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50年来高精度大地天文测量 被引量:3
1
作者 董鸿闻 钟维玲 《测绘标准化》 2002年第3期26-31,共6页
以翔实的资料,较详细地回顾与介绍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50年来我国高精度大地天文测量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大地天文测量的主要历程,采用的方法,获得的成果及其精度。
关键词 大地天文测量 天文基本网 天文 大地测量星表 地极坐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表系统对大地天文测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永海 张超 +2 位作者 董明 马俊峰 熊龙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4-348,共5页
星表是进行天文导航定位的基础,星表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导航定位的准确度。研究分析了不同大地天文测量星表的差异及其对测量成果的影响。采用实测数据计算分析了主要星表系统对大地天文测量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FK4与FK5星表系统间... 星表是进行天文导航定位的基础,星表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导航定位的准确度。研究分析了不同大地天文测量星表的差异及其对测量成果的影响。采用实测数据计算分析了主要星表系统对大地天文测量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FK4与FK5星表系统间大地天文测量结果的差异在角秒级;FK5与HIPPARCOS星表系统间大地天文测量结果的差异为0.1″,但随着时间相对历元J2000.0的推移,其影响会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天文测量 精度 赤经 赤纬 天文经纬度 星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天文测量智能测时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华 张宏兵 詹永根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50,60,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地天文测量的现状和美国对 GPS的政策 ,提出了智能测时仪的研制要求 ;阐述了智能测时仪通过计算机控制石英钟计时并融合短波时号与 GPS/GL ONASS全球定位系统时频信号完成收时的工作原理和研制方法及大地天文测量信...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地天文测量的现状和美国对 GPS的政策 ,提出了智能测时仪的研制要求 ;阐述了智能测时仪通过计算机控制石英钟计时并融合短波时号与 GPS/GL ONASS全球定位系统时频信号完成收时的工作原理和研制方法及大地天文测量信息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天文测量 智能测时仪 软件 信息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天文测量范围》编写说明
4
《测绘标准化》 1999年第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大地天文测量 规范 编写 说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天文测量观测暨数据处理系统研制成功
5
《浙江测绘》 1991年第2期36-36,共1页
长期困扰我国测绘界的大地天文观测难题终于得到解决。由第二炮兵测绘大队和总参谋部测绘信息技术总站合作研制的“大地天文测量观测暨数据处理系统”日前在京通过鉴定。该系统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性能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 数据处理系统 大地天文测量 天文观测 测绘大队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焯的天文物理思想——大地测量与月食解说
6
作者 关增建 《质量与标准化》 2024年第8期36-38,共3页
刘焯精通儒学,同时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隋书·刘焯传》记载道:(刘焯)对“《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十余部,推步日月之经,量度山海之术,莫不核其根本,穷其秘奥。著《稽极》十卷,《历书》十卷,《五经述议》,并... 刘焯精通儒学,同时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隋书·刘焯传》记载道:(刘焯)对“《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十余部,推步日月之经,量度山海之术,莫不核其根本,穷其秘奥。著《稽极》十卷,《历书》十卷,《五经述议》,并行于世”。在他诸多自然科学见解里,建议进行天文大地测量,是其引人注目的贡献之一。一、大地测量设想刘焯的建议跟我国古代宇宙结构理论有关。我国古代的宇宙结构理论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汉代,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一种叫盖天说,认为天是个圆盖,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都是平的;另一种是浑天说,认为天是个圆球,地是平的,天在外,地在内,天包着地,天大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大地测量 宇宙结构 刘焯 浑天说 盖天说 《九章算术》 月食 天文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文大地测量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关增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4-437,共14页
从中西天文大地测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着手,讨论了唐代一行的天文大地测量,指出一行的测量目的既是为了满足历法制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唐玄宗关于测定地中的要求。一行通过测量确定地中的实践是失败的,这导致宋代学者放弃了对地... 从中西天文大地测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着手,讨论了唐代一行的天文大地测量,指出一行的测量目的既是为了满足历法制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唐玄宗关于测定地中的要求。一行通过测量确定地中的实践是失败的,这导致宋代学者放弃了对地中的寻找,把天文观测的注意力完全放到了直接影响历法精度的天文仪器制作和恒星观测上。郭守敬的天文大地观测规模巨大,成就斐然,其本质是对一行天文大地测量传统的回归,也存在令人不解之谜。康熙时期的全国地图测绘,广泛应用了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但其目的则与天文学发展无关。它标志着传统测绘的现代化,也意味着传统天文大地测量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大地测量 地中 僧一行 四海测验 康熙地图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大地测量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4
