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花和山药中药颗粒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对皮肤光老化大鼠皮肤组织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陈绍斐 刘学伟 沈萃萃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研究菊花和山药中药颗粒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对皮肤光老化大鼠皮肤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波紫外线(UVA)灯持续照射构建大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并于UVA照射5周后进行灌胃给药菊花中药颗粒、山... 目的研究菊花和山药中药颗粒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对皮肤光老化大鼠皮肤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波紫外线(UVA)灯持续照射构建大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并于UVA照射5周后进行灌胃给药菊花中药颗粒、山药中药颗粒至试验结束。于UVA照射10周后,取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生化检测组织的活性氧(ROS)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组织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HE染色显示皮肤组织表皮发生不规则增厚,真皮层的细胞发生变性,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生化检测ROS含量显著上升;Nrf2和HO-1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菊花组和山药组的体质量在治疗后明显上升,表皮增厚明显减轻;ROS含量显著下降;HO-1蛋白表达下降。结论菊花和山药中药颗粒对皮肤光老化大鼠皮肤组织损伤有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中药颗粒 山药中药颗粒 大鼠皮肤光老化模型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方法学研究及适用性考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立波 谢家骏 +2 位作者 易娟娟 康黎静 赵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对中药注射剂潜在的类过敏反应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以C48/80为工具药物,对可能影响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优选最佳试验条件,选用Tween80、内毒素... 目的研究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对中药注射剂潜在的类过敏反应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以C48/80为工具药物,对可能影响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优选最佳试验条件,选用Tween80、内毒素、中华眼镜蛇毒素、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进行考察和应用。结果大鼠皮肤类过敏反应试验方法最佳条件为:采用胰岛素注射器(口径0.33mm)进行药物注射,50-100pL/点,给药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染液1mL,15min时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剪取背部皮肤处理。采用该方法,Tween80、内毒素、中华眼镜蛇毒素、天花粉蛋白注射液均呈现一定的诱导大鼠皮肤出现蓝斑的能力,痰热清注射液给予临床剂量无蓝斑出现。血塞通注射液,临床剂量虽可引起大鼠皮肤蓝斑,但不排除与因其本身的药效作用干扰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需用药量少,检测敏感性高,结果重复性好,但易受药物本身特性干扰而出现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皮肤试验 类过敏 方法学研究 C48 80 内毒素 血塞通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组织学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怡文 谢家骏 +2 位作者 杨艺帆 陈锰 宋艳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8-553,共6页
目的探索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组织学机制。方法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分别皮内注射C48/80、吐温-80、碘海醇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喜炎平注射液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15 min后麻醉处死,剪取背部皮肤,测... 目的探索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组织学机制。方法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分别皮内注射C48/80、吐温-80、碘海醇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喜炎平注射液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15 min后麻醉处死,剪取背部皮肤,测量蓝斑直径,取蓝斑皮肤观察肥大细胞形态,计算脱颗粒率。再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皮内注射C48/80、吐温-80、碘海醇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蓝斑直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药物质量浓度(体积分数)均呈正相关,两者之间亦然,但肥大细胞数均无明显变化[除0.8、1.6 mg/mL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外];皮内注射喜炎平注射液后,蓝斑直径、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率均无明显变化(除质量浓度5 mg/mL时蓝斑直径外)。