在上海地区人群感染、... 目的 建立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T -PCR)检测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A型、B型等主要上呼吸道病毒的方法 ,以快速检测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及对甲型、甲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在上海地区人群感染、流行情况调查。方法 采用经MDCK细胞接种培养的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和Hep - 2细胞接种培养的RSVA型、B型标准毒株病毒液 ,以及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和RSVA型、B型混合毒株病毒液 ,使用 5组引物 ,分别为HA1- 5a1和HAl- 3a1(甲 1型流感病毒 )、HA3 - 5a1和HA3 - 3a1(甲 3型流感病毒 )、NP- 5b1和NP - 3b1(乙型流感病毒 )、RSVAF和RSVAR(RSVA型 )、RSVBF和RSVBR(RSVB型 ) ,经mRT -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 ,于紫外灯下观察上述病毒特异核苷酸条带。结果 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 ,RSVA型、B型分别在 43 1,2 10 ,3 90 ,3 3 4,183bp处出现清晰的 5条DNA条带。 结论 应用 5组引物 ,mRT -PCR可用于快速检测临床上呼吸道感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和RSV ,并可对其进行分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转录聚合反应 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及鉴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8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2 位作者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7-440,共4页
参考禽流感病毒(AIV)M基因和HA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其中1对为针对不同HA亚型AIV的通用引物,另外2对为分别针对AIVH5和H7亚型的特异性引物。这些引物所扩增的cDNA片段大小分别为244、860和634bp。利用这3对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 参考禽流感病毒(AIV)M基因和HA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其中1对为针对不同HA亚型AIV的通用引物,另外2对为分别针对AIVH5和H7亚型的特异性引物。这些引物所扩增的cDNA片段大小分别为244、860和634bp。利用这3对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鉴别AIVH5、H7亚型的多重RTPCR技术。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AIVH5亚型同时扩增出2条大小分别为244bp和860bp的cDNA片段;对AIVH7亚型同时扩增出2条大小分别为244bp和634bp的cDNA片段;对AIVH5和H7亚型混合样品能同时扩增出3条大小分别为244、860和634bp的cDNA片段;对其他AIVHA亚型只扩增出1条244bp的cDNA片段;对其他常见禽病病原扩增均为阴性;该多重RTPCR对AIVRNA、AIVH5和AIVH7亚型RNA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0、100和100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亚型 H7亚型 禽流感病毒 多重转录聚合反应 快速检测方法 快速鉴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鉴别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庞耀珊 谢芝勋 +2 位作者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58-860,共3页
目的参考AIV M基因和HA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其中XZ145-2和XZ146为通用引物,可以检测所有亚型AIV,跨幅244 bp;XZ H9-1和XZ H9-2为H9亚型特异性引物,跨幅488 bp。方法利用这两对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快... 目的参考AIV M基因和HA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其中XZ145-2和XZ146为通用引物,可以检测所有亚型AIV,跨幅244 bp;XZ H9-1和XZ H9-2为H9亚型特异性引物,跨幅488 bp。方法利用这两对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鉴别H9亚型AIV的多重RT-PCR技术。结果与结论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H9亚型AIV同时扩增出两条大小分别为244 bp和488 bp的cDNA片段,对其他亚型AIV只扩增出244bp的cDNA片段,对其他常见禽病病原无特异性扩增,结果为阴性;该多重RT-PCR的通用引物对AIV RNA的最低检出量为1pg,对H9亚型RNA的最低检出量为10 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转录聚合反应 禽流感病毒 H9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乙型脑炎诊断中的建立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丁淑军 余光开 +1 位作者 张建军 彭建一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 运用逆转录 -半套式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semi-nested -PCR) ,建立一种新的早期快速检测乙型脑炎病毒的方法。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的 37例乙脑和 15例非乙脑病人标本 (包括血清、脑脊液 )分别为 6 3份和 30份 ,同时用RT -semi-... 目的 运用逆转录 -半套式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semi-nested -PCR) ,建立一种新的早期快速检测乙型脑炎病毒的方法。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的 37例乙脑和 15例非乙脑病人标本 (包括血清、脑脊液 )分别为 6 3份和 30份 ,同时用RT -semi-nested -PCR、IgM捕获法ELISA(MacELISA)进行检测。 结果 血清和脑脊液中可成功检测出JEVRNA ,经1 5 %凝胶电泳 ,出现特异性条带 ,符合预计值 4 0 0bp。结论 RT -semi-nested -PCR对检测JEV感染 ,从实验设计到实验条件 ,都是合理的 ,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乙脑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转录-聚合反应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和鉴别犬瘟热病毒强、弱毒株的复合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司微 崔尚金 +1 位作者 张洪英 刘立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CDV强、弱毒株间有区别保守区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P1和P4,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CDV强毒株特异性引物P2及弱毒株特异性引物P3,用引物P1/P4进行RT...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CDV强、弱毒株间有区别保守区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P1和P4,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CDV强毒株特异性引物P2及弱毒株特异性引物P3,用引物P1/P4进行RT-PCR,然后用引物P2/P3/P4进行复合套式PCR,建立了一种能区分CDV强、弱毒株的复合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该方法从CDV强、弱毒株的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了大小为247bp和177bp的特异性片段,从两种病毒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了大小为247bp和177bp的两条特异性片段,与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新城疫病毒的细胞培养物以及正常细胞对照组进行复合RT-nPCR扩增时均为阴性。