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梁军飞 杨俊 +1 位作者 吴雪松 覃家敏 《贵州医药》 2025年第2期237-238,共2页
目的 对比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颅夹闭术治疗)和观察组(介入栓塞术治疗)各60例。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颅内压、血流速度、脑卒中患者... 目的 对比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颅夹闭术治疗)和观察组(介入栓塞术治疗)各60例。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颅内压、血流速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量表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治疗中疗效相当。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但该手术方式的费用较高,因此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开颅夹闭 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影响
2
作者 万腾 吴晓凡 李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46例,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及sICAM-1、sVCAM-1、HMGB1水平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评估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2.03±14.97)min、(18.73±4.41)d均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7.92±34.21)min,术后住院时间(23.35±4.15)d(均P<0.05);术后观察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HMGB1、sICAM-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知期预后良好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免疫状态影响小,并可明降低血清HMGB1、sICAM-1、sV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栓塞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颅内动脉瘤夹闭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张奇 郭彦俊 +1 位作者 汪宁 孙军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n=51)和延期组(n=47)。早期组在发... 目的:观察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n=51)和延期组(n=47)。早期组在发病72 h内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延期组在发病72 h后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成功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D-二聚体(D-D)]水平、血管内皮因子[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栓塞成功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MDA、D-D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两组SOD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ET-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两组NO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低于延期组的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可提高栓塞成功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延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栓塞 早期介入 颅内动脉瘤破裂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前后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汪俊红 陈莹 +1 位作者 刘丹 李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究分娩前后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凶险型胎盘前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采取的治疗手段不同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0)... 目的探究分娩前后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凶险型胎盘前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采取的治疗手段不同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分娩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分娩后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的手术出血相关指标(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输红细胞量、术中输血浆量)、术后康复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恶露延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并比较两组栓塞成功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子宫摘除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输红细胞量、术中输血浆量分别为(1398.29±819.29)、(298.94±98.84)、(993.18±206.95)、(521.94±109.24)mL,均少于对照组[(2109.49±798.26)、(505.28±94.92)、(1604.68±311.95)、(998.29±115.3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9.29±11.33)min、(6.98±1.93)d,均短于对照组[(89.09±10.82)min、(12.49±1.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TNF-α、IL-6、FGF-23水平分别为(14.09±2.88)ng/L、(8.13±3.78)ng/L、(43.92±9.84)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94±2.75)ng/L、(14.79±3.09)ng/L、(54.13±9.9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栓塞成功率为98.27%,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IC发生率、子宫摘除率、术后感染、失血性休克、子宫收缩异常、胎儿生命体征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7%、0、1.72%、0、3.44%、1.72%,均低于对照组(38.00%、4.00%、8.00%、38.00%、18.00%、1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前给予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栓塞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DIC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 凶险型前置胎盘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栓塞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崔高祥 张逸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腺肌病(AM)患者性激素水平、子宫体积、疼痛、月经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9例A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腺肌病(AM)患者性激素水平、子宫体积、疼痛、月经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9例A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UAE治疗)、联合组45例(采用UAE联合GnRHa治疗),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2个月性激素、子宫相关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联合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均降低,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月经量、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性激素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AE联合GnRHa治疗AM,能够缩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体积,促进月经恢复,缓解子宫损伤,明显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动脉栓塞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华兵 朱恩锋 +3 位作者 杨明林 许海 杨德福 姚俊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晚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晚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再破裂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NO为(53.15±8.05)μmol/L、vWF为(117.85±25.42)ng/ml、ET-1为(78.55±6.47)pg/ml,对照组NO为(53.95±8.51)μmol/L、vWF为(118.25±26.12)ng/ml、ET-1为(79.22±6.74)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O为(72.15±10.25)μmol/L、vWF为(69.45±7.23)ng/ml、ET-1为(43.41±7.20)pg/ml,对照组NO为(88.15±9.66)μmol/L、vWF为(94.33±8.01)ng/ml、ET-1为(56.23±6.81)pg/m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治疗效果良好,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 血管内皮因子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 并发症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7
