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5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化大众主义”解释——以伯明翰文化学派斯图亚特·霍尔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秀琴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8,共9页
20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国的传播与接受,主要是通过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来开展的,而伯明翰文化学派也因此成名。斯图亚特·霍尔作为该学派的中坚人物,其文化研究一如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即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方马克思主... 20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国的传播与接受,主要是通过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来开展的,而伯明翰文化学派也因此成名。斯图亚特·霍尔作为该学派的中坚人物,其文化研究一如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即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那样,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解读为切入点,同时又赋予这一概念以独特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认为,霍尔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主要包括:其一,将大众文化视为当代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二,认为政治霸权是意识形态的主要社会功能;其三,多元链接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实践机制。这就是霍尔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化大众主义"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文化大众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英主义到大众主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话语实践转向 被引量:4
2
作者 高绣叶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1,共4页
创新人才内涵的认知偏差导致我国创新人才培养话语的精英化取向,进而形成创新人才的能力定位偏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流于形式化。高等教育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不同结构要素的协同进步和相互支撑。在“大众创业,万... 创新人才内涵的认知偏差导致我国创新人才培养话语的精英化取向,进而形成创新人才的能力定位偏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流于形式化。高等教育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不同结构要素的协同进步和相互支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重新界定创新人才的内涵,拓宽创新人才的外延,从而重构创新人才体系,进而基于高等教育的职能分化建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的培育系统才能使创新人才培养真正从理念走向实践,从实践走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主义 大众主义 创新人才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育“精英主义”到“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并重——基于辩证法角度的思考
3
作者 王大成 《经济师》 2007年第6期37-38,共2页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体育“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之间存在着矛盾,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正确认识这一关系是确保我国体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文章以正确定位体育中的“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为主要研究内容,主张在正确认...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体育“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之间存在着矛盾,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正确认识这一关系是确保我国体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文章以正确定位体育中的“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为主要研究内容,主张在正确认识两者关系的大背景下从理论上和制度上消解“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的对立与冲突,进而保障两者的协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主义 大众主义 辩证法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施路径研究
4
作者 郭子嘉 《世纪桥》 2025年第2期8-10,共3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发生深刻变革,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挑战的现实需求。高校作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发生深刻变革,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挑战的现实需求。高校作为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使命。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并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新媒体传播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可为理论的推广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大众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建构及启示
5
作者 卢雪 《榆林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既定目标和历史使命,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建构。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和现实生活诉求,用人民群众听得懂、想得通、感兴趣...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既定目标和历史使命,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建构。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和现实生活诉求,用人民群众听得懂、想得通、感兴趣的话语,坚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解读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使人民群众掌握、坚持并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指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奋斗和前行,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经验及获得的重大进展,对新时代更好更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 话语体系 时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理想与社会理想--关于20世纪中国的“大众主义”美术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天民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0,共7页
大众化问题是20世纪中国包括美术在内的整个文艺面临的基本命题。但长期以来美术史界对这个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从未有人对其做全面的研究和梳理。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历程看,大众化不仅是一个明确、完整、连续的美术史现象,而且... 大众化问题是20世纪中国包括美术在内的整个文艺面临的基本命题。但长期以来美术史界对这个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从未有人对其做全面的研究和梳理。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历程看,大众化不仅是一个明确、完整、连续的美术史现象,而且是与救亡图存的现实和改造社会的理想紧密联系的历史过程。对这样一个美术现象本文名之为"大众主义"美术。本文通过对"大众主义"美术的全面论述和分析,指出"大众主义"美术既不是历史上的孤立现象,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派或流派,而是20世纪中国社会理想的一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而形成了"精英化的大众主义美术"和"意识形态化的大众主义美术"。尽管二者在形式、方向、内容、组织、理想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其目标却是一致的,即通过美术的普及、宣传、教育、拯救改造国民性,培养现代的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主义“美术 精英化的大众主义美术 意识形态化的大众主义美术 社会理想
原文传递
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究
7
作者 邓美娇 李铠希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基于对江西省115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在宣讲者理论水平、宣讲队伍素质、宣讲形式以及传播平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提高宣讲效果,可以从提高理论水平、... 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基于对江西省115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在宣讲者理论水平、宣讲队伍素质、宣讲形式以及传播平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提高宣讲效果,可以从提高理论水平、加强队伍培训、创新宣讲形式和扩大传播渠道等方面入手,多方协同形成合力,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宣讲 大学生志愿服务 马克思主义大众 思政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队伍建设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安琪 刘然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与人类的解放代言,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拉近了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传播到基层农民中去,才能将这一理论内化于农民的理想信念、外化于农... 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与人类的解放代言,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拉近了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传播到基层农民中去,才能将这一理论内化于农民的理想信念、外化于农民的生活实践。这就需要从根源着手,建设一支政治信仰坚定的高素质的大众化主体队伍,解决信仰缺失、能力滞后、反馈衔接低效以及信任危机等问题,跨越横亘在马克思主义与农民间的鸿沟,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马克思主义大众 主体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及现实启迪
9
作者 张潇月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9-12,共4页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根据革命形势变化,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非凡的成效。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包括:重视理论建设,加强马列经典著作编印推介;发展教育事业,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普及;强化...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根据革命形势变化,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非凡的成效。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包括:重视理论建设,加强马列经典著作编印推介;发展教育事业,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普及;强化传播效果,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宣传。其历史成效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认同,提高了群众的思想水平;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有力地支援反“围剿”战争;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探索了正确的革命发展道路。这些实践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启示,即: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在宣传教育中坚持群众路线;采取通俗化和艺术化的宣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马克思主义大众 实践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进》与陕西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10