8
作者 时春霖 张超 +5 位作者 袁晓波 李崇辉 陈长远 叶凯 秦炜 袁明泽 《测绘工程》 CSCD 2019年第2期33-40,共8页
国防军事的现代化建设对天文大地测量提出新的和更高的发展要求。文中总结天文大地测量技术发展的脉络,对已有的测量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阐述,介绍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天文大地测量方法,并对各个方法的特点和不足进行分析,最后对... 国防军事的现代化建设对天文大地测量提出新的和更高的发展要求。文中总结天文大地测量技术发展的脉络,对已有的测量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阐述,介绍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天文大地测量方法,并对各个方法的特点和不足进行分析,最后对天文大地测量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使天文大地测量向着小型化、快速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大地测量 人仪差 CCD测量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A公报影响的天文测量精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少杰 高玉平 +4 位作者 时春霖 尹东山 王平利 刘娜 秦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1-338,共8页
地球定向参数是解算天文测量数据的重要参数,其精度直接影响最终的定位定向结果.目前,没有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实时获取高精度的EOP(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观测值,主要使用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 地球定向参数是解算天文测量数据的重要参数,其精度直接影响最终的定位定向结果.目前,没有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实时获取高精度的EOP(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观测值,主要使用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IERS)发布的Bulletin A(简称A公报)预报值进行解算,但其对天文测量影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为此,研究了1998年—2018年每年1~365 d预报误差的长期变化情况及不同时间跨度的预报误差变化情况,并以某站数字天顶仪观测数据为例分析了预报误差对天文测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年跨度的极移预报值对天文经度的影响小于0.03 as,纬度的影响小于0.09 as,天文方位角小于0.07 as,该指标远高于一等天文测量的精度要求;UT1−UTC(universal time1−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的预报精度是限制A公报精度主要因素,其40 d以上的预报值无法满足一等天文测量的最低要求,预报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参数 大地天文测量 预报误差 极移 UT1−U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经度测量中人仪差测定精度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朝阳 唐宇培 刘新江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5期47-50,共4页
在天文经度测量中,由观测员及其所用仪器引起的误差称为人仪差,在一、二等天文测量中必须加入此项改正。采用1992年至2012年间,21名观测员的144组人仪差成果,分别统计分析了人仪差分布情况和人仪差变化分布情况,使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了... 在天文经度测量中,由观测员及其所用仪器引起的误差称为人仪差,在一、二等天文测量中必须加入此项改正。采用1992年至2012年间,21名观测员的144组人仪差成果,分别统计分析了人仪差分布情况和人仪差变化分布情况,使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了精度估计。人仪差和人仪差变化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数学期望接近于0。评定天文经度测量成果时,人仪差变化中误差取±0.02s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大地测量 天文经度 人仪差 精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测量学家周忠谟博士
11
作者 晁定波 《冶金测绘》 CSCD 1994年第4期64-64,共1页
周忠谟,山东掖县人,1934年出生。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系,又师从该系系主任、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叶雪安教授攻读研究生,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1979—1982年国家公派赴联邦德国进修,获慕尼黑工业... 周忠谟,山东掖县人,1934年出生。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系,又师从该系系主任、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叶雪安教授攻读研究生,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1979—1982年国家公派赴联邦德国进修,获慕尼黑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兼教授,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测绘工程规划设计中心总工程师,中国测绘学会第6届名誉理事。 周忠谟博士是对发展我国测绘事业有突出贡献的大地测量学家,在大地测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有影响的重要成果,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测绘局3个重点项目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测量 工学博士 周忠 武汉测绘学院 天文大地测量 测绘事业 国家测绘局 测绘科技 中国测绘学会 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的构建和它的技术进步 被引量:139
