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纹理分析在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于可 顾红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在鉴别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及50例嫌色细胞癌的CT增强图像,分别在CT增强皮质及实质期图像上勾画ROI进行纹理分析,得到标准差、熵值、峰度...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在鉴别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及50例嫌色细胞癌的CT增强图像,分别在CT增强皮质及实质期图像上勾画ROI进行纹理分析,得到标准差、熵值、峰度、偏度、均数及能量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进行纹理分析,发现皮质期的标准差、均数及熵值(P<0.02)和实质期的极大值、均数及熵值(P<0.02)在鉴别两组肿瘤中表现最好,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CT纹理分析均数、标准差、极大值及熵值等参数可用于鉴别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嗜酸细胞 嫌色细胞癌 计算机成像技术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特征鉴别小肾嫌色细胞癌及小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杉莎 颜竹 +1 位作者 杜佳衡 何晓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小肾嫌色细胞癌(CRCC)及小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fpAML(n=20)及小CRCC(n=26)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2组患者... 目的:探讨小肾嫌色细胞癌(CRCC)及小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fpAML(n=20)及小CRCC(n=26)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2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其鉴别小CRCC和小fpAML的价值。结果:20例小fpAML及26例小CRCC的肿瘤主体生长位置、平扫期CT值、假包膜、“冰淇凌蛋筒征”等特征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平扫期CT值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23,当平扫期CT值选择为39 HU时,鉴别小fpAML和小CRCC的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77%。2组病例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皮质期均以明显强化为主,且2组中大多数病例均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小fpAML和小CRCC在CT图像上平扫期CT值、肿瘤主体生长位置、“冰淇凌蛋筒征”及假包膜等特点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再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特点综合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嫌色细胞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肾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鉴定CCNB2为肾嫌色细胞癌进展的关键基因
3
作者 谢义腾 张元峰 张荣贵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620-1631,共12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chrcc)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作为预测chrcc预后的关键基因。GSE15641数据集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中获取,共鉴定出1153个差异表达基因...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chrcc)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作为预测chrcc预后的关键基因。GSE15641数据集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中获取,共鉴定出115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随后,检测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富集分析。此外,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可视化鉴定关键基因,包括KRAS、EGFR、EHHADH和CCNB2,根据Kaplan-Meier (K-M)生存分析,CCNB2是唯一重要的核心基因。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CCNB2在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chrcc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样本,并且CCNB2在癌症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不良的临床病理因素有关。CCNB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相比,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间期(PFI)明显较差。同时,免疫浸润分析显示CCNB2表达与chrcc患者Th2细胞富集水平呈正相关,CCNB2表达与细胞毒性细胞和DC细胞呈负相关。最后,根据包括CCNB2基因在内的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富集结果,肝癌(HCC)亚类与乳腺癌(BC)的分类存在显著差异。在目前的工作中,CCNB2可以被认为是chrcc的预测性分子标记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生物信息学分析 CCNB2 GSE156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王养才 李思洁 +1 位作者 罗兴 陈伟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1期10-14,20,共6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及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4例患者中有67例行CT检查,报告显示平扫期多数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影,肿瘤内若存在坏死灶,则可能出现混杂密度影,部分肿瘤内有钙化,增强期大多呈现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行MRI检查,强化时均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均减退;病理结果示chRCC主要包括两种细胞类型,一种为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半透明细胞,另一种为小圆形的嗜酸性细胞。8例患者失访,3例患者因非肾肿瘤性疾病死亡,2例因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长期生存,预后良好。结论chRCC临床症状不典型,超声可作为首选体检筛查手段,CT和MRI检查在chRCC诊断上也具有一定优势。手术为早期chRCC首选治疗方案,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患者术后出现转移或复发。晚期chRCC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嫌色细胞癌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的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
5
