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
作者 孟相秋 袁超文 +6 位作者 刘文鑫 关玮琨 杜元策 李丹丹 赵姝静 唐杰 师东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a,STb)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Ⅰ,LT-Ⅱ)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参照文献合成四对可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a,STb)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Ⅰ,LT-Ⅱ)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参照文献合成四对可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estA、estB)和不耐热肠毒素基因(elt-Ⅰ、elt-Ⅱ)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敏感性、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建立检测大肠杆菌肠毒素的多重PCR方法。结果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特异性扩增出estA(229bp)、estB(480bp)、elt-Ⅰ(605bp)和elt-Ⅱ(300bp)基因片段,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55×101 CFU/μL、2×101 CFU/μL、2×101 CFU/μL和2.47×103 CFU/μL。从22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检测到estA基因(2/22),elt-Ⅱ基因(3/22),未检测到estB和elt-Ⅰ基因,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了检测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estA、estB、elt-Ⅰ和elt-Ⅱ)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满足对细菌培养物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耐热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不稳定大肠杆菌肠毒素B亚单位免疫调节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静 郑瑾 +4 位作者 杨筱凤 孔令洪 来宝长 司履生 王一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杆菌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 (LTB)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SephacrylS 10 0凝胶柱层析纯化LTB蛋白。选用BALB/c小鼠 ,以鸡溶菌酶 (HEL)为抗原 ,经鼻黏膜单独免疫 ,或以不同剂量的LTB为佐剂与HEL共免疫。用... 目的 :探讨大肠杆菌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 (LTB)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SephacrylS 10 0凝胶柱层析纯化LTB蛋白。选用BALB/c小鼠 ,以鸡溶菌酶 (HEL)为抗原 ,经鼻黏膜单独免疫 ,或以不同剂量的LTB为佐剂与HEL共免疫。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肠分泌液中HEL特异性抗体的水平。用3 H TdR掺入法 ,体外测定LTB蛋白对刀豆蛋白A(ConA)及同种异体抗原介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HEL单独免疫组血清中仅有弱的抗HELIgG ,未检测到抗HELIgA ,且其肠分泌液中亦未见HEL特异性IgA抗体。但加用LTB佐剂的 3个组 ,其血清中抗HELIgG、IgA的水平及肠分泌液中抗HELIg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HEL单独免疫组 (P <0 .0 0 1)。体外实验显示 ,LTB可明显抑制ConA及同种异体抗原介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 :我们制备的LTB蛋白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的调节功能 ,既可作为有效的黏膜佐剂 ,辅佐外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应答 ,又具免疫抑制效应 ,有效地抑制淋巴细胞活化。LTB免疫调节功能的发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 LTB 免疫调节 黏膜免疫佐剂 鸡溶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LTB、STⅠ和STⅡ融合基因的构建与表达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葛艳 尤永进 +1 位作者 徐泉兴 饶忠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6-348,共3页
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coli,ETEC)LTB、STⅠ、STⅡ基因 ,将LTB、STⅠ、STⅡ基因重组入pET32a质粒载体 ,对构建的重组质粒pBST进行酶切分析、PCR检测以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插入片段LTB_STⅡ... 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coli,ETEC)LTB、STⅠ、STⅡ基因 ,将LTB、STⅠ、STⅡ基因重组入pET32a质粒载体 ,对构建的重组质粒pBST进行酶切分析、PCR检测以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插入片段LTB_STⅡ_STⅠ的核苷酸序列与预期一致 ,且阅读框正确。pBST在宿主菌BL2 1(DE3 )RIL中的表达产物经SDS_PAGE初步分析 ,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 40kD ,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4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肠毒素 LTB STI STⅡ 融合基因 构建 幼畜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肠毒素STI、STII、LTB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冬梅 祝建波 +2 位作者 陈创夫 王琦 张金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0-154,共5页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LT和ST是导致人和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利用PCR方法分别从pGEM-5Zf(+)-STI、K88ab(LT+,ST+)质粒中扩增到了STI、STII基因,然后通过三引物PCR实现了STI、STII基因的融合,再与LTB基因融合,并置同一阅读框。LTB...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LT和ST是导致人和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利用PCR方法分别从pGEM-5Zf(+)-STI、K88ab(LT+,ST+)质粒中扩增到了STI、STII基因,然后通过三引物PCR实现了STI、STII基因的融合,再与LTB基因融合,并置同一阅读框。LTB基因的5′位于STII基因的3′端,并在ST基因和LTB基因之间插入7个氨基酸的连接肽。将融合基因STI-STII-LTB构建到带有核基质结合区序列(MARs)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MARs中,并通过冻融法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 STI STII LTB 融合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VP1 T、B细胞表位与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蛋白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庄娟 尤永进 +2 位作者 陈波 饶忠 潘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8-393,共6页