作者 李欣 杨涛 +6 位作者 张毅 罗勤 赵青 曾绮娴 章思铖 赵智慧 柳志红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机化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伴随非阻塞部位的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CTEPH患者的根治性手术,但约40%的患者不能接受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机化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伴随非阻塞部位的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CTEPH患者的根治性手术,但约40%的患者不能接受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对于这些患者,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运动耐力和预后。随着BPA证据的积累,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发布的肺动脉高压指南推荐将其作为不适合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替代治疗。但不同类型CTEPH病变的特征存在差异,相应的BPA治疗策略和器械有所不同,BPA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较大。本文旨在总结当前不同类型CTEPH病变的BPA治疗策略及相关并发症处理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病灶清除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雪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病灶清除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SP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UAE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病灶清除术,UAE组给予UAE联合病灶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病灶清除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SP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UAE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病灶清除术,UAE组给予UAE联合病灶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氧化应激指标,术后恢复指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切口肌层厚度和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UAE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性激素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个月,血管形成指数(VI)两组均低于术前,且UAE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两组丙二醛(MDA)水平高于术前,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术前(均P<0.05),且组间MDA、CAT和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AE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4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联合病灶清除术应用于CSP患者能够缩短手术进程,降低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小,病灶清除更彻底,术后恢复更快,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病灶清除 性激素 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碎石术处理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支架膨胀不全的效果
9
作者 周庆庆 李叙沅 +8 位作者 孙红蕾 晋辉 朱雅坤 韦艳 杭晓阳 陈瑛 许华丽 王晓飞 郑海军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碎石术(IVL)在处理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支架膨胀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和焦作市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接受PCI,术中因冠状动脉钙化且经... 目的探讨血管内碎石术(IVL)在处理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支架膨胀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和焦作市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接受PCI,术中因冠状动脉钙化且经高压非顺应性球囊或超高压非顺应性球囊扩张支架仍膨胀不全,并接受IVL治疗的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数据、手术操作具体数据及相关并发症,观察IV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29例患者年龄(65.31±8.06)岁。17.24%的患者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51.72%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1.03%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手术成功率为100%。IVL后靶病变钙化处支架内最小直径较IVL前增加(P<0.001)。IVL后靶病变钙化处支架内最小面积较IVL前增加(P<0.001)。IVL后钙化组织的钙化程度(角度)较IVL前降低(P<0.001)。围手术期仅有手术相关性心肌梗死,共6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为20.69%,无严重夹层、冠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MACE发生。结论在处理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时,支架植入后膨胀不全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使用IVL作为补救措施可能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碎石 支架膨胀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妊娠中期前置胎盘状态引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程乐乐 潘春红 +1 位作者 莫曜成 韦秀玲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1期17-21,共5页
妊娠期阴道流血是胎盘前置状态的主要表现之一。前置胎盘状态至今病因复杂且不明确,妊娠中期合并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终止妊娠较为棘手,易导致羊水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生命,部分患者需剖宫产终止妊娠。... 妊娠期阴道流血是胎盘前置状态的主要表现之一。前置胎盘状态至今病因复杂且不明确,妊娠中期合并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终止妊娠较为棘手,易导致羊水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生命,部分患者需剖宫产终止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产科出血性疾病方面具有预防及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对于部分前置胎盘状态患者引产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选择。本文就UAE的原理、在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中的应用和术后并发症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对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妊娠中期引产时,提供更佳的优化策略,以及为从事此方面的研究者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期 胎盘前置状态 子宫动脉栓塞 终止妊娠 宫颈双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非靶病变进展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1
