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被引量:16
1
作者 曹艳霞 蔡德所 +2 位作者 张杰 赵湘桂 王备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2008年2~3月调查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共鉴定出底栖动物82科136属169种。其中昆虫纲9目143种,占所有底栖动物种类的84.61%;个体数46959头,占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的94.86%。甲壳纲、软体动物类、寡毛类等底栖动... 2008年2~3月调查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共鉴定出底栖动物82科136属169种。其中昆虫纲9目143种,占所有底栖动物种类的84.61%;个体数46959头,占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的94.86%。甲壳纲、软体动物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个体数占底栖动物总量的5.14%。漓江支流底栖动物平均分类单元数(47)是干流的3倍(15),对水质敏感的EPT平均分类单元数,支流(25)是干流的8倍(3)。漓江干流底栖动物以耐污种为主,而支流则以敏感种类为主。漓江干流和支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差异可能与干流受污染较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对湖北洋澜湖富营养化与生态状况的影响:基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家乐 甘磊 +10 位作者 刘素霞 钟萍 莫家勇 何小林 王备新 何虎 于谨磊 杜瑛珣 关保华 陈非洲 刘正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47-1558,共12页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比较了洋澜湖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水域(修复区)和未实施水域(未修复区)水质和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差异,并对湖泊生态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比较了洋澜湖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水域(修复区)和未实施水域(未修复区)水质和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差异,并对湖泊生态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修复区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未修复区,修复区透明度显著高于未修复区.共发现底栖动物30种,隶属于3门4纲12科,其中修复区29种,未修复区19种.修复区与未修复区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69.3和34.7 ind./m^2,平均生物量(湿重)分别为102.9和37.2 g/m^2.耐污值指数和多度量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修复区生态系统状态优于未修复区.结果表明,结合透明度改善、鱼类控制与沉水植物重建等手段为主的湖泊修复能改善水质和生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澜湖 富营养化 生态状态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水质生物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然 贾立明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62-66,共5页
文章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现行主要生物指数评价方法分析,总结了底栖动物水质生物评价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加大对生物监测的支持力度,同时开展大规模的生物区系划分和背景断面调查,为推进我国水质生物监... 文章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现行主要生物指数评价方法分析,总结了底栖动物水质生物评价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加大对生物监测的支持力度,同时开展大规模的生物区系划分和背景断面调查,为推进我国水质生物监测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 生物评价 发展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质量的风险管理
4
作者 赵越 高欣 +4 位作者 李曌 张翔 郑彪 田爽 孙冰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基于风险管理方法,从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过程两个角度,梳理识别影响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质量的风险事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评级,建立风险矩阵开展风险综合评价,并制定防控对策。结果共识别出2... 基于风险管理方法,从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过程两个角度,梳理识别影响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质量的风险事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评级,建立风险矩阵开展风险综合评价,并制定防控对策。结果共识别出24个风险事件,5个高风险事件,主要与专业技能有关;18个中风险事件,主要与标准规范执行力度和工作经验有关;1个低风险事件,与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有关。从风险分布上看,高、中风险事件集中在样品采集过程,其次为样品鉴定过程。对此,提出应重点提升监测人员专业技能,全面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开展样品采集和样品鉴定质控检查,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形成识别与防控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数据质量 风险识别 风险防控 水生态 大型无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修订研究
5
作者 姜永伟 王业耀 +6 位作者 袁俊斌 张峥 李杨 李曌 丁页 金小伟 徐昨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4,共11页
收集整理了2011—2021年辽宁省47个点位的水质理化监测数据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定量监测数据,水质理化监测数据27368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本总量632个,定量监测数据3180个。合计监测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4门9纲23目85科188属297种,... 收集整理了2011—2021年辽宁省47个点位的水质理化监测数据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定量监测数据,水质理化监测数据27368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本总量632个,定量监测数据3180个。合计监测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4门9纲23目85科188属297种,以水生昆虫为主(226种),占总种类数的76.1%;其次为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别占12.5%、7.1%和4.0%;扁形动物仅1种,占0.3%。采用累积百分位数法、直接引用法和专家经验法,修订了辽宁省85科188属(合计273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其中,通过计算法得到耐污值135个,直接引用其他地区已建立的耐污值100个,根据专家经验确定耐污值38个。采用参照点位和受损点位的BI箱线图法对该研究和以往辽宁省建立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数据进行判别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计算法确定的耐污值能更好地反映不同环境梯度,其适应性好于仅仅通过专家经验法确定的耐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 修订 耐污值 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对群落次级生产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夏迎 阳文静 +3 位作者 钟洁 张琍 刘丹丹 游清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37-3347,共11页