作者 陈旭 王思凯 +1 位作者 祝爽 代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684-1686,共3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提高对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9月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患者中男2例,女6例,年龄(46±...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提高对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9月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患者中男2例,女6例,年龄(46±4.7)岁。左右肾各4例。影像学表现:5例呈类圆形,形态规则,3例形态不规则;6例为外生型,2例为内生型;5例CT平扫密度均匀,其中4例等密度,1例稍低密度,均未见坏死、钙化、出血,3例混杂密度伴坏死、钙化;增强扫描6例不均匀强化,2例均匀强化;1例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2例强化峰值在动脉期,5例在门脉期,1例在静脉期;6例患者病灶内多发血管影,1例可见中央瘢痕延迟强化,1例可见分隔样强化;2例肿瘤可见包膜。结论肾嫌色细胞癌CT平扫多表现为等、稍低密度肿块影,可合并坏死、钙化,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多样,各期强化均低于正常肾皮质,呈相对乏血供肿瘤,瘤内可见血管样强化及中央瘢痕延迟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肾嫌色细胞癌与33例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双妮 肖雨 +5 位作者 赵大春 周娜 贾丛伟 邵汇琳 班新超 陈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比较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以及比较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在两者以及亚组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2-10—2014-05间手术切除的86例肾嫌色... 目的探讨比较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以及比较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在两者以及亚组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2-10—2014-05间手术切除的86例肾嫌色细胞癌和3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标本进行总结,并对其组织进行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评判,评估他们在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他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嫌色细胞癌、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三组中,患者的性别构成、肿瘤大小、肿瘤发生的左右部位、采取的手术切除方式、肿瘤是否侵犯包膜以及生存时间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嫌色细胞癌组的患者年龄(均数51.3岁,标准差12.4)倾向于<嗜酸细胞腺瘤组(均数56.4岁,标准差15.1)的患者年龄,但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非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的比较中,临床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为较低的临床分期(主要为I期及II期);而在TNM分期的比较中,两组未显示出有明显差异(P>0.05)。CK7分子在嫌色细胞癌组(54/86,63%)与嗜酸细胞腺瘤组(0/33,0%)两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在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11/14,79%)与嗜酸细胞腺瘤组两组中的表达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CK7在嫌色细胞癌组中均高表达;而CK20分子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49/86,57%)、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8/14,57%)以及嗜酸细胞腺瘤(15/33,45%)三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CD44分子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20/86,23%)、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1/14,7%)以及嗜酸细胞腺瘤(5/32,16%)三组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线粒体抗体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68/84,81%)、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12/14,86%)以及嗜酸细胞腺瘤(25/32,78%)三组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三组病例中,包括生存时间等的多数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的差异,三者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比非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临床分期低;CK7(+)支持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CK20、CD44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表达在嫌色细胞癌及其亚组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嫌色细胞癌 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腺瘤 CK7 CK20 CD44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表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肖立 陆孝禹 +2 位作者 陈忠伟 杨文涛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renalcell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3例肾嫌色细胞癌和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眼观、光镜和电镜观察,Hale胶体铁和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renalcell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3例肾嫌色细胞癌和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眼观、光镜和电镜观察,Hale胶体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嫌色细胞癌以实体结构为主,胞质半透明或嗜酸颗粒状,核皱缩,有核周空晕;其中6例(46%)为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型;电镜下见胞质内微泡和管泡状嵴线粒体;Hale胶体铁染色12/13阳性。嗜酸细胞腺瘤以巢状结构为主,胞质嗜酸颗粒状,核圆伴小核仁;1例(16.7%)出现核异型性;电镜下见胞质内层状嵴线粒体;Hale胶体铁染色阴性。免疫组化两者均表达Ecadherin、EMA,不表达CD10、CK20、vimentin;CK7在10/13例嫌色细胞癌中呈强阳性表达,2/6例嗜酸细胞腺瘤呈灶性表达。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鉴别诊断基于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Hale胶体铁染色和电镜检查是区分二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腺瘤 形态学 免疫表型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饶秋 周晓军 +3 位作者 周航波 刘晓红 潘敏鸿 马恒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9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及随访10~102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30—72岁,平均47.9岁。肿块直径3~1...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9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及随访10~102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30—72岁,平均47.9岁。肿块直径3~18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表型中的表达率分别为:EMA和Ksp-cadherin100%,CD1047%,vimentin 0,CK7 73.7%,P504S21.1%,CD11794.7%。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预后好于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当。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电镜及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靖 陆建环 +3 位作者 汤晓静 刘建平 杨柠娜 高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2038-2042,共5页
