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为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后循环缺血分析
1
作者 刘巧丽 刘前 +1 位作者 范玉霞 耿永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67-70,共4页
本文针对表现为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后循环缺血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根据课题内容纳入符合要求的32例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脑梗死组患者实施了头颅弥散加权成像表示为急性后循环缺血脑梗... 本文针对表现为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后循环缺血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根据课题内容纳入符合要求的32例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脑梗死组患者实施了头颅弥散加权成像表示为急性后循环缺血脑梗死患者,共有患者8例,非脑梗死组实施了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属于单侧额小脑低灌注,共有患者24例,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关指标内容进行了评估。结果: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评估,其中有20例患者存在持续24小时头晕症状,有8例患者体位发生严重变化,23例患者存在恶心症状,16例患者存在呕吐不适症状,9例患者存在眼震情况,9例患者行走异常,8例患者听力异常,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当中有11例患者存在2个及一下的危险因素,21例患者存在3个以上危险因素。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的病灶区域进行了分析,其中脑梗死组有3例患者病区在小脑半球,3例患者病区在脑桥,2例患者病区在小脑半球及蚓部并存,有5例患者病区在小脑下后动脉,3例患者病区在小脑下前动脉,12例患者病区在椎动脉,伴有一定程度的狭窄情况,针对三种以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病症进行了分析,判定患者可能为后循环缺血,应该给这类患者进行临床辅助检查,确诊患者病症,并给予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 后循环缺血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脑梗死的孤立性前庭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任雅芳 张道培 +3 位作者 张洪涛 付胜奇 禹萌 张淑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脑梗死的孤立性前庭综合征(IVS)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0月以IVS为症状就诊于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根据MRI-DWI及临床特征分为梗死组及非梗死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危险因素。同时,分析... 目的探讨表现为脑梗死的孤立性前庭综合征(IVS)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0月以IVS为症状就诊于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根据MRI-DWI及临床特征分为梗死组及非梗死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危险因素的个数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97例患者,其中梗死组48例,非梗死组149例。Logstic回归结果提示脑卒中史、吸烟为IVS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7.123和3.439(P<0.001)。具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无危险因素者的8.137倍(95%CI 2.271~29.159,P=0.001)。结论脑卒中史、吸烟为表现为脑梗死的IVS患者的危险因素;大于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IVS患者需警惕脑卒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前庭综合征 脑梗死 危险因素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眼震电图和视频头脉冲检查在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快速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古丽波斯坦·买买提艾力 阿孜古丽·图尔逊江 王子源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422-1426,共5页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和视频头脉冲检查(vHIT)在急性前庭综合征(AVS)患者快速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枢血管性AVS与前庭外周性AVS患者各149例,分别设为中枢组、外周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vHIT,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和视频头脉冲检查(vHIT)在急性前庭综合征(AVS)患者快速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枢血管性AVS与前庭外周性AVS患者各149例,分别设为中枢组、外周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vHIT,观察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差异。结果中枢组的病理性自发眼震、病理性凝视眼震的检出率均高于外周组,位置性眼震的检出率低于外周组(均P<0.05)。中枢组患者的平稳跟踪试验结果、扫视试验结果、静态平衡姿势试验结果的异常率均高于外周组,转椅旋转-急停试验结果异常率低于外周组(均P<0.05);中枢组患者的Ⅲ型曲线、Ⅳ型曲线、扫视欠冲、慢扫视、本体觉异常、反向或垂直眼震的检出率均高于外周组,眼震增益单侧减弱的检出率低于外周组(均P<0.05)。中枢组患者的vHIT异常率、代偿性扫视阳性率均低于外周组,低频前庭眼动反射增益值、视跟踪异常率均高于外周组(均P<0.05)。结论中枢血管性AVS患者具有明显的视眼动系统功能异常,可伴不同程度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与前庭眼动系统异常,前庭周围性AVS患者主要为体位相关性自发前庭反应和单侧前庭眼动系统功能异常。视频眼震电图与vHIT可为AVS患者的病变定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庭综合征 视频眼震电图 视频头脉冲检查 中枢血管 前庭外周 定位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临床特点
4
作者 陈亮 李建华 张宗欣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房山区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58例,均行头颅MRI、椎动脉彩超、TCD、颅内动脉MRA检查,必要时进行CTA和(或)DSA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将病例分为眩晕组(血... 目的分析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房山区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58例,均行头颅MRI、椎动脉彩超、TCD、颅内动脉MRA检查,必要时进行CTA和(或)DSA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将病例分为眩晕组(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和普通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的差异。结果①眩晕组32例(20.3%),普通组126例(79.7%),两组在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心房颤动比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眩晕组后循环动脉狭窄率高于普通组(46.9%vs32.5%,P=0.034)且男性多见(81.2%vs50.8%,P=0.020)。②眩晕组病例病灶部位多位于椎基底动脉近段供血区(59.4%vs34.1%,P=0.003),以小脑前下部、延髓背外侧、小脑绒球最多见。③眩晕组早期首次MRI DWI阴性率高于普通组(18.8%vs 3.0%,P=0.005),甩头试验-眼震-眼偏斜试验(head impulse test,nystagmus,test of skew,HINTS)阳性率高达87.5%。结论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与普通后循环脑梗死相比动脉狭窄率高,病变部位多为近段脑梗死,且MRI检查假阴性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前庭综合征 脑梗死 后循环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容易被忽视的心电图改变
