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客观和主观的联系和区别是怎样的
1
作者 赵金本 《思想政治课教学》 1984年第10期39-39,共1页
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客观和主观,这三对范畴在哲学书上是常见的,这本书上使用这一对,另一本书则使用另一对,有的同一本书上三对范畴都有使用。初学哲学的人往往分辨不清,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易掌握。究竟它们是相同的呢?
关键词 物质和意识 存在和思维 书则 一本 思想情况 认识对象 心理过程 理性阶段 费尔 分别地
原文传递
存在概念研究述评
2
作者 唐丽娟 《绥化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10-14,共5页
存在概念近几年成为哲学争鸣的尖锐问题,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把讨论中的各种观点及笔者拙见简述如下: 对存在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一、存在即物质,存在是物质的同义语。这是苏联及我国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二、存在概念... 存在概念近几年成为哲学争鸣的尖锐问题,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把讨论中的各种观点及笔者拙见简述如下: 对存在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一、存在即物质,存在是物质的同义语。这是苏联及我国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二、存在概念与物质概念是有区别的。区别有两点:(1)存在概念与物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不同;(2)存在与物质作为哲学概念,反映事物的深刻程度不同,在认识论上属于反映的不同逻辑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研究 哲学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 逻辑层次 认识过程 马恩 感觉经验 黑格尔哲学 认识论问题 认识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德国古典哲学看“一分为三”的命题 被引量:2
3
作者 坚毅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1-6,共6页
德国古典哲学是起于康德而终于费尔巴哈的,不过费尔巴哈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中介。列宁在谈到哲学上的“圆圈”时就说过:“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1页)正因为费尔巴哈是中介,所以对于德国的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起于康德而终于费尔巴哈的,不过费尔巴哈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中介。列宁在谈到哲学上的“圆圈”时就说过:“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1页)正因为费尔巴哈是中介,所以对于德国的古典哲学的终结就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一是费尔巴啥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二是黑格尔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但不管怎样,由于费尔巴哈是中介,所以形成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对此,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先验的唯心主义”,“形式的唯心主义力”,“批判的唯心主义弦,而列宁却认为康德是一个二元论者。列宁深刻地指出“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 黑格尔哲学 马恩 卷第 《哲学的贫困》 自然历史过程 米海洛夫斯基 存在和思维 认识过程 《自然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最高哲理指导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9-13,共5页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为建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奠定了坚实基础.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体系,就...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为建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奠定了坚实基础.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体系,就不可能有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因此,是否尊重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体系 哲学世界观 历史辩证法 存在和思维 哲学唯物主义 费尔 米海洛夫斯基 社会实践基础 哲学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心理的实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钦瑞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7年第2期72-76,共5页
人的心理现象,如认识、情感和意志等现象,是人们能觉察又熟悉的现象。至于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东西?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在生活实践中又有什么作用?那就涉及人的心理实质的问题,也就是心理学在哲学上的根本问题(存在和思维,即物质和精神的... 人的心理现象,如认识、情感和意志等现象,是人们能觉察又熟悉的现象。至于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东西?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在生活实践中又有什么作用?那就涉及人的心理实质的问题,也就是心理学在哲学上的根本问题(存在和思维,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历史上长期以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主要的曾经有过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派心理观。他们猜测不一,争论不休,始终不能正确理解人的心理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实质 存在和思维 近代科学 反映形式 心理现象 布洛卡区 感应性 个性倾向 生下来 社会生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
6
作者 郭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91-96,共6页
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是贯穿列宁《哲学笔记》全书的基本思想,在列宁哲学思想中占有轴心地位。围绕着这个问题,近几年哲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究竟该怎样准确地把握“三者同一”的精神实质呢?我觉得问题的解决还是应当回到... 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是贯穿列宁《哲学笔记》全书的基本思想,在列宁哲学思想中占有轴心地位。围绕着这个问题,近几年哲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究竟该怎样准确地把握“三者同一”的精神实质呢?我觉得问题的解决还是应当回到对列宁思想的理解上。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学习列宁《哲学笔记》的体会,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理论 黑格尔哲学 列宁论 诡辩学派 历史过程 辩证发展过程 普列汉诺夫 思维方法 存在和思维 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可知性证明初探