12
作者 陈俊勇 杨元喜 +7 位作者 王敏 张燕平 唐颖哲 李辉 程鹏飞 孙凤华 张鹏 郭春喜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国家大地测量的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它主要包括建立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以及前者与国家天文大地网的联合平差等,以实现国家3维地心坐标系统的坐标框架。这个项目的主要特点有:①涉及多个...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国家大地测量的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它主要包括建立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以及前者与国家天文大地网的联合平差等,以实现国家3维地心坐标系统的坐标框架。这个项目的主要特点有:①涉及多个学科,如经典和空间大地测量学、天文测量学、重力测量学、近代数据处理理论和技术等;②处理的数据量大、种类多,如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有2600多个测点,46000多条独立基线,天文大地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联合平差所需解算的未知数多达15万个;处理的数据几乎包含了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和GPS测量等各类测量的成果;③所处理数据的施测时间跨度长,如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中三个子网的施测时间各不相同,前后从1988年到2000年历时12年,而天文大地网的施测时间是在上一世纪的50至70年代;④处理数据所覆盖的国土面积大,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及天文大地网覆盖了我国整个大陆及部分沿海岛屿,而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则扩展到香港、澳门以及南沙等地区;⑤处理数据需顾及的因素多,如需分析近70年来我国大陆板块运动、板内运动、局部地壳运动和新旧大地测量基准、新旧天文系统、和不同历元对上述这些大地测量观测数据的影响及其统一归算。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有以下四个方面:①首次将我国不同部门、不同时期施测的多个平面(2维)和高程(1维)分离的大地控制网通过空间大地测量和数据处理技术,科学的整合为全国统一的整体的国家3维大地控制网,将原来大地测量中所采用分离的几何与物理参数,进行了科学的统一的整合;②首次将我国非地心大地坐标框架整体的科学的转换为地心大地坐标框架;③首次将我国大地坐标框架的地心坐标精度由±5 m提高15倍,达到了±0.3 m;将我国重力基本点的精度由±25×10-8ms-2提高近4倍,达到了±7×10-8ms-2;④首次将海量数据由原来采用的最小二乘平差经典数据处理技术提高为最小二乘平差,抗差估计和方差分量估计相结合的现代数据处理技术,提高了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控制网 GPS 重力测量 天文大地测量 抗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文台VLBI,SLR和GPS站的归心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熊永清 朱文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6年第17期67-72,共6页
本文重新处理了最近几年来利用GPS技术测定上海天文台GPS站坐标的资料,给出了GPS站相对于VLBI,SLR站的基线矢量,并与利用常规方法归心的最新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到了IGS’92联测中上海天文台GPS技术解算的SH01站坐标,与VLBI技... 本文重新处理了最近几年来利用GPS技术测定上海天文台GPS站坐标的资料,给出了GPS站相对于VLBI,SLR站的基线矢量,并与利用常规方法归心的最新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到了IGS’92联测中上海天文台GPS技术解算的SH01站坐标,与VLBI技术解算的结果比较,两者相差小于26cm,同时得到GPS技术归心的外符精度好于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大地测量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人卫激光测距 全球定位系统 上海天文 GPS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线偏差自动测量系统CCD星像去噪方法
14
作者 代杰 郭金运 +2 位作者 姜爱辉 于学敏 王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33,共4页
根据天文大地测量原理,并集成GNSS和CCD技术,垂线偏差自动测量系统能够实现垂线偏差的快速高精度测量。该测量系统后端主要任务是对CCD星像进行处理,作为CCD星像处理的前提,图像噪声处理可为此后星象搜索准确率与定位精度等工作提供保... 根据天文大地测量原理,并集成GNSS和CCD技术,垂线偏差自动测量系统能够实现垂线偏差的快速高精度测量。该测量系统后端主要任务是对CCD星像进行处理,作为CCD星像处理的前提,图像噪声处理可为此后星象搜索准确率与定位精度等工作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峰值信噪比的计算,对中值滤波、均值滤波、Butterworth低通滤波及组合去噪方法在仿真CCD星像去噪中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3模板的中值滤波方法对CCD星像的去噪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基于去噪前后成对实测CCD星像,分别计算测站点垂线偏差及其标准差,比较结果表明3×3模板的中值滤波方法对CCD星像去噪能有效改善垂线偏差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大地测量 垂线偏差自动测量系统 去噪 中值滤波 CCD星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早实施子午线测量的科学家一行
15
作者 王树连 《海洋测绘》 2003年第2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子午线测量 一行 科学家 测天仪器 浑天仪 天文大地测量 大衍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天文学史家陈美东
16
作者 万辅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1,共1页
