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 |
李明伟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2
|
|
2
|
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关联的再思考 |
谢清果
杜恺健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3
|
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影响观变迁——以媒介技术为视角 |
张凌霄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4
|
博弈与共生:作为媒介的技术与人——浅析媒介环境学派先驱刘易斯·芒福德人文主义技术观 |
李瑾
|
《科技传播》
|
2019 |
3
|
|
5
|
5G到来的技术思考——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技术视角 |
白瑶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8
|
|
6
|
浅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实质——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 |
夏冬
|
《东南传播》
|
2015 |
1
|
|
7
|
媒介环境学派视域下的图书馆研究 |
杨洁
王燕平
|
《西藏科技》
|
2021 |
0 |
|
8
|
互联网媒介的功能建构及影响研究——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 |
王修君
|
《新闻前哨》
|
2021 |
1
|
|
9
|
“技术决定论”视角下的媒介环境学派思想解读 |
汪心馨
|
《传媒论坛》
|
2020 |
1
|
|
10
|
新闻媒体融合实践的再审视——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 |
周笑佳
|
《新媒体研究》
|
2017 |
0 |
|
11
|
媒介形态的变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哲学分析 |
刘小溪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20 |
0 |
|
12
|
从“地球村”到“大数据”——媒介环境学派感知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
石苑
|
《文化与传播》
|
2013 |
0 |
|
13
|
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关系辨析 |
王瑶琦
|
《记者摇篮》
|
2021 |
0 |
|
14
|
媒介环境学派视域下深度报道式微原因及重振路径 |
王雪娟
|
《新闻前哨》
|
2023 |
0 |
|
15
|
浅析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空间观——以媒介环境学派为例 |
苗义程李佳璟
|
《成功》
|
2017 |
0 |
|
16
|
媒介环境学派:找回大众传播的技术座架 |
陈艾媛
|
《环球首映》
|
2020 |
0 |
|
17
|
基于媒介环境学派视域对智媒时代新闻教学应变思忖 |
李铁锤
|
《传媒论坛》
|
2023 |
0 |
|
18
|
媒介环境学派媒介技术观念流变综述 |
丁晶晶
|
《声屏世界》
|
2021 |
0 |
|
19
|
互联网媒介的功能建构及影响--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 |
王修君
|
《传播力研究》
|
2021 |
0 |
|
20
|
作为媒介的汉字:媒介环境学派的汉字观及其反思 |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