作者 韩国栋 姚康 +6 位作者 魏志粱 蔺鹏阳 杨旭龙 李典 刘艳 张小卫 孙守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危险因素,为防治冠心病非靶病变进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前瞻性构建队列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PCI术并复查造影的1568例患者,识...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危险因素,为防治冠心病非靶病变进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前瞻性构建队列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PCI术并复查造影的1568例患者,识别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的83例病例作为进展组,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对照组,最终匹配成功进展组75例,对照组150例。通过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量非靶病变数据,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与非靶病变进展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进展组具有较高的体重指数(BMI)(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1)、血小板(P=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P<0.01),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1)、白细胞(WBC)(P=0.04)、间接胆红素(P=0.03)、血糖水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值(P<0.01)、血糖浓度(P=0.02)、CRP水平(P=0.04)、WBC水平(P=0.03)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试验表明,BMI值(P<0.01,AUC=0.68)、血糖浓度(P=0.02,AUC=0.59)、WBC水平(P=0.02,AUC=0.59)对非靶病变进展具有预测价值。结论血糖浓度、BMI值和CRP水平、WBC水平与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临床实践中对这些因素的严格控制对于改善非靶病变进展患者临床转归至关重要。血糖浓度、BMI值和WBC水平是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预测指标。研究结果为冠心病的PCI术后患者个体化管理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靶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家地 张金锋 林嘉涌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4期130-133,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厦门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血管内介入栓塞...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厦门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对照组(开颅夹闭术),各5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相比,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保证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 开颅夹闭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围手期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好办法——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
13
作者 张娣 《科学生活》 2024年第8期2-3,共2页
子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常发生的良性肿瘤是“子宫肌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目前病因不明,与种族、年龄、遗传、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多个高危因素相关。高水平的雌激素和孕酮(女性性激素)可刺激它们生长。因此,在怀孕期间,性激素... 子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常发生的良性肿瘤是“子宫肌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目前病因不明,与种族、年龄、遗传、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多个高危因素相关。高水平的雌激素和孕酮(女性性激素)可刺激它们生长。因此,在怀孕期间,性激素水平升高,子宫肌瘤也可能会变大;绝经后随着性激素水平下降而缩小。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子宫肌瘤,同时向大家介绍一种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水平 微创治疗 育龄期女性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 子宫肌瘤 高危因素 怀孕期间 身体状况
原文传递
整体护理与可视化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徐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86-189,共4页
探讨综合护理与可视化护理措施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纳入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介入栓塞手术。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 探讨综合护理与可视化护理措施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纳入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介入栓塞手术。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及可视化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接受标准护理程序。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出现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经过护理,研究组在神经功能恢复评分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同样在研究组中更高,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在研究组中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与可视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与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介入栓塞 整体护理 可视化护理 并发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信行护理与可视化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陆晓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62-165,共4页
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知信行护理+可视化护理的价值。方法 以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样本,均行介入栓塞术,单双号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有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知信行护理+可视化护理,均在2023年1月-2024年6月入选,统... 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知信行护理+可视化护理的价值。方法 以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样本,均行介入栓塞术,单双号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有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知信行护理+可视化护理,均在2023年1月-2024年6月入选,统计知信行评分并观察各组消极心理,比较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分析满意率。结果 实施前统计行为、信念以及各患者的知识评分,观察组、对照组均未呈现差异,P>0.05。实施后统计行为、信念以及各患者的知识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前所涉及的HAMA、HAMD评分均未在观察组、对照组呈现出差异,P>0.05。实施后所涉及的HAMA、HAMD评分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前经三个层面分析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其分值未在观察组、对照组呈现出差异,P>0.05。实施后经三个层面分析自我感受负担情况,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在观察组达到了96.97%,该项目在对照组为78.79%,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知信行护理+可视化护理的方案能缓解自我负担以及消极心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而言能提升其在就诊时的知信行水平,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知信行护理 满意率 可视化护理 消极心理 颅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靶向治疗对肝癌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方浩 郑重 +1 位作者 宋金福 邹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接受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麻城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常模组与研讨组,各150例。常模组单独行靶向治疗,研讨组行TACE联合靶向...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接受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麻城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常模组与研讨组,各150例。