7
作者 郭必选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1-9,2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但它本身能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以,世界是一个在人的意识之外又能被人认识的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这样,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发展性,可知性就...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但它本身能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以,世界是一个在人的意识之外又能被人认识的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这样,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发展性,可知性就成为辩证唯物论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唯物论的出发点.承认发展性这是辩证法的出发点,那么承认可知性这自然成为认识论的出发点.既然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反映论三者统一正建于这基石的“三性”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理论就是从此出发对它的理论证明.世界物质性的证明目前理论上比较系统深入,而世界可知性的证明,除了实践一说,又不从其它方面探讨,更谈不上系统证明.本文认为世界可知性的证明的意义不仅在于驳斥不可知论,而且在于进一步证明世界的物质性.因为只有很好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才能更好地回答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反之,不可认识的物质那必然是对“自在之物”的信仰,是对“物神”的崇拜,而不是哲学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可知性 客观实在性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科学 存在和思维 哲学理论 现象和本质 思维 辩证关系 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实践
8
作者 邱觉心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6,共6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个老而常新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解决过,而现在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提了出来的一个命题;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还要求我们哲学工作者根据当前人类的认识发展水平,对之作出更进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个老而常新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解决过,而现在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提了出来的一个命题;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还要求我们哲学工作者根据当前人类的认识发展水平,对之作出更进一步的、使人信服的、科学的说明,因为人类的社会实践在今天提供了许多内容更丰富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总结它,概括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费尔 哲学工作者 认识过程 存在和思维 资产阶级社会 直观形式 唯心主义哲学 发展水平 使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
9
作者 郭必选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6,共6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含义问题目前展开了争论。大体上有三种基本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及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宇宙三界的普遍规律。一种观点认为,纯粹思维领域是其研...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含义问题目前展开了争论。大体上有三种基本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及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宇宙三界的普遍规律。一种观点认为,纯粹思维领域是其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思维自身及其规律的科学。还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那对象就是思有关系了。当然也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认为在讨论中,除了主流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思维 思维运动 思维过程 思维领域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思辨 黑格尔哲学 存在和思维 哲学理解 三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讲授《哲学教学大纲》第十章的几点意见
10
作者 陶培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76-79,共4页
新大纲对这一章安排的基本内容总的看还是可行的。特别是同“艾本”比较起来,又新增加了第二、第三两节内容,这既便于后面分章(十一、十二章)对这部分内容展开论述,又便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能作较集中的说明,从而使结论的内容更... 新大纲对这一章安排的基本内容总的看还是可行的。特别是同“艾本”比较起来,又新增加了第二、第三两节内容,这既便于后面分章(十一、十二章)对这部分内容展开论述,又便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能作较集中的说明,从而使结论的内容更充实、更丰富了。另外,大纲为了突出论述的重点,把章标题改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也是适当的、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大纲 十二章 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观 哲学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 社会历史领域 方法论指导 人类社会 物质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初探
11
作者 曾仕礼 《昭通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1-12,共12页