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在鄱阳湖湿地布设30个采样点,于2019年秋季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野外调查。基于... 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在鄱阳湖湿地布设30个采样点,于2019年秋季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野外调查。基于底栖动物群落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物种、谱系、功能多样性对鄱阳湖湿地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与反映物种多样性的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类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功能丰富度指数等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次级生产力的相关度最高(r^(2)=0.33)。功能多样性对群落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异有最高的解释度(r^(2)=0.75)。P/B值(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之比代表群落稳定性)与物种、谱系、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其中功能丰富度与P/B值的相关度最高(r^(2)=0.22)。反映物种多样性的三个指数总体上对P/B值的空间分异解释度最高(r^(2)=0.37)。谱系多样性与次级生产力、P/B值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分别解释了次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中81.9%、54.8%的变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可能因具体的生物群落而异。研究结果对于鄱阳湖湿地的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指数 次级生产力 群落稳定性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溪水利枢纽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7
作者 崔洵 董增川 +4 位作者 朱圣男 周月娇 刘宇鹏 彭宇晴 王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该文为探究珊溪水利枢纽库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于2022年1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进行了水质监测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选取18个采样点,覆盖珊溪水库和赵山渡水库库区整体。作者在珊溪水利枢纽库区共... 该文为探究珊溪水利枢纽库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于2022年1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进行了水质监测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选取18个采样点,覆盖珊溪水库和赵山渡水库库区整体。作者在珊溪水利枢纽库区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隶属3门6纲7目8科,优势种群主要为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前突摇蚊属(Procladius sp.)。库区内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和多样性在丰枯水期之间无明显差异,而PCoA和Adonis配对检验分析表明其群落结构在区域间差异显著。SIMPER分析结果显示,枯水期导致区域间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的主要贡献物种为颤蚓科、摇蚊科和田螺科共4种,丰水期为颤蚓科和摇蚊科共5种。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枯水期影响库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水深(H)、总氮(TN)和正磷酸盐(PO_(4)^(3-)),丰水期为透明度(SD)和氨氮(NH4+-N)。研究表明,珊溪水库为典型的深水型水库,受水深和水库调度的影响,优势种群以颤蚓科和摇蚊科为主;赵山渡水库受支流污染物汇入的影响,营养状态相对较高,物种多样性较好。库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差异显著,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该研究丰富了中国东南地区典型河谷型水库和库区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研究,为水库生态保护和温州美丽河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溪水利枢纽 大型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达里湖健康评价
8
作者 李秀娟 孙标 史小红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了研究达里湖健康状况,2021年8月设置7个采样点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基于此,构建了达里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总计发现6属(种)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隶属2门3目5科。筛选出敏感类群评... 为了研究达里湖健康状况,2021年8月设置7个采样点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基于此,构建了达里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总计发现6属(种)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隶属2门3目5科。筛选出敏感类群评价指数(BMWP指数)和科级耐污指数(FBI指数)2个核心参数组成的达里湖BIBI指标体系。达里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为0.83,对照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赋分标准赋分值为74.45,2021年达里湖整体健康状况为亚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达里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评价沱江流域典型支流水生态健康状况——以西江河为例
9
作者 余渝 沈璐 +2 位作者 姜滔 潘玉恬 秦瑞 《水上安全》 2024年第17期87-89,共3页
开展沱江流域水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估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一环。本文采用水质、生境、生物监测工作组(BMWP)评分系统、钱德勒生物评分(CBS)、香农-韦纳物种多样性指数(SWDI)、希森霍夫生物指数(HBI)、水质指数(water quality ind... 开展沱江流域水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估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一环。本文采用水质、生境、生物监测工作组(BMWP)评分系统、钱德勒生物评分(CBS)、香农-韦纳物种多样性指数(SWDI)、希森霍夫生物指数(HBI)、水质指数(water quality index,WQI)的核心指标对沱江流域典型支流西江河进行评估。西江河各河段共检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门6纲16目31科34属39种。计算结果显示对各指数赋分进行加权平均的WQI综合评价指数更适合用于评价沱江流域河流的水生态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流域 西江河 水生态健康 大型无脊椎动物 WQ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8
10
