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表证 寒风郁阳 正邪相争 被引量:4
1
作者 姚荷生 伍炳彩 +1 位作者 邓必隆(整理) 姚梅龄(整理)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3期5-6,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候分类纲目 太阳表证 寒风郁阳 正邪相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刺、分刺在《伤寒论》太阳表证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文聪 张海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内经》应对不同的病证提出九刺的方法 ,分为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焠刺。然而历代医者对于针法的研究颇多,而对于刺法的研究甚少,尤其在病邪不同的深度应用更是鲜有报道。笔者根据《内经》理论提出的... 《内经》应对不同的病证提出九刺的方法 ,分为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焠刺。然而历代医者对于针法的研究颇多,而对于刺法的研究甚少,尤其在病邪不同的深度应用更是鲜有报道。笔者根据《内经》理论提出的分刺、毛刺这两种与病位相关的刺法,试论述这两种刺法在《伤寒论》太阳表证中,病邪在不同病位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刺 分刺 太阳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成因、主证及治法是什么?
3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27-27,共1页
答: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成因多由太阳中风失于治疗,表邪未罢又里传少阳,形成太阳少阳并病。其主要证状为发热,微恶寒,汗出,肢节烦病(说明病在太阳,但表邪已轻),微呕,心下支结(说明病邪已涉及少阳)。在此太阳之证未罢,少阳之证又见的... 答: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成因多由太阳中风失于治疗,表邪未罢又里传少阳,形成太阳少阳并病。其主要证状为发热,微恶寒,汗出,肢节烦病(说明病在太阳,但表邪已轻),微呕,心下支结(说明病邪已涉及少阳)。在此太阳之证未罢,少阳之证又见的情况下,可双管齐下,治疗方法为和解少阳,兼解表邪,以柴胡桂枝汤。本方是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取半量合剂而成。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若少阳兼太阳表证,属邪犯经络,经气不利,证见心下硬,项强而眩者,可刺大椎、肺俞疏散太阳经之风邪,刺肝俞以泻少阳经邪气之郁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少阳 太阳表证 成因 柴胡桂枝汤 治法 治疗方法 小柴胡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表证的本质假说
4
作者 王伯章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75-278,共4页
关键词 太阳表证 太阳 反射性痉挛 发汗解 麻黄汤 三胚层 伤寒杂病 寒邪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5章 病发阴阳待分清,寒热表现证不同——太阳病表证的分类、传经、转归和表现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太阳病表证的分类、传经、转归及表现。方法: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论》中太阳表证的分类、传经、转归和表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太阳病表证有发于阳与发于阴的不同,表现为七天或六天可愈;疾病的转归有日节律... 目的:探讨《伤寒论》太阳病表证的分类、传经、转归及表现。方法: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论》中太阳表证的分类、传经、转归和表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太阳病表证有发于阳与发于阴的不同,表现为七天或六天可愈;疾病的转归有日节律和月节律等,其发生、加重、好转、痊愈与时间和季节有密切关系。结论:太阳表证有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和太阳温病,而张仲景依据客观情况重点论述了伤寒和中风,对温病只是一笔带过。这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值得今人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张机 太阳表证 伤寒 中风 温病 传经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28章 变证形成重在病人体质 风湿相搏亦属太阳表证——变证及风湿表证的辨证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94-497,共4页
①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说明表证经过汗、下后,如果表证已去,就不能再用解表的方法治疗;误治后的变证,并不取决于误治的方法,而是取决于病人的体质。汗出与无大热两者为共同伴随症状,因为汗出时体温会随汗弥散,故凡是汗出的就一定不会... ①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说明表证经过汗、下后,如果表证已去,就不能再用解表的方法治疗;误治后的变证,并不取决于误治的方法,而是取决于病人的体质。汗出与无大热两者为共同伴随症状,因为汗出时体温会随汗弥散,故凡是汗出的就一定不会有大热,凡是有高烧的就一定不会有汗出;太阳经主表,太阴肺经主皮毛,太阳篇中,凡咳、喘、短气等均涉及到太阴肺病,太阳病的证候概括了太阴肺经。②综合《伤寒杂病论》全文,太阳表证应有五种:大致可分为伤寒、中风、温病、风湿和中暍。而大多医家在讨论太阳表证时,多局限在伤寒、中风和温病,甚至一些医家只认为伤寒和中风是太阳表证。③炙甘草汤组方具有三大特色:重用大枣、重用地黄、清酒煎煮,临床运用该方时必须注意到这三大特色,否则就很难收到相应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 太阳表证 风湿相搏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炙甘草汤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杰 陆东明 +6 位作者 吴萍 王仁媛 张发斌 张广梅 刘占厚 赵协慧 陈湘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白介素节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白介素节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节律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结论: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夜间高、白昼低的节律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风寒) 欲解时 白介素节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周节律及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裕红 邓扬嘉 +2 位作者 龚巧巧 刘晶 黄俊凡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3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周节律及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8例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每日1粒。