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关闭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应用限度及技术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爱卿 高伟 +3 位作者 余志庆 李奋 孙锟 张玉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0-392,共3页
为探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ASO)在儿童中的应用限度 ,并进行方法学评价 ,共有68例符合手术指征的继发孔型ASD患儿接受了经导管ASO封堵术。术中经右上肺静脉造影、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测量ASD位置、大小及周围关系 ,并以扩张球囊... 为探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ASO)在儿童中的应用限度 ,并进行方法学评价 ,共有68例符合手术指征的继发孔型ASD患儿接受了经导管ASO封堵术。术中经右上肺静脉造影、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测量ASD位置、大小及周围关系 ,并以扩张球囊测量ASD伸展直径 ,按此选择等于或大于其1mm~2mm的封堵器 ;对于>25mm伸展直径的ASD或房缺主动脉根部前缘缺如的ASD ,所选ASO应大于其2mm~4mm。房缺前缘近主动脉根部的缺如并不影响装置的成功放置 ,但房缺后上缘是否有足够距离对手术的成功是决定性的。手术操作按常规进行。术后即刻行TEE或TTE检查观察治疗效果 ,此后定期检查评价疗效。结果68例患儿ASD术前TEE直径 (13.26±4.74)mm ,球囊伸展直径 (15.96±5.44)mm ,选用封堵器腰部直径 (10~32)mm,平均 (16.35±5.81)mm。68例均一次手术封堵成功 ,技术成功率100 % ;65例术后即刻TEE/TTE检查示完全封堵无分流 ,完全封堵率95.6% ;3例术后发生无血液动力学意义的少量残余分流 ,残余分流率4.4 % ,2例24小时后TTE复查分流消失 ,1例1年后消失。除2例装置释放后曾出现一过性房性早搏 (2.9 %)外 ,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虽然ASO对堵塞继发孔型房缺安全有效、无并发症、无死亡率、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多次回撤与重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应用限度 技术 堵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6 位作者 舒茂琴 胡厚源 张平 郭燕丽 仝识非 冉擘力 刘建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探讨多孔型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孔型ASD,后在局部麻醉下用测量球囊进行试封堵,同时用心脏超声检测试封堵时两ASD闭合情况及孔间距,并... 目的:通过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探讨多孔型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孔型ASD,后在局部麻醉下用测量球囊进行试封堵,同时用心脏超声检测试封堵时两ASD闭合情况及孔间距,并确定置入封堵器数量及大小,术后用心脏超声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全组6例双孔型ASD患者中2例分别置入2个封堵器,4例置入1个封堵器。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4例无残余分流,1例随访2年虽仍有少许残余分流,但自觉症状好转,心影缩小。另1例术后1个月因残余分流而被迫手术取出。 结论: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ASD安全、有效,对两ASD相距较远者应放置2个封堵器,对两ASD相距较近者则可用1个封堵器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封堵器 孔型房间隔缺损 置入 经导管封堵 心脏超声 术后 用心 结论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潘欣 关韶峰 +2 位作者 崔克俭 吴卫华 方唯一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ASO)治疗5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50岁以上ASD患者,与同期132例50岁以下ASD患者进行对照。两组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查确定诊断,并评估右房... 目的评价经导管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ASO)治疗5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50岁以上ASD患者,与同期132例50岁以下ASD患者进行对照。两组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查确定诊断,并评估右房右室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封堵前经食管超声(TEE)评价缺损大小和与周边组织关系。所有病例在透视及超声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SO堵闭ASD,并在术后3个月内随访超声检查。结果TEE测定ASD直径及球囊测定ASD伸展径两组无差异(P分别为0.22和0.07),但术前肺动脉收缩压50岁以上组较高(P<0.05)。两组中分别有40例(4041,97.5%)和127例(127132,96.2%)封堵成功。50岁以上组发生术中心脏压塞2例和术后心衰加重1例,50岁以下组发生封堵器脱落2例,前组患者在介入术中及随访早期更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P分别为0.05和0.03)。两组术后心超随访示右房、右室内径分别由术前(46.6±8.9)mm、(49.1±10.2)mm和(40.9±9.5)mm、(42.2±8.6)mm缩小至(37.7±9.0)mm、(40.6±12.3)mm和(33.2±10.1)mm、(34.2±9.0)mm,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50.5±13.8)mmHg和(38.6±11.3)mmHg下降至(39.2±12.6)mmHg和(31.2±14.1)mmHg,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50岁以上ASD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与年轻患者相仿,短期疗效确切。但术中并发症相对较多,应规范操作程序。而封堵术后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老年 AMPLATZER封堵器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50岁以上 介入治疗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临床分析 肺动脉收缩压 ASD直径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或经胸封堵术、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对比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坤 谌启辉 +3 位作者 王平凡 吴振宇 宋峥 王明伟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79-81,共3页
目的比较食道超声引导下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封堵术及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14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组、经胸组、体外循环组。颈内静脉组行食道超... 目的比较食道超声引导下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封堵术及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14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组、经胸组、体外循环组。颈内静脉组行食道超声引导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组行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封堵术,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封堵器直径、术中出血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总费用。患者术后当日及术后第5天行心床旁X线胸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术后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行经胸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胸部正位片检查评价手术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X线显示所有封堵器固定良好;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经胸组有1例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分流束约2 mm,随访至术后第1个月后分流消失;其余两组房水平分流消失,随访过程中未再发现有房水平分流。