结论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组织学机制是类过敏阳性物质致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其脱颗粒率与阳性物质浓度、皮肤蓝斑直径呈高度正相关,可作为药物类过敏性及其反应强度评判的一项补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 组织学机制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皮肤中青藤碱的HPLC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谷晶 郑杭生 +1 位作者 王肖龙 陶建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47-215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皮肤中青藤碱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ODS柱,以甲醇-水-乙二胺(55∶45∶0.225)混合液为流动相,柱温30℃,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样品处理过程包括皮肤匀浆、液-液萃取、氮气吹干有机层以及以少量流动相复溶... 目的建立一种皮肤中青藤碱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ODS柱,以甲醇-水-乙二胺(55∶45∶0.225)混合液为流动相,柱温30℃,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样品处理过程包括皮肤匀浆、液-液萃取、氮气吹干有机层以及以少量流动相复溶残留物后进样分析。盐酸昂丹司琼作内标。结果皮肤中的内源性物质对测定无干扰;取样皮肤(1 cm2)中药物含有量在1.02~20.4μg范围内与药物和内标物峰面积之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n=6);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7.2%);准确度(相对回收率)为92.6%~104.6%,提取回收率为73.9%~87.9%,复溶的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相对回收率为97.9%~111.5%),皮肤样品冷冻-解冻循环3次测定结果稳定(相对回收率为96.0%~107.4%)。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本测定要求,可用于皮肤中青藤碱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大鼠皮肤 HPLC 定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皮肤对驻极体外静电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法杰 梁媛媛 +2 位作者 郭鑫 许佳捷 江键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3285-3288,共4页
目的:研究聚丙烯驻极体透过大鼠皮肤的表面电位衰减情况,探讨大鼠皮肤对驻极体外静电场的影响及静电场对大鼠皮肤的作用机理,为研制优质的驻极体透皮给药贴剂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栅控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单电极和双裸面聚丙烯薄膜制... 目的:研究聚丙烯驻极体透过大鼠皮肤的表面电位衰减情况,探讨大鼠皮肤对驻极体外静电场的影响及静电场对大鼠皮肤的作用机理,为研制优质的驻极体透皮给药贴剂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栅控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单电极和双裸面聚丙烯薄膜制备成正、负极性的驻极体,借助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研究不同极性驻极体透过大鼠皮肤的等效表面电位衰减规律。结果:(1)+1000 V注极的单电极和双裸面聚丙烯驻极体透过大鼠皮肤的表面电位经过48小时保留了其初始值的92.9%和71.3%。(2)-1000 V注极的单电极和双裸面聚丙烯驻极体透过大鼠皮肤的表面电位经过48小时后分别衰减了20.7%和18.8%。(3)聚丙烯驻极体透皮电位在72小时内具有和驻极体自身相近的稳定性。结论:(1)单电极和双裸面聚丙烯驻极体均具有优异的电荷储存稳定性。(2)驻极体的表面电位能很好的透过大鼠皮肤,相比双裸面驻极体,单电极驻极体透过大鼠皮肤的表面电位更高、稳定性更好。驻极体作为一种新的物理调控因子和驱动源可用于透皮给药贴剂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聚丙烯 大鼠皮肤 表面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改良Sihler’s肌肉神经染色法显示SD大鼠皮肤神经 被引量:1
6
作者 施权 魏在荣 +4 位作者 杨胜波 金文虎 李海 王达利 王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1-464,473,共5页
目的探讨进一步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在显示SD大鼠皮肤神经分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6只处死后紧贴肌肉表面分别于背侧及腹侧切取皮肤,最终获得背侧皮肤6块,腹侧皮肤6块,经10%甲醛溶液固定1月,无水乙醇脱脂3 d,并于0.25... 目的探讨进一步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在显示SD大鼠皮肤神经分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6只处死后紧贴肌肉表面分别于背侧及腹侧切取皮肤,最终获得背侧皮肤6块,腹侧皮肤6块,经10%甲醛溶液固定1月,无水乙醇脱脂3 d,并于0.25%的胶原酶Ⅰ和Ⅲ溶液中消化3 d后,经进一步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SD大鼠皮肤。结果 12块SD大鼠皮肤经染色后,除2块皮肤染色效果不佳外,其余10块皮肤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除色素的过程中,表皮常常脱落,即使不脱落,平铺的皮肤上也不能分界表皮与真皮,无法看见表皮内神经分支,且在解剖过程中剔除皮下脂肪时,部分皮下脂肪难以剔除干净,故肉眼可见部分皮下脂肪内明显的神经分布。透过X线阅片灯肉眼即可见皮肤呈现淡紫色,而神经为黑色,各区域神经分布不均,直径、形态及颜色深浅也不相同。甚至可看见神经呈现扭曲、打结的现象。结论经进一步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SD大鼠皮肤,能够清晰显示肉眼可见的皮肤神经分布,这些结果将对于SD大鼠皮肤内各区域神经纤维密度的测定及动物模型中皮瓣移植后神经再生情况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 SD大鼠皮肤 神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离体大鼠皮肤中鬼臼毒素滞留量 被引量:1
7
