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间信用组织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分析
- 1
-
-
作者
王志文
-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分行
-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39-40,共2页
-
文摘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繁荣,各种形式的民间信用组织由暗到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在各地农村不自发地涌现出来。尽管这些民间信用组织管理不很严密,组织还较楹散,经验尤嫌不足,甚至还没有完全被合法地承认,但它在融通农村资金、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却越来越显著,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信用组织往往是国家银行或信用社所不能替代的。
-
关键词
民间信用
存在的必然性
国家银行
农村商品经济
信用社
农村资金
农民
组织形式
金融体系
资金平衡
-
分类号
F832.3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略论社会主义中国存在的必然性
- 2
-
-
作者
张志祥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6期124-124,共1页
-
文摘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对这种国际形势,一些人在思想中滋生了:红色的中国能不能继续存在,社会主义中国能否顶天立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不会受到干扰的问题。笔者认为,答案里肯定的,红色中国不仅能继续存在,而且能够顶天立地,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由是, 第一、社会主义中国有自身的政治优势:①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④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各民族大团结;⑤社会主义中国对西方敌特势力搞和平演变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斗争;⑥中国的改革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
-
关键词
社会主义中国
存在的必然性
继续存在
和平演变
科学社会
敌特
当前国际形势
坚持马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批发商业存在的必然性
- 3
-
-
作者
冯辛酉
-
出处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14-15,共2页
-
文摘
批发商业是指专门媒介成批商品流转活动,为进一步转售或生产加工而对同一商品进行批购和批售的业务经营机构。批发商业的生产和发展是和商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联的。我国批发商业建立三十多年来,对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很多生产企业开始自己推销商品,不少零售企业也直接从生产企业进货。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志认为生产企业自销和零售企业直接进货。
-
关键词
批发商业
生产企业
存在的必然性
零售企业
批发销售额
商品生产
商品流转
推销商品
业务经营机构
零售商业企业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略论我国家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
被引量:5
- 4
-
-
作者
袁红林
-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
-
出处
《经济与管理》
2003年第1期33-34,共2页
-
文摘
随着家族企业在我国所占比重的上升,家族企业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家族企业应该进行“蜕变”,以尽早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实际上,企业制度的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本文认为,家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它的存在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合理性,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制度演变
优势
存在的必然性
-
分类号
F121.2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在存在中看消亡
- 5
-
-
作者
丁文锋
-
出处
《税收与社会》
1997年第11期24-24,共1页
-
文摘
在存在中看消亡·丁文锋新税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筑了新的税收模式。我们生活在经济生活中,税收将像伴侣一样陪伴着我们,那么,税收会不会消亡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渐进的“量变”会引起突发的“质变”,因此,任何事...
-
关键词
国家的产生
经济条件
国家决定论
物质基础
剩余产品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剩余
存在的必然性
正确认识
市场化
-
分类号
F810.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对犯罪现象的理性认识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张晶
仝其宪
-
机构
安徽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9-53,共5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冲突下的犯罪形成及其防控机制研究>的子项目项目批号:2004SK018
-
文摘
在传统的观念上,人们把犯罪视为恶的现象,具有公然的反社会性。时至今日,当我们不懈地致力于同犯罪作斗争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犯罪是不可消灭的,它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社会现象,同时又具有有限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理性地认识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犯罪的存在,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刑事政策。
-
关键词
犯罪存在的必然性
犯罪有限的积极作用
容忍犯罪
-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如何界定“旧事物”
- 7
-
-
作者
陈新来
-
机构
宁波师范学院职教分院
-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24-25,共2页
-
文摘
什么叫“旧事物”?就目前所见到的哲学教科书中的表述大致有下列几种:“旧事物则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逐渐丧失其存在理由的事物”。①“旧事物则是指已经失去其存在必然性、过时的和日趋灭亡的东西。”②“旧事物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③我觉得以上的表述有值得商榷之处。1.旧事物不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事物。首先,旧事物的产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从辩证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过程。任何事物都是从其他事物发展变化而来,又要变化成其他事物。
-
关键词
旧事物
历史发展规律
新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存在的必然性
量的规定性
哲学教科书
君主制
恩格斯
历史发展过程
-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新时期企业信访工作初探
- 8
-
-
作者
吕伟
谢永昌
-
机构
江西省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秘书》
1996年第3期30-31,共2页
-
文摘
一、新时期企业信访工作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企业信访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而且已经成为企业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 1、社会矛盾的客观性决定了信访工作在企业存在的必然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转机建制的发展,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在不断调整和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可能一下子适应变革的形势,加上外部环境不配套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企业的信访活动变得异常活跃。
-
关键词
信访工作
新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信访部门
转机建制
职工群众
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建立和运行
企业生产经营
存在的必然性
-
分类号
D63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机遇”浅释
- 9
-
-
作者
陈国裕
-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6-17,共2页
-
-
关键词
客观需要
存在的必然性
水泵
偶然性
抽象分析
客观方面
自来水
动态过程
企业设计能力
俄罗斯文学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步入专业,美容院的必归之路
- 10
-
-
作者
杨丽萍
-
机构
大连杨丽萍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9年第4期310-311,共2页
-
-
关键词
美容院
消费者
专业美容
文眼线
美容师
消费习惯
吸引顾客
竞争压力
杨丽萍
存在的必然性
-
分类号
F71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关于“事业留人”的思考
- 11
-
-
作者
张国钢
-
机构
四川自贡市档案馆
-
出处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5-16,共2页
-
文摘
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徐瑞新同志在今年全国档案工作会上,为稳定档案队伍、发展档案事业提出了“要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靠待遇留人”,且把“事业留人”放在首位,笔者认为此举在稳定“军心”上很有见地,抓住了根本。
-
关键词
事业留人
档案工作者
档案事业
全民档案意识
人的价值
档案队伍
存在的必然性
感情留人
待遇留人
社会发展
-
分类号
G271.6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转轨时期财政投资职能在于投资宏观控制
- 12
-
-
作者
程兴华
-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ZC期30-30,共1页
-
文摘
我们认为,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建设型财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特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以后,建设型财政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31.2%。
-
关键词
财政投资
转轨时期
宏观控制
建设型
职能
预算外资金
存在的必然性
财政收入
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
改革开放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关于市场经济与传统道德撞击后的思考
- 13
-
-
作者
李桂荣
边海潮
-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X期9-11,共3页
-
文摘
关于市场经济与传统道德撞击后的思考李桂荣,边海潮自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市场经济就以波澜壮阔之势开始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蓬勃发展起来。这种新的经济形式的出现与发民经整个社会带来了全方位和深层次的震感。思想道德意识领域也掀起了较大的波澜,在短短二...