5
作者 郭其凤 匡德俊 +3 位作者 郭玲 郑婕 汤进 许祥林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ST段改变是目前临床上判断心肌缺血的主要指标,但因其敏感性不高,致使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被漏诊。而心电图上还有一些指标在判断心肌缺血上与ST段改变具有等同价值,且出现时间早于ST段改变,但因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常被临床忽视,如缺血性J... ST段改变是目前临床上判断心肌缺血的主要指标,但因其敏感性不高,致使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被漏诊。而心电图上还有一些指标在判断心肌缺血上与ST段改变具有等同价值,且出现时间早于ST段改变,但因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常被临床忽视,如缺血性J波、QRS波终末变形、U波倒置、胸导联T波失衡、孤立性TaVL波倒置、ST段平段延长等。本文汇集了上述几种等价指标的个案分析,旨在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电图 缺血J波 QRS波终末变形 U波倒置 胸导联T波失衡 孤立TaVL波倒置 ST段平段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在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阳阳 常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1期715-718,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前庭功能分析及前庭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外周性A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按前庭康复开始时间分为1周组与2周组,对比... 目的 探讨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前庭功能分析及前庭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外周性A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按前庭康复开始时间分为1周组与2周组,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前庭眼反射增益值、住院时间、焦虑程度、头晕程度、前庭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半规管增益值均改善(P<0.05),1周组前庭眼反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2周组(P<0.05);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组较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2周组。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外周性AVS患者的临床症状,越早康复效果越好,有利于患者前庭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前庭综合征 康复研究 急性前庭综合征 外周 前庭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目反射、视频头脉冲试验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在眩晕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李岩 辛红 王佳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究瞬目反射(BR)、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EMP)三种电生理检测方法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37例),急性前庭神经炎(43例)的共80例眩晕患者的瞬目反射(BR)、视频... 目的探究瞬目反射(BR)、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EMP)三种电生理检测方法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37例),急性前庭神经炎(43例)的共80例眩晕患者的瞬目反射(BR)、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EMP)各项电生理结果,及分析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组BR阳性率75.6%,vHIT阳性率0%,VEMP阳性率32.4%;急性前庭神经炎组BR阳性率18.6%,vHIT阳性率88.4%,VEMP阳性率55.8%。结论(1)BR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中有较高的阳性率;(2)vHIT在诊断急性前庭神经炎上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3)VEMP可以发现前庭周围性眩晕;(4)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从梗死病变部位分析,小脑梗死比例最高,其次为脑干梗死。三种电生理技术联合应用可将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及急性前庭神经炎鉴别开来,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早期鉴别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目反射(BR) 视频头脉冲试验 前庭肌源诱发电位 后循环缺血孤立眩晕 急性前庭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前庭综合征知识更新述评 被引量:8
8
作者 姜树军 吴孝江 +1 位作者 李伟强 单希征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随着巴拉尼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周围前庭综合征知识不断更新,德国的Strupp等发表了"周围前庭综合征更新"一文,提出诊断双侧前庭病(bilateral vestibulopathy, BVP)时需要对前庭功能量化测试;"急性单侧周围... 随着巴拉尼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周围前庭综合征知识不断更新,德国的Strupp等发表了"周围前庭综合征更新"一文,提出诊断双侧前庭病(bilateral vestibulopathy, BVP)时需要对前庭功能量化测试;"急性单侧周围前庭病"(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opathy, AUPVP)这一名词比"前庭神经元炎"更为贴切;梅尼埃病是一组疾病,遗传因素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向地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hcBPPV)和前半规管BPPV(acBPPV)能与中枢前庭损害区别开来;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现在被国际认可,诊断VP需要患者对钠通道阻断剂起反应;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canal deshiscence syndrome,SCDS)的诊断需要建立在总结性发现的基础上。本文对以上主要内容进行了述评,希望对从事头晕、眩晕工作的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侧周围前庭 阵发位置眩晕 双侧前庭 梅尼埃病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前庭阵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急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急诊诊治流程
