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略探
1
作者 金梁 胡劲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3,共3页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和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还面临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和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鉴于此,应不...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和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还面临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和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鉴于此,应不断加强劳动素养培育课程建设、锻造劳动素养培育优质师资和打造劳动素养培育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劳动素养 课程内容 师资队伍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2
作者 周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77-180,共4页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遵循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素质冰山模型理...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遵循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素质冰山模型理论等理论模型。在厘清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劳动素养内容及培育模型的基础之上,概述了以现实问题为逻辑起点、以相关政策为逻辑中介、以人才培养为逻辑终点的大学生劳动素养生成逻辑,最后指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路径:形成合理劳动动机,尊重个体发展差异;充分利用社会媒介,强化劳动文化传播;结合专业教育特点,重构有效培育框架;创新劳动实践形式,丰富学生劳动体验;科学规划资源利用,巩固教育支撑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大学生劳动素养 理论模型 生成逻辑 劳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燕 叶林娟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以大学生劳动素养为导向的劳动教育评价改革是应对新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然而,现行的劳动素养评价存在评价方式单一、功能异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无法充分发挥其在育人目标中的引领作用。为有效推进... 以大学生劳动素养为导向的劳动教育评价改革是应对新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然而,现行的劳动素养评价存在评价方式单一、功能异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无法充分发挥其在育人目标中的引领作用。为有效推进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改革,需要从科学建立精准化的评价目标体系、合理规划多维化的评价内容项目、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指标、潜心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载体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大学生劳动素养 评价改革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及优化提升策略研究
4
作者 潘金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2期84-87,共4页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加速,市场对高质量劳动人才的渴求不断升级,由此引发了对教育模式更新的需求。“三全育人”概念应运而生,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这一理念也使大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判断...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加速,市场对高质量劳动人才的渴求不断升级,由此引发了对教育模式更新的需求。“三全育人”概念应运而生,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这一理念也使大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判断教育质量的核心。劳动素养教育不只涉及劳动技术技能的教授,还涵盖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劳动素养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就需要通过对现状的深入分析来找到解决方案,不断优化教育方法路径,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更新。文章致力于评估大学生当前的劳动素养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制订和推行有效的优化提升策略。通过此措施,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全方位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劳动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大学生劳动素养 优化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大学生劳动素养影响因素及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2,59,共7页
随着国家与社会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及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劳动素养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以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劳动素养为研究对象,在分布式认知理论框架下,构建“个人力”“地域力”“文... 随着国家与社会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及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劳动素养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以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劳动素养为研究对象,在分布式认知理论框架下,构建“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3个模块组成的结构方程模型,定量解析影响大学生劳动素养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劳动素养认知存在差异,其中“个人力”与“地域力”的家庭子女数量、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对劳动素养有重要影响;“文化力”中劳动价值认知、劳动情感品质等对大学生劳动素养起决定作用。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可以通过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情感品质培育、规范劳动素养培养流程、健全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劳动素养全流程框架等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劳动素养 分布式认知 结构方程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场域理论的中介效应模型的构建及检验——以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建旭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8-593,共6页
基于教育场域理论和中介效应分析,以父/母亲家庭教养方式为自变量、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为因变量、生命意义感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对河南省某市5所普通全日制高校中的28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差异... 基于教育场域理论和中介效应分析,以父/母亲家庭教养方式为自变量、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为因变量、生命意义感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对河南省某市5所普通全日制高校中的28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差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父/母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劳动素养水平影响机制存在差异,生命意义感在父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劳动素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在母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场域理论 中介效应模型 父母教养方式 大学生劳动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施阳阳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6-72,共7页
“三全育人”这一理念与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工作的结合可以优化高校劳动素养培育工作思路与模式,培养大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及良好劳动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主体重视不足、教育方式单一、“三全育人”理念贯彻不彻底、评价机制... “三全育人”这一理念与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工作的结合可以优化高校劳动素养培育工作思路与模式,培养大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及良好劳动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主体重视不足、教育方式单一、“三全育人”理念贯彻不彻底、评价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应从加强主体重视、丰富教育方式、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完善评价机制入手,切实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提升学生劳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大学生劳动素养 劳动素养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内涵、价值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楚旋 吉小岑 《两岸终身教育》 2022年第4期53-58,共6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新时代对大学生劳动素养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劳动素养可以分为知识、技能、能力结果、自我形象与态度、动机和特质五个部分,并可划分为劳动知识、技能、成果、态度、精神(品德)、习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新时代对大学生劳动素养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劳动素养可以分为知识、技能、能力结果、自我形象与态度、动机和特质五个部分,并可划分为劳动知识、技能、成果、态度、精神(品德)、习惯(意志)、价值观等七个子维度。开展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文化自信,健全大学生劳动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劳动情感、提高劳动能力,打造利他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议通过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自我劳动教育等途径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劳动素养 构成要素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