作者对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 21-40)、B细胞表位(aa 141-160)融合蛋白2020-2020VP1及其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进行了免疫分析。动物试验表明,用2020-2020VP1、2020-B-2020... 作者对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 21-40)、B细胞表位(aa 141-160)融合蛋白2020-2020VP1及其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进行了免疫分析。动物试验表明,用2020-2020VP1、2020-B-2020和2020-B-2020-STI 3种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动物,免疫动物血清中均可产生针对FMDV的抗体。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3种融合蛋白都能诱导机体产生FMDV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融合蛋白免疫雌鼠能够抵抗大肠杆菌强毒株攻击,免疫保护率如下:2020-B-2020 60%/1.5MLD,2020-B-2020-STI 100%/1.5MLD。2020-B-2020-STI免疫血清中具有STI中和抗体,且融合蛋白不具STI毒性。ELISA结果显示,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能与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B抗体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2020-B-2020-STI具有开发成为口蹄疫及肠毒素大肠杆菌疫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1 细胞表位 肠毒素大肠杆菌 LTB STI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疫苗问世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国水 《农村百事通》 2006年第2期28-28,共1页
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邮编:310021,电话:0571-86404121)主持完成的“猪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疫苗及免疫佐剂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关键词 大肠杆菌肠毒素 基因疫苗 浙江省农科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 免疫佐剂 成果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VP1 T、B细胞表位与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蛋白的免疫应答
7
作者 庄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64-968,共5页
本实验比较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21~aa40)、B细胞表位(aa141~aa160)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的免疫原性。动物实验表明,2种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中2020-B-2020-... 本实验比较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21~aa40)、B细胞表位(aa141~aa160)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的免疫原性。动物实验表明,2种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中2020-B-2020-STI免疫血清抗体水平优于2020-B-2020;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2种融合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FMDV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融合蛋白免疫雌鼠能够抵抗大肠杆菌强毒株攻击,免疫保护率分别为:2020-B-202060%/1.5MLD,2020-B-2020-STI100%/1.5MLD;2020-B-2020-STI免疫血清中具有STI中和抗体,且融合蛋白不具STI毒性。ELISA实验结果显示,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能与霍乱毒素CTB抗体特异性结合。实验结果表明,2020-B-2020-STI具有开发成为口蹄疫及肠毒素大肠杆菌疫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I 细胞表位 肠毒素大肠杆菌 LTB STI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作脲酶直肠免疫佐剂的大肠杆菌肠毒素的安全性和效力
8
作者 黄雪萍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4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脲酶 大肠杆菌肠毒素 安全性 基因工程 外周血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分析
9
作者 陈傲 王超 +2 位作者 刘欣 李旭峰 李丽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0-87,共8页
为分析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若干ICR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ETEC-K88饲喂,而对照组给予等量PBS;48 h后将小鼠麻醉处死解剖取空肠内容物,进行16S r ... 为分析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若干ICR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ETEC-K88饲喂,而对照组给予等量PBS;48 h后将小鼠麻醉处死解剖取空肠内容物,进行16S r R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ETEC-K88诱导小鼠发生腹泻后,菌群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受其影响。综上,ETEC-K88感染后显著影响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为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感染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肠道菌群 16S r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罗伊氏乳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攻毒小鼠生长性能、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10
作者 李元元 梁伟 +4 位作者 陈龙 聂存喜 彭洪妹 吴妍妍 张文举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68-677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源罗伊氏乳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攻毒小鼠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4周龄、初始体重相近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ICR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源罗伊氏乳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攻毒小鼠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4周龄、初始体重相近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ICR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攻毒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0只。小鼠适应性饲养7 d后开始正式试验,正试期22 d。在正式试验第1~17天,对照组和攻毒组小鼠饲喂基础饲粮,每天灌胃0.2 mL的生理盐水;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小鼠饲喂基础饲粮,每天分别灌胃1×10^(8)和1×10^(9)CFU/mL的牛源罗伊氏乳杆菌菌悬液0.2 mL;在正式试验第18~22天,对照组小鼠每天灌胃0.2 mL的生理盐水,其他3组小鼠每天灌胃5×10^(9)CFU/mL的ETEC菌悬液0.2 mL进行攻毒。结果显示:1)ETEC攻毒后,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小鼠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小鼠的平均日增重则无显著变化(P>0.05)。