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素(LT-Ⅱ)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野 方平楚 罗海波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89年第6期61-62,35,共3页
1983年Green等首次报道,从泰国水牛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SA53株能产生一种细胞结合的毒素,其不耐热性和生物学活性均与LT相似,而抗原性与LT无关,不被霍乱肠毒素(CT)、人株LT(LTh)或猪株LT(LTp)的抗血清所中和,故当时将其称为LT样毒素。... 1983年Green等首次报道,从泰国水牛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SA53株能产生一种细胞结合的毒素,其不耐热性和生物学活性均与LT相似,而抗原性与LT无关,不被霍乱肠毒素(CT)、人株LT(LTh)或猪株LT(LTp)的抗血清所中和,故当时将其称为LT样毒素。尔后,Pickett等(1986)认为,该毒素应隶属于霍乱弧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族内,系LT的另一血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文鑫 袁超文 +1 位作者 张力国 冯瑜菲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7-11,180-181,共6页
为了建立新型、快速的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素(LT-Ⅱ)的检测方法,试验采用LT-Ⅱ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特... 为了建立新型、快速的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素(LT-Ⅱ)的检测方法,试验采用LT-Ⅱ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这两种方法的反应温度、Bst聚合酶浓度和扩增时间进行优化,进一步对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研究,最后用这两种方法检测156份犊牛大肠杆菌临床腹泻样本,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作为参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和CPA方法对LT-Ⅱ基因具有很好的特异性,LAMP和CPA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6. 7×102cfu/m L和6. 7×101cfu/m L,CPA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156份犊牛大肠杆菌临床腹泻样本的检出率为7. 7%(12/156),CPA、LAM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三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100%。说明建立的CPA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即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靶基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不耐热肠毒素 犊牛腹泻 环介导等温扩增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 临床样本检测
原文传递
牛源产Ⅱ型不耐热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重组毒素制备 被引量:5
3
作者 袁超文 刘文鑫 +5 位作者 关玮琨 孟相秋 唐杰 李星月 赵志腾 师东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36-1341,共6页
产Ⅱ型不耐热肠毒素(LT-Ⅱ)大肠杆菌是一类能引起严重腹泻的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为了解LT-Ⅱ在牛源腹泻性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0-2012年间分离的13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LT-Ⅱ毒素基因的检测,对分离到的10株LT-Ⅱ阳性大肠杆菌... 产Ⅱ型不耐热肠毒素(LT-Ⅱ)大肠杆菌是一类能引起严重腹泻的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为了解LT-Ⅱ在牛源腹泻性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0-2012年间分离的13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LT-Ⅱ毒素基因的检测,对分离到的10株LT-Ⅱ阳性大肠杆菌进行了测序及分析。进一步将LT-Ⅱcl毒素基因双顺反子的ORF克隆入pET30a表达载体、转化Rossatta感受态并诱导表达重组LT-Ⅱcl毒素,经Y-1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对重组毒素进行了初步的毒性验证。结果显示,所分离的10株LT-Ⅱ阳性大肠杆菌中,有8株表达LT-Ⅱcl毒素,1株表达LT-Ⅱc4毒素,1株表达LT-Ⅱc6毒素。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出LT-Ⅱcl重组毒素,该重组毒素可以使Y-1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其细胞最小致死量为17.8 pg。本研究为中国国内首次分离到牛源产LT-Ⅱ型不耐热肠毒素大肠杆菌,为深入研究LT-Ⅱ毒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素 重组毒素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腹泻患者大肠杆菌分离株Ⅱ型不耐热肠毒素的检测及测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袁超文 江馗语 +1 位作者 张力国 刘文鑫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4-650,共7页
目的对辽宁地区人源性腹泻样本中致病性大肠杆菌(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的毒力因子进行检测,掌握产Ⅱ型不耐热肠毒素(Type Ⅱ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Ⅱ)大肠杆菌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现状并阐明LT-Ⅱ与其他致病因子间的关... 目的对辽宁地区人源性腹泻样本中致病性大肠杆菌(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的毒力因子进行检测,掌握产Ⅱ型不耐热肠毒素(Type Ⅱ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Ⅱ)大肠杆菌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现状并阐明LT-Ⅱ与其他致病因子间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集辽宁地区人源性腹泻粪便样品,用麦康凯培养基和生化试验的方法分离出大肠杆菌,并用多重PCR方法对毒力基因(elt-Ⅱ、elt-I、sta、stb、K88、K99等)进行检测,对分离到的LT-Ⅱ阳性大肠杆菌中elt-Ⅱ基因进行测序及分型。结果 354份腹泻样品中共分离到携带有毒力因子的大肠杆菌139株,检出率为39.2%。毒力因子阳性大肠杆菌中,有12株携带elt-Ⅱ(8.6%)基因。在12株携带elt-Ⅱ的大肠杆菌中,2株单独携带elt-Ⅱ,6株携带F1,1株携带K88,1株携带astA,2株携带irp2/astA;测序结果表明12株elt-Ⅱ阳性大肠杆菌中有10株携带elt-Ⅱc1亚型,2株携带elt-Ⅱc4亚型。结论在引起人源性腹泻的毒力因子中有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的存在,且主要以LT-Ⅱc1为主要流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素 PCR检测 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2型毒性的氨基酸初步筛选
