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再现父职:“新父亲”形象与父职教育契机——基于网络短视频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红玉 刘红 齐雨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随着网络短视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渗透,以“爸爸带娃”为主题的家庭父职生活也逐渐媒介化。以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和抖音三大主流网络平台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媒介再现父职中的“新父亲”形象,以及媒介再现父职隐含... 随着网络短视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渗透,以“爸爸带娃”为主题的家庭父职生活也逐渐媒介化。以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和抖音三大主流网络平台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媒介再现父职中的“新父亲”形象,以及媒介再现父职隐含的父职教育契机。研究发现:媒介再现父职以“关爱父职”为主导,关爱父职影响积极且效果良好;父亲参与意愿和参与主动性强;父亲参与的互动性较为充分;平等、亲和、睿智的父亲形象突出;引流变现下的“花式带娃”等多样化“新父亲”形象。鉴于网络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和实效性,媒介再现父职的促进路径为:推动新父职理念的传播与实践转向;设立常人榜样,实现父职教育的日常渗透;明确本土化父职研究方向,拓展父亲情感参与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爸爸带娃 新父亲 媒介再现父职 短视频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的焦虑:胜迹影视媒介再现与文学记忆——以影片《长安三万里》引发的洛阳和西安之争为例
2
作者 詹欣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12期80-82,共3页
影片《长安三万里》引发了洛阳和西安两地的舆论争议,其争议从表面看属于胜迹的影视媒介再现与文学记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其深层次则涉及作为精英媒介的文字与作为大众媒介的电影的不同话语地位及话语权问题,也指涉学术话语与市场消费... 影片《长安三万里》引发了洛阳和西安两地的舆论争议,其争议从表面看属于胜迹的影视媒介再现与文学记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其深层次则涉及作为精英媒介的文字与作为大众媒介的电影的不同话语地位及话语权问题,也指涉学术话语与市场消费话语之间的问题。从影响的焦虑角度来看,它则涉及不同媒介之间的影响焦虑,涉及学术话语与市场话语之间的影响焦虑,更涉及城市空间之间文旅经济发展竞争的影响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 胜迹 媒介再现 影响的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移的“真相”:媒介再现中的“人与人工智能”之辩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婧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智能技术新范式正在全面重塑社会基础设施、重塑着人们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模糊了人机界限,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等形成强烈的冲击,由此“人—机”文明也因机器智能这一新变量的引入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以传播政治经济... 智能技术新范式正在全面重塑社会基础设施、重塑着人们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模糊了人机界限,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等形成强烈的冲击,由此“人—机”文明也因机器智能这一新变量的引入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以传播政治经济学为理论视野,观照人与人工智能关系的媒介再现及其引发的公共讨论,可以揭示出多元传播主体及其复杂话语策略背后蕴含的“真相”游移:一是新闻真相,二是技术真相,三是政治经济真相,四是哲学真相。游移的“真相”表征了人与技术关系的陌生化以及共识的断裂,出现人工智能技术观念场域的“后真相”症候。通过建构新型媒介社会效益机制和科学传播机制,以政治经济学视角解蔽技术价值无涉,增强技术传播中的哲思维度,可以应对“后真相”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人工智能 媒介再现 媒介话语 公众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再现与体育真实建构 被引量:3
4
作者 陶玉流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1,44,共3页
视觉在人类感官中居于首要地位。人们相信眼睛所看到的就是真实的——眼见为实。但是,媒介为公众制造的"体育现实"的图像与体育现实世界相当不一致。其中,既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有科学技术、经济商业等因素的影响。媒介为人... 视觉在人类感官中居于首要地位。人们相信眼睛所看到的就是真实的——眼见为实。但是,媒介为公众制造的"体育现实"的图像与体育现实世界相当不一致。其中,既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有科学技术、经济商业等因素的影响。媒介为人们营造了体育的狂欢的气氛,提供各种奇观,但似乎并没有使我们更接近体育真实和民主,各种偏见充斥在体育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体育真实"是由媒介建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学 媒介再现 体育真实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市党报灾害报道的框架建构与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以2009年石家庄雪灾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敏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和框架理论考察地市级党报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如何设置新闻框架、再现政府形象。
关键词 地市党报 框架理论 政府形象 媒介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突发事件: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媒介再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淑华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6期79-82,共4页