对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采集的20份疑似CDV病料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有15份类似CDV强毒,5份类似CDV弱毒。本研究建立的复合RT-nPCR可以有效检测CDV感染,能够将强、弱毒株区分开,可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监测以及追踪疫苗免疫效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复合转录-套式聚合反应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YBR Green I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人、小鼠精子中CatSper1 mRNA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红钢 廖爱华 +2 位作者 孔祥斌 胡廉 熊承良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69-974,共6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SYBR GreenI实时RT-PCR体系,定量检测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CatSper1 mRNA。方法:用TRIzol分别提取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总RNA,逆转录后用SYBR GreenI实时PCR定量检测CatSper1 mRNA。SYBR GreenI实时PCR采用普通PCR试剂,... 目的:建立并优化SYBR GreenI实时RT-PCR体系,定量检测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CatSper1 mRNA。方法:用TRIzol分别提取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总RNA,逆转录后用SYBR GreenI实时PCR定量检测CatSper1 mRNA。SYBR GreenI实时PCR采用普通PCR试剂,加入SYBR GreenI染料,优化退火温度、Mg2+浓度及上、下游引物比例,并在PCR循环时采用四步法以消除引物二聚体的影响。优化完成后用不同浓度的精子cDNA为模板做标准曲线,以检测SYBR GreenI实时PCR的扩增效率。结果:定量检测CatSper1 mRNA的SYBR GreenI实时PCR体系适宜退火温度、Mg2+浓度及上、下游引物比例分别为63℃、3.0mmol/L和1∶1,四步法中采集荧光的温度为88℃。优化后用人和小鼠精子cDNA为模板做标准曲线分别为Y=-3.402log(X)+25.99和Y=-3.409log(X)+24.09,扩增效率分别为96.8%和96.5%,可定量检测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CatSper1 mRNA。结论:用普通的逆转录及PCR系统和试剂,建立了一种方便、廉价、可靠的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RT-PCR系统,可用于人、小鼠精子中CatSper1 mRNA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Sper1 精子 MRNA 实时逆转录-聚合反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绝对定量实验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蔡刚 李闻捷 沈茜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优化实验反应条件 ,使实时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绝对定量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方法 建立质粒标准品作为外参照 ;以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照 ,并对Mg2 + 、引物与探针比例、Buffer等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条件后 ,R... 目的 探讨优化实验反应条件 ,使实时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绝对定量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方法 建立质粒标准品作为外参照 ;以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照 ,并对Mg2 + 、引物与探针比例、Buffer等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条件后 ,RT PCR反应的扩增效率接近了理论最佳值 ,并可使靶基因与管家基因扩增效率保持一致 ,保证了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 为了获得可靠、重复性好的实时RT PCR绝对定量结果 ,应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逆转录-聚合反应 绝对定量 实验 优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30例报道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国利 杨中祥 +2 位作者 王勋 孙晶波 和利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3期97-97,99,共2页
目的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的微转移灶。方法 :患者常规行乳癌根治术 ,在完成皮瓣游离后 ,于胸骨柄处行骨穿 ,吸取骨髓 3~ 4ml,所采骨髓行RT -PCR检测其细胞角蛋白 19(KT19)含量。切除标本常规送病理。结果 :30例患者临... 目的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的微转移灶。方法 :患者常规行乳癌根治术 ,在完成皮瓣游离后 ,于胸骨柄处行骨穿 ,吸取骨髓 3~ 4ml,所采骨髓行RT -PCR检测其细胞角蛋白 19(KT19)含量。切除标本常规送病理。结果 :30例患者临床病理汇报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 17例 ,胸骨骨髓KT19阳性 7性 ,占4 1.12 % ,其中 3例肿块直径≥ 5 .0cm ,位于内乳内 ,临床未触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13例 ,胸骨骨髓KT19阳性 3例 ,占 2 3.0 7%。总阳性率 33.33%。结论 :在术中游离皮瓣后于胸骨柄处进行骨穿获取骨髓 ,并转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细胞角蛋白 19(KT19)在胸骨骨髓中的表达 ,可以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聚合反应(RT-PCR) 角蛋白19(KTl9) 乳腺癌 骨髓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出含漱液中的乙型流感病毒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严峻 卢亦愚 +1 位作者 严菊英 周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测含漱液中的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HA1片段,得到各病毒与特异性大小的扩增产物的对应关系。用同样的...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测含漱液中的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HA1片段,得到各病毒与特异性大小的扩增产物的对应关系。用同样的方法扩增含漱液中流感病毒的HA基因的HA1片段。根据这对应关系检测含漱液中的流感病毒。结果以流感病毒的HA基因为模板设计的三对引物,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能特异性地扩增出942bp、1117bp和 751bp的核酸片段,它们分别和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有稳定对应关系。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含漱液中流感病毒HA基因的HA1片段,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检出含漱液中的乙型流感病毒。结论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能特异敏感地检出含漱液中的乙型流感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嗽液 乙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多重转录聚合反应 半巢式多重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在线荧光分析的连续流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扩增检测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 被引量:3
