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并按...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并按其诊断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结果分为两组,一组为浅肌层浸润,另一组为深肌层浸润。诊断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将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观察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肌层浸润组的灵敏度为61.25%,准确度为93.33%;对深肌层浸润组的灵敏度为38.75%,准确度为91.18%。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有肯定的应用价值,并且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琴音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1期120-121,13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超声诊断浸润子宫肌层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灵敏度分别为59.2%、40.8%,准确度分别为93.3%、91.2%;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具有较好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宁宁 申志扬 +1 位作者 喻红霞 甄艳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906-4907,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阴道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情况,将子宫肌层浸润分为三组: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阴道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情况,将子宫肌层浸润分为三组: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道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道超声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对肌层浸润判断与病理结果比较,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45、0.459、0.731,对浅肌层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55.6%、40.7%、81.5%;准确度分别为69.8%、66.7%、82.5%;对深肌层浸润准确度分别为:92.1%、90.5%、93.7%。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判定,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子宫内膜 子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范丽萍 庞慧贤 +4 位作者 卫红艳 黄翠平 江宁珠 张海燕 尹昕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8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实施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层肌浸润、深层肌浸润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层肌浸润中的准确度稍高于深层肌浸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率高,且无创、可重复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子宫内膜 浸润 子宫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建凤 姜水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4期209-210,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分析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时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74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方法... 目的:研究探讨分析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时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74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方法,对照组使用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并且对两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79.73%(P <0.05),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试验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高,与手术病理结果没有差异,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阴道超声 手术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申健 王燕 +2 位作者 王桃英 王煜 杜苗苗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1期1795-179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中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5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1. 82...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中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5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1. 82%的患者为浅层肌浸润,38. 18%的患者为深层肌浸润;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显示,58. 18%的患者为浅层肌浸润,41. 82%的患者为深层肌浸润,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度达到94. 12%,在深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度达到91. 30%,不同肌层的诊断准确度间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利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子宫内膜 子宫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估计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和宫颈的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顾丽君 陈鸣 《上海医学影像》 2004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子宫浸润程度的精确性。方法 对经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活检等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89例患者,术前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描述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及宫颈管程度,在超声检查后4天内进行手术,将超声检查...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子宫浸润程度的精确性。方法 对经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活检等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89例患者,术前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描述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及宫颈管程度,在超声检查后4天内进行手术,将超声检查所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查描述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程度与病理学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能较正确地显示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程度和子宫颈的累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 肿瘤浸润 子宫浸润 宫颈浸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层纸素A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凋亡
8
作者 赵焕焕 焦煜茜 +9 位作者 乔若琪 白雪 王娜 田芸婕 范文玲 李利 苏素文 付炎 张辉 杨红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560,共6页
目的研究千层纸素A(oroxylin A,OA)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Ishikaw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OA(0、4、8、10、12、20 mol·L^(-1))处理Ishikawa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 目的研究千层纸素A(oroxylin A,OA)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Ishikaw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OA(0、4、8、10、12、20 mol·L^(-1))处理Ishikawa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与Bcl-2同源的水溶性相关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PI3K/AKT、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B1(recombinant cytochrome P4501B1,CYP1B1)、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O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OA浓度的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COM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YP1B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I3K/AKT:补充IGF-1(PI3K激动剂)后出现逆转作用,COM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CYP1B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OA可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抑制P1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Ishikawa细胞 纸素A 凋亡 P13K/AKT CYP1B1 CO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子宫内膜癌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9