作者 施晓琴 赵继会 冯年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测定鬼臼毒素醇质体皮肤局部用药后,离体大鼠皮肤中鬼臼毒素的滞留量。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离体大鼠皮肤中鬼臼毒素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65:35,V/V),流速为1.0mL·min-1,内标为依托泊... 目的测定鬼臼毒素醇质体皮肤局部用药后,离体大鼠皮肤中鬼臼毒素的滞留量。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离体大鼠皮肤中鬼臼毒素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65:35,V/V),流速为1.0mL·min-1,内标为依托泊苷,检测波长为292nm,柱温为25℃。进行体外实验,采用该方法测定鬼臼毒素醇质体皮肤局部用药2,4,6,8,12h后,大鼠皮肤中鬼臼毒素的滞留量。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25ug·mL-1(r=0.9998),准确度在92.02%~101.63%之间,精密度在0.88%~4.86%之间。鬼臼毒素醇质体局部给药后能很快在离体大鼠皮肤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滞留量,且维持至少12h。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大鼠皮肤中鬼臼毒素的滞留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鬼臼毒素 滞留量 大鼠皮肤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散治疗多西紫杉醇外渗性大鼠皮肤损伤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宏涛 魏世鸿 +3 位作者 王小虎 张秋宁 董玉梅 刘锐锋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9期160-161,共2页
目的:观察金黄散对多西紫杉醇外渗性大鼠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涂抹组、金黄散高剂量组、金黄散低剂量组及百多邦软膏组及模型对照组。大鼠后背部造成多西紫杉醇血管外渗性动物模型,分别外涂生... 目的:观察金黄散对多西紫杉醇外渗性大鼠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涂抹组、金黄散高剂量组、金黄散低剂量组及百多邦软膏组及模型对照组。大鼠后背部造成多西紫杉醇血管外渗性动物模型,分别外涂生理盐水、高剂量金黄散、低剂量组金黄散及百多邦软膏,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防治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外渗损伤发生率、损伤程度[计算曲线面积(AUC)]。结果:百多邦软膏组、金黄散高剂量及低剂量组的皮肤损伤发生率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金黄散高剂量组、金黄散低剂量组与百多邦软膏组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金黄散高剂量组、金黄散低剂量组、百多邦软膏组与模型组比较,AUC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5),其中金黄散高剂量组AUC较低剂量组小,但比百多邦软膏组高(P>0.05)。结论:高剂量及低剂量金黄散外涂均对多西紫杉醇外渗性损伤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高剂量与百多邦软膏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渗性大鼠皮肤损伤 金黄散 多西紫杉醇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药物的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康黎静 谢家骏 +1 位作者 易娟娟 赵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33-2036,共4页
目的考察和评价10种造影剂、中药注射剂和化学合成药的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方法大鼠皮内注射受试药物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染液,15 min后处死,测量蓝斑直径。设定蓝斑直径>0.5 cm为类过敏反应阳性。结果临床剂... 目的考察和评价10种造影剂、中药注射剂和化学合成药的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方法大鼠皮内注射受试药物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染液,15 min后处死,测量蓝斑直径。设定蓝斑直径>0.5 cm为类过敏反应阳性。结果临床剂量下,碘海醇、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双黄连、生脉、脉络宁和喜炎平注射液出现类过敏反应阳性,而碘普罗胺注射液、清开灵和金纳多注射液呈类过敏反应阴性;高于临床剂量时,上述受试药物除清开灵外,均为类过敏反应阳性。盐酸川芎嗪在临床剂量和临床2倍剂量下类过敏反应均为阴性。结论蓝斑直径与给药剂量有关,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可作为初步评价注射类药物临床前类过敏性的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 造影剂 中药注射剂 化学合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总皂苷喷雾给药大鼠皮肤中皂苷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思思 王俊 郑杭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皮肤中4种皂苷成分(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2种皮肤外用制剂(三七总皂苷传递体喷雾剂和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喷雾剂)中4种皂苷成分的皮肤滞留特性进...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皮肤中4种皂苷成分(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2种皮肤外用制剂(三七总皂苷传递体喷雾剂和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喷雾剂)中4种皂苷成分的皮肤滞留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Waters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8 min,19%→25%A;8~9 min,25%→42%A;9~12 min,42%→55%A),体积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量为1μL,柱温为30℃。结果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分别在0.208~20.800,0.852~85.200,0.116~11.600,0.904~90.4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该方法日内、日间精密度RSD<15%,样品提取回收率为90.31%~102.70%,室温、冻融及长期冷冻稳定性RSD<15%。大鼠皮肤给药12 h后,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在全皮及角质层下的滞留量为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喷雾剂>三七总皂苷传递体喷雾剂,而人参皂苷Rb 1则恰好相反。