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补肾活血方对失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BMD、BGP、BAP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于学美 崔西泉 +1 位作者 董军 唐迎雪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方对失用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大鼠骨钙素(BGP)、大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假手术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大鼠右侧股骨骨折后石膏固定的方法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分为益气补肾活血...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方对失用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大鼠骨钙素(BGP)、大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假手术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大鼠右侧股骨骨折后石膏固定的方法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分为益气补肾活血方组、钙尔奇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给药60 d后,骨密度仪检测BMD、骨矿盐(BMC),ELISA法检测血清中BGP、BAP的含量。结果益气补肾活血方组与钙尔奇组全身及股骨BMD及BMC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血清BGP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补肾活血方组与钙尔奇组均能降低血清中BAP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方能够有效防止失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量丢失,并能有效抑制骨吸收的发生,促进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补肾活血方 失用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袁伟 赵金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5期2795-2802,共8页
背景:失用性骨质疏松较为常见,因其特殊的病因,预防治疗缺乏有效手段,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目的:分析失用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为失用性骨质疏松的有效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2002... 背景:失用性骨质疏松较为常见,因其特殊的病因,预防治疗缺乏有效手段,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目的:分析失用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为失用性骨质疏松的有效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2002年1月至2012年9月收录的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废用性骨质疏松或失用性骨质疏松",共检索到中文67篇;英文检索词为"disuse osteoporosis AND English"检索到111篇相关文献,对文章进行初审,纳入文献主题与此文联系密切,原创、论点论据可靠的文章,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排除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及试验设计不是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0篇(中文25篇,英文25篇)。目前对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大致归为3大类,即机械负重的减少、微重力状态、脊髓及神经损伤。失用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主要有:药物预防治疗,包括降钙素、中草药、双膦酸盐、维生素、钙、锶盐及神经生长因子等;物理治疗:脉冲电磁场、超声波、共振波、被动运动及电针治疗。目前临床上对失用性骨质疏松症没有理想的预防治疗措施,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试图从遗传学角度探讨其发病机制,在一些信号通道蛋白、特异性基因位点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失用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病因学 发病机制 预防 机械负重 微重力 脊髓 神经损伤 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易开君 王莲朋 +6 位作者 丁慧勇 孔丹 韩亚军 马风华 段蔚楠 周高晋 李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72-1876,共5页
背景: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是目前敏感性较好的骨代谢标记物,能够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状态。目的:分析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与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失用性... 背景: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是目前敏感性较好的骨代谢标记物,能够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状态。目的:分析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与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组。大鼠采用踝尾固定法将右后肢固定4周,建立失用性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其余大鼠为对照组,麻醉后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前后行腹腔静脉采血,再取出股骨,检测SD大鼠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和两侧股骨骨密度值。结果与结论:(1)造模前,两组大鼠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相近(P>0.05);造模4周后,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显著高于造模前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2个时间点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组造模前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差值与两侧股骨骨密度差值呈正相关性(r=0.426,P<0.01);(3)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组左股骨骨密度高于右股骨骨密度(P<0.01),对照组两侧股骨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组右股骨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结果说明,踝尾固定建立失用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切实可行;失用性骨质疏松症可促进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的生成,致骨密度减少,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与骨量丢失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骨质疏松的疗效评价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用性骨质疏松 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 骨密度 骨吸收 组织构建 骨质疏松 肽类 骨密度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奈酸锶防治大鼠失用性骨质疏松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卢继华 胡东 邢磊 《健康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251-253,236,共3页