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周节律及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8例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每日1粒。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行针30 min,疗程3 d。观察比较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的水平,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4%(P<0.05)。针刺组病程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3 d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且针刺组证候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3 d后,两组WBC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别不大(P>0.05)。两组LYM计数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1),且针刺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NLR均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1),且针刺组NLR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hsCRP及IL-10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不大(P>0.05)。结论太阳病风寒表证常规疗法的病程接近周节律现象,早期针刺足三里能增加淋巴细胞计数,下调NLR、hs-CRP、IL-10炎性免疫因子水平,从而缩短病程,防止传变,其机制与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减轻炎症反应、调整促炎-抗炎双向平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风寒) 周节律 足三里 针刺 炎性反应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伤寒论》太阳病表证不同层次治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健才 《中医药通报》 2013年第3期21-22,25,共3页
《伤寒论》成书东汉末年,全书以太阳篇的篇幅最大,示人以法,被后世奉为经典。因其文字古奥,历代名家互抒己见,注述多不胜数,但见解各有长短,混淆之处每使读者产生多岐亡羊之感。以下就本人对学习太阳表证部份的理解,略谈读书心... 《伤寒论》成书东汉末年,全书以太阳篇的篇幅最大,示人以法,被后世奉为经典。因其文字古奥,历代名家互抒己见,注述多不胜数,但见解各有长短,混淆之处每使读者产生多岐亡羊之感。以下就本人对学习太阳表证部份的理解,略谈读书心得及抒发感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太阳表证 营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杰 陆东明 +6 位作者 吴萍 王仁嫒 张发斌 张广梅 刘占厚 赵协慧 陈湘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08-1510,共3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节律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结论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具有夜间高、白昼低的节律性,与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时间节律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风寒) 欲解时 白介素节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杰 陆东明 +6 位作者 吴萍 王仁嫒 张发斌 张广梅 刘占厚 赵协慧 陈湘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节律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结论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具有夜间高、白昼低的节律性,与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时间节律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风寒) 欲解时 白介素节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病表证虚实状态病机新解
12
作者 傅骞 姜良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551-2553,共3页
表证虚实的决定因素在正邪力量的对比。人感邪后有四种可能状态:邪重气实,邪重气虚,邪轻气实,邪轻气虚。太阳中风表虚证属太阳伤风寒,邪轻气虚表虚状态;太阳伤寒表实证属太阳伤风寒,邪重气实表实状态。本文从状态分析,结合传统的营卫学... 表证虚实的决定因素在正邪力量的对比。人感邪后有四种可能状态:邪重气实,邪重气虚,邪轻气实,邪轻气虚。太阳中风表虚证属太阳伤风寒,邪轻气虚表虚状态;太阳伤寒表实证属太阳伤风寒,邪重气实表实状态。本文从状态分析,结合传统的营卫学说,以脾胃为中心,通过阐述不同状态下营卫在三焦表里的生理病理变化,对太阳病表实表虚证的病机作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病机 状态 营卫 三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七日节律影响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魏裕红 龙训莲 +2 位作者 邓扬嘉 龚巧巧 文永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8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七日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针刺足三里)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行针30 min,疗程3天,完成中医...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七日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针刺足三里)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行针30 min,疗程3天,完成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并记录总病程。结果:观察组完成30例,对照组完成3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93.3%,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两组病程比较,观察组(4.73±1.48)天低于对照组(7.83±1.63)天,经独立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P<0.05),其中咳嗽、症状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阳病风寒表证自然病程符合七日节律现象,针刺足三里的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及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有优势,从而缩短病程,防止传变。因此,外感疾病早期针刺足三里,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太阳病(风寒) 七日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表虚证属性刍议