-
关键词
传统道德
市场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共产主义道德
民族精神
商品生产者
思想观念
竞争观念
存在的必然性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谈科研单位投资风险及其管理
- 14
-
-
作者
高振辉
-
机构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
-
出处
《财务与金融》
1995年第4期59-61,共3页
-
-
关键词
投资风险
科研单位
可行性研究
存在的必然性
风险价值
投资决策
会计决策
外部环境
投资者
风险投资
-
分类号
G3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县市报如何拓展市场
- 15
-
-
作者
魏正举
-
出处
《新闻前哨》
1999年第4期42-42,共1页
-
文摘
改革开放为新闻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如一夜春风,吹开千树万树,县市报应运而生,竞相复刊创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党报的重要一族和组成部分。这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艰巨复杂的过程中,县市报也面临着进步与后退,拓展与萎缩的严峻挑战。只有扬长避短,优化服务,才能拓展市场,使这族鲜花长期地争奇斗妍,芳香纷呈。
-
关键词
县市报
二次创业
人民群众
政治原则
党报
存在的必然性
拓展市场
贴近性
新闻事业
文化传统
-
分类号
G216.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 16
-
-
作者
桂花
-
机构
株洲师专附中
-
出处
《湖南教育(综合版)》
2001年第1期32-32,共1页
-
-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挫折教育
教育对策
全面发展
全面素质教育
片面人才观
学生“减负”
存在的必然性
教育目的
-
分类号
G6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父母下岗对青少年思想的冲击与教育对策
- 17
-
-
作者
孙玉国
张永军
-
机构
烟台旅游学校
烟台供销石油公司
-
出处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00年第2期24-24,共1页
-
文摘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伴生现象,下岗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下岗必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对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父母下岗问题,因势利导,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苦任务。
-
关键词
父母下岗
挫折耐受力
教育对策
负面影响
未来社会
经济体制改革
创造能力
教育工作者
存在的必然性
终身学习
-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
-
题名论山东民间美术中祈福求吉意象的成因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张士闪
-
机构
山东艺术学院
-
出处
《民俗研究》
1996年第3期81-83,共3页
-
文摘
综观形形色色中国民间美术世界,祈福求吉意象就象一道红线贯穿于其中的诸多具体品类中,成为它最基本、最稳定的文化特征之一。在山东民间美术巾,这一特征体现得十分明显。 山东民间美术主要包括年画、剪纸、玩具、陶瓷、染织、编织、塑雕等品类,各品类之间互生共长,交相影响,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母题”,同一种题材寓意构图、不同美术品类的艺人各施表现手段一逞才情的情形也很普遍。这方面最多见的是那些含有祈福求吉意味的题材图式,如鸳鸯戏水、榴开百子、金玉(鱼)满堂等,一闻其名便感受到一种浓烈的福乐吉祥的氛围,画面造型多运用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巧妙隐喻人们对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民间艺人们凭着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随意自如地利用各种吉祥的图案纹样、物象造型、构图着色,呈示着他们独有的生命情感与生活理念,从而形成了种种祈福求吉的意象模式。本文试图从山东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积淀与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社会生活结构入手,结合民间艺人的创制心态和接受者的心理需求状况,对山东民间美术中祈福求吉意象生成存在的必然性略作论述。 山东民间美术有着比较突出的祈福求吉的审美意象表现,与它对东夷原始图腾文化的因袭继承有着莫大关系。
-
关键词
山东民间美术
原始文化
意象生成
民间艺人
意象模式
存在的必然性
思维模式
原始图腾
山东地区
乡村民众
-
分类号
J509.2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粗俗的烟花
- 19
-
-
作者
安黎
-
出处
《文学自由谈》
1999年第3期19-25,共7页
-
文摘
什么样的土地生长什么样的庄稼,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文化观念。数千年的中国,一直在农耕社会里蹒跚。落后的社会管理方式和低级的生产力水平,对人性具有不可估量的摧残和扭曲。大量的下层人民,只能靠劳损身体的方式,完成令人不堪重负的赋税和自身生命的延续。“...
-
关键词
东西方舞蹈
宫廷舞蹈
宫廷乐舞
济公
社会管理方式
人性
艺术魅力
存在的必然性
文化观念
艺术主体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分析议论的几种方法
- 20
-
-
作者
林玉
-
出处
《山西教育(管理版)》
2001年第6期32-33,共2页
-
-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钱塘江
反问句
“超越”
反分析
人生的超越
《白杨礼赞》
存在的必然性
引用分析
《黔之驴》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