目的通过干预拟失重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探讨雷奈酸锶对拟失重大鼠骨量、骨代谢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骨质疏松组(B)、雷奈酸锶组(C),每组8只。B、C两组大鼠采用尾悬吊法制备失用性骨质... 目的通过干预拟失重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探讨雷奈酸锶对拟失重大鼠骨量、骨代谢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骨质疏松组(B)、雷奈酸锶组(C),每组8只。B、C两组大鼠采用尾悬吊法制备失用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C组给予雷奈酸锶干预(1g/kg/d)。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尿液、血清检测血P1NP值、尿DPYD/Cr、NTX/Cr值,右侧胫骨制备非脱钙组织切片并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右侧股骨检测骨密度,取左侧股骨行三点弯曲试验,检测其最大载荷。结果 B组血P1NP值显著低于A、C组,尿DPYD/Cr、尿NTX/Cr值显著高于A、C组,C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5);B组骨小梁体积、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形成率显著低于A、C组,B组破骨细胞数、骨吸收长度比显著高于A、C组;股骨骨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C、B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最大载荷B组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雷奈酸锶可部分阻止尾悬吊导致的大鼠骨质量和力学性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奈酸锶 失用性骨质疏松 骨代谢 骨密度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续断-女贞子”药对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失用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远志 黄江海 +3 位作者 迟敬轩 李志文 方志远 王慧明 《医学综述》 2025年第9期1133-1143,1148,共12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续断-女贞子”药对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失用性骨质疏松(DOP)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并筛选续断、女贞子的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数...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续断-女贞子”药对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失用性骨质疏松(DOP)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并筛选续断、女贞子的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检索DOP相关芯片,分析得到关键差异基因。通过相关在线数据库检索DOP主要作用靶点,与关键差异基因取交集,得到DOP靶点。通过相关在线数据库检索铁死亡主要作用靶点。将DOP靶点、铁死亡靶点、“续断-女贞子”药对靶点取交集,得到“续断-女贞子”药对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DOP的作用靶点。利用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数据平台(String)平台及Cytoscape 3.10.2软件挖掘关键基因及功能模块。利用相关在线数据库寻找疾病相关微RNA(miRNA/miR),构建miRNA-信使RNA(mRNA)调控网络。基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中骨质疏松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预测“续断-女贞子”药对具体作用机制。最终将“续断-女贞子”药对关键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续断-女贞子”药对在铁死亡途径治疗DOP的关键活性成分为β-谷甾醇、槲皮素、葳岩仙皂苷A、日本碱,重要靶点为MY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IL-1B、雌激素受体1、白蛋白、核因子κB亚基1(NFKB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端粒酶逆转录酶。“续断-女贞子”药对在铁死亡途径治疗DOP的miRNA-mRNA调控网络为hsa-miR-9-5p-NFKB1,主要作用于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C型凝集素受体、IL-17信号通路,最终作用于破骨细胞、骨祖细胞及骨细胞。IL-1B或可成为判断“续断-女贞子”药对在铁死亡途径治疗DOP效果的生物标志物。结论“续断-女贞子”药对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DOP具有成分众多、靶点繁多、通路复杂的作用特点,miRNA-mRNA调控网络丰富了DOP铁死亡相关分子病理学联系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DOP病理机制和干预靶点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视角,为研发治疗DOP新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用性骨质疏松 生物信息学 续断 女贞子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模方法的改进及评价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春丽 李忠海 +2 位作者 周颖 刘彦 侯树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4-759,共6页
背景:通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和发生发展过程,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都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归纳和总结骨质疏松症建模方法及研究思路,揭示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和进展,比较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 背景:通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和发生发展过程,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都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归纳和总结骨质疏松症建模方法及研究思路,揭示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和进展,比较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69年1月至2015年10月,以"动物模型;骨质疏松症"和"animal model;osteoporosis"为检索词,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分别以骨质疏松症建模方法、方法的改进以及各自方法的优缺点等几方面出发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收集576篇相关文献,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的文献,共纳入5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可能只侧重于表现该疾病的某种病因、某一阶段、某些主要症状及某些病理生理变化,必须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和实验动物。大鼠手术去势法是目前骨质疏松症建模中最常应用的模型。药物法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以糖皮质激素最常用。失用性法及营养性法应用局限,往往结合去势法或药物法一起使用。转基因、基因突变及脑源性模型的应用效果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动物 骨质疏松 实验动物 骨软骨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骨质疏松 建模方法 去势 药物骨质疏松 失用性骨质疏松 营养骨质疏松 脑源骨质疏松 转基因小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8
7
作者 李素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67-3770,共4页
背景: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又不能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实验,需要复制类似人类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目的:全面分析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缺点,为今后研究骨质疏松症,在模型选择上提供参考。方法:电子检索中... 背景: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又不能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实验,需要复制类似人类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目的:全面分析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缺点,为今后研究骨质疏松症,在模型选择上提供参考。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和ESBCO Medline数据库1990-01/2010-07收录的骨质疏松模型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animalmodels"。共检索到469篇相关文献,对文章进行初审,纳入文献主题内容与此文联系紧密;原创、论点论据可靠的试验文章;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排除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及试验设计中不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38篇文献。目前用于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有诱发性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可能只侧重于表现该疾病的某种病因、某一阶段、某些主要症状及某些病理生理变化,必须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和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去势 药物骨质疏松 失用性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营养骨质疏松 脑源骨质疏松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