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中文+职业技能”由事业概念向学术概念转换的思考 |
杨金成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学术概念的特质与学术发展的动能 |
郑东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3
|
忠实记录、立体描写与生活相:三个本土出产的学术概念 |
万建中
廖元新
|
《民间文化论坛》
|
2017 |
9
|
|
4
|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合性的学术概念的成型 |
高丙中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67
|
|
5
|
茶马古道20年 从学术概念到文化符号 |
周重林
凌文锋
|
《中国文化遗产》
|
2010 |
18
|
|
6
|
“新革命史”学术概念的省思:何为新,为何新,如何新? |
陈红民
|
《苏区研究》
|
2018 |
17
|
|
7
|
“汉学主义”何以成为夏洛之网?——兼论学术概念的提炼与理论型构过程 |
叶隽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7 |
1
|
|
8
|
学术研究的“同”与“异”——就学术概念与学术行为问题说开去 |
黄俊贵
|
《图书馆学刊》
|
2011 |
0 |
|
9
|
善于提炼标识性军事学术概念 |
刘光明
|
《人民周刊》
|
2019 |
0 |
|
10
|
反思与重述:政治权利概念的多维解读——一个学术概念视域的限定 |
饶龙飞
|
《研究生法学》
|
2008 |
0 |
|
11
|
从学术概念到城市政策:“场景”概念的政策化逻辑——以成都为例 |
营立成
|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2
|
战前日本“帝国大学”制度研究——以近代学术概念为中心 |
铃木贞美
寇振峰(翻译)
|
《日本研究》
|
2012 |
1
|
|
13
|
“池田鲁迅”学术概念的提出及其可行性 |
岳寒飞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4
|
构建逻辑自洽的学术概念体系——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走向 |
张分田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5
|
农政问题:被忽视的学术概念及其传统 |
叶敬忠
|
《社会发展研究》
|
2025 |
|
|
16
|
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概念”问题及其破解之道 |
荣维东
邹佳叡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年画产地”:年画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与视角 |
李晓东
郭霖欣
|
《寻根》
|
2025 |
0 |
|
18
|
从实践语汇到学术概念: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性 |
朱正威
吴佳
|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8
|
|
19
|
农学专业英语学术词汇概念的区别及释义 |
王术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20
|
“民本思想”研究的鉴戒和启示——关于构建逻辑自洽的学术概念体系的思考 |
张分田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