社会性突发事件是由社会矛盾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突发性事件,具有显著的"人祸"特征。社会性突发事件是当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中呈现,也是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热点,出现了维权、舆论监督、争议、泄愤、群体冲突等新型事件,并具... 社会性突发事件是由社会矛盾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突发性事件,具有显著的"人祸"特征。社会性突发事件是当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中呈现,也是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热点,出现了维权、舆论监督、争议、泄愤、群体冲突等新型事件,并具有非物质性损害等特殊破坏力,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突发事件 媒介再现 传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标签与非在场:农民工媒介再现路径反思
7
作者 余越 李名亮 《今传媒》 2013年第12期40-41,44,共3页
农民工群体的媒体再现,是其媒介话语权力的某种表象反映。媒体在符号互动和议题呈现两个路径上,以标签化和议题主体"非在场"逐离两种策略,实践着对农民工群体的污名化、扭曲化再现。这两种路径的存在,暴露出农民工媒体再现的... 农民工群体的媒体再现,是其媒介话语权力的某种表象反映。媒体在符号互动和议题呈现两个路径上,以标签化和议题主体"非在场"逐离两种策略,实践着对农民工群体的污名化、扭曲化再现。这两种路径的存在,暴露出农民工媒体再现的一个悖论:即媒体关怀的动机与实际再现效果的矛盾。媒体的偏见及其再现悖论,也揭示了政府关怀与农民工自主话语权实质上的双重虚空;其根源只能追溯至社会公平的不合理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媒介再现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新闻报道与媒介再现问题研究
8
作者 李炜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第35期180-181,共2页
梳理现代体育与媒介再现的相关理论,以林书豪媒介现象为案例切入点,以期理解体育新闻报道与媒介再现的关系问题。林书豪现象是跨国职业体育全球化下,将媒介再现商品化的产物,然而这种媒介再现情绪的扰动也引发体育与媒介的反思,进而重... 梳理现代体育与媒介再现的相关理论,以林书豪媒介现象为案例切入点,以期理解体育新闻报道与媒介再现的关系问题。林书豪现象是跨国职业体育全球化下,将媒介再现商品化的产物,然而这种媒介再现情绪的扰动也引发体育与媒介的反思,进而重新建立国家认同,并重新认知、反思中国体育的文化位置与未来实践的道路。林书豪媒介事件给与哲学启示是:因为体育运动怀有梦想,因此,体育运动是一种认识自我的领域。因为体育运动可以引发对抗性的比赛情境,体育运动也成为了媒介再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学 体育新闻 媒介再现 林书豪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新闻中的残疾人:基于媒介再现的视角 被引量:7
9
作者 熊颖 王秀丽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44-54,共11页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社会影响及相关防控措施的冲击,残疾人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媒体如何再现疫情中的残疾人,事关该群体在公共领域的可见性,也是审视公共健康危机与边缘群体关系的重要切口。通过对23家中国主流网络媒体发布的残疾人...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社会影响及相关防控措施的冲击,残疾人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媒体如何再现疫情中的残疾人,事关该群体在公共领域的可见性,也是审视公共健康危机与边缘群体关系的重要切口。通过对23家中国主流网络媒体发布的残疾人新闻进行内容分析,本研究发现:残疾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新闻中的整体形象中性偏正面,其脆弱性与抗逆力均得以呈现,但被严重低度再现,且不甚均衡;相关报道缺乏残疾权利视角,刻板印象盛行,存在隐性歧视,残疾人仍被建构为健全人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他者。对此,本文建议进一步反思疫情对残疾人的影响,并全方位、多角度地优化主流网络媒体对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残疾人的再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新冠肺炎 媒介再现 主流网络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革命进程中三八妇女节的媒介再现——以《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颂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0期68-70,共3页
从苏区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三八妇女节的报道,《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是党和妇女群众之间互动的媒介。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分析革命进程中三份报纸三八妇女节的媒介再现。研究发现,三八妇女节的媒介仪式化传... 从苏区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三八妇女节的报道,《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是党和妇女群众之间互动的媒介。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分析革命进程中三份报纸三八妇女节的媒介再现。研究发现,三八妇女节的媒介仪式化传播,全面、集中地宣传党的妇女政策,具有现实针对性,有力地指导了妇女工作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了开展妇女运动,推动妇女解放的舆论氛围。三八妇女节的性别记忆建构在劳动妇女中产生了共鸣,建构起共同的集体记忆。三八妇女节媒介再现中的“集体想象”,普通农村妇女被动员起来,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妇女们打破了身份的区隔,成为一个大的“集体”,作为妇女的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想象”,这也成为妇女动员有效性的重要表征。回望历史,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广大女性尤其是农村基层妇女服务。这是文章的落脚点。三八国际妇女节本是争取妇女权利和呼吁变革的节日,其革命意义不容忽视。但近年来,三八妇女节开始变味,沦为促销节,其革命意义和社会意义被消解,这违背了妇女节的初衷。文章最后指出,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应继承和发扬革命年代的光荣传统,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集中报道妇女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对妇女进行信息赋权,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八妇女节 媒介再现 仪式化传播 记忆建构 集体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营企业主的媒介再现研究
