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与社会生活能力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琪勇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与社会生活能力,为孤独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2例孤独症儿童设为研究组,同期按随机配对原则选取72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意外地点任务、外表一真实区分任务和错误图画任务来测试心理...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与社会生活能力,为孤独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2例孤独症儿童设为研究组,同期按随机配对原则选取72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意外地点任务、外表一真实区分任务和错误图画任务来测试心理理论,采用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社会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儿童各项心理理论任务的通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儿童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o.01)。结论孤独症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理论缺损,且社会生活能力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心理理论 社会生活能 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例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测定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冰莹 郭兴青 曹淑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2年第7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社会生活能 儿童卫生 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能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孙薇 常余善 +1 位作者 于侠 李英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联合康复训练,观察6个月.于康复训练前...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联合康复训练,观察6个月.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结果 康复训练6个月末,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滞因子分均显著低于训练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各种精神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能 社会功能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 日常生活能力量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锐 黎艳 +3 位作者 杨宇 高丽娟 吴小霞 梁仕栋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了解佛山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56例生活在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 目的:了解佛山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56例生活在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与就业状况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回归分析显示,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对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的影响显著。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影响因素众多,其中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区康复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 社会功能缺陷量 日常生活能力量 简明精神病量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宏灵 左玲 +1 位作者 张西萍 刘灵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儿童入园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变化,探讨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设计采用前瞻性实验观察法.选择西安市某幼儿园于2006年9月新入园的2~3岁儿童进行观察研究.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 目的 通过观察儿童入园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变化,探讨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设计采用前瞻性实验观察法.选择西安市某幼儿园于2006年9月新入园的2~3岁儿童进行观察研究.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分别于儿童入园和入园1年后对其进行评定.结果 ①集居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优于散居者(原始分分别为70.30±12.12和54.17±11.01,标准分分别为10.52±0.77和10.21±0.52;t分别为15.709、4.586,均P〈0.001);②入园1年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学龄前儿童中(标准分分别为10.22±0.53和10.5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5,P〈0.001),而在幼儿中(标准分分别为10.19±0.51和10.33±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6,P〉0.05),说明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速率高于幼儿;③全托、日托方式下(标准分基线调查分别为10.21±0.58、10.22±0.46,t=-0.038;终期调查分别为10.63±0.84、10.41±0.67,t=1.622)及男女儿童间(标准分基线调查分别为10.18±0.06、10.26±0.58,t=-0.892;终期调查分别为10.46±0.09、10.60±0.08,t=-1.028)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④集居方式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相关(决定系数R^2=0.1734).结论 集居方式可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集居方式下1年内托幼形式、性别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无影响.建议家长适时送幼儿入托,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 集居方式 散居方式 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乔云栓 张士巧 +4 位作者 崔卫东 赵幸福 马燕 苏秀茹 方建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干预模式对农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的衡水市农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在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干预模式对农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的衡水市农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在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两种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减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复发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就业天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干预模式对提高农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 农村 重性精神障碍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 个人与社会现量 日常生活能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抑或互补: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协同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晨蕾 郑庆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99-103,共5页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与经济供养三个维度出发,运用Logit模型和OLS模型剖析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及其不同健康状况老人群体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与经济供养三个维度出发,运用Logit模型和OLS模型剖析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及其不同健康状况老人群体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社会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家庭养老,但是社会养老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二,社会养老通过老人实际居住安排的调节效应对生活照料起到一定的负向调节作用。第三,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健康差异。社会养老只对健康评级为"I"或"II"农村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影响显著。此外,居住安排也只强化了健康评级为"I"和"III"老人生活照料的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 卡兹日常生活能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ADL能力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杰 刘文源 白思敏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71-775,780,共6页