2)ETEC攻毒后,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心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和心脏指数则无显著变化(P>0.05)。3)ETEC攻毒后,试验Ⅱ组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低于攻毒组(P<0.05)。4)ETEC攻毒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小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攻毒组(P<0.05);此外,试验Ⅱ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5)ETEC攻毒后,与攻毒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小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Ⅱ组小鼠血清中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6)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小鼠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小鼠空肠绒毛高度则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牛源罗伊氏乳杆菌能够缓解ETEC攻毒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提高机体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减轻ETEC感染导致的脏器及肠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牛源罗伊氏乳杆菌 小鼠 免疫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防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植 王煜轩 +4 位作者 王之文 芦烘德 王禄皓 何至远 董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07-5517,共11页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造成的仔猪腹泻严重影响仔猪健康,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病因,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ETEC的主要毒力因子是肠毒素和黏附素,肠毒素主要分为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其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小肠上皮细...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造成的仔猪腹泻严重影响仔猪健康,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病因,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ETEC的主要毒力因子是肠毒素和黏附素,肠毒素主要分为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其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小肠内水和电解质积蓄及代谢紊乱,导致仔猪腹泻,而黏附素则促进ETEC在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定植。目前的疫苗只包括部分菌毛黏附素、肠毒素,免疫效果不全面、缺乏广谱性。现阶段在临床应用中中药效果良好,能大幅度提升感染仔猪存活率、抑制ETEC生长和毒力基因表达、缓解感染仔猪的炎症反应、减少肠道损伤、提升感染仔猪的免疫力及调控ETEC感染造成的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调控仔猪肠道化学屏障,从多方面防控ETEC感染。在饲料端全面禁抗背景下,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色、无抗的生猪产品,而兽用中药为仔猪腹泻病的临床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因此,笔者对ETEC入侵仔猪肠道的致病机理以及中药在该疾病治疗上的应用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中药 腹泻 肠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与肉桂醛联用调节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诱导猪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
12
作者 刘禹彤 杨冠华 +3 位作者 张菊 李玉鹏 乔家运 李海花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4-1915,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FA)与肉桂醛(CA)联用调节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K88诱导猪肠上皮细胞IPEC⁃J2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试验选用IPEC⁃J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FA和CA处理IPEC⁃J2细胞12和24 h,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FA)与肉桂醛(CA)联用调节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K88诱导猪肠上皮细胞IPEC⁃J2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试验选用IPEC⁃J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FA和CA处理IPEC⁃J2细胞12和24 h,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以最佳处理浓度的FA和CA预处理细胞,ETEC K88感染细胞3、6、12和24 h,检测其活菌黏附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因子含量和抗氧化指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FA和CA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1.00 mg/mL和1.00μL/mL,最适培养时间为12 h。2)添加FA和CA可有效抑制ETEC K88黏附IPEC⁃J2细胞,当ETEC K88感染细胞3 h时其黏附率显著下降(P<0.05),6、12和24 h时极显著下降(P<0.01)。3)添加FA和CA可极显著降低ETEC K88感染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抗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P<0.01)。4)ETEC K88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IPEC⁃J2细胞氧化损伤,添加FA和CA可上调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IPEC⁃J2细胞氧化应激。5)添加FA和CA可显著提高ETEC K88感染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1)。综上所述,FA与CA联用可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蛋白平衡并抑制ETEC K88黏附IPEC⁃J2细胞,其可能是通过上调Hsp70抑制NF⁃κB信号通路,增强IPEC⁃J2细胞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从而缓解ETEC K88诱导的IPEC⁃J2细胞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富马酸 猪肠上皮细胞 肠毒素大肠杆菌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诱导的猪肠上皮细胞凋亡和焦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13