结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大鼠皮肤中4种皂苷成分的含量能大大缩短检测时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可为三七总皂苷外用制剂的皮肤渗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鼠皮肤 皂苷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细辛醚凝胶帖剂的体外大鼠皮肤渗透动力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敏 梁文权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研究α细辛醚凝胶贴剂的大鼠体外渗透动力学。方法取大鼠离体腹部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根据实验结果作渗透曲线。结果透皮速率为63.43μg·cm-2·h-1,时滞(tlag)为7.85h,表观扩散系数(Dm)为9.81×10-4mm2·h-... 目的研究α细辛醚凝胶贴剂的大鼠体外渗透动力学。方法取大鼠离体腹部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根据实验结果作渗透曲线。结果透皮速率为63.43μg·cm-2·h-1,时滞(tlag)为7.85h,表观扩散系数(Dm)为9.81×10-4mm2·h-1。结论α细辛醚凝胶贴剂经大鼠皮渗透过程属于零级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细辛醚凝胶帖剂 大鼠离体皮肤 渗透动力学 零级动力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荃-2-吡咯烷酮和2-咯烷酮混和物经大鼠皮肤吸收的研究
12
作者 李银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1993年第3期71-71,共1页
N-甲荃-2-吡咯烷酮(NMP)和2-吡咯烷酮(2-P)是两种应用广泛的工业溶剂,近年还更多地用作抗菌素皮肤给药的促进剂。本文对经口及经皮肤染毒后NMP和2-P的吸收及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试图评价采用经口染毒途径取代经皮肤染毒途径装研究NMP... N-甲荃-2-吡咯烷酮(NMP)和2-吡咯烷酮(2-P)是两种应用广泛的工业溶剂,近年还更多地用作抗菌素皮肤给药的促进剂。本文对经口及经皮肤染毒后NMP和2-P的吸收及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试图评价采用经口染毒途径取代经皮肤染毒途径装研究NMP和2-P全身毒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酮 工业溶剂 大鼠皮肤 皮肤给药 混和物 经口 全身毒性 药代动力学 放射强度 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苯醚菊酯经猴和大鼠皮肤的吸收
13
作者 龚梓初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1991年第2期52-53,共2页
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是一种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已有资料证实二氯苯醚菊酯喷洒者有皮肤接触,但对健康危险的评价通常采用经口给药的动物实验。本文采用恒河猴和大鼠,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顺,反二氯苯醚菊酯的经皮吸收,并比... 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是一种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已有资料证实二氯苯醚菊酯喷洒者有皮肤接触,但对健康危险的评价通常采用经口给药的动物实验。本文采用恒河猴和大鼠,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顺,反二氯苯醚菊酯的经皮吸收,并比较不同解剖部位及种属间的差异。 雄性大鼠5只(体重190~210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苯醚菊酯 大鼠皮肤 恒河猴 同位素示踪技术 动物实验 经皮吸收 涂药 环丙基 口给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二胺(PPD)和双氧水(H_2O_2)对大鼠皮肤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文京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7期1215-1216,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PPD、H_2O_2对大鼠皮肤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氧化型染发剂的主要成分对苯二胺(PPD)与双氧水(H_2O_2)作为染毒剂,分别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进行染毒,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产物^(14)C-亚麻油酸... 目的:探讨与研究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PPD、H_2O_2对大鼠皮肤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氧化型染发剂的主要成分对苯二胺(PPD)与双氧水(H_2O_2)作为染毒剂,分别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进行染毒,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产物^(14)C-亚麻油酸,~3H-胸腺嘧啶(~3H-TdR),~3H-亮氨酸(~3H-Pro)分别进行掺入,用LS-1000液体闪烁仪给予cpm值的测定。通过单细胞凝胶电冰测定对角朊细胞DNA损伤。结果:用PPD、H_2O_2及PPD-H_2O_2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分别染毒12h后,跟对照组相比,发现在10-80μg/ml的剂量范围内,对角朊细胞脂质的合成、角朊细胞DNA的合成、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及对角朊细胞的DNA断裂均有一定的影响,且染毒剂的浓度与cpm值、彗尾长度之间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PPD、H_2O_2可能对机体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染发剂 大鼠皮肤角朊细胞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湿疹大鼠皮肤损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15
