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校学术组织结构现状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成功 田志宏 《大学教育科学》 2003年第4期5-8,共4页
继建国初期以苏联模式取代美国模式之后,我国高等学校学术组织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当前,处于嬗变之中的高校学术组织结构类型共为8种,但主要类型只有"学院(学校)———学系———教研室"型、"学校(学院)———学... 继建国初期以苏联模式取代美国模式之后,我国高等学校学术组织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当前,处于嬗变之中的高校学术组织结构类型共为8种,但主要类型只有"学院(学校)———学系———教研室"型、"学校(学院)———学院———学系———教研室"型、"学校(学院)———学院/学系/研究所———研究室/教研室"型3种。各类高校学术组织结构程度不同地存在适应性不强、多样性不足、合理性较差等弊端,必须进行调整与改革,以适应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校增强自身功能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校 学术组织结构 结构类型 适应性 多样性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学术组织结构发展趋势简论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成功 刘洁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西方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发展取向大致呈现三大趋势:在纵向结构上,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横向结构上,向多样化、灵便化方向发展;在整体结构上,向柔性化、弹性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大学 学术组织结构 扁平化 多样化 柔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国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演进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成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5,共7页
大学学术组织结构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化过程。直至20世纪60年代,五国大学学术组织多为形态单一的三级结构,此后,日益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这一过程显示:大学学术组织结构的演进具有组织发展的一般特征而又独具特点;社会环境、权力结构、组... 大学学术组织结构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化过程。直至20世纪60年代,五国大学学术组织多为形态单一的三级结构,此后,日益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这一过程显示:大学学术组织结构的演进具有组织发展的一般特征而又独具特点;社会环境、权力结构、组织规模等因素对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有重要影响;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正向多样化灵便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大学 学术组织结构 影响因素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提高大学学术生产力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何芳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28,共4页
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是大学内部各种学术性机构的构成、排列与组合状况。它奠定了大学学术生产力发展的组织平台,能够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学术生产”的有效开展。我国传统的大学学术组织结构过于单一和僵化,不利于大学学术生产质... 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是大学内部各种学术性机构的构成、排列与组合状况。它奠定了大学学术生产力发展的组织平台,能够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学术生产”的有效开展。我国传统的大学学术组织结构过于单一和僵化,不利于大学学术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必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组织结构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学术组织结构 学术生产力 办学自主权 学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高校学术组织结构差异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成功 刘洁 《大学(研究)》 2008年第1期33-38,共6页
中外高等学校学术组织结构在层次、形态、功能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对国外大学先进组织模式的不同取舍、对教育规律的遵循程度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要善于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创新我国大学学术组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学术组织结构 差异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改革要优化教师能力结构和学术组织结构
6
作者 韩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56,共1页
高校改革的关键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而这就需要高校优化结构。
关键词 学术组织结构 能力结构 高校 优化 改革 教师 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校学术组织结构创新的思考
7
作者 刘朝晖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29,共3页
高校学术组织结构活力关系到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及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本文对我国高校学术组织结构中基层学术组织形式的缺陷进行了剖析,结合创新型学术组织的组织要素和基本特征,提出高校学术组织结构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学术组织结构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演变的知识论逻辑
8
作者 王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4-26,共3页
大学学术组织结构的演变受到"知识论的逻辑"的影响。"传统知识论逻辑"下的知识呈高度精细化和深层化发展,要求大学学术组织具有超然性;而"社会知识论逻辑"下的知识呈横向融合性发展,要求大学学术组织具有开放性与交融性。未来的... 大学学术组织结构的演变受到"知识论的逻辑"的影响。"传统知识论逻辑"下的知识呈高度精细化和深层化发展,要求大学学术组织具有超然性;而"社会知识论逻辑"下的知识呈横向融合性发展,要求大学学术组织具有开放性与交融性。未来的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演变定然是在两种逻辑的交互作用下而进行的,大学学术组织既具有封闭性,又具有知识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学术组织 知识论逻辑 学术组织结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创新 被引量:7
9
作者 黎红中 李东方 陈光巨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通过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实践,以“终身制”、“大锅饭”为特征的高校人事管理体制被逐步打破。以“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奖励制”为特征的新型制度框架已逐步建立起来。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以教师个体为对象.... 通过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实践,以“终身制”、“大锅饭”为特征的高校人事管理体制被逐步打破。以“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奖励制”为特征的新型制度框架已逐步建立起来。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以教师个体为对象.以教师个体的聘任、评价和报酬为出发点,缺乏对团队和组织层面的深入思考。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组织结构 现代大学 教师职务聘任 薪酬制度改革 创新 基层 人事管理体制 教师个体 改革实践 “终身制”
原文传递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调整与思考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家安 吴丹青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基层学术组织结构 结构调整 学校管理 学术自由
原文传递
大学学术组织结构创新的典范:德国康斯坦茨大学
11
作者 张炜 邹晓东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康斯坦茨大学是德国为数不多几所新制大学之一,它的历史开始于德国高等教育发生激进变革的60年代。新制大学最初是由德国学术审议会(Wissenschaftsrat)于1960年倡议创设的;自此,德国各邦政府开始着手创立新制大学,至1967年共创设9... 康斯坦茨大学是德国为数不多几所新制大学之一,它的历史开始于德国高等教育发生激进变革的60年代。新制大学最初是由德国学术审议会(Wissenschaftsrat)于1960年倡议创设的;自此,德国各邦政府开始着手创立新制大学,至1967年共创设9所新制大学,康斯埋茨大学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康斯坦茨大学 德国 学术组织结构 创新 学科设置 改革
原文传递
