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音乐形象的可绘性与可塑性——姚恒璐钢琴组曲《十二生肖》前五首主题特征随想 |
郑诗妍
|
《当代音乐》
|
2025 |
0 |
|
2
|
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有机融合——姚恒璐三首钢琴作品的纵向音高结构分析 |
张宝华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9 |
11
|
|
3
|
传统性、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姚恒璐《五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曲》中的多样化与多元化 |
梁发勇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7 |
4
|
|
4
|
琴键上的晋韵——探究姚恒璐《钢琴创意曲5首——为山西“祁太秧歌”主题而作》 |
马婷
|
《北方音乐》
|
2019 |
1
|
|
5
|
分析“乐海”,研教相长——读《乐海探象:姚恒璐音乐学术论文选》 |
张丹妮
|
《音乐探索》
|
2016 |
0 |
|
6
|
核心音组的链接、衍展与聚合——姚恒璐《第二弦乐四重奏—交缘》的二重音高结构思维 |
张宝华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0 |
|
7
|
“接地气”的钢琴童谣曲——姚恒璐钢琴组曲《北京童谣五首》中的艺术特征概览 |
任佳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8
|
古韵新生——姚恒璐《关山月——帕萨卡里亚风》创作分析 |
李鸿熙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8 |
0 |
|
9
|
姚恒璐钢琴组曲《北京童谣五首》的呈示与展开手法辑要梳理 |
李如春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0
|
线性对位视阙下调式偏音对调式调性色彩的影响——以姚恒璐《对位的艺术Ⅰ》中十二首钢琴小品为例 |
贺翔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1
|
姚恒璐钢琴组曲《山西民歌七首》中的隐性动机探析 |
贺翔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2
|
古典式的现代气质与民族音乐语言的交融--论姚恒璐第二钢琴叙事曲《宁夏川的“花儿”》创作特征 |
张路坤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3
|
曲无定式·写有原则——论姚恒璐第一钢琴叙事曲《哦,我们叫它“黄土地”》的音乐创作特色 |
贺翔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4
|
姚恒璐钢琴组曲《十二生肖》中主题呈现与发展特点 |
程钰
|
《艺术评鉴》
|
2019 |
0 |
|
15
|
透视、样式、链条、结构——姚恒璐《第一交响曲——升华》创作技法分析 |
冶鸿德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6
|
突破传统作曲理论的创作路径探析——评析姚恒璐《作曲的基础训练》 |
熊小玉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7
|
审视 构建 拓宽——评姚恒璐《从曲式原则到结构逻辑:音乐结构与作品风格演变的有机关联》 |
熊小玉
余周一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幻想力为核心中的音乐创作——评《穿越五声:姚恒璐独奏、二重奏音乐作品选》 |
张晶晶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姚恒璐室内乐作品的表现对象与风格观照——以《阳关三叠》《谐谑曲》研究为例 |
王瑞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20
|
《交响》2001年1—4期(总第91—94期)目录索引 |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