作者 莫俊俏 林景 宋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919-1920,共2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甲苷对湿疹大鼠皮肤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3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8周龄,体重200220g,购自北京协尔鑫生物资源...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甲苷对湿疹大鼠皮肤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3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8周龄,体重200220g,购自北京协尔鑫生物资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证号为SCXK(京)2020-0009;黄芪甲苷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为B20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皮肤 无特定病原体 黄芪甲苷 PI3K 炎性反应 生物科技 生物资源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对皮肤癌大鼠放疗后细胞凋亡、免疫功能和JNK信号通路的影响
16
作者 肖明伦 吴红霞 +2 位作者 沙前坤 陈瑾 胡志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究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对皮肤癌大鼠放疗后细胞凋亡、免疫功能和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20只,模型组60只;模型组进行大鼠皮肤癌模型建立,并使用60Gy剂量射线照射癌变部位,之后分别用1... 目的探究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对皮肤癌大鼠放疗后细胞凋亡、免疫功能和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20只,模型组60只;模型组进行大鼠皮肤癌模型建立,并使用60Gy剂量射线照射癌变部位,之后分别用10、20、30 mg/kg的虎黄烧伤搽剂白藜芦醇苷对模型组大鼠进行灌胃处理,分为10 mg/kg组、20 mg/kg组、30 mg/kg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免疫功能;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应激活化蛋白酶(c-Jun N-terminal protein kainse,JNK)、磷酸化的JNK(phosphorized JNK,p-JNK)、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cl-2 associated protein,Bax)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10、20、30 mg/kg虎黄烧伤搽剂白藜芦醇苷显著增加了细胞凋亡率(P<0.05);显著降低了Bcl-2蛋白表达(P<0.05);显著增加了Bax蛋白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白细胞介素-β(Interleukin-β,IL-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钙蛋白I(TroponinI,TnI)活性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10、20、30 mg/kg虎黄烧伤搽剂白藜芦醇苷显著降低了血清IL-β、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P<0.05);MDA、CK、TnI活性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JNK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JNK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10、20、30 mg/kg虎黄烧伤搽剂白藜芦醇苷对JNK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p-JNK蛋白水平。结论虎黄烧伤搽剂白藜芦醇苷对放疗后皮肤癌大鼠细胞有抑制作用,提高了凋亡水平,增强了机体免疫力,且机制与JN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黄烧伤搽剂 白藜芦醇苷 皮肤大鼠 细胞凋亡 免疫功能 JN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正消痛贴膏对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和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谢平 谷素敏 +3 位作者 张天鹏 杜亚豪 吴志宏 李汇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2-23,共2页
目的:阐明奇正消痛贴膏快速透皮吸收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于大鼠背部皮肤涂搽药剂,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该药对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用药后使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距明显增大,细胞结构变得疏松,外层细胞脱落。该药进入角... 目的:阐明奇正消痛贴膏快速透皮吸收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于大鼠背部皮肤涂搽药剂,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该药对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用药后使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距明显增大,细胞结构变得疏松,外层细胞脱落。该药进入角质层细胞内,与细胞内基质相作用,引起基底角质层肿胀和水化程度增加。停药后3~5d,表皮角质层可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奇正消痛贴膏可明显降低皮肤对药物的屏障作用,并使基底角质层水化程度增加,从而增加了透皮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正消痛贴膏 透皮吸收机理 超微结构 大鼠皮肤
原文传递
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法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IL-10、IL-1β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朝晖 马静 +7 位作者 朱朝军 张杨 徐强 郭悦 赵丽坤 刘婷婷 王婉莹 冀晓娜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箍围药红肿消外用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皮下脓肿模型。模... [目的]观察箍围药红肿消外用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皮下脓肿模型。