目的探讨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癌、12例嗜酸细胞瘤、9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对三种肿瘤的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 目的探讨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癌、12例嗜酸细胞瘤、9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对三种肿瘤的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CT值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进行比较,探讨三种肿瘤的影像差异。结果 1)嫌色细胞癌43.7%(7/16)皮髓质期均匀强化,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细胞瘤33.3%(4/12)出现"星芒状瘢痕",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嫌色细胞癌的CT值及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71.6±18.2及0.43±0.16、75.3±15.4及0.43±0.18、65.5±16.3及0.53±0.15,嗜酸细胞瘤为93.1±17.3及0.58±0.17、85.1±24.8及0.54±0.21、63.8±7.4及0.51±0.09,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别为87.3±31.5及0.58±0.20、84.5±29.3及0.55±0.25、83.4±26.5及0.69±0.22,皮髓质期嫌色细胞癌与另外两组肿瘤病灶CT值和强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泄期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另外两组CT值和强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三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和排泄期肿瘤CT值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有助于三种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脏 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 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T和RCC在肾嫌色细胞癌和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亚型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文斌 陈洁宇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9-429,共1页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透明细胞 鉴别诊断 颗粒细胞 诊断价值 KIT RCC 亚型 肾嗜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金锋 王国民 +4 位作者 朱同玉 侯君 张立 孙立安 林宗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7例获得随访,随访9~74个月,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7例获得随访,随访9~74个月,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B超、CT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典型的病理表现。其TNM分期均为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嫌色细胞癌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丽娜 张长淮 +1 位作者 刘哲 黄受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33-136,I005,共5页
观察肾嫌色细胞癌的病理特点并与其它肾上皮性肿瘤鉴别。方法在光镜观察基础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8及Vimentin,并行Hale胶体铁染色及电镜检查来观察7例肾嫌色细胞癌。并对7例病人进了随访。结果嫌色细胞癌由两... 观察肾嫌色细胞癌的病理特点并与其它肾上皮性肿瘤鉴别。方法在光镜观察基础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8及Vimentin,并行Hale胶体铁染色及电镜检查来观察7例肾嫌色细胞癌。并对7例病人进了随访。结果嫌色细胞癌由两种细胞类型组成,即典型型及嗜酸型。这些细胞的特点是CK8阳性,Vimentin阴性,Hale胶体铁阳性,电镜下见大量胞浆内的单层膜构成的小空泡。随访3~126个月(平均70个月),7例病人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并存活至今。结论嫌色细胞癌是具有独特的形态特点及较好预后的肿瘤。根据组织学改变及辅助检测方法,可与其它肾上皮性肿瘤鉴别,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病理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的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萍 王正滨 +1 位作者 董震 王建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9-591,共3页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超声特点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8例肾嫌色细胞癌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超声检查。结果7例表现为肾中部实质不均匀低或等回声肿块,其中2例肿块外周部可见少许血流信号。1例表现为肾盂内低回声肿块...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超声特点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8例肾嫌色细胞癌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超声检查。结果7例表现为肾中部实质不均匀低或等回声肿块,其中2例肿块外周部可见少许血流信号。1例表现为肾盂内低回声肿块并伴环状钙化。结论虽然肾嫌色细胞癌确诊靠病理,超声仍有助于它的诊断及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嫌色细胞癌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书敏 钟定荣 +1 位作者 邵云 高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7-219,共3页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临床病理分析 文献复习 首次 嗜酸细胞 肾透明细胞 混淆 角度 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5
作者 牡丹 朱斌 +2 位作者 陈君坤 周正杨 杨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7期875-877,共3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CC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男4例,女3例,年龄38~70岁,平均52岁。结果:肿瘤在CT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实质性肿块,大小2.8~10.0cm,平均5.19cm。肿块中心均...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CC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男4例,女3例,年龄38~70岁,平均52岁。结果:肿瘤在CT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实质性肿块,大小2.8~10.0cm,平均5.19cm。肿块中心均位于肾髓质内,不同程度地向肾皮质膨胀样生长。7例病例中,6例肿块平扫呈均匀密度,1例肿块内有散在的钙化;增强扫描后6例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1例肿块内有稍低密度影。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可以与肾脏其它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肾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平 郑向鹏 +5 位作者 卢晨 吴威岚 毛定飚 葛虓俊 吴昊 滑炎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挖掘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诊断的ChRCC患者7例,男例3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55.1岁。术前均行4层或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扫描。回顾性... 目的:挖掘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诊断的ChRCC患者7例,男例3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55.1岁。