与其他两组比较,颈内静脉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短(P均<0.05);颈内静脉组住院费用高于体外循环组,低于经胸组(P均<0.05)。三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心脏及心脏相关并发症发生;围术期颈内静脉组无并发症,经胸组出现残余漏1例,体外循环组出现并发症3例(胸腔积液1例,气胸1例,二次插管1例)。随访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经胸组残余漏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自愈。结论食道超声引导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或经胸封堵及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较其他两种方法手术切口创伤更小,失血量更少,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 经胸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方敏华 张仁福 +3 位作者 朱洪玉 宫汉东 张南滨 王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成人 继发性 孔型房间隔缺损 合并症 肺动脉高压 外科治疗 术后 血管活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唐超 曾智 +2 位作者 李静 曹文斋 黄萍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67-275,共9页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6.7)、EMbase (1966~2006.7)、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6.7),收集所...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6.7)、EMbase (1966~2006.7)、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6.7),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和非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4.2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未获得随机对照试验,纳入16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2 043例。结果显示:①住院期间病死率:14个试验的住院期间病死率都为0,只有2个试验报道外科手术治疗组各有1例死亡;②12个试验(n=1 722)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Amplatzer封堵器组的治疗成功率略低于外科手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95,95%CI(0.92,0.98)];③6个试验(n=1 106)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Amplatzer封堵器组术后24 h封堵成功率也略低于外科手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92.1.00)] ;④1 6个试验(n=1 977)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Amplatzer封堵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RR=0.27.95%CI(0.21,0.35)];⑤14个试验(n=1 807)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Amplatzer封堵器组术后输血明显少于外科手术组[RR=0.03,95%CI(0.02,0.06)]。结论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成功率略低于手术治疗组,但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输血少,在适应症范围内可代替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 封堵器 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空气栓塞(附5例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徐仲英 徐立 +5 位作者 张戈军 刘延玲 蒋世良 朱振辉 金敬琳 戴汝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86-788,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过程中 ,冠状动脉气体栓塞导致短暂性ST段抬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材料与方法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 12 0例二孔型ASD获得成功 ,对其中术中发生一过性ST段抬高的 5例进... 目的 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过程中 ,冠状动脉气体栓塞导致短暂性ST段抬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材料与方法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 12 0例二孔型ASD获得成功 ,对其中术中发生一过性ST段抬高的 5例进行分析研究。 5例患者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14 .6± 10 .8岁 (6~ 33岁 ) ,平均体重 35± 15 .5kg(19~ 5 4kg)。结果  2例ST段抬高发生在右心导管操作过程中 ;2例发生于引入输送系统到左房后 ,回撤扩张管过程中 ;另外 1例发生于左房侧盘张开时。经妥善处理后 ,5例全部完成介入治疗 ,术后心电图未见异常。结论 由于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的复杂性及房间隔缺损所特有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特点 ,易造成冠状动脉的栓塞 ,可导致严重后果 ,操作仔细、轻柔和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型房间隔缺损 心导管术 AMPLATZER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饶莉 张立 +3 位作者 张庆 贺勇 梁玉佳 曾智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8-589,共2页
目的评价封堵器治疗不同直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113例ASD患者接受封堵治疗,平均年龄(27.5±15.6)岁,术中超声实时引导和监测封堵伞闭合ASD的全过程,术后5d、3月、6月,1年及2年行超声心动图... 目的评价封堵器治疗不同直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113例ASD患者接受封堵治疗,平均年龄(27.5±15.6)岁,术中超声实时引导和监测封堵伞闭合ASD的全过程,术后5d、3月、6月,1年及2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09例(96.5%)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前超声测ASD直径为7~34(平均17.8)mm,术中置入封堵伞平均直径为24(12~38)mm,其中置入封堵伞直径≥30mm的患者为22例。105例(96.3%)显示即刻封堵完全,4例(3.7%)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术后并发症包括无Q波心肌梗死1例、残余分流4例,封堵伞移位1例,绝大多数出现在置入大封堵伞患者。其余患者随访平均2.5年未见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但置入大封堵伞患者胸闷不适、早搏现象较多见。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关闭继发孔型ASD是一种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但大直径封堵器出现移位、残余分流及胸部不适症状几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并发症观察 治疗效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 无Q波心肌梗死 继发孔型ASD 残余分流 介入 超声实时引导 外科手术方法 封堵伞 封堵器 ASD直径 术后并发症 经导管置入 封堵治疗 平均年龄 术前超声 平均直径 不适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筛状房间隔封堵器封堵小儿多孔型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鉴 陈笋 +3 位作者 孙锟 武育蓉 谢静 杨健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685-688,共4页