关键词 天文学史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 天文大地测量 学术报告 清华大学 研究生 陈美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天顶摄影定位系统测量精度的探究
17
作者 李飞战 郭佳 +1 位作者 刘胜震 郭解飞 《测绘标准化》 2021年第3期28-32,共5页
恒星定位定向技术具有主动测量、抗干扰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等领域。随着摄影测量技术、CCD成像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逐步实现自动化天文测量设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简要阐述... 恒星定位定向技术具有主动测量、抗干扰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等领域。随着摄影测量技术、CCD成像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逐步实现自动化天文测量设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简要阐述数字天顶摄影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并将其测量成果与Y/JGT-01天文测量系统的测量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数字天顶摄影定位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结果表明,数字天顶摄影定位系统的实测结果与早期天文基本点成果差异性较小,内符合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外符合精度与现有稳定可靠的天文测量系统成果的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天文测量 数字天顶摄影定位系统 恒星CCD成像系统 天文基本点 天文经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天顶测量匹配星表的选取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少杰 高玉平 +3 位作者 时春霖 魏飞 尹东山 钟湘林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130-137,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以数字天顶望远镜为代表的天文定位定向精度,提出一种数字天顶测量匹配星表的选取方法:指出研究不同星表系统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天文测量的影响对提升数字照相天顶望远镜(DZT)的精度意义重大;并利用丽江站数字天顶望远镜测... 为了进一步提升以数字天顶望远镜为代表的天文定位定向精度,提出一种数字天顶测量匹配星表的选取方法:指出研究不同星表系统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天文测量的影响对提升数字照相天顶望远镜(DZT)的精度意义重大;并利用丽江站数字天顶望远镜测量数据,以盖亚(GAIA)DR2为基础研究第谷2号(Tycho-2)星表的位置误差及自行误差、视差、视向速度及星点密度对天文大地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位置误差、自行误差、视差及视向速度等因素,GAIA DR2星点密度的增加对测量精度的提升更为显著,采用星点密度更高的GAIA DR2星表可以使得数字天顶测量的天文经纬度精度提升约20%。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天文坐标测量、垂线偏差测量、世界时(universial time)UT1测量等的精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亚(GAIA)DR2星表 星表误差 天体测量 数字天顶测量 天文大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便测定天文方位角公式的推证及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洪滨 《沈阳黄金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31-336,共6页
根据天体定位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公式、推导出一般天体地平坐标与赤道坐标表示的方位均公式,并利用计算儒略目的方法,推导出一般天体方位角计算公式中的有关参数.从而给出了测线方位角的实用公式.用该公式计算测线方位角简单、方便,... 根据天体定位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公式、推导出一般天体地平坐标与赤道坐标表示的方位均公式,并利用计算儒略目的方法,推导出一般天体方位角计算公式中的有关参数.从而给出了测线方位角的实用公式.用该公式计算测线方位角简单、方便,有现代计算手段的配合,比常规靠查天文年历求算测线方位角效率要提高几倍到十几倍、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利用该方法在线状工程测量中求定端边方位角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普及使用的意义.最后给出了利用该公式测算方位角的具体操作步骤.为生产单位应用该方法提供了方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 方位角 定位三角形 天文大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张遂 被引量:2
20
作者 是伯元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张遂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出生于唐高宗永谆二年(公元683年),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曾祖父张公瑾是唐朝开国功臣,深受唐太宗宠信。由于以后家道中落,到张遂出生后更是经济拮据,加上张遂厌恶飞扬跋扈的官僚,不愿... 张遂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出生于唐高宗永谆二年(公元683年),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曾祖父张公瑾是唐朝开国功臣,深受唐太宗宠信。由于以后家道中落,到张遂出生后更是经济拮据,加上张遂厌恶飞扬跋扈的官僚,不愿交结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又伯遭到迫害,便到河南嵩山做了和尚,取法名为“一行”。 五十年代初,莫斯科大学新址落成,校方在会议厅的墙壁上挂世界古今大科学家的画像,中国古代科学家他们选了四位:张衡、祖冲之、张遂、李时珍。只是不知他们从何处考证、居然把我们对和尚的称谓“僧”作为姓,而将张遂的法名“一行”当作名,称张遂为“僧一行”。以致在社会上误传张遂为“僧一行”。如《数坛英豪》一书中著文:“和尚出生的数学家——僧一行”,即是其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家 数学家 《大衍历》 中国古代科学家 内插公式 莫斯科大学 河南省 天文大地测量 河南嵩山 浙江省天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