模型组生理盐水换药,对照组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换药,预治疗组在注射细菌后4 h红肿消2 m L换药,治疗组红肿消2 m L换药,药物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 cm,换药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3、7、14、18 d心脏取血2 m 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内IL-10、IL-1β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的IL-10含量与空白组比较都呈增加趋势,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IL-10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各组IL-1β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呈升高趋势,与空白组IL-1β含量相比,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时,各组的IL-10含量呈下降趋势,对照组、预治疗组数值下降明显,预治疗组、治疗组IL-10含量与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IL-1β含量持续升高,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呈下降趋势接近正常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18 d时,预治疗组、治疗组IL-10含量呈下降趋势,模型组呈上升趋势,各组IL-10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药物干预能抑制IL-1β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药物干预能抑制IL-1β的表达。[结论]在肿疡期(第3天)应用箍围法指导下的红肿消和百多邦处理大鼠皮肤脓肿未起到"消散毒邪"的作用。在脓疡期(第7天)与百多邦相比箍围法(红肿消)可促进大鼠血浆内IL-10的表达,红肿消早期应用及形成硬结后干预(2 d)两者无明显差异,百多邦和红肿消均抑制血浆内IL-1β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护场形成。在溃疡期(14、18 d)均起到抑制IL-1β的表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场理论 箍围法 大鼠皮肤脓肿 红肿消 白介素-10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修复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杏绮 罗志军 +2 位作者 殷安柱 田举 王和庚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10期84-87,93,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ADSCs)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于大鼠背部行3 cm×3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D组,每组10只。A组创缘局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ADSCs)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于大鼠背部行3 cm×3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D组,每组10只。A组创缘局部注射异体ADSCs悬液联合自体PRP,B组创缘局部注射异体ADSCs悬液,C组创缘局部注射自体PRP,D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方式。比较4组大鼠创伤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和创面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4组大鼠接受治疗前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和创面组织TGF-β1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阶段,A组大鼠创伤面面积明显小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大鼠的创伤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大鼠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上升,A组大鼠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治疗14 d后,4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和创面组织的TGF-β1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ADSCs联合自体PRP治疗大鼠皮肤软组织创伤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脂肪干细胞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 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 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 Ⅰ型胶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评定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黎静 谢家骏 +3 位作者 赵琳 易娟娟 黄玉萨 阮克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044-4051,共8页
该研究通过对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各项特征指标的研究,选定同只动物给药部位皮肤蓝斑OD与对照部位皮肤蓝斑OD比值(K)作为新的评定标准。并以有临床类过敏反应报道的常用造影剂、中药注射剂和注射剂原料药或辅料为受试药物进行大鼠皮肤类... 该研究通过对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各项特征指标的研究,选定同只动物给药部位皮肤蓝斑OD与对照部位皮肤蓝斑OD比值(K)作为新的评定标准。并以有临床类过敏反应报道的常用造影剂、中药注射剂和注射剂原料药或辅料为受试药物进行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以对K进行界定:K>2为类过敏反应阳性;1.2≤K≤2为类过敏性可疑;K<1.2为类过敏反应阴性。以此标准对受试药物的类过敏性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与经典标准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以考察K的适用性。比较结果显示,以K作为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评定标准,可更真实地反映皮肤蓝染的实际情况,同时将因动物个体因素造成的误差降到最低。其阳性、可疑、阴性3级标准相对蓝斑直径阳性、阴性2级标准,具有更为客观、准确的特点,建议尝试选择K作为药物致大鼠皮肤类过敏反应的评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 类过敏 评定标准 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