11
作者 郭勇 《东南传播》 2015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研究使用研究综述法,探讨了私营企业主的媒介再现。私营企业主报道的立场从建国以后的负面转为多元化。对私营企业主的标签由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奸商"等,变成了"民营企业家"等;对私营企业家的隐喻主要是"英... 本研究使用研究综述法,探讨了私营企业主的媒介再现。私营企业主报道的立场从建国以后的负面转为多元化。对私营企业主的标签由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奸商"等,变成了"民营企业家"等;对私营企业家的隐喻主要是"英雄"与"原罪"。民间机构/机构报告是报道的主要信息来源;媒体自身为报道的主要新闻来源。报道主题主要为经济领域的行为。媒体偏重男性、社会声望高的、大型企业的、企业高层的、本地发展的私营企业主,并集中于少量产业。对私营企业主的报道框架研究主要为特定框架研究;政治话语、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商业话语等多种因素影响了私营企业主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营企业主 媒介再现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框架理论下的“官权富”媒介再现——以“南加大枪击案”为例
12
作者 彭伟清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8-43,148,共6页
近年来,有关"官权富"的新闻总在网络上频繁掀起舆论大波。当这类事件发生时,大众媒介趋向于将事件简单标签化,进入二元对立的"官权富"媒介再现框架,夺取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却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缺乏对当事人的人文... 近年来,有关"官权富"的新闻总在网络上频繁掀起舆论大波。当这类事件发生时,大众媒介趋向于将事件简单标签化,进入二元对立的"官权富"媒介再现框架,夺取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却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缺乏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表现出盲目反精英、反权威、反体制的民粹主义倾向。文章从媒介框架理论和"官权富"事件的媒介再现出发,结合中国留学生在美遇害的"南加大枪击案"的舆情传播过程,对其中缺失的新闻真实性和理性的公民媒介素养进行分析,呼吁"官权富"媒介再现框架的理性回归,建设一个客观理性的媒介文化传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媒介再现 民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胶片的媒介再现与延宕美学——评电影《一秒钟》
13
作者 姜璇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2年第3期44-45,共2页
技术的变革更迭影响着电影自身的时空建构和内容表达。胶片媒介在电影技术应用史的退出不意味着媒介功能的全然丧失。电影《一秒钟》试图寻获和展现的是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中,以物质胶片作为电影指涉的媒介再现及其生发的审美表达。本... 技术的变革更迭影响着电影自身的时空建构和内容表达。胶片媒介在电影技术应用史的退出不意味着媒介功能的全然丧失。电影《一秒钟》试图寻获和展现的是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中,以物质胶片作为电影指涉的媒介再现及其生发的审美表达。本文以《一秒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媒介再现和美学内涵的解读,以此而引发对影像再现下的媒介景观、媒介功能进化以及延宕美学表达的问题思考,希冀能为胶片媒介的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再现 胶片 延宕美学 《一秒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被真实地“看见”:数字时代下青年视障群体的自我呈现与媒介再现
14
作者 王竣 李佳凯 《东南传播》 2025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媒体的污名化对视障群体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弱势者去除污名,重返主体,是相关研究及实务不可忽视的面向。基于数字时代下中国青年视障群体的身份建构,探讨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自我呈现与媒介再现。研究发现,青年视障群体在自我... 媒体的污名化对视障群体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弱势者去除污名,重返主体,是相关研究及实务不可忽视的面向。基于数字时代下中国青年视障群体的身份建构,探讨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自我呈现与媒介再现。研究发现,青年视障群体在自我呈现中会采取不同的身份管理策略以实现自我呈现的区别化;他们倾向于在网络空间中塑造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同时在个人隐私与自我披露间寻求平衡;视障者对媒体内容的选择超越了身份标签,更注重内容质量和个人兴趣;媒体报道中的刻板印象和极化描述限制了公众对视障群体多元生活面貌的理解,使得视障群体的可见性受损,造就了数字时代下的不可见现象。总的来说,视障群体的身份建构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可见性的争夺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平台、媒体和用户的共同努力,以促进视障群体的社会融入和平等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视障群体 自我呈现 媒介再现 身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朝觐:社交媒体中网红产品的塑造逻辑研究
15
