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刷式大豆排种器抛物线型携种机构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赵烁 杨发展 +5 位作者 刘鹏 李宝刚 李玉环 宋泉 颜世斌 李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目的】设计抛物线型携种毛刷,为毛刷式大豆排种器携种机构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传统毛刷式大豆排种器豆种携种过程中易掉落的现象,对豆种携种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明确豆种掉落的原因,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抛物线型携种毛刷携种... 【目的】设计抛物线型携种毛刷,为毛刷式大豆排种器携种机构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传统毛刷式大豆排种器豆种携种过程中易掉落的现象,对豆种携种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明确豆种掉落的原因,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抛物线型携种毛刷携种性能的关键参数。采用正交试验,以漏播指数和破损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排种盘转速、毛刷形变量和携种毛刷刷丝直径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台架试验并建立回归模型。采用多目标变量优化方法,运用Design-Expert 13.0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求解以确定最佳结构参数组合,以优化圆整后的排种盘转速、毛刷形变量和携种毛刷刷丝直径进行台架试验验证。最后以漏播指数和破损指数为评价指标,与现有的传统毛刷式大豆排种器进行台架对比试验。【结果】影响毛刷式大豆排种器携种毛刷性能的主要参数为排种盘转速、毛刷形变量及刷丝直径,理论分析确定排种盘转速为25~35 r/min,毛刷形变量为5~11 mm,刷丝直径为0.2~0.6 mm。三因素三水平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排种盘转速为26.20 r/min、毛刷形变量为7.83 mm、携种毛刷刷丝直径为0.33 mm时,理论漏播指数为1.27%,破损指数为0.11%。利用最佳作业参数的圆整值(排种盘转速为26 r/min,毛刷形变量为8 mm,刷丝直径为0.3 mm)进行台架试验验证,其漏播指数为1.30%,破损指数为0.11%。台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具平齐携种毛刷的毛刷式排种器,在排种盘转速为25~35 r/min的条件下,具抛物线型携种毛刷的毛刷式排种器的漏播指数降低0.5%~2.1%,破损指数降低0.04%~0.10%。【结论】毛刷式大豆排种器抛物线型携种毛刷在排种盘转速为26 r/min、毛刷形变量为8 mm、刷丝直径为0.3 mm的条件下,可有效提高排种器的排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毛刷式大豆排种器 机构 植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插装式大豆排种器改进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顿国强 范芯蕊 +4 位作者 杨永振 李海山 王晨帆 陈海涛 杜佳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2BZXJ系列插装式精量播种机配备的排种器在大豆的小区育种过程中,由于护种板结构较长导致出现严重的存种、混种现象,且排种初期存在一定的机具空行程;同时由于排种方向与播种机前进方向一致,导致种粒落地滚动弹跳落点位移较大,株距合格... 2BZXJ系列插装式精量播种机配备的排种器在大豆的小区育种过程中,由于护种板结构较长导致出现严重的存种、混种现象,且排种初期存在一定的机具空行程;同时由于排种方向与播种机前进方向一致,导致种粒落地滚动弹跳落点位移较大,株距合格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一种改进型育种专用排种器,去掉护种板,增设清种刀以及导种凹槽用以解决存种、混种以及机具空行程的问题。通过建立投种位置的理想数学模型,同时结合排种盘实际结构,确定最佳排种位置以解决种粒落地滚动弹跳位移过大、株距合格率低的问题。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进行仿真对比试验,模拟排种过程得出种子各阶段运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型育种排种器投种更早、种粒落地平均位移减小至原平均位移的46%,位移均方差减小至1.95 mm,平均位移波动更小,株距更稳定。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型育种排种盘内无残留种子,播种带提前;当播种机具作业速度为0.7 m/s、排种器转速24 r/min、株距为7 cm时,粒距合格指数整体提高6.80%、重播指数减少3.40%、漏播指数减少3.41%,试验结果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播 大豆 大豆排种器 改进型育 小区育 离散元 运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窝眼轮式大豆排种器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戈辉 何辉波 +3 位作者 李华英 毛云峰 石争光 陈翔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58,共9页
为了推广重庆地区大豆种植,提高大豆产业的机械化发展,结合大豆播种需求,设计了一种窝眼轮式大豆排种器,并介绍了排种器结构及工作原理,根据大豆的几何参数和播种要求,设计计算出排种器的结构参数。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播... 为了推广重庆地区大豆种植,提高大豆产业的机械化发展,结合大豆播种需求,设计了一种窝眼轮式大豆排种器,并介绍了排种器结构及工作原理,根据大豆的几何参数和播种要求,设计计算出排种器的结构参数。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播种性能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EDEM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型孔直径在18 mm左右时,排种器工作性能最佳,再以型孔直径、排种器转速和窝眼轮与毛刷的传动比为试验因素,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响应面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播种性能指数的顺序为型孔直径、窝眼轮转速和毛刷与窝眼轮的传动比。经多目标参数优化后得出:当型孔直径为18.4 mm、窝眼轮转速为44 r/min、毛刷和窝眼轮转动比为2.2时,合格指数为83.3%、重播指数为9.7%、漏播指数为7%、播种性能指数为87.2%,排种器播种性能最佳,各项指标满足农艺要求,可以为窝眼轮式大豆排种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排种器 离散元法 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清种过程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健 蔡宗寿 +1 位作者 甘义权 张雷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88,共10页