作者 周洁 杨卫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3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98例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98例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TAPB),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LSAL。比较两组术后6 h、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镇静程度(Ramsay评分),记录患者入室时(T_(0))、气管插管(T_(1))、手术结束时(T_(2))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后恢复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 VAS评分及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_(0)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T_(1)、T_(2)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T_(0)时升高,但观察组T_(1)、T_(2)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QLB-LSAL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能发挥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超声引导 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阻滞 腹横平面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程度效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闪闪 严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疾病与肌层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均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疾病与肌层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均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单独及联合应用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程度的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诊断子宫内膜癌,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及2项联合诊断的准确率(75.6%、88.8%、98.1%),敏感度(75.0%、87.5%、97.5%),特异度(76.3%、90.0%、98.8%),AUC(0.756、0.888、0.981)均依次升高;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及2项联合诊断的准确率(62.5%、82.5%、97.5%),敏感度(64.0%、82.0%、96.0%),特异度(60.0%、83.3%、100.0%),AUC(0.620、0.827、0.980)均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程度均有较高效能,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2项联合诊断效能依次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浸润程度 经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PLR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其术后预后的关系分析
11
作者 杨晓杰 吕小红 李秋芬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486-1489,150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其腹腔镜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预行腹腔镜手术的EC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1周检测肌层浸润深度及PLR,统计患者术后4周预后不良发生率;根据其术后是否发...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其腹腔镜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预行腹腔镜手术的EC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1周检测肌层浸润深度及PLR,统计患者术后4周预后不良发生率;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预后不良将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单因素分析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肌层浸润深度、术前PLR与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66例EC患者腹腔镜术后4周,预后良好48例,预后不良18例,其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组年龄、肿瘤直径、肌肉浸润深度≥1/2占比及术前PLR均高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肌层浸润深度≥1/2、术前PLR较高均为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深度≥1/2、术前PLR均与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结论肌层浸润深度、术前PLR与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有关,其中肌层浸润深度≥1/2、较高术前PLR可能会增加术后预后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腹腔镜手术 浸润深度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情况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王梵 王龙 马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83-086,共4页
探讨不同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脉管间隙浸润(LVSI)情况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医院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以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将患者划分为POLE超突变型(POLE mut)... 探讨不同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脉管间隙浸润(LVSI)情况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医院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以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将患者划分为POLE超突变型(POLE mut)组(n=8)、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组(n=11)、低拷贝数型(CNL)组(n=24)、高拷贝数型(CNH)组(n=13)。比较不同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患者LVSI阳性占比情况、复发率。结果 不同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显示: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年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NH患者中LVSI阳性的患者合并高血压占比较高、为37.50%;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LVSI阴性与阳性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病灶浸润深度相比,LVSI阳性患者的占比显著高于阴性患者,但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分子分型中,CNH患者的LVSI阳性率占比最高,POLE mut的LVSI阳性率占比最低,但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LVSI阴性及阳性占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LE mut阳性患者的复发率最高、占比50.00%,其中CNL阴性患者的复发率最低、占比7.14%,但不同分子分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LVSI阳性在CHN分型中的占比最高、在POLE mut分型中LVSI阳性占比最低,术后随访中,虽然POLE mut分型中LVSI阳性复发率最高,但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淋巴转移 淋巴管 肿瘤浸润 症基因组图谱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孙舒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96-0099,共4页
探究观察针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上积极实施经阴道超声的诊断肌层浸润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并将其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10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回声厚径、血流阻力、... 探究观察针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上积极实施经阴道超声的诊断肌层浸润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并将其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10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回声厚径、血流阻力、肌层浸润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回声厚径在绝经前、绝经后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以低阻力和高低阻力并存为主,研究组和对照组未探及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高低阻力并存、低阻力(41.00%、38.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3.00%、15.00%),研究组高阻力19例(19.00%)低于对照组68例(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同病理结果间的符合率为93.00%(9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检测子宫内膜癌,可获得清晰的血流阻力特征图像,明确其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特点、临床上诊断患者肌层浸润程度价值较高,是一种可靠地诊断方案,适合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浸润 经阴道超声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智晶 杨佳欣 +3 位作者 沈铿 郎景和 刘真真 姜玉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经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选择手术病理分期为I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超声造影检查及术...