14
作者 马居里 严惠芳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43-44,共2页
太阳表虚证,是指风邪侵袭太阳经,以致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它属伤寒六经病证中太阳经病的类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对本证的虚实属性认识上,一直见解不一.但结合《伤寒论》的原意及其形成的病因病机以及治法综合进行分析,便不难看出... 太阳表虚证,是指风邪侵袭太阳经,以致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它属伤寒六经病证中太阳经病的类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对本证的虚实属性认识上,一直见解不一.但结合《伤寒论》的原意及其形成的病因病机以及治法综合进行分析,便不难看出,太阳表虚证虽有“虚”字,但其证候属性并不是虚证,而恰恰为实证。而且,太阳表虚证又不同于表虚与表虚证,故三者之间也不可相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中风表虚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荷生 伍炳彩(整理) 姚梅龄(整理)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2期5-7,共3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候分类纲目 太阳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表证分经论治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毅 李洪剑 修洁 《河南中医》 2015年第6期1197-1199,共3页
《伤寒论》论治表证,除兼变证及合病三阴外,纯以表证论者,主要有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等,虽统称治表,但具体病位、证治机理、证候表现均有不同,仲... 《伤寒论》论治表证,除兼变证及合病三阴外,纯以表证论者,主要有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等,虽统称治表,但具体病位、证治机理、证候表现均有不同,仲景随证选用不同汤方充分体现了分经论治的精神。《伤寒论》认为三阳病皆有表证,非太阳专属,故从太阳、阳明、少阳分经论治表证。太阳表证在皮毛,主方麻黄汤,主药麻黄;阳明表证在肌肉,主方葛根汤,主药葛根;少阳表证在腠理,主方是小柴胡汤,主药是柴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经论治 《伤寒论》 太阳表证 阳明 少阳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琴“六经表证论”求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振杰 《国医论坛》 2001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太阳表证 阳明之 少阳之 柯琴 《伤寒来苏集》 六经 学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腰痛治疗看“表证”—姚梅岭老师经典案例分析讨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部爱贤 王立国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8期45-46,共2页
本文通过姚梅岭老师治疗的一则案例,展示姚梅岭老师对《伤寒论》中太阳伤寒表证的理解,以及对麻黄汤的灵活运用,欲通过真实案例、切实疗效阐释太阳伤寒表证,并希望同僚能以此为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伤寒论》其他篇章有更深的理解... 本文通过姚梅岭老师治疗的一则案例,展示姚梅岭老师对《伤寒论》中太阳伤寒表证的理解,以及对麻黄汤的灵活运用,欲通过真实案例、切实疗效阐释太阳伤寒表证,并希望同僚能以此为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伤寒论》其他篇章有更深的理解,并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伤寒 麻黄汤 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在病因病理、脉证治法上有何异同?
19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12-12,共1页
答: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均由外邪侵袭肌表,正气奋起抗邪,邪正相争于体表而引起。均属太阳表证,同具脉浮、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等证.在《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指导下,均用辛温解表法治疗。所不同的是,中风患者一般素体卫阳较... 答: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均由外邪侵袭肌表,正气奋起抗邪,邪正相争于体表而引起。均属太阳表证,同具脉浮、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等证.在《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指导下,均用辛温解表法治疗。所不同的是,中风患者一般素体卫阳较弱,防护失固,感受风邪,致营卫失和。伤寒患者则素体皮肤致密,暴感寒邪,寒邪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营阴内郁而成。前者见汗出、恶风、脉浮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伤寒 太阳中风 病因病理 异同 治法 辛温解 太阳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经典理论探讨艾灸禁忌证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冬 宋俊生 《河南中医》 2019年第3期336-339,共4页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有地之阳的称谓,而人的体质和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艾灸可以治疗许多病证,但并非所有患者和病证均可艾灸。太阳表证慎用艾灸,以防表邪入里化热或进而迫汗而伤阴损阳;温病、中暍禁用艾灸,以防火热伤阴而起变证;实热、湿...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有地之阳的称谓,而人的体质和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艾灸可以治疗许多病证,但并非所有患者和病证均可艾灸。太阳表证慎用艾灸,以防表邪入里化热或进而迫汗而伤阴损阳;温病、中暍禁用艾灸,以防火热伤阴而起变证;实热、湿热证慎用灸法,以防邪因火盛,耗气伤津;阴血亏虚、津液不足者慎用艾灸,以防温热灼伤阴津,阴损及阳。临床艾灸不但要掌握它的适应证,对其禁忌证更应心中明了,外感实热病证,素体阴血不足或肝郁内热病证,湿热体质或患有传染性急症的患者禁止使用艾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禁忌 太阳表证 温病 实热 阴血亏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