作者 徐晓叶 龚晗秋 +4 位作者 张敏芳 贺鹏伟 周墨涵 刘玉兰 肖勘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23-6731,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槲皮素(Que)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诱导的猪肠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凋亡和焦亡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以猪肠上皮细胞IPEC-1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对照组、Que组、ETEC K88组、Que+ETEC K88组。用0或10μmol/L ... 本试验旨在研究槲皮素(Que)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诱导的猪肠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凋亡和焦亡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以猪肠上皮细胞IPEC-1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对照组、Que组、ETEC K88组、Que+ETEC K88组。用0或10μmol/L Que处理细胞24 h后,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或50倍细胞数的ETEC K88刺激细胞2 h,收集样品测定细胞活力、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中炎性因子含量、细胞凋亡和焦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Que显著缓解了ETEC K88诱导的细胞活力的下降和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的上升(P<0.05)。2)Que显著缓解了ETEC K88诱导的细胞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上升(P<0.05)。3)Que显著缓解了ETEC K88诱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的mRNA表达水平的上升和B细胞淋巴瘤-xL(Bcl-xL)的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P<0.05)。4)Que显著缓解了ETEC K88诱导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IL-18、消皮素D(GSDMD)和NLR家族CARD结构域4(NLRC4)的mRNA表达水平的上升(P<0.05)。综上所述,Que可抑制ETEC K88刺激导致的IPEC-1细胞凋亡和焦亡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肠毒素大肠杆菌K88 IPEC-1 细胞凋亡 细胞焦亡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抗炎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4
作者 张年洁 甄明哲 +1 位作者 王巧玉 王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4-100,142,共8页
为了探究槲皮素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诱导肠炎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模型(MO)组、槲皮素低剂量(QUE-L)组、槲皮素中剂量(QUE-M)组、槲皮素高剂量(QUE-H)组,每组10只。除CON组外,... 为了探究槲皮素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诱导肠炎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模型(MO)组、槲皮素低剂量(QUE-L)组、槲皮素中剂量(QUE-M)组、槲皮素高剂量(QUE-H)组,每组10只。除CON组外,每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液0.2 mL,QUE-L、QUE-M、QUE-H组在攻菌2 h后按照体重分别灌胃50,100,200 mg/kg的槲皮素药液0.2 mL,CON组和MO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4 h后处死所有小鼠。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十二指肠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质量浓度;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小鼠盲肠内容物微生物α多样性及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结构。结果表明:MO组十二指肠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出现坏死缺失,黏膜层有炎症细胞浸润;与MO组相比,槲皮素各剂量组十二指肠组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其中QUE-H组修复效果最好,十二指肠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结构完整,仅伴随轻微的炎症细胞浸润。与CON组比,MO组TNF-α、IL-1β、IL-6质量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IL-10质量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MO组相比,槲皮素各剂量组TNF-α、IL-1β和IL-6质量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0质量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与CON组相比,MO组盲肠内容物微生物辛普森(Simpson)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Muribaculaceae属和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埃希菌-志贺氏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与MO组相比,槲皮素各剂量组香浓(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0.01),QUE-H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QUE-L、QUE-M、QUE-H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QUE-M、QUE-H组乳酸杆菌相对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QUE-L、QUE-M、QUE-H组埃希菌-志贺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说明槲皮素能提高机体抗炎能力,增加盲肠微生物菌群丰富度、调节菌群失衡状态,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小鼠肠炎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肠毒素大肠杆菌 肠道菌群 抗炎作用 肠炎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明 李超 +7 位作者 王瑞 王秋华 黄婷 雷爱莹 陈福艳 甘西 余晓丽 梁万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93-2097,共5页
为了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及研制具有粘膜免疫佐剂活性的无毒重组LTB,采用PCR方法从产毒型大肠杆菌H44815菌株扩增获得LTB完整编码区DNA,将其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的分泌信号肽基因下游,构建真核... 为了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及研制具有粘膜免疫佐剂活性的无毒重组LTB,采用PCR方法从产毒型大肠杆菌H44815菌株扩增获得LTB完整编码区DNA,将其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的分泌信号肽基因下游,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9K-LTB;重组质粒经核苷酸测序确认并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KM71,PCR筛选转化子,并以小量诱导表达筛选高效表达工程菌株,最后Western blotting分析甲醇诱导上清中的LTB及采用亲和层析和HiTrap Desalting预装柱脱盐纯化蛋白。结果表明,PCR克隆获得的LTB编码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DNA序列完全一致,定向插入pPIC9K载体,可获得表达LTB的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9K-LTB;电转化后的重组酵母菌KM71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甲醇诱导的培养基上清中含LTB,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肠毒素B亚单位(LTB) 基因表达 毕赤酵母 粘膜免疫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儿茶酸对肠毒素大肠杆菌K88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的影响
16