目的通过调查陕西省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老年人失能和心理健康、医养结合的政策与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1531名≥55岁城... 目的通过调查陕西省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老年人失能和心理健康、医养结合的政策与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1531名≥55岁城乡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26.2%(401/1531)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下降或障碍,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方面,不同居住地、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之间活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17.2%的老年人存在轻度抑郁或重度抑郁症状,不同性别、居住地、年龄和文化程度老年人抑郁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社会支持量表得分(37.39±7.52)分,不同居住地、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老年人之间活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ADL、抑郁状况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农村、高龄、文化程度低、丧偶特征的老年人是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状况方面预防与控制的重点人群,社会支持程度提升能有利于改善老年人抑郁状况,同时对维持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 抑郁状况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鉴定时机 被引量:23
9
作者 汤涛 张钦廷 +4 位作者 蔡伟雄 陆晓 黄富银 吴家声 汪建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研究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相对合理准确的最佳鉴定时机。方法对93例交通事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伤残鉴定及随访调查,在伤后不同时间段(3、6、9、12月)分别收集患者颅脑影像学、脑电图及详细病史资料,并对患者家属进行调... 目的研究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相对合理准确的最佳鉴定时机。方法对93例交通事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伤残鉴定及随访调查,在伤后不同时间段(3、6、9、12月)分别收集患者颅脑影像学、脑电图及详细病史资料,并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和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及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egence Scale for Adult,WAI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测验,据此进行诊断及评残。结果ADL、SDSS对不同等级伤残及不同时间段区分良好,整体样本显示患者ADL、SDSS平均值9月与12月无差别,轻度伤残ADL、SDSS平均值6、9、12月无差别,中度伤残ADL、SDSS平均值9月与12月无差别,重度伤残ADL平均值6、9、12月无差别。结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鉴定轻度伤残以伤后6个月评定为宜,中度伤残以伤后9个月评定为宜,重度伤残统计结论显示评残时机为伤后6个月,但综合分析认为重度伤残以伤后9个月评定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障碍 脑损伤 事故 交通 残疾鉴定 日常生活能力量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型Wilson病儿童的情绪行为与社会生活能力特点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珊 方向 +1 位作者 杨文明 谢道俊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9期1455-1457,1501,共4页
目的 明确脑型Wilson病(WD)儿童的情绪行为和社会生活能力特点,及时发现隐匿性神经心理损害,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纠正患儿异常情绪行为,提高社会生活能力。方法 选取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 明确脑型Wilson病(WD)儿童的情绪行为和社会生活能力特点,及时发现隐匿性神经心理损害,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纠正患儿异常情绪行为,提高社会生活能力。方法 选取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脑型WD儿童为观察组,同期30例健康适龄儿童为对照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定30例WD儿童和30例正常儿童情绪行为与社会生活能力特点,分析WD儿童情绪行为及社会生活能力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结果情绪行为特点评定中,脑型Wilson病组攻击性、交往不良、社交退缩、违纪评分为8.0(7.0,9.0)分、4.0(3.0,5.0)分、3.0(3.0,4.0)分、4.0(3.0,5.0)分,对照组分别为6.0(4.0,7.0)分、3.0(1.8,3.0)分、1.0(1.0,2.0)分、1.0(1.0,2.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会能力评定中,2组儿童作业操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立生活、运动、交往、集体活动、自我管理5个分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型Wilson病儿童存在显著的性格改变、易激惹、社交能力下降等情绪行为及生活能力异常,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除重视临床症状的改善,还应重视精神心理的康复,使其具备更加完整的精神、心理功能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情绪行为 生活能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
原文传递
小组式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丽华 江连娣 +2 位作者 黄慈芬 云旋 卢惠娴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I0006-I0007,共2页
多年以来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基本在精神病医院内进行治疗和康复,住院患者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在病房和工娱疗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患者长期脱离家庭与社会,加之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和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普... 多年以来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基本在精神病医院内进行治疗和康复,住院患者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在病房和工娱疗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患者长期脱离家庭与社会,加之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和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普遍会出现情感淡漠、兴趣下降或缺失等症状,因此如何利用可控因素对其精神衰退的现象进行干预,最大程度地延缓衰退的进程至关重要。我们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药物治疗后阴性症状明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小组式技能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小组式技能训练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 阴性症状量 日常生活能力量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松治疗技术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思宁 李俊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191-1192,共2页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技术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效果。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放松治疗组)和对照组(未干预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治...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技术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效果。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放松治疗组)和对照组(未干预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治疗前和治疗后9周末进行量化评定。结果 9周末放松治疗组BPRS、SDSS及ADL评分明显低于未干预组(t=4.31,4.23,5.41;P均<0.01)。结论放松治疗技术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恢复其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退,促进疾病的恢复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康复 放松治疗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 日常生活能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醒脑针法加推拿联合行为分析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及对智力发育水平、GARS和SM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霍艳飞 张广杰 杨超华 《中医研究》 2022年第4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调神醒脑针法加推拿联合行为分析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及对患儿智力发育水平、社会生活能力、行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观察调神醒脑针法加推拿联合行为分析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及对患儿智力发育水平、社会生活能力、行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行为分析法,包括习惯性动作、退缩行为、自伤或攻击行为、情绪化行为、习惯性动作、抑郁行为等,给予稳定情绪、转移注意、鼓励、事先提醒等干预,每次1.5 h,每日1次。治疗组40例采用调神醒脑针法,穴位选取廉泉、哑门、百会、照海、神门、内关、申脉、三阴交、水沟穴、四关穴(合谷、太冲)、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位置旁开1.5寸各有一穴)、智三针(神庭与双侧本神)、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2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3针);小儿推拿给予开天门、揉风池、推坎宫、揉耳后高骨、揉哑门、揉天枢、揉关元、按揉足三里各50次,揉太阳、扫散双颞部各30次,拿五经3~5次,摩腹、揉板门、揉外劳宫、补肾经、擦腰骶、推三关各100次,补脾经300次。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日。5次完成后,休息2 d,1个疗程为20次。疗程间休息10日,共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智力发育水平、社会生活能力、行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动能力。结果: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0%(31/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语言认识、智商体现、操作认知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评分对比,CARS分值均降低,SM分值均升高,且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或P<0.01);感觉功能区、生活自理区、交往功能区、言语功能区、运动功能区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语言表达能力、运动能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神醒脑针法加推拿联合行为分析法治疗儿童孤独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增强社会生活能力及行为能力,缩短语言表达及运动功能改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调神醒脑针法 推拿 行为分析法 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评分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评分 社会生活能力量评分 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部驻军干部子女社会生活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14