16
作者 章春笋 李彧媛 王海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51,共7页
采用含RNA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和在线荧光分析的连续流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技术检测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此RT-PCR微流控装置以加热铜块组成恒温带,以聚四氟乙烯毛细管微通道为反应体... 采用含RNA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和在线荧光分析的连续流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技术检测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此RT-PCR微流控装置以加热铜块组成恒温带,以聚四氟乙烯毛细管微通道为反应体系构建而成。采用循环水冷却退火区,此装置能获得低至31℃的退火温度,而且温度控制及其稳定性良好,因而能满足不同PCR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PCR微流控技术的优越性,在线荧光分析被用于检测PCR产物。当流速为7.5 mm/s时,轮状病毒RNA的cDNA扩增和在线荧光分析能在约12 min完成(扩增约10 min,在线分析约2 min)。在此集成化的RT-PCR微流控装置上,1 h可完成轮状病毒RNA的RT-PCR以及其扩增产物的在线荧光分析,样品检出限达到6.4×104 copies/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荧光分析 微流控技术 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等位基因特异多聚合酶链反应产前基因在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凤兰 李熙鸿 +3 位作者 李钦伯 李强 王晓阳 孙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4-586,共3页
目的 探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多聚合酶链反应(PCR)产前基因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B超监视下对21名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20ml,常规酚-氯仿法提取DNA,应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检测其羊水细胞的β-珠蛋白... 目的 探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多聚合酶链反应(PCR)产前基因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B超监视下对21名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20ml,常规酚-氯仿法提取DNA,应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检测其羊水细胞的β-珠蛋白的5种基因突变类型(CD17,CD41~42,IVS-Ⅱ654,nt-28,nt-29)。结果 检测的21例中,4例双重杂合子及1例纯合子,均选择流产。16例为正常或单个突变的杂合子,胎儿出生后取脐血验证并随访观察,现小儿9个月~3.2岁,均健康。结论 多重等位基因特异PCR可用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高风险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在指导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阳性家系的选择性妊娠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等位基因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产前诊断 基因突变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诊断IBDV的免疫后感染 被引量:2
18
作者 荣俊 刘晓娜 +2 位作者 程太平 熊符 杨待建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8-19,共2页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 5个养鸡场的 13份病死鸡腔上囊、腺胃标本进行了检测 ,诊断为免疫后感染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IBDV) 。
关键词 转录-聚合反应 传染性腔上囊病 免疫后感染 诊断 疫苗 P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多重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永梅 梁东 李海波 《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同步检测病毒性脑炎(VE)主要病原新方法.方法应用逆转录多重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M-nPCR)对100例VE患儿及73例对照组脑脊液(CSF)标本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DNA与肠道病毒(EV)RNA同步检测.结果整个过程约需5 h.该法与ELISA... 目的探讨早期同步检测病毒性脑炎(VE)主要病原新方法.方法应用逆转录多重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M-nPCR)对100例VE患儿及73例对照组脑脊液(CSF)标本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DNA与肠道病毒(EV)RNA同步检测.结果整个过程约需5 h.该法与ELISA及经典nPCR方法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6%及100%.100例VE患儿CSF标本中,HSV阳性18例,EV阳性17例,在100例VE中,有26例重症,其中HSV感染14例(53.85%),EV感染7例(26.92%),不明病原5例(19.23%).不同病原检出率与年龄的关系:年龄~3岁、~7岁、~14岁HSV分别检出7.4%、11.9%、35.5%,EV分别检出25.9%、19.05%、6.5%.结论RT-M-nPCR是一种能在早期同步检测HSV及EV的具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的病原检测技术;在VE重症中HSV感染最常见;HSV感染在年长儿发病率高,而EV感染在学龄前及婴幼儿中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转录多重套式聚合反应 单纯疱疹病毒 肠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杭薇 邬光惠 +3 位作者 李继成 尤兰华 刘晓联 邱建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临床诊断寻求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病毒培养液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中的RSV基因,并应用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提取了RSV... 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临床诊断寻求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病毒培养液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中的RSV基因,并应用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提取了RSVm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扩增得到471bp左右cDNA区带。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2型、腺病毒7型对照无扩增带。RSV培养液10倍连续稀释至1∶1000,经RT-PCR扩增仍可见471bpcDNA区带。13例患者鼻咽分泌物中的RSV基因得到扩增,并经Southern印迹与斑点杂交证实。建立了RSVRT-PCR的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均较好,在临床标本的检测中将会有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聚合反应 转录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