9
作者 刘巧丽 李勇 +2 位作者 刘晓豆 郭金鹏 王红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00043-00045,共3页
优化急诊中急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诊治流程,以减少急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于急诊滞留时间,减轻患者不必要的检查及费用,及时识别以眩晕就诊的血管源性急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并缩短从就诊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时间。方法:将201... 优化急诊中急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诊治流程,以减少急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于急诊滞留时间,减轻患者不必要的检查及费用,及时识别以眩晕就诊的血管源性急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并缩短从就诊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时间。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急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6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按照新的流程进行处理,而对照组患者按照急诊现有流程进行处理。新流程及现有的流程都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最后,两组患者就急诊滞留时间、急诊费用、误诊率及血管源性急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各级别患者所用时间为:实验组低危组平均为(17.31±2.57)分钟,对照组低危组平均为(25.66±3.34)分钟;实验组中危组(48.03±5.89)分钟,对照组中危组(77.55±6.52)分钟;实验组高危组(48.25±6.18)分钟,对照组高危组(91±7.41)分钟,两组各级别患者所用时间比较,三个级别t值分别为-10.23、-32.70、-12.81,P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级别患者承担的诊疗费用为:实验组低危组平均为(449.81±94.24)元,对照组低危组平均为(616.03±96.28)元;实验组中危组(498.81±242.91)元,对照组中危组(846.23±208.87)元;实验组高危组(782.88±70.50)元,对照组高危组(1049.78±78.86)元,两组各级别患者于急诊所承担的费用比较,三个级别t值分别为-6.88、-1.07、-7.32,P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低危组患者进行比较时,实验组误诊率为5.44%,对照组误诊率为3.16%,两组误诊率比较χ2=1.24,P=0.266,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后的流程,在急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在急诊诊治过程中,能减低患者急诊滞留时间间,减轻患者所承担的费用,能使急诊医师及时识别血管源性眩晕患者,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庭综合征 发作前庭综合征 急诊 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孤立综合征的转归预测
10
作者 高静茹 张美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9期1167-1169,共3页
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isolatedsyndrome,CIS),是指首次发作的孤立的中枢免疫系统介导的脱髓鞘疾病,其主要包括视神经炎、孤立的脑干损害或脊髓部分损害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h,临床上以时间上的孤立和大多数空间上的孤... 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isolatedsyndrome,CIS),是指首次发作的孤立的中枢免疫系统介导的脱髓鞘疾病,其主要包括视神经炎、孤立的脑干损害或脊髓部分损害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h,临床上以时间上的孤立和大多数空间上的孤立为特征[1]。CIS有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ca,NMO)、横贯性脊髓炎transversemyelitis,TM)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dis.seminatedencephalomyelitis,ADEM)等多种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孤立综合征 转归 急性播散脑脊髓炎 预测 视神经脊髓炎 横贯脊髓炎 脑干损害 脱髓鞘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血管性眩晕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媛 李清 雷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 AVS)是一组以急性起病,持续性眩晕、头晕或不稳感,伴有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为主要症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外周性AVS和中枢性AVS。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25.8%表现...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 AVS)是一组以急性起病,持续性眩晕、头晕或不稳感,伴有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为主要症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外周性AVS和中枢性AVS。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25.8%表现为中枢性AVS即仅有孤立性眩晕症状,因此,如何利用床旁检查等快速识别急性孤立性血管性眩晕显得尤为重要。本篇综述将从临床诊断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探讨孤立性血管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庭综合征 孤立血管眩晕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病53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江明 任于果 高宗良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43-245,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单相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性脑脊髓病临床亚组的特点,寻求较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手段。方法收集近年收治的CNS急性脱髓鞘性疾病53例,对其临床特点、损害部位、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以及... 目的分析急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单相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性脑脊髓病临床亚组的特点,寻求较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手段。方法收集近年收治的CNS急性脱髓鞘性疾病53例,对其临床特点、损害部位、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以及影像学MRI的改变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结果急性脱髓鞘性疾病53例中能做出临床诊断者46例,其中部分患者中枢和周围神经均受损害,难以按传统标准作出诊断,需密切随访。