作者 游清徽 刘玲玲 +5 位作者 方娜 阳文静 张华 李菊媛 吴燕平 齐述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631-6641,共11页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于掌握湿地的健康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及实施生态预警等有重要意义。鄱阳湖对于维持其流域甚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目前尚未建立起其较完善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于掌握湿地的健康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及实施生态预警等有重要意义。鄱阳湖对于维持其流域甚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目前尚未建立起其较完善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based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是广泛应用的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基于30个采样点(7个参照点,23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数据,构建鄱阳湖湿地的B-IBI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非常健康、健康、一般、差和极差5个健康等级标准,据此评价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表明:(1)基于B-IBI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结果为一般;(2)就采样点B-IBI分值而言,呈现出西部健康状况优于东部的格局,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状况较好,而工业区、城镇、农田及河流入湖口附近状况较差;(3)B-IBI指数与前期构建的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栖息地环境质量指数(QHEI)以及植被完整性指数(V-IBI)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基于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构建的B-IBI指数能为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健康评价和监测提供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鄱阳湖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西苕溪土地利用变化对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璟 杨莲芳 +2 位作者 姜小三 李强 王备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3-1191,共9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溪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溪流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物完整性是诊断溪流生物学状况和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目的是研究西苕溪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B-IBI)的影响。利用2003年西苕溪TM数据和DEM...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溪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溪流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物完整性是诊断溪流生物学状况和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目的是研究西苕溪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B-IBI)的影响。利用2003年西苕溪TM数据和DEM模型计算了62个样点上游3种空间尺度下(亚流域、沿岸和局部)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果表明,耕地,民居和竹园在流域中的百分比与B-IBI负相关,耕地百分比对B-IBI的影响在亚流域(r=-0.527,p<0.001),河岸(r=-0.665,p<0.001)和局部(r=-0.696,p<0.001)尺度上均显著。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百分比与B-IBI正相关。阔叶林百分比在亚流域(r=0.333,p<0.001),河岸(r=0.589,p<0.001)和局部尺度(r=0.618,p<0.001)与B-IBI显著相关。而针叶林百分比仅在亚流域尺度(r=0.366,p<0.001)与B-IBI显著相关。在研究流域内耕地百分比小于50%的情况下,B-IBI并非随着耕地百分比的增长而线性下降,而是在达到一定阀值后(亚流域尺度,27%;河岸尺度,57%;局部尺度,59%)耕地的影响逐渐趋缓。在耕地百分比小于阀值前,B-IBI在局部尺度上与耕地百分比的增长的关系最强(r=-0.808,p<0.001,n=46)。建议在沿岸区增加阔叶林,针叶林与混交林的占有率,或者建立耕地与溪流间的林地缓冲带,有助于保护和恢复西苕溪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土地利用 流域 西苕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空间分布 被引量:18
12
作者 蒋万祥 蔡庆华 +4 位作者 唐涛 吴乃成 傅小城 李凤清 刘瑞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43-2448,共6页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通过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量化检测,对三峡水库湖北库区最大河流香溪河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节蜉、高翔蜉、短尾石蝇为香溪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香溪河各支流间生境特征...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通过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量化检测,对三峡水库湖北库区最大河流香溪河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节蜉、高翔蜉、短尾石蝇为香溪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香溪河各支流间生境特征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功能摄食类群密度相对丰度的变化能够反映不同的栖境特征.对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优势类群耐污值的比较表明,大型底栖动物栖境为九冲河最好,香溪河干流次之,高岚河和古夫河较差.典型对应分析表明:铵态氮对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H值、浊度、水深、二氧化硅、电导和碱度对九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浊度对高岚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铵态氮和硝酸盐氮对古夫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大型无脊椎动物 空间分布 功能摄食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因子对滦河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海萍 武大勇 +2 位作者 王赵明 孙然好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3-1263,共11页