目的介绍使用多孔筛状房间隔封堵器(amplatzer cribriform occluder,ACO)封堵多孔型房间隔缺损(multi-fenestrated ASD,mf ASD)的经验,并评估其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使... 目的介绍使用多孔筛状房间隔封堵器(amplatzer cribriform occluder,ACO)封堵多孔型房间隔缺损(multi-fenestrated ASD,mf ASD)的经验,并评估其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使用ACO经导管介入封堵mf ASD的5例患儿,并介绍手术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3例mf ASD(Ⅱ)患儿2处缺损距离分别为5 mm、7.4 mm和3.8 mm,选择25 mm ACO进行封堵。1例ASD(Ⅱ)4.5 mm、2.0 mm(位置略偏前),选择18 mm ACO。1例房间隔瘤形成,瘤底8.5 mm,瘤高12.2 mm,ASD 2处,一处位于中央8 mm×8 mm,另一处位于房间隔瘤下方,大小为2.5 mm,两处缺损相距5.2 mm,选择25 mm ACO。术中及术后超声心动图均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第2天及1、3个月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尚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 ACO应用于封堵mf ASD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封堵效率较高,是患儿mf ASD封堵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筛状房间隔封堵器 孔型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成祥军 苏如金 +4 位作者 王广阔 张志刚 邓毅权 李伦明 梁湘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460-464,I0002,共6页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手术经验,探讨其疗效、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36例患者的临...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手术经验,探讨其疗效、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缺损大小5~36 mm.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做直切口,长度2~4 cm,经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通过输送导管在食管超声监视下释放房间隔缺损封堵伞.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1例封堵伞脱落至右房,经原切口改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术后有2 mm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随访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经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封堵是一种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小切口 外科封堵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经导管封堵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蕾 周达新 +2 位作者 管丽华 潘文志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36例合并AF的继发孔型A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发现有左心房或者左心耳血... 目的:探讨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36例合并AF的继发孔型A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发现有左心房或者左心耳血栓者予华法林治疗,当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维持在0.89~2.63(1.21±0.38),且经TEE证实无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时,在X线及体表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的引导下使用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trialseptal defect occluder,ASDO)进行封堵治疗。术后24h及1、3、6个月随访心电图、胸X线片和TTE。结果:2例患者术前TEE未见左心房血栓,但术前出现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栓塞而未行介入封堵。其余34例患者均完成了介入封堵术,其中1例术后2h因心包填塞转至心外科手术,证实为左心房顶穿孔;1例使用2个封堵器,3例术中更换封堵器。手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7.1%,一次成功率88.2%。本研究中选用ASDO的直径为12~42(28.9±7.9)mm。在33例成功封堵的患者中,封堵术后半年内自行转复为窦性节律者8例,占22.2%;1例行心脏电复律治疗后也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随访中术后有残余分流者有3例,2例在术后6月、1例在术后1年随访TTE见残余分流消失。结论:合并AF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在经TEE筛选并在术前进行充分抗凝治疗后对其进行介入治疗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心房颤动 介入封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修补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成 杨明 +4 位作者 肖苍松 王刚 王加利 郭鹏飞 高长青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术期的疗效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患者100例作为TEASD-R组,选取同一时间段... 目的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术期的疗效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患者100例作为TEASD-R组,选取同一时间段于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成年患者143例作为TIASD-O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病人围术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72 h内)、血制品使用情况和住院相关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院内死亡。TEASD-R组无术后早期并发症;TIASD-O组术后72 h内残余分流4例,心包积液7例,脑梗死1例,外周血管栓塞2例,新发心律失常29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两组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EASD-R组术后无三尖瓣关闭不全;TIASD-O组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27例,中度8例,重度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三尖瓣反流少,且在ASD类型的选择方面限制较小;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及手术费用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机器人微创手术 介入封堵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压力的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坡 朱鲜阳 +4 位作者 张端珍 王琦光 韩秀敏 盛晓棠 崔春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7期440-444,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1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者,全部患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1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者,全部患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ASD直径、心胸比值和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1年,并按缺损直径和年龄分组.结果 本研究共359例患儿,男130例(36.2%).平均年龄(5.8±2.2)岁(2~10岁),平均体重(21.0±7.1) kg (10~57kg),平均缺损直径(13.6±5.6) mm(5~30 mm),体表面积矫正缺损直径为(17.0±7.1) mm/m2(1.3~41.0 mm/m2),平均肺动脉收缩压(40.8±8.7 mmHg) (15~67 mmHg)(1 mmHg=0.133 kPa).318例(88.6%)患者心导管测量存在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均正常;肺动脉压力不随房间隔缺损直径增大而升高(P>0.05);10岁以下儿童肺动脉压力与年龄和体表面积矫正的缺损直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儿,心导管检查所测肺动脉压力与患儿年龄和体表面积矫正的缺损直径无关,与缺损直径无简单线性关系,压力不随缺损直径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压 右心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堵闭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向前 周胜华 +6 位作者 高梅 文丹 祁述善 赵延恕 方臻飞 吕小玲 胡信群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5-637,共3页