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12
作者 高松 《大学与学科》 2020年第1期22-24,共3页
大学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在政策和资源约束条件下,集中力量建设若干甚至只建设一两个优势学科,这是国内不少大学一种现实的战略选择。如果这些学科具有未来发展前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大学的发展,这样做未尝不可。不过,长此以往,... 大学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在政策和资源约束条件下,集中力量建设若干甚至只建设一两个优势学科,这是国内不少大学一种现实的战略选择。如果这些学科具有未来发展前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大学的发展,这样做未尝不可。不过,长此以往,有些大学就很可能会演变成单科性的专业学院,很难称其为大学,而缺少多学科和多样性的大学也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单科性 优势学科 未尝不可 资源约束条件 学术组织结构 未来发展前景 大学的发展
原文传递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跨学科学术组织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炜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9-61,共3页
本文简述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阐述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柏林工业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并对其学术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 ,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跨学科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关键词 柏林工业大学 跨学科 学术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二维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叶飞祝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1,共3页
由于大学社会责任的二元性决定了大学本身的学科集合与大学所面对的问题集合的二元性,也决定了大学里既要有基于学科的基层学术组织,又要有面向问题的基层学术组织。笔者提出一种二维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模型,用于描述两类基层学术... 由于大学社会责任的二元性决定了大学本身的学科集合与大学所面对的问题集合的二元性,也决定了大学里既要有基于学科的基层学术组织,又要有面向问题的基层学术组织。笔者提出一种二维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模型,用于描述两类基层学术组织虚实结合,纵横交错,形成二维的网格结构。研究表明在这样的结构模型中基层学术组织可以将其学科领域的专门化和所面对问题的综合性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社会责任: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二维结构模型
原文传递
学术权力合法性危机与大学组织结构变革 被引量:7
15
作者 钱志刚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60-64,85,共6页
我国大学行政化泛滥、学术权力式微,深层次原因是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动摇,引发了合法性危机,以致被迫让位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危机源于大学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大学组织结构的变化又是由整个社会组织系统的变化引起的。学术权... 我国大学行政化泛滥、学术权力式微,深层次原因是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动摇,引发了合法性危机,以致被迫让位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危机源于大学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大学组织结构的变化又是由整个社会组织系统的变化引起的。学术权力与大学组织结构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被规定性,因而,要解决合法性危机,彰显学术权力,必须着眼于大学组织结构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权力合法性危机组织结构变革大学行政化
原文传递
研教贯通 打造最优化的基层学术组织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贵春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0,共3页
关于改革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话题,不少高校正在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开展有益的探讨,人们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从发展方向看,主要是:通过整体思考设计学院、系、中心、研究院所等学术组织的目标定位、功能划分与资源配置,逐步形成有... 关于改革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话题,不少高校正在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开展有益的探讨,人们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从发展方向看,主要是:通过整体思考设计学院、系、中心、研究院所等学术组织的目标定位、功能划分与资源配置,逐步形成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科研组织模式。本刊将继续关注此话题的探讨,欢迎读者赐教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学术组织 最优化 学术组织结构 教学科研组织 人才培养质量 自主创新能力 理论与实践 设计学院
原文传递
积极思考与实践 推进基层学术组织改革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志刚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5,共3页
根据知识创新组织的基本要求.整体思考设计学院、系、中心、研究所等学术组织的目标定位、功能划分与资源配置.推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形成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普... 根据知识创新组织的基本要求.整体思考设计学院、系、中心、研究所等学术组织的目标定位、功能划分与资源配置.推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形成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大趋势.研究型大学和成长中的研究型大学.对这项改革的要求尤为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组织结构 组织改革 研究型大学 实践 人才培养质量 自主创新能力 设计学院 创新组织
原文传递
以创新促人才培养
18
作者 宋维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46-46,共1页
大学应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从团队、学科、科研等入手,改革校内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凝练协同创新方向,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注... 大学应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从团队、学科、科研等入手,改革校内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凝练协同创新方向,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注重原始创新质量,注重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度和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 科研创新团队 学术组织结构 国家需求 跨学科 内部资源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process of ZAO films by DC magnetron reactive sputtering 被引量:4
19
作者 LU Feng XU ChengHai WEN LiSh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The ZAO (ZnO:Al)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DC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iqu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was studied. ... The ZAO (ZnO:Al)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DC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iqu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was studied. Through optimizing the process parameters,an optimal preparation parameter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e optimal parameters to prepare the ZAO thin films,the resistivity of the ZAO film is as low as 4.5×10-4 Ω·cm and the average transmissivity in the visible region is around 80%,th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O film RESISTIVITY TRANSMISS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