通过2011年滦河流域38个河段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集,探讨了河段尺度和流域尺度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影响。其中,河段尺度因子包括水体/底质特征、河岸带特征和水质,流域尺度因子包括采样位置、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缓冲区... 通过2011年滦河流域38个河段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集,探讨了河段尺度和流域尺度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影响。其中,河段尺度因子包括水体/底质特征、河岸带特征和水质,流域尺度因子包括采样位置、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缓冲区土地利用结构。RDA(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河段尺度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为:细粒物质比例、河岸带植被盖度、河岸带人类干扰程度、河岸带农田比例、水面宽度和河道改造程度,总解释量为42%;流域尺度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为:纬度、海拔、流域内耕地面积百分比和流域面积,总解释量为32%。研究结果表明,河段尺度因子比流域尺度因子对于指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更为重要,在环境因子监测中应给以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 流域尺度 环境因子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地区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耐污值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07
14
作者 王建国 黄恢柏 +2 位作者 杨明旭 唐振华 赵凤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9-284,共6页
自 1996年至 1999年 ,对庐山自然保护区 2 2个采样点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 .完成了庐山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大多数科与部分属的耐污值核定工作 ,在Hilsenhoff(1988)与Lenat(1993)工作基础上 ,新增 73科的耐污值 .首次提出了蜚... 自 1996年至 1999年 ,对庐山自然保护区 2 2个采样点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 .完成了庐山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大多数科与部分属的耐污值核定工作 ,在Hilsenhoff(1988)与Lenat(1993)工作基础上 ,新增 73科的耐污值 .首次提出了蜚蠊目Blattodea、脉翅目Neur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及鞘翅目Coleoptera水生类群的耐污值 .其它主要水生昆虫 11个目 ,凡在中国有分布记录或可能在中国及邻近地区有分布的科均收入并提出耐污值 .摇蚊科中国常见的 16属引用了Lenat(1994 )推荐的耐污值 ,增加了甲壳纲Crustacea、寡毛纲Oligochaeta、腹足纲Gastropoda、腮瓣纲Lamellibranchia、蛭纲Hirudinea、涡虫纲Turbellria与蜱螨纲Acarina水螨总科Hydrachnoidea等的耐污值 .利用上述耐污值系统 ,对 2 2个采样点中的 13个进行了连续水质生物监测 ,对其余 9个采样点水质进行了评估 .1996年 5月至1999年 9月期间 ,13个采样点水质由重污染至极清洁排序可分 6类 :如琴湖、东谷溪流、电站水库属重污染水体 ;天桥由轻污染至重污染 ;2级站、1级站、3级站由很清洁或清洁至一般 ;芦林湖、电站水库南支流很清洁 ;黄龙潭由很清洁至轻污染 ;三叠泉、第四纪冰川遗址、大月山水库为极清洁 .多数采样点 1996年 11月水质好于 5月份的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地区 大型无脊椎动物 耐污值 水质 生物学评价 污染敏感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生物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然 黎征武 +3 位作者 毛建忠 盛萧 王旭涛 邓培雁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0-87,共8页
对北江2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并根据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对水质进行生物评价。研究中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46属,分别隶属于15目31科,其中水生昆虫30属,占65.22%;软体动物8属,占17.39%;环节动... 对北江2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并根据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对水质进行生物评价。研究中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46属,分别隶属于15目31科,其中水生昆虫30属,占65.22%;软体动物8属,占17.39%;环节动物6属,占13.04%;甲壳动物2属,占4.35%。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种属分别为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巴蛭属(Barbronia)以及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tic pollution index)、BI(biotic index)、FBI(family biotic index)、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7种生物指数对北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的评价结果相比,北江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种类和数量等多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耐污种所占比例增加,水质理化参数恶化;7种生物指数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指数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FBI指数和BPI指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强,适用于北江水质的生物评价。在25个采样点中,6个采样点水质综合评价等级为较差或极差,16个采样点水质评价等级为一般,3个采样点水质等级为良好,整体水质属于一般的水平。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质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学的角度衡量,北江水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特征 生物评价 水质 北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祖立 章守宇 +1 位作者 陈彦 毕远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多样性指数等在评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时显得说服力不足,而摄食功能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根据2012年8月对浙江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 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多样性指数等在评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时显得说服力不足,而摄食功能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根据2012年8月对浙江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调查实验,分析该海域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的组成、空间及数量分布,并进行相关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组成以肉食者和滤食者占较大优势,食碎屑者、植食者和食底泥者次之,杂食者最少;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布尔小笔螺、寄居蟹、扁平管帽螺、甲虫螺和四齿矶蟹等,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带偏顶蛤、短石蛏和布氏蚶等,植食者的优势种为钩虾、单一丽口螺和锈凹螺等;各摄食类群水平分布较均匀,垂直分布受水深和摄食饵料的限制;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的生态参数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健康状态呈虚弱水平,大部分站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受到轻度扰动,底栖生态质量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摄食类群 