目的 :观察经导管堵闭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疗效。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心导管检查诊断为ASD ,从股静脉插入球囊导管至ASD ,测量ASD径后 ,从股静脉插入长鞘管经右心房 (RA)至左心房(LA) ,沿鞘管插入房间隔堵闭器 (ASO... 目的 :观察经导管堵闭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疗效。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心导管检查诊断为ASD ,从股静脉插入球囊导管至ASD ,测量ASD径后 ,从股静脉插入长鞘管经右心房 (RA)至左心房(LA) ,沿鞘管插入房间隔堵闭器 (ASO)至LA ,在透视和TTE引导下推出ASO堵闭ASD。结果 :32例病人用导管法治疗 ,2 8例堵闭成功 ,手术结束时TTE显示无残余分流。出院前重作TTE ,RA径由 (39.4± 5 .8)mm降至 (33.7± 4 .2 )mm(P <0 .0 0 1) ,右室径由 (4 5 .3± 6 .8)mm降至 (37.1± 4 .5 )mm (P <0 .0 0 1)。 2例因无合适的ASO改行开胸手术。 2例术中ASO脱落 ,外科手术取出ASO并修补ASD。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堵闭ASD具有创伤小 ,成功率高 ,安全性好的优点 ,适用于大多数AS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自膨式房间隔缺损堵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导丝技术封堵双孔型房间隔缺损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加立 夏勇 +1 位作者 钱文浩 徐通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孔型房间隔缺损 双导丝技术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封堵 收缩期杂音 意识丧失 一过性 心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周瑞 杨应南 +2 位作者 李亚雄 陈智豫 郑世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总结中老年(年龄≥4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手术治疗89例年龄大于4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47.8岁),其中上腔型房间... 目的总结中老年(年龄≥4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手术治疗89例年龄大于4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47.8岁),其中上腔型房间隔缺损23例、下腔型房间隔缺损31例,中央型房间隔缺损29例,混合型6例。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均予涤纶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d(9~37d),术后Ⅰ周复查右房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随访3个月-8年,心功能及健康状况良好。结论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如无介入封堵术指征或伴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均应手术治疗,补片修补及术中积极处理合并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手术适应证 围手术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斌 徐岩 +2 位作者 程自平 许邦龙 朱润硕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439-440,共2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大于40 mm)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选用的封堵器直径8~40 mm,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病例无残余分流.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经导管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导管封堵器 临床研究 介入治疗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经导管置入 技术成功率 严重并发症 X线透视 治疗效果 残余分流 心脏大小 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ASD 72h 收缩压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天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隆贵 耿召华 +3 位作者 覃军 黄岚 宋耀明 李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以及对手术适应证的体会。方法对58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前超声心动图所见与介入性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前缘短小并下缘缺如者外,余57例均成功封堵。结论多数继发孔... 目的观察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以及对手术适应证的体会。方法对58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前超声心动图所见与介入性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前缘短小并下缘缺如者外,余57例均成功封堵。结论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虽属中央型,但缺损缘短小或缺如者多见。带孔封堵器为合并严重肺高压的房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经导管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卫江 刘彬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继发肺动脉高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 目的总结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继发肺动脉高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ASD修补术及合并畸形矫治,其中93例同时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死亡。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动脉高压程度逐渐加重。肺动脉压力超过40mmHg,患者CPB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强心药物及扩血管药物使用时间及ICU治疗时间明显延长。术后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维持一定程度的过度通气、一氧化氮吸入及肺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均是治疗术后肺动脉高压、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成人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Ⅱ孔型房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晓平 王大为 赵乃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1期26-27,共2页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Ⅱ孔型是小儿ASD常见类型.2001年5月至2003年4月,我院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Ⅱ孔型ASD 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手术治疗 小儿 孔型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