为提高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清种能力,优化该型排种器排种性能,建立清种过程数学模型,分析确定排种盘半径、垂直倾角和排种盘转速是影响排种器清种能力主要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排种器排种性... 为提高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清种能力,优化该型排种器排种性能,建立清种过程数学模型,分析确定排种盘半径、垂直倾角和排种盘转速是影响排种器清种能力主要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排种器排种性能作正交虚拟排种试验,确定各试验因素对排种器性能评价指标影响规律,并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排种盘半径119.8 mm,垂直倾角22.4°,排种盘转速43.2 r·min-1时,排种性能最优,台架验证试验合格指数为93.8%,重播指数2.8%。台架试验与虚拟仿真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变化趋势及其相互之间关系一致,运用离散元法优化排种器性能参数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排种器 离散元法 正交旋转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投种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许健 甘义权 +1 位作者 蔡宗寿 沈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1期193-196,共4页
为提高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投种稳定性和均匀性,建立投种过程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得出排种盘转速和投种角是影响投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进行仿真研究,设计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运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 为提高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投种稳定性和均匀性,建立投种过程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得出排种盘转速和投种角是影响投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进行仿真研究,设计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运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合格指数和变异系数作为排种器性能评价指标,分别建立其与排种盘转速、投种角的回归方程,利用Matlab绘制三维等值线图,确定了影响合格指数和变异系数的主要因素。对试验因素进行优化计算,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排种盘转速41.7 r/min,投种角19.2°,此时合格指数为94.88%,变异系数为1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排种器 机理 离散元法 旋转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仿真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健 蔡宗寿 +1 位作者 张国帅 沈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5,共8页
为提高倾斜圆盘排种器的排种性能,以中黄39大豆种子的物料学特性为基础,对该型排种器的充种、清种过程进行研究,得出其垂直倾角及工作转速是影响排种器工作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进行仿真研究,设计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 为提高倾斜圆盘排种器的排种性能,以中黄39大豆种子的物料学特性为基础,对该型排种器的充种、清种过程进行研究,得出其垂直倾角及工作转速是影响排种器工作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进行仿真研究,设计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运用SPSS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以排种器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作为排种器性能的评价指标,分别建立其与排种器垂直倾角、工作转速的回归方程。运用MatLab中非线性优化fmincon函数,获得该型排种器最优参数组合为垂直倾角1 9.5°、工作转速4 6.7 r/min时,合格率为97.28%,重播率为1.98%,漏播率为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排种器 倾斜圆盘 离散元法 旋转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取种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健 蔡宗寿 +1 位作者 张国帅 沈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192-196,共5页