大型无脊椎动物 潮下带 水肺潜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指数的黄河水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黄旭蕾 李天宏 蒋晓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3-561,共9页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指数评价河流水质,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为了针对特定河流找到合适的评价指数,基于黄河干流1980年代和2008年生态调查数据,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指数评价河流水质,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为了针对特定河流找到合适的评价指数,基于黄河干流1980年代和2008年生态调查数据,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MWP指数、ASPT指数、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FBI(Family Biotic Index)指数和BPI(Pollution Biotic Index)指数对黄河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1980年代相比,2008年黄河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大幅减少,水质理化参数恶化;这9种底栖动物评价指数评价黄河水质状况差异明显,部分指数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ASPT、GBI和BPI因与部分自然环境因子存在较高相关性,不适合作为评价黄河水质的指标;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BMWP和FBI可作为黄河水质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 大型动物指数 生物评价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新高原湖泊高等水生植物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兰策介 沈元 +3 位作者 王备新 吴敬禄 曾海鳌 马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8-893,共6页
2008年7月和9月调查了我国蒙新高原12个湖泊的高等水生植物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除阜康天池外皆采集到了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水生植物共有8科12种,优势种为芦苇和蓖齿眼子菜.底栖动物共鉴定出4门8纲26科64种(属),优势类群为摇蚊和水丝... 2008年7月和9月调查了我国蒙新高原12个湖泊的高等水生植物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除阜康天池外皆采集到了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水生植物共有8科12种,优势种为芦苇和蓖齿眼子菜.底栖动物共鉴定出4门8纲26科64种(属),优势类群为摇蚊和水丝蚓.乌梁素海的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种类最丰富,分别为9种和35种(属).乌梁素海和哈素海全湖都有水生植物分布,但其它湖泊仅分布在个别湖湾.不同湖泊间的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很低.将蒙新地区湖泊湖区分为敞水区、沿岸带水生植物区和强劲湖流区.底栖动物在沿岸带水生植物区的多样性比敞水区高,优势集中性比敞水区低,而强劲湖流区无底栖动物.沿岸带水生植物区不同类型生境中的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沉水植物密布、风生湖流微弱生境中的底栖动物最丰富,风生湖流强劲生境中无底栖动物.总体上,蒙新高原湖泊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较低,要保护湖泊生物多样性,建议对每个湖泊进行适当保护,重点保护风生湖流较弱的沉水植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新高原 湖泊 高等水生植物 大型无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阊江河1~6级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取食功能团演变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本进 杨莲芳 +1 位作者 王备新 单林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3-466,共4页
河流连续性概念(river continuum concept,RCC)将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视为物理和生物的连续体,河流物理环境的梯度变化决定了生物的演变格局.为探索自然河流系统受人类干扰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演变规律,作者于2002年5月、8月、11月对安... 河流连续性概念(river continuum concept,RCC)将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视为物理和生物的连续体,河流物理环境的梯度变化决定了生物的演变格局.为探索自然河流系统受人类干扰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演变规律,作者于2002年5月、8月、11月对安徽省祁门县阊江河1~6级支流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7纲57科101属119种,计8 813头,并详细记载了各级支流样点的栖境特点.运用'河流连续性概念'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河1~6级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各取食功能团演变趋势符合该理论,但上至下游的生物区系演替程度明显小于未受干扰的自然河流,1~6级支流各功能团的分布(P/%)梯度变化趋于平缓,仅捕食者数量分布与理论预测模式比较接近.各级支流相同取食功能团的优势类群各异,其种类的耐污能力随河流级别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同级支流各取食功能团的分布(P/%)比例存在季节性差异. 图2 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连续性概念(RCC) 大型无脊椎动物 取食功能团 耐污值 阊江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不同分类阶元对水生态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东浩 徐兆安 +3 位作者 王备新 张咏 厉以强 沈燕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江苏苏北地区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探讨底栖动物不同分类阶元对水生态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包括软体动物、摇蚊和寡毛类物种水平和属级水平的nMDS排序图上,样点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未发生变化.与物种水平相比,属级水平丢失的信息(&l... 以江苏苏北地区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探讨底栖动物不同分类阶元对水生态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包括软体动物、摇蚊和寡毛类物种水平和属级水平的nMDS排序图上,样点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未发生变化.与物种水平相比,属级水平丢失的信息(<5%)小于科级水平(7%),且分类单元数与物种水平分类单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P<0.01).鉴定至属级水平较物种级水平不仅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可降低鉴定错误的概率;鉴定水平的统一能提高不同地区生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因此,建议在长三角河网地区开展水生态评价时,采用鉴定至属级水平的软体动物、摇蚊和寡毛类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无脊椎动物 分类水平 河流 生态评价 苏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