结论急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病是一组临床表现多样的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部分病例难以按传统标准做出诊断,有可能为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或其他亚组疾病,故尚需密切随访。MRI和脑诱发电位有重要诊断价值。急性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病 急性播散脑脊髓炎 多发硬化 临床孤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武庆 鞠奕 刘博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49-751,共3页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是一组以急性起病、持续性眩晕/头晕或不稳为主要症状、持续数天至数周、通常有进行性前庭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单时相持续一定时间的特点[1].可以AVS形式出现的疾病主要有:...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是一组以急性起病、持续性眩晕/头晕或不稳为主要症状、持续数天至数周、通常有进行性前庭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单时相持续一定时间的特点[1].可以AVS形式出现的疾病主要有:前庭神经(元)炎、急性迷路炎、损伤性前庭性疾病、脱髓鞘疾病以及卒中所引起的中枢或外周前庭系统结构损害.AVS的常见病因以前庭周围性疾病为主,但卒中引起的急性眩晕后果最为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并优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综合征 急性眩晕 前庭系统 临床诊断 前庭周围疾病 前庭疾病 治疗 脱髓鞘疾病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与临床孤立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江喜 赵彩蕾 +1 位作者 谢晟 王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与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的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搜集39例患儿首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时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CIS 18...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与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的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搜集39例患儿首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时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CIS 18例,包括女13例,男5例;ADEM共21例,其中女8例,男13例。平均随访时间4.2年,最短随访时间为2年。由一名儿科神经医师对CIS及ADEM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归类总结。由一名资深神经影像学医师对患者ADEM及CIS头颅MRI表现进行分析,内容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对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应用几种CIS的诊断标准对患儿进行评价,比较分析每种标准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39例儿童ADEM与CIS患者中,ADEM发病年龄小,平均约(6.14±3.41)岁;CIS平均发病年龄(10.05±2.87)岁,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EM临床表现以发热和运动障碍为主,分别占76%和71%,高于CIS的33%和22%(P=0.011,0.004)。而CIS中视力障碍及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出现率分别占50%和61%,与ADEM的0%和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5)。随访中儿童ADEM的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不如CIS。影像学特征中,与CIS比较,中央白质病变及脑萎缩在ADEM中表现更为明显,分别占100%和38%(P=0.001,0.023);ADEM病灶分布相对对称。CIS的视神经及脊髓病变出现率分别为22%、17%,ADEM未出现此类病变(P=0.037,P=0.089)。"黑洞"在CIS中具有显著特异性,与ADE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Callen诊断MS的标准敏感性最高,为87%。KIDMUS(2个均满足)MS诊断标准及Callen的鉴别MS与ADEM标准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92%和90%。KID-MUS敏感性最差,为33%。Barkhof的成人MS标准在儿童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分别为22%和57%。结论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结合,可以帮助早期诊断与鉴别ADEM与CIS。在诊断CIS时应该用Callen诊断MS标准为主,而鉴别ADEM和CIS时可以用Callen的鉴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播散脑脊髓炎 临床孤立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单纯内侧纵束梗死引起的急性前庭综合征三例
15
作者 乔晓红 郑福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7期650-651,共2页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syndrome,AVS)是一组以急性眩晕为主要症状,或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以及步态不稳的临床综合征。AVS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中枢性AVS多累及小脑和脑干。内侧纵束孤立性病变临床极少见,可...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syndrome,AVS)是一组以急性眩晕为主要症状,或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以及步态不稳的临床综合征。AVS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中枢性AVS多累及小脑和脑干。内侧纵束孤立性病变临床极少见,可表现为头晕、核问性眼肌麻痹等症状和体征。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遇到的3例单纯内侧纵束梗死引起的AVS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综合征 急性眩晕 内侧 前庭 梗死 孤立病变 AVS 步态不稳
原文传递
国际儿童多发性硬化研究组对儿童多发性硬化和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标准:对2007年标准的修订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海峰 王琦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1-442,共2页