为优化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的最佳排种性能参数(取种勺凹曲面切线倾斜角、取种勺直径、工作转速),对其关键部件取种勺的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充种过程动力学模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排种... 为优化倾斜圆盘勺式大豆排种器的最佳排种性能参数(取种勺凹曲面切线倾斜角、取种勺直径、工作转速),对其关键部件取种勺的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充种过程动力学模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排种器排种性能进行正交虚拟排种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个试验因素的回归方程,利用Matlab绘制三维等值线图,确定各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对试验因素进行优化计算得出最优参数组合,当取种勺凹曲面切线倾斜角为30.1°,取种勺直径为7.2 mm,工作转速为49 r/min时,合格指数为96.85%,重播指数为2.01%,漏播指数为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排种器 工作原理 离散元法 旋转正交试验 最优参数组合 精密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豆主要种植品种与排种器适配情况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白志业 杨豫新 +2 位作者 班婷 刘奎 牛长河 《新疆农机化》 2024年第2期8-10,28,共4页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大豆品种繁多,形状尺寸多样且差异较大,大豆排种器结构单一、尺寸固定,同一排种器播种不同大豆品种适应性较差。本文收集并测量新疆主栽大豆品种三轴尺寸,通过查阅大豆排...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大豆品种繁多,形状尺寸多样且差异较大,大豆排种器结构单一、尺寸固定,同一排种器播种不同大豆品种适应性较差。本文收集并测量新疆主栽大豆品种三轴尺寸,通过查阅大豆排种器相关文献,总结大豆排种器研究现状,分析大豆与现有排种器适配情况,对新疆主栽大豆播种机械化发展做出展望,为未来大豆播种机具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排种器 适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高速精密播种机凸勺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9
9
作者 陈玉龙 贾洪雷 +3 位作者 王佳旭 王奇 赵佳乐 胡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104,共10页
为满足大豆高速精密播种作业要求,设计一种凸勺排种器,阐述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主要部件进行结构设计。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凸勺半径和凸勺倾角的较优取值范围,并且对凸勺边缘... 为满足大豆高速精密播种作业要求,设计一种凸勺排种器,阐述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主要部件进行结构设计。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凸勺半径和凸勺倾角的较优取值范围,并且对凸勺边缘结构进行优化试验,发现当凸勺边缘为两侧倾斜时排种性能较优;设计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运用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建立凸勺半径、凸勺倾角与合格率和漏播率之间的回归模型,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凸勺半径6.8 mm,凸勺倾角-9.4°,凸勺厚度2.2 mm,型孔长度14.1 mm,此时合格率达到95.1%,漏播率为0.6%。台架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播种机前进速度在6~12 km/h时,合格率高于93%,漏播率低于3%,满足播种机高速精密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排种器 凸勺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窄行密植播种机单盘双行气吸式排种器设计 被引量:40
10
作者 陈美舟 刁培松 +3 位作者 张银平 高琪珉 杨壮 姚文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8-16,共9页
为满足大豆窄行密植播种作业要求,解决传统大豆播种机窄行密植行距过大,不易调节,排种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盘双行气吸式排种器,阐述了其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 为满足大豆窄行密植播种作业要求,解决传统大豆播种机窄行密植行距过大,不易调节,排种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盘双行气吸式排种器,阐述了其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搭建的单盘双行气吸式排种器试验装置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排种性能较好情况时负压真空度、排种盘转速以及单圈吸种孔数的合理变化范围。以负压真空度、排种盘转速和单圈吸种孔数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为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合格指数、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各指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分别为排种盘转速、负压真空度、负压真空度;当参数组合为单圈吸种孔数64孔、排种盘转速18 r/min、负压真空度5k Pa时,内圈合格指数为98.45%,重播指数为0.72%,漏播指数为0.53%;外圈合格指数为97.82%,重播指数为0.63%,漏播指数为1.35%,对该因素组合进行试验验证,各指标优于行业标准要求。该文设计的单盘双行气吸式排种器实现了播种单体120 mm窄行密植播种,排种性能好,为黄淮海地区大豆密植播种机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设计 农作物 大豆排种器 单盘双行 窄行密植 气吸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BMFJ系列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排种器选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夷宁 陈海涛 +3 位作者 侯守印 张颖 顿国强 查韶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5-511,共7页