常模组单独行靶向治疗,研讨组行TACE联合靶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讨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0.05)。治疗后,研讨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模组(P<0.05),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常模组(P<0.05)。结论:TACE联合靶向治疗能降低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动脉化疗栓塞 靶向治疗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围术期血糖管理循证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丹 梁晨景 +5 位作者 张冰梅 李柳华 林晓玉 钟平 毛敏 黄惠池 《全科护理》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总结基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围术期血糖管理的证据,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遵循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应用模式,总结了17条最佳证据并制订了11条临床... 目的:总结基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围术期血糖管理的证据,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遵循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应用模式,总结了17条最佳证据并制订了11条临床审查指标,在冠心病专科病房开展质量审查,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护士审查指标执行率、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水平、低血糖评估处理正确率等。结果:循证实践后护士围术期血糖管理相关知识调查考核得分由实践前(74.76±12.62)分提高至实践后(85.51±11.66)分(t=-3.188,P=0.002);11条审查指标中除了审查指标6外,其余执行率较实践前均明显提高(P<0.05);护士评估处理低血糖正确率较实践前提高。结论:通过循证实践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PCI围术期进行血糖管理,有效推动证据的应用。开展循证实践方案有效提高了护士血糖管理水平及审查指标执行率和低血糖评估处理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糖管理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破裂的效果及并发症
18
作者 殷成娟 陈芸 张磊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PASE)治疗脾破裂(SR)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53例行PASE术S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术期指标,检测术前和术后24 h、72 h,应激反应指标;术前,术后5 d和30 d,外周血细...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PASE)治疗脾破裂(SR)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53例行PASE术S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术期指标,检测术前和术后24 h、72 h,应激反应指标;术前,术后5 d和30 d,外周血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统计术后3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行PASE术的SR患者手术时间(45.72±10.36) min,术中出血量(214.64±10.36) mL,禁食禁水时间(1.87±0.42) d,下床时间(0.95±0.24) d,住院时间(6.73±1.06) d。术后24~72 h,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先升后降(P<0.05)。术后5 d及30 d,CD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降低(P<0.05),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3%。结论 PASE术后康复周期较短,缓解应激反应,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 脾破裂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
19
作者 王文栋 梁茂全 刘玉岩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LC)并发门脉高压症(PH)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综合...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LC)并发门脉高压症(PH)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综合介入科诊治的100例LC并发PH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均接受TIPS术,观察组患者另接受PSE术,随访1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肾素活度(PRA),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直径(SVD)和脾静脉血流量(SV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分别为(5.9±0.8)×10^(9)/L、(93.7±14.0)×10^(9)/L和(3.5±0.6)×10^(12)/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4±0.4)×10^(9)/L、(64.9±11.2)×10^(9)/L和(3.1±0.2)×10^(12)/L,P<0.05】;观察组血浆ET、ATⅡ和PRA水平分别为(54.9±5.8)ng/L、(113.7±1.0)ng/L和(69.5±6.1)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4±6.4)ng/L、(144.9±1.2)ng/L和(98.2±7.0)ng/L,P<0.05】;观察组PVD、SVD和SVF分别为(12.1±3.0)mm、(9.4±0.6)mm和(275.9±37.6)ml/min,均显著小于或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5±2.2)mm、(10.5±0.4)mm和(301.1±43.8)ml/min,P<0.05】;术后随访1年,对照组分流道狭窄或闭塞、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HE)发生率分别为19.2%、2.1%和25.5%,观察组则分别为17.0%、0.0%和15.1%。结论采用TIPS联合PSE手术治疗LC并发PH患者能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风险,但需注意防治HE并监测分流道通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部分脾动脉栓塞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SB、SPP1基因表达对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生存期预测价值
20
作者 燕普 蔡瑜 曾建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992-997,共6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原癌基凶同源物B(FOSB)、分泌性磷蛋白1(SPP 1)基因表达对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1... 目的探讨骨肉瘤原癌基凶同源物B(FOSB)、分泌性磷蛋白1(SPP 1)基因表达对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OSB、SPP 1基因表达水平分为FOSB高表达组(n=52)、FOSB低表达组(n=63)及SPP 1高表达组(n=89)、SPP 1低表达组(n=26)。同时选取11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FOSB、SPP 1表达与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为期60个月的随访,Logistics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SB、SPP 1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S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PP 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SB、SPP 1表达在中晚期肝癌患者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和死亡组在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FOSB、SPP 1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FOSB低表达、SPP 1高表达均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时间60个月,患者生存率为17.39%(20/115),FOSB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7个月,明显高于FOSB低表达组的19.3个月(P<0.05);SPP 1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明显高于SPP 1高表达组的18个月(P<0.05)。结论FOSB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表达明显下调,SPP 1表达上调,其对预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价值。FOSB、SPP 1有望成为评估介入术治疗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可协同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等临床指标预测或评估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B SPP 1 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中晚期肝癌 生存期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