5
作者 石博 侯美佳 +5 位作者 孙思萌 刘嘉利 董秀梅 杨巍 张萍 师东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7-483,共7页
为探究影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2型(LT2)毒性的关键氨基酸及其突变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扩增了LT2编码基因elt2,并采用重叠延伸PCR(SOE PCR)方法分别对其A亚基进行R5K、H42A、S59K、V95K、Y102K和E110K的单突变,将e... 为探究影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2型(LT2)毒性的关键氨基酸及其突变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扩增了LT2编码基因elt2,并采用重叠延伸PCR(SOE PCR)方法分别对其A亚基进行R5K、H42A、S59K、V95K、Y102K和E110K的单突变,将elt2及其6个突变基因分别双酶切后克隆于pET-30a中构建重组大肠杆菌pET-30a-elt2/BL21、pET-30a-R5K/BL21、pET-30a-H42A/BL21、pET-30a-S59K/BL21、pET-30a-V95K/BL21、pET-30a-Y102K/BL21、pET-30a-E110K/BL21,经IPTG诱导表达了重组LT2(rLT2)及其突变重组蛋白mrLT2-R5K、mrLT2-H42A、mrLT2-S59K、mrLT2-V95K、mrLT2-Y102K、mrLT2-E110K;利用细胞毒性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比较了rLT2和突变重组蛋白对小鼠肾上腺皮质瘤(Y1)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小鼠的致病性,并将rLT2和mrLT2-V95K作为免疫原接种小鼠检测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突变重组蛋白对Y1细胞的毒性作用均弱于rLT2,其中mrLT2-V95K对Y1细胞的毒性作用最弱为1.145×10^(1)TCID_(50)/0.1 mL;rLT2及该突变重组蛋白对小鼠均无致病性,表明小鼠也不适合用于LT2的致病性检测。mrLT2-V95K免疫BALB/c小鼠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和对rLT2的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 400和1:32,与rLT2的免疫原性无显著差异。本研究首次证实LT2 A亚基的aa95对LT2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较明显,其突变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大肠杆菌减毒疫苗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不耐热肠毒素2 定点突变 重组蛋白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部分基因序列与大肠杆菌LTB成熟肽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强红 余兴龙 +5 位作者 李微 李润成 罗维 刘浩 尹恒 刘忠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7-851,共5页
为了获得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衣壳蛋白(Cap)基因3’端396 bp的片段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成熟肽编码区融合基因的高效表达,并检验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以含PCV-2全基因组的pMDT PCV-2质粒... 为了获得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衣壳蛋白(Cap)基因3’端396 bp的片段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成熟肽编码区融合基因的高效表达,并检验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以含PCV-2全基因组的pMDT PCV-2质粒为模板,用PCR的方法扩增PCV-2 Ca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ET28a(+)中,构建得到pET-Cap质粒,利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切下Cap基因3’末端396 bp的片段,插入到pET-LTB原核表达质粒LTB基因的3’末端,从而构建pET-LTB△Cap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后,用IPTG诱导重组菌,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诱导物。表达产物经初步纯化后用昆明系小白鼠做免疫保护实验。结果表明:pET-LTB△Cap重组融合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29Ku,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36.67%,融合蛋白能被PCV-2阳性血清识别。攻毒后,所有小鼠临床表现正常。用PCR检测有1/8的免疫小鼠感染了PCV-2,而对照组8只小鼠都感染了PCV-21。PCV-2 Cap基因3’端396 bp的片段与LTB基因融合能实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免疫的小白鼠可抵抗PCV-2的攻击此研究为PCV-2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 融合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株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7
作者 陆广珍 叶自儁 王志文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23-26,共4页
近10年的研究,已明确有三种型别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一)产肠毒索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可引起严重的霍乱样腹泻,是小儿、旅行者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我国已由司马蕙兰等[1]将其不耐热的肠毒素(LT)提纯,并自上... 近10年的研究,已明确有三种型别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一)产肠毒索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可引起严重的霍乱样腹泻,是小儿、旅行者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我国已由司马蕙兰等[1]将其不耐热的肠毒素(LT)提纯,并自上海分离获得ETEC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大肠杆菌 分离和鉴定 埃希氏大肠杆菌 腹泻 旅行者 肠毒素 病原菌 提纯 上海 耐热 菌株 霍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