2007年,国际儿童多发性硬化研究组(International Pediatric Multiple Sclerosis Study Group,IPMSSG)提出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多发性硬化(M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视神经脊髓炎(NMO... 2007年,国际儿童多发性硬化研究组(International Pediatric Multiple Sclerosis Study Group,IPMSSG)提出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多发性硬化(M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视神经脊髓炎(NMO)和临床孤立综合征(CIS),统一了儿童CNS脱髓鞘疾病的术语,为此类疾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多发硬化 诊断标准 儿童 免疫介导 国际 临床孤立综合征 急性播散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的CT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蓝天航 舒锦尔 +1 位作者 李鲁 王梦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2期158-159,F0003,共3页
肺隐球菌病是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肺真菌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可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正常的人群中。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表现为无症状、轻微咳嗽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CT上也有多种表现类型[1]。当其表现为孤... 肺隐球菌病是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肺真菌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可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正常的人群中。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表现为无症状、轻微咳嗽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CT上也有多种表现类型[1]。当其表现为孤立性结节时,易被误认为周围型肺癌、转移瘤或肺结核等,甚至采取手术等有创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病例,探讨其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周围型肺癌 轻微咳嗽 肺真菌病 孤立结节 隐球菌感染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志勇 付彦 +2 位作者 周知 张艳丽 焦劲松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838-84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2月—2021年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按照梗死部位、梗死大小...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2月—2021年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按照梗死部位、梗死大小和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其中,按照梗死部位分为单部位病变组与多部位病变组;按照梗死大小分为大病灶组与小病灶组;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观察分析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病因学和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其中,男32例(61.5%),女20例(38.5%),平均(65.4±7.1)岁。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44例,84.6%)、高脂血症(32例,61.5%)、糖尿病(28例,53.8%)。梗死部位以单部位病变组中的压部最常见(24例,46.2%)。绝大多数患者(92.3%)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出现胼胝体离断综合征4例(7.7%)。TOAST病因分型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多见(25例,48.1%),其次为小动脉闭塞型(14例,26.9%),LAA责任血管病变以大脑后动脉P1/P2段(10例)与大脑前动脉A1/A2(9例)多见。单多部位病变组间及大小病灶组间病因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4例(84.6%)预后良好,8例(15.4%)预后不良。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病灶累及范围多且梗死面积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是少见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以压部受累最多见,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少数可表现为离断综合征。病因学以大LAA居多。此类患者整体预后良好,不良预后可能与合并多重危险因素及梗死范围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胼胝体梗死 缺血脑卒中 胼胝体离断综合征 卒中病因学 预后
原文传递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24卷)索引
19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0-256,F0003,共8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血管内超声显像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孤立心室肌致密化不全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 心血管造影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高血压病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二尖瓣狭窄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血肿 心房颤动 心房纤颤 心室辅助 心律转复 肺血管病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发性硬化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诊断标准共识(2012版)解读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坤芳 陈育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9-1204,共6页
国际儿童多发性硬化研究小组(IPMSSG)已在2007年提出了对儿童多发性硬化和其它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2007版诊断标准(简称"2007版")。2012年,IPMSSG吸收150名成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共识(简称&quo... 国际儿童多发性硬化研究小组(IPMSSG)已在2007年提出了对儿童多发性硬化和其它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2007版诊断标准(简称"2007版")。2012年,IPMSSG吸收150名成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共识(简称"2012版")。2012版共识涵盖了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儿童临床孤立综合征(CIS)、儿童视神经脊髓炎(NMO)和儿童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标准。作者作为IPMSSG在中国地区仅有的两名成员,在文献基础上,结合临床和科研积累,对2012版共识作一解读,着重体现2012版如何在2007版基础上更加深入、全面地阐述儿童急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影响因素和全新认识等,使其在儿童多发性硬化和其它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硬化 急性播散脑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 临床孤立综合征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