作者 许晴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4期16-19,共4页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基层地区的党员、青年学子等群体开始创办社团、报刊,结合基层地区的实际情况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陕西地区重要的基层报刊之一,《共进》杂志在揭露人民大众的悲惨生活、揭发帝国主义和军阀的丑恶嘴脸、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基层地区的党员、青年学子等群体开始创办社团、报刊,结合基层地区的实际情况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陕西地区重要的基层报刊之一,《共进》杂志在揭露人民大众的悲惨生活、揭发帝国主义和军阀的丑恶嘴脸、传播阶级斗争等唯物史观内容、唤醒人民大众斗争觉悟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青年问题,对当地青年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起到推进作用。《共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基层地区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引导一批有志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组织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推动革命运动向前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进》 马克思主义大众 陕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重维度
11
作者 隋秀英 王子琪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从传播学视阈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向大众传播的过程。它既有信息传播的一般性特征,又有区别于一般信息传播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从传播学视阈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向大众传播的过程。它既有信息传播的一般性特征,又有区别于一般信息传播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被大众认同并成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一种具有目的性、交互性和社会性的信息传播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有它成立的意义空间,要在大致相近或一致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通过对符号含义的共通性理解以及在人们交往心理认同默契的前提下,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和意义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马克思主义大众 共通性理解 有效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主义传统与法制理性:国家处理社会矛盾的“双轨制”——来自华北X县的案例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原 《社会学评论》 2016年第3期37-52,共16页
改革开放至今,在矛盾化解和权益救济领域,尽管法制的重要性被不断强调,对于当代中国基层民众而言,上访仍然明显是更加简单、便利且更具潜在收益的选择。本文以信访和诉讼为例,讨论国家应对社会矛盾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大众主义与法制理性... 改革开放至今,在矛盾化解和权益救济领域,尽管法制的重要性被不断强调,对于当代中国基层民众而言,上访仍然明显是更加简单、便利且更具潜在收益的选择。本文以信访和诉讼为例,讨论国家应对社会矛盾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大众主义与法制理性两种政策导向的"双轨制"特征,以及这种双轨模式如何影响基层民众在纠纷解决方面的策略选择。本文的案例与讨论揭示出,在权益救济领域,制度化与大众主义的紧张关系可能造成"法治"精神在文本和实践上的脱节:正式制度之外的基层信访巩固了行动者对于行政权威的认知,排斥了作为权益救济途径的诉讼与正式规则制度的作用空间,使"权利"、"法治"等沦为策略性的说辞而非切实可行的维权武器。这不仅可能造成政府公信的流失,也阻碍了现代、理性、公正的纠纷解决机制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主义 法制理性 信访 知情祛魅
原文传递
云南早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和经验
13
作者 李慧 《新丝路》 2024年第13期29-31,共3页
云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着悠久的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理论武器,只有被大众掌握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力量。在云南,马克思主义思想最早掌握在知识分子手中,随着知识分子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的宣传,以及党组织的建立,逐渐使理... 云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着悠久的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理论武器,只有被大众掌握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力量。在云南,马克思主义思想最早掌握在知识分子手中,随着知识分子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的宣传,以及党组织的建立,逐渐使理论进入人民的视野。其后红军过云南,将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人民大众,使得云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又更进一步。通过总结云南早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和经验,对现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马克思主义大众 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与优化策略
14
作者 赵洁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5期183-184,共2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接续战斗的必要条件,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马克思主义传播突破以往限制,实现从传播到接收的全面转型。但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马...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接续战斗的必要条件,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马克思主义传播突破以往限制,实现从传播到接收的全面转型。但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面临着媒体分散挤压马克思主义话语空间、技术利用异化、“流量至上”逻辑泛滥等挑战。对此,要运用全媒体技术赋能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守正向价值底色,创新传播样态,规范技术利用,夯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 全媒体 机遇 挑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场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新视角
15
作者 汪馨兰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工程,出场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视域。在出场学的视域下,大众话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场语境新诉求,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出场路径,大众化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工程,出场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视域。在出场学的视域下,大众话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场语境新诉求,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出场路径,大众化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场形态的历史新形态。新的出场语境、出场路径、出场形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重新出场的理论范式,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与实践进程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场学 马克思主义大众 人民群众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推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
16
作者 陈丽娇 《新丝路》 2024年第23期0150-0152,共3页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一环,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推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在推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社团制度不健全、...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一环,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推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在推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社团制度不健全、社团活动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青马社”要实现从“单打独斗”到“统一战线”、从“有意思”到“有信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向内深耕”到“向外拓展”的转变,持续推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 高职院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传播的影响——评《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传播研究》
17
作者 王娟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9期I0001-I0001,共1页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重塑了社会舆论环境和文化传播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可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传播的现状与挑战,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重塑了社会舆论环境和文化传播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可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传播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优化传播策略路径,以提升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由罗昌勤所著的《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传播研究》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传播的变化与挑战,分析了新媒体生态如何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传播的生态变革,并对新媒体传播载体中其话语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探究。本书不仅从理论层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在实践层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 社会舆论环境 马克思主义大众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生态 话语传播 策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视域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析
18
作者 杨卓然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2期99-101,共3页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收官,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展现蓬勃发展态势。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精神特质和传播效能出发...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收官,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展现蓬勃发展态势。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精神特质和传播效能出发,将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背景相融合,探索在农村地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坚定信仰,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农民大众中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 农村精神文明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问题——评《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传播研究》
19
作者 谭幸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支撑。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广泛性、普及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带来了历史机遇,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并基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进行中国... 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支撑。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广泛性、普及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带来了历史机遇,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并基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进行中国化、时代化,就需要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关注。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在这一模式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范围、传播渠道得以扩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宣传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媒体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 传播范围 马克思主义大众 传递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