作者 龚晗秋 徐晓叶 +4 位作者 张敏芳 贺鹏伟 陈少魁 刘玉兰 肖勘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65-467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原儿茶酸(PCA)对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1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分为4个组:对照组、PCA组(40μmol/L PCA作用24 h)、ETEC K88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原儿茶酸(PCA)对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1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分为4个组:对照组、PCA组(40μmol/L PCA作用24 h)、ETEC K88组(50倍细胞数ETEC K88作用2 h)和PCA+ETEC K88(40μmol/L PCA作用24 h+50倍细胞数ETEC K88作用2 h)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PCA+ETEC K88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细胞上清液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刺激导致细胞形态损伤,超微结构破坏,表现为细胞膜破裂,细胞核皱缩,染色质外溢,线粒体出现肿胀并且空泡化;ETEC K88组细胞坏死率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添加PCA能够保护细胞形态,PCA+ETEC K88组细胞坏死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LR4、脂多糖结合蛋白(LBP)、髓样分化蛋白2(MD2)、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 88)的mR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PCA+ETEC K88组TNF-α、TLR4、LBP、MD2、IRAK1、TRAF6和MyD8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DD)、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PCA+ETEC K88组TNFR1、FADD、HMGB1、Drp1和PGAM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PCA可能通过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ETEC K88诱导的IPEC-1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K88 原儿茶酸 IPEC-1 程序性坏死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菌毛抗原K88与热稳定肠毒素ST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烟草中的初步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雪艳 陈创夫 +2 位作者 孔庆军 高剑锋 祝建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大肠杆菌黏附素K88与稳定肠毒素ST的融合基因的序列片段可龙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LM302中,成功的构建了植物重组表达质粒pCAMBIA-K88-ST。并将其转化农杆菌EHA105,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并初步获得转化体...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大肠杆菌黏附素K88与稳定肠毒素ST的融合基因的序列片段可龙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LM302中,成功的构建了植物重组表达质粒pCAMBIA-K88-ST。并将其转化农杆菌EHA105,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并初步获得转化体。为K88-ST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毛抗原K88 大肠杆菌肠毒素 植物重组表达质粒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VP4蛋白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热稳定肠毒素蛋白的融合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鹏雁 陈创夫 +3 位作者 余兴龙 徐兴然 涂长春 张高轩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7,81,共3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轮状病毒 (RotavirusRV)VP4蛋白主要抗原编码区基因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Enteotoxi genicEscherichiacoliETEC)热稳定肠毒素 (Heat -stableenterotoxinEscherichiacoliST)基因融合 ,插入原核表达质粒 pET -2 8a(+)中 ,...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轮状病毒 (RotavirusRV)VP4蛋白主要抗原编码区基因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Enteotoxi genicEscherichiacoliETEC)热稳定肠毒素 (Heat -stableenterotoxinEscherichiacoliST)基因融合 ,插入原核表达质粒 pET -2 8a(+)中 ,经PCR、酶切、测序分析表明已将vp4 -st片段克隆入PET - 2 8a(+) ,而且具有正确的读码框和方向性 ,正确构建了VP4 -ST的融合表达载体 pET2 8a -VP4 -ST。表达质粒转化受体菌BL2 1(DE3 ) plysS ,取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SDS -PAGE、凝胶薄层扫描分析。结果表明 :表达的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大小约 4 0 2kDa,表达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13 0 4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VP4 大肠杆菌肠毒素 融合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黏附素蛋白与热稳定肠毒素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庆军 任雪艳 李卓夫 《家畜生态学报》 2005年第4期16-19,共4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大肠杆菌黏附素蛋白K 88ac与热稳定肠毒素ST II的融合基因的序列片段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 in48中,成功地构建了植物重组表达质粒pB in48-K 88-ST,并将其转化到农杆菌EHA 105中,为K 88ac-ST II基因的进一步研究...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大肠杆菌黏附素蛋白K 88ac与热稳定肠毒素ST II的融合基因的序列片段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 in48中,成功地构建了植物重组表达质粒pB in48-K 88-ST,并将其转化到农杆菌EHA 105中,为K 88ac-ST II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毛抗原K88ac 大肠杆菌肠毒素 植物重组表达质粒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毒素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效应(待续)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茂祥 田仁位 《天津畜牧兽医》 1997年第2期18-21,共4页
霍乱毒素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效应(待续)李茂祥(综述)田仁位(审校)(天津市禽病诊断培训中心300402)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粘膜途径侵入机体并引发疾病,因此粘膜也就成了... 霍乱毒素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效应(待续)李茂祥(综述)田仁位(审校)(天津市禽病诊断培训中心300402)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粘膜途径侵入机体并引发疾病,因此粘膜也就成了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毒素 大肠杆菌肠毒素 粘膜 免疫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