为2BMFJ系列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不同机型选择适宜的排种器,比较排种器排种性能优劣,以气吸式排种器和机械式排种器为研究对象,依据GB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在JPS^(-1)2计算机视觉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上实施... 为2BMFJ系列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不同机型选择适宜的排种器,比较排种器排种性能优劣,以气吸式排种器和机械式排种器为研究对象,依据GB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在JPS^(-1)2计算机视觉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上实施正交与多重比较组合试验研究,以排种器类型、作业速度和百粒重变异系数为试验因素,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变异系数与经济性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排种器类型对于株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变异系数均为主要影响因素,作业速度对株距漏播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作业速度低于5 km·h^(-1)时,机械式排种器和气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无显著差异,当作业速度高于5 km·h^(-1)时,气吸式排种器的作业性能优于机械式排种器。在百粒重变异系数大于7.6%时气吸式排种器的排种性能均优于机械式排种器。机械式排种器可用于2BMFJ-3/6型播种机;2BMFJ^(-1)0型播种机应采用气吸式排种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排种器 正交试验" 多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建鑫 黄玉祥 +2 位作者 沈浩 李鹏 朱瑞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7-45,共9页
针对机械式大豆排种器高速作业时排种精度下降等问题,通过导流板结构增强种群运动速度与充填力,利用复式型孔的导槽主动引导待充种子完成充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锥面导流式排种器。对排种器关键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和理论分析,借助EDE... 针对机械式大豆排种器高速作业时排种精度下降等问题,通过导流板结构增强种群运动速度与充填力,利用复式型孔的导槽主动引导待充种子完成充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锥面导流式排种器。对排种器关键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和理论分析,借助EDEM离散元软件模拟了不同导流板型式、锥盘倾角、复式型孔开口左端边缘结构对种群运动状态和排种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获得复式型孔结构参数的最优组合,即型孔右端面开口倾角59.9°、型孔右端面高度5.6mm、型孔底部长度17.2mm。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在作业速度为6~12km/h时,排种合格率均在98%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机械式排种器的高速作业性能,可为机械式高速精量排种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排种器 高速作业 复式型孔 导流板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机械复合式大豆精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0
13
作者 贾洪雷 陈玉龙 +3 位作者 赵佳乐 王佳旭 郭明卓 庄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86,139,共13页
针对现有气吸式高速精密排种器遇负压骤降时易发生大量漏播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种在排种盘上同时设有吸孔、导种槽和取种槽3种种子拾取机构的气吸机械复合式大豆精密排种器,其中导种槽引导种子向取种槽运动,取种槽拾取种子,同时吸孔产... 针对现有气吸式高速精密排种器遇负压骤降时易发生大量漏播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种在排种盘上同时设有吸孔、导种槽和取种槽3种种子拾取机构的气吸机械复合式大豆精密排种器,其中导种槽引导种子向取种槽运动,取种槽拾取种子,同时吸孔产生吸力促进种子的拾取,通过3种拾取机构共同改变种群运移行为,保证气流负压骤降情况下的排种性能;通过离散元仿真设计和理论建模分析等方法,研究关键设计参数对种群运移规律的影响,并对关键部件几何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回归分析和多因素试验得出作业速度、取种槽和导种槽几何结构尺寸、负压均对排种器播种效果有显著影响,并得出排种器最优结构参数为:导种槽倾角45°、导种槽深度2 mm、取种槽上边宽度9.5 mm、取种槽下边宽度7.3 mm、取种槽深度5.7 mm、取种槽前后槽面宽度9.5 mm,在该几何结构条件下,当作业速度不大于8.6 km/h、负压不小于1.6 k Pa时,播种粒距合格率不小于95%;通过排种器的田间验证试验,最优结构参数条件下该排种器播种粒距合格率为93.67%、重播率为3.32%、漏播率为3.01%;通过台架对比试验得出当负压降至1.1 k Pa时,该排种器相较于勃农气吸式排种器和MASCHIO气吸式排种器,粒距合格率分别提高6.48、1.92个百分点,当负压降至0.6 k Pa时,粒距合格率分别提高9.12、4.2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精密 气吸机械复合式 离散元分析 试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