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经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选择手术病理分期为I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超声造影检查及术中肉眼观察的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与术后的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病理检查诊断为Ⅰa期5例,Ⅰb期19例,Ⅰc期6例。术前超声造影检查的总符合率为66.7%(20/30)。经一致性检验,Kappa=0.435,提示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结果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一致性。术中肉眼观察的总符合率为56.7%(17/30),经一致性检验,Kappa=0.287,提示两者一致性属一般。术前超声造影检查判断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2/5、76.7%、87.5%和2/6;术中肉眼观察分别为76.0%、3/5、73.3%、90.5%、3/9。术前超声造影判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87.5%、86.7%、5/8和95.5%;术中肉眼观察分别为4/6、87.7%、83.3%、4/7、91.3%。结论术前应用超声造影辅助诊断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有一定意义,优于术中肉眼观察,但对于合并子宫肌腺症及病灶较大的患者易误诊,需扩大样本量及积累操作经验进一步评价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浸润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2WI、DWI及动态增强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晓霞 兰国宾 +2 位作者 戴士林 于代友 李凤陈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中T_2WI、DWI及动态增强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均行3.0T MRI检查且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将T_2WI、DWI及动态增强对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中T_2WI、DWI及动态增强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均行3.0T MRI检查且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将T_2WI、DWI及动态增强对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T_2WI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判断总符合率为59.3%,DWI判断总符合率为64.8%,动态增强序列总符合率为92.3%,对深肌层浸润诊断的敏感性T_2WI、DWI、动态增强为100%,特异度分别为87.2%、88.4%、97.7%。Kappa一致性检验,动态增强序列与术后病理一致性较好,而常规T_2WI序列、DWI序列一致性较差。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可显著提高对子宫肌层浸润评估的准确性,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磁共振成像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凯 张成琪 +2 位作者 李伟 王广丽 董桂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1-83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MR)检查资料,分别采用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加扫描(DCE)图像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MR)检查资料,分别采用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加扫描(DCE)图像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DWI和DCE图像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浅肌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3%、91.7%和88.9%、95.8%;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7%、83.3%和95.8%、88.9%,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序列诊断肿瘤浸润浅、深肌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705,与DCE(0.833、0.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DCE均可作为优选序列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子宫内膜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T2WI融合图像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杰 龙淼淼 +3 位作者 倪红艳 季倩 沈文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探讨DWI与T2WI融合图像在判定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常规MR及DWI检查。采用T2WI和T2WI-DWI融合图像分别测量肌层浸润深度及肌层厚度,计算二者比值,并将该比值与术后病理标本测量的肌... 目的探讨DWI与T2WI融合图像在判定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常规MR及DWI检查。采用T2WI和T2WI-DWI融合图像分别测量肌层浸润深度及肌层厚度,计算二者比值,并将该比值与术后病理标本测量的肌层浸润深度进行比较。应用ROC曲线评价两种方法对肿瘤是否浸润肌层及是否浸润深肌层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诊断无肌层浸润3例,浅肌层浸润13例,深肌层浸润12例。对于评估肿瘤是否浸润肌层及深肌层,T2WI-DWI融合图像诊断效能优于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对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有一定价值;T2WI-DWI融合图像较常规T2WI判断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MRI检测方法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伟君 于昭 +1 位作者 李文 林优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MRI检测方法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MRI扫描,并将T2WI,CE T1WI,DWI等方法诊断深肌层浸润程度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 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病理证实有深... 目的探讨不同MRI检测方法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MRI扫描,并将T2WI,CE T1WI,DWI等方法诊断深肌层浸润程度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 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病理证实有深肌层浸润者43例,无深肌层浸润者22例。T2WI与DWI融合图像的诊断价值最佳,其准确性达93.8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35%和90.91%,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也分别为95.35%和90.91%。结论 T2WI和DWI的融合信号能够更好地提供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浸润 MRI T2WI DW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判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天刚 聂芳 +3 位作者 杨磊 王健 王艺璇 马斌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判断的价值。方法依据病理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84例进行分期,术前行阴道超声检查,采集子宫内膜血流频谱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三维能量血流参数...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判断的价值。方法依据病理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84例进行分期,术前行阴道超声检查,采集子宫内膜血流频谱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三维能量血流参数: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评价各参数在子宫内膜癌分期及肌层浸润的意义;依据病理分期结果,比较二维联合彩色血流及二维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Ⅰa期及Ⅰb期肌层浸润组血管参数VI、FI、VFI值均高于Ⅰa期肌层未浸润组(均P<0.05);Ⅱ期病变组的血管参数VI、FI、VFI值均高于Ⅰa期肌层未浸润组(均P<0.01)Ⅰa期肌层浸润及Ⅰb期(均P<0.05);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二维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较二维联合彩色血流高。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够预测子宫内膜癌Ⅰ期及Ⅱ期肌层浸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能量多普勒 子宫内膜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加优 陈韵彬 +1 位作者 廖江 陈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MR扩散加权成像表现,判断其肌层浸润程度,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扩散加权成像示子宫内膜癌局限于内膜...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MR扩散加权成像表现,判断其肌层浸润程度,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扩散加权成像示子宫内膜癌局限于内膜5例,侵及浅肌层21例,侵及深肌层14例。以手术病理为准,MRI扩散加权成像判断肿瘤局限于内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94.3%、90.0%、60.0%、94.3%;浅肌层浸润分别为85.0%、80.0%、82.5%、81.0%、84.2%;深肌层浸润分别为86.7%、96.0%、92.5%、92.9%、92.3%。结论:MRI扩散加权成像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有较高价值,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