作者 任榕娜 陈新民 +2 位作者 林茂英 叶礼燕 曹慧琴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36-237,共2页
本文于2001年2月采用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生活在沿海地区军队干部子女进行了社会生活能力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并将驻地处城市和非城市地区军队干部子女进行对照,以探讨其规律性。
关键词 相关因素分析 社会生活能 军队干部 调查 驻军 危险因素 对照 婴儿 城市地区
原文传递
全病程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飞英 余秋容 +6 位作者 李菲 叶李芳 陈艺军 骆焕荣 黄群明 徐娟 邓筱旋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0-42,61,共4页
目的:探讨全病程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生活在社区的纳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行全病程个案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研究组,将未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能够定期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 目的:探讨全病程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生活在社区的纳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行全病程个案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研究组,将未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能够定期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全病程个案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全病程 个案管理 精神症状 社会功能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 日常生活能力量 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旭 石寄平 马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5期64-65,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社会支持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并结合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加以综合分析。结果 ADL评分、社会支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病...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社会支持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并结合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加以综合分析。结果 ADL评分、社会支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病变部位与抑郁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随相关因素增多,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倾向增高,应注意早期发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抑郁自评量 日常生活能力量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社会支持情况为了探讨周围面神经麻痹的有效简便的康复方法 1996~ 1999年对 55例在物理治疗(理疗)的同时 应用了指导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式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17
作者 姜建茂 陈泽群 陈泽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式护理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5月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6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强化组,每组82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常... 目的探讨强化式护理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5月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6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强化组,每组82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奖励和惩罚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强化组实施强化式护理,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1)分别于实施强化式护理前、半年后及终止半年后进行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结果强化组实施强化式护理半年后PANSS、ADL、SDSS-1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止强化式护理半年后两组PANSS、ADL、SDSS-1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式护理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疗效不能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式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 日常生活能力量 社会功能缺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和价值评估 被引量:17
18
作者 邢晓霞 单金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8期89-93,共5页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状态、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6个月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且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的各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评定量 汉密尔顿抑郁量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 护理满意度 治疗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埋线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炳旭 钱旭光 +1 位作者 赵勇 符文杰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6期715-719,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取神门、百会、神庭、四神聪、言语一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针刺组应用传统针刺法,埋线组采用...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取神门、百会、神庭、四神聪、言语一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针刺组应用传统针刺法,埋线组采用微创埋线法(PGA缝线),应用婴儿-初中生生活能力量表和Gesell发展诊断量表评价患者适应行为能力和智力。结果两组治疗后婴儿-初中生生活能力量表和Gesell发展诊断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年龄与婴儿-初中生生活能力和Gesell智力发育商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埋线能有效提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智力水平和适应行为能力,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埋线 针刺疗法 婴儿-初中生生活能力量 Gesell发展诊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工服务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郝军锋 王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义工服务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康复治疗部巧手工作坊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义工服务。观察6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 目的:探讨义工服务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康复治疗部巧手工作坊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义工服务。观察6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康复训练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改善( 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 P<0.05或0.01)。结论义工服务能显著促进长期住院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对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义工服务 康复训练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 日常生活能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