作者 郭文琪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为探索社交媒体中网红产品的塑造逻辑,研究从媒介朝觐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媒介叙事对网红产品的符号以及新的空间叙事的建构,消费者亲身参与实地购买时一系列具身接触活动的意义,以及消费者购买后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行动反馈对网红产品... 为探索社交媒体中网红产品的塑造逻辑,研究从媒介朝觐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媒介叙事对网红产品的符号以及新的空间叙事的建构,消费者亲身参与实地购买时一系列具身接触活动的意义,以及消费者购买后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行动反馈对网红产品的塑造作用。在多元的新媒体技术的介入下,网红产品的塑造过程体现了人及其身体实践与空间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朝觐 网红产品 媒介再现 具身接触 行动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保户的媒介形象再现分析——以大陆与港澳地区的三份报纸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恩州 《东南传播》 2011年第11期78-81,共4页
以内容分析法分析中国大陆、香港与澳门地区三份公办报纸于2006-2010年期间对城市低保户的有关报道为分析对象,以内容分析为方法。旨在探讨媒介尤其是报纸如何再现城市低保户媒介形象。研究发现:大陆与港澳地区对于城市低保户的媒介形... 以内容分析法分析中国大陆、香港与澳门地区三份公办报纸于2006-2010年期间对城市低保户的有关报道为分析对象,以内容分析为方法。旨在探讨媒介尤其是报纸如何再现城市低保户媒介形象。研究发现:大陆与港澳地区对于城市低保户的媒介形象再现关注率不一,但都从关系国计民生的角度再现。再现角度单一,多以宏观政策角度对其描述,新闻角色定位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保户 媒介形象再现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与遮蔽:《远方的家——边疆行》的“边疆景观”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一果 汪梦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101,105,共5页
本文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远方的家——边疆行》系列节目进行文化研究,考察该节目在展现多样化"边疆景观"的同时,如何以"家"为核心概念,建构不同族群的"家国认同",进而探究少数族群身份认同与主流媒介形... 本文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远方的家——边疆行》系列节目进行文化研究,考察该节目在展现多样化"边疆景观"的同时,如何以"家"为核心概念,建构不同族群的"家国认同",进而探究少数族群身份认同与主流媒介形塑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方的家》 边疆景观 媒介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与媒介相处——以西安奔驰女维权事件的传播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涌米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6-78,共3页
在新媒体时代,几乎所有人都要使用媒介。如何使用媒介传播信息,避免情感掺杂,保持新闻信息的客观、真实再现,是当前媒介伦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库尔德利的观点值得关注,他认为,与媒介打交道,有必要诉诸德性伦理,发挥它对媒介使... 在新媒体时代,几乎所有人都要使用媒介。如何使用媒介传播信息,避免情感掺杂,保持新闻信息的客观、真实再现,是当前媒介伦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库尔德利的观点值得关注,他认为,与媒介打交道,有必要诉诸德性伦理,发挥它对媒介使用的规范作用,获得与媒体相处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再现 情感新闻 自媒体 德性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族主义的新冠:以病为名——新冠肺炎的全球媒介呈现 被引量:20
19
作者 纪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3,共5页
在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与传播的过程中,媒体扮演了再现疾病及其爆发地族群的重要角色。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污名”是一个常见现象,“黄祸”论及将疾病以地点命名都是媒体污名疾病的方式。在新冠肺炎的报道中,新种族主义的再现形式是将疾... 在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与传播的过程中,媒体扮演了再现疾病及其爆发地族群的重要角色。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污名”是一个常见现象,“黄祸”论及将疾病以地点命名都是媒体污名疾病的方式。在新冠肺炎的报道中,新种族主义的再现形式是将疾病爆发族群或者群体“种族化”或者“群体化”,从而将他们从正常的族群中隔离出去。在表征体系中,将疾病来源原罪化,实现对患病族群的隔离与歧视性对待合理化是一种话语策略。在面对疾病的威胁时,以血统论为种族主义依据的歧视性言论让位给了“有病的族群”的言论体系。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新种族主义表现下族群间交流的隐喻是:疾病的传播不管是否到达了每个个体,我们彼此都已经是对方眼中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报道 新种族主义 媒介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新闻对老年人的形象再现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华乐 《新媒体与社会》 2013年第4期140-156,共17页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分析百度新闻频道于2003年至2012年关于老年人群体的新闻报道,探究十年来网络新闻再现老年人形象的变化,旨在探讨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体如何再现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发现:网络新闻中“老年人”议题得到关注,呈现多元...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分析百度新闻频道于2003年至2012年关于老年人群体的新闻报道,探究十年来网络新闻再现老年人形象的变化,旨在探讨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体如何再现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发现:网络新闻中“老年人”议题得到关注,呈现多元化趋势;老年人消极形象报道比例上升,彰显老年人优良品质的新闻比例下降,整体形象趋于片面化和刻板化。随着社会文化、技术变迁,老年人缺乏话语权,成为网络新闻中被传播的“他者”,老年人受社会崇敬的地位遭到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媒介形象再现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