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列宁曾作过科学的评价,他说:“恩格斯谴责唯物主义者杜林用空洞的字眼来混淆问题的实质,谴责他夸夸其谈,采用向唯心主义让步和转到唯心主义立场上去的论断方法.在《反杜林论》的每一节中都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不是彻... 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列宁曾作过科学的评价,他说:“恩格斯谴责唯物主义者杜林用空洞的字眼来混淆问题的实质,谴责他夸夸其谈,采用向唯心主义让步和转到唯心主义立场上去的论断方法.在《反杜林论》的每一节中都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就是哲学唯心主义的谎言和糊涂观点.”本文试图根据列宁的这一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反杜林论》 科学的评价 终极真理 存在和思维 质量互变规律 意识的解释 人类社会 模式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
12
作者 卡尔·马克思 朱邦芊 《大学英语》 2015年第6期4-11,共8页
货币,因为它具有购买一切东西的特性,因为它具有占有一切对象的特性,所以是最突出的占有对象。货币的特性的普遍性是其本质的万能;因此,它被当成万能之物……货币是需要和对象之间、人的生活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牵线人。但是,在我和我的生... 货币,因为它具有购买一切东西的特性,因为它具有占有一切对象的特性,所以是最突出的占有对象。货币的特性的普遍性是其本质的万能;因此,它被当成万能之物……货币是需要和对象之间、人的生活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牵线人。但是,在我和我的生活之间充当中介的那个东西,也在我和他人的存在之间充当中介。对我来说,货币就是他人。"见鬼!脚和手,还有屁股和头,当然都归你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博士 汉语译文 《浮士德》 朱先生 英语译文 永远年轻 存在和思维 化合力 个人特征 朱生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黑格尔关于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
13
作者 江海萍 《兰州商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三者一致的原则是建立科学的哲学体系的重要原则。把握这一原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对象、内容有着根本性的重要意义。如果考查一下这一原理的来龙去脉,黑格尔哲学是一个重要阶段。黑... 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三者一致的原则是建立科学的哲学体系的重要原则。把握这一原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对象、内容有着根本性的重要意义。如果考查一下这一原理的来龙去脉,黑格尔哲学是一个重要阶段。黑格尔虽未明确提出三者一致的论断,但他却在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基础上充分表达了三者一致的思想,为哲学科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逻辑学研究 哲学科学 《逻辑学》 存在和思维 思维过程 逻辑范畴 康德哲学 辩证过程 现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德良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7年第2期27-29,18,共4页
实践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有着十分显著的地位,尽管它的代表人物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基本上都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哲学'。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所谓的实践究竟是什么呢?这种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又有... 实践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有着十分显著的地位,尽管它的代表人物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基本上都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哲学'。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所谓的实践究竟是什么呢?这种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研究这些问题既有其理论意义又有其实际意义。一'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实践一元论'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以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它以所谓'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为已任,而实际上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观 实践一元论 '现代化' 存在和思维 感性活动 物质利益 人化自然 原则同格说 物质力量 阿芬那留斯
原文传递
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的几点补充意见——三答曾簇林教授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立元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3年第1期147-158,共12页
为了回答曾簇林教授《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再说》一文对我的批评,我最近撰写了《三论"美的规律"及其客观性问题》与其再商榷;但当时文章还未及发表,就看到了她又一篇批评我的长文《三说马克思关于"... 为了回答曾簇林教授《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再说》一文对我的批评,我最近撰写了《三论"美的规律"及其客观性问题》与其再商榷;但当时文章还未及发表,就看到了她又一篇批评我的长文《三说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并致朱立元同志》(以下简称《三说》)。仔细拜读了她的文章,觉得新意不多,基本上是对她前一篇文章《再说》的复述,只是论述更为繁琐、庞杂些,逻辑也似乎更为混乱些。本不拟另写文章回应,但考虑到: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曾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我,我若置之不理,有拂她的苦心;第二,《三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问题 曾先生 林教授 实践范畴 朱立元 存在和思维 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文本 唯物主义观点
原文传递
笛卡尔循环的内在性根据
16
作者 李华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276-277,共2页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用普遍怀疑的方法对一切可疑的事物加以怀疑,但这个由普遍怀疑最终确立下来的可靠的“我思”,其实并不是自足的终极原则。也就是说,第一沉思中的普遍怀疑和第二沉思中“我思”的确立,要以上帝作为前提。...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用普遍怀疑的方法对一切可疑的事物加以怀疑,但这个由普遍怀疑最终确立下来的可靠的“我思”,其实并不是自足的终极原则。也就是说,第一沉思中的普遍怀疑和第二沉思中“我思”的确立,要以上帝作为前提。在笛卡尔看来,没有上帝的创造和持续创造,“我思”就不能存在,也无法进行它那彰显自身存在的怀疑活动。针对笛卡尔的沉思,研究者们质疑其论证存在着某种循环:上帝的存在是由“我思”确认的,而“我思”的存在和思维活动又是由上帝创造和保证的,那么在笛卡尔的思想中,“我思”和上帝究竟哪一个才具有根本的奠基性?这便是“笛卡尔循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和思维 上帝创造 内在性 笛卡尔 我思 沉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