术前均行4层或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扫描。回顾性分析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CT征象,其中以肿瘤的相对强化程度评价肿瘤强化表现。结果:肿瘤轴位长径14.8~89.9mm,平均50.0mm,边界均清楚、光整。平扫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2例。不均匀2例中,1例为体积最大者,边缘少许小钙化,内见坏死囊变区及条片状瘢痕,另1例内见星状瘢痕。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病灶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1例,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2例。增强皮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544,增强实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494。结论:ChRCC瘤体密度较均匀,轻度强化,瘤内钙化、出血及坏死囊变者少,CT对其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的MSCT及MRI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陶磊 陈自谦 +2 位作者 张俊祥 倪萍 鹿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 m a g i n g,M R I)对肾嫌色细胞癌的(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的影像学表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 m a g i n g,M R I)对肾嫌色细胞癌的(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的影像学表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病例,术前全部行MSCT(9例)及MRI(12例)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患者接受CT检查,均为单发病灶,2例平扫时可见钙化灶,平扫时病灶呈软组织密度,皮髓质期病灶强化程度均高于肾髓质,但不及肾皮质,7例表现为轻度到中度强化,2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其中1例表现为特征性的"8"字征;10例患者接受MR检查,均为单发病灶,8例病灶平扫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及DWI上呈高信号,2例TWI、T2WI上均呈等信号,DWI上呈高信号,4例病灶表现明显强化,3例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MR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强化特点与MSCT类似。结论肾嫌色细胞癌MS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综合MSCT及MRI影像表现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可以与其他肾脏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吉臣 杨蕾 庞善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518-1521,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RCC)的CT、MRI影像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嫌色细胞癌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 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右侧5例,左侧4例。CT...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RCC)的CT、MRI影像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嫌色细胞癌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 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右侧5例,左侧4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均为单发,类圆形肿瘤或肿块;平扫6例密度均匀,呈等或略高密度,2例有低密度囊变坏死,1例有囊变坏死钙化,2例可见假包膜;增强扫描1例皮质期明显强化,1例不均匀轻度强化,余7例呈轻至中等均匀强化,2例可见中心瘢痕明显强化;MRI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平扫均为等、低信号(与肾皮质),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假包膜,2例可见囊变坏死,与肾实质交界面为圆钝状;DWI上1例为晕环状略高信号,2例为均匀等、略高信号;1例明显强化,2例呈轻至中度强化,3例见中心瘢痕,2例T2WI为高信号,1例为低信号,呈点状、轮辐状持续明显强化。结论 CRCC为少血供实性肿瘤,MRI容易检出肿瘤囊变坏死、假包膜及中心星状或轮辐状瘢痕,能够对CRCC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健 张中收 +3 位作者 赵敏 张炳 方明 王国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1期94-9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CT影像学资料,术前全部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数目:12例病灶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CT影像学资料,术前全部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数目:12例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形态、大小:10例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例呈轻度分叶状,平均最大径6.8cm。病灶密度:CT平扫大部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密度均匀者7例,其中2例有假包膜;密度不均匀5例,未见假包膜,其中1例病灶内见散在点状、条状钙化,3例病灶内见囊变坏死区,1例病灶内见星芒状瘢痕。增强扫描:1例呈"快进快出"式强化,10例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1例呈"慢进慢出"式强化,所有肿块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所有病灶均未见肾周组织受侵、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动态CT增强扫描所示的轻-中度持续性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113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志向 刘冰 +10 位作者 鲍一 时佳子 杨启维 陈星晔 杨庆 叶华茂 许传亮 侯建国 杨波 王林辉 孙颖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62-565,F0004,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探讨与肾嫌色细胞癌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5月在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手术,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的1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研究终点... 目的分析单中心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探讨与肾嫌色细胞癌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5月在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手术,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的1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肾嫌色细胞癌占同期所有肾细胞癌的4.8%(113/2 355),患者中位年龄为50.96岁,男女比例为1.01∶1,80例(70.8%)无症状。肾嫌色细胞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108/110)、96.4%(106/110)、95.5%(105/110)。本组中Ⅰ型肾嫌色细胞癌107例,Ⅱ型肾嫌色细胞癌6例。肾嫌色细胞癌单因素Kaplan-Meier预后分析显示,Ⅱ型肾嫌色细胞癌的预后有好于Ⅰ型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5);不同症状、不同T分期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预后较好的肾癌亚型之一,其中Ⅱ型预后相对更好。患者的症状、肿瘤的大小和AJCC分期可以作为判断肾嫌色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