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强国建设中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性缺失与复归
1
作者 周晔 董慧 欧阳小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8,共13页
强国必强乡村,教育强国意为“教育强的国”和“通过教育来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包含乡村学校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当前乡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少乡土”“缺自我”“弱自信”三大症结,掣肘教育强国建设。... 强国必强乡村,教育强国意为“教育强的国”和“通过教育来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包含乡村学校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当前乡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少乡土”“缺自我”“弱自信”三大症结,掣肘教育强国建设。基于教育公共性的分析框架,高质量的乡村学校教育追求公平性地位、平等性参与、公益性服务和共享性资源等公共性价值。然而,当前的乡村学校教育面临公平地位彰显不足、平等参与机会提供不均、公益服务支持力量有限、资源开发共享程度不足的公共性缺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乡村学校教育必须强化教育的公平地位,确保实质平等参与,拓展公益服务力量,开发共享优质资源,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进而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只有高质量的乡村学校教育,才能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形成多元协同善治格局,提升乡村学校资源供给,从而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乡村学校教育 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公共性 教育公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研究——评《教育管理之路:学校管理探索与研究》
2
作者 孙天明 盛利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08-I0008,共1页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管理强调领导者的责任意识、使命担当和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不仅是行政事务的执行,更是教育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贯彻。在此背景下,由伍小兵编著、西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教育管理之路:学校管理探索与...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管理强调领导者的责任意识、使命担当和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不仅是行政事务的执行,更是教育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贯彻。在此背景下,由伍小兵编著、西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教育管理之路:学校管理探索与研究》一书,基于中学校长和学校党委书记的视角,从多维度深入探讨了新时代的学校管理问题,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新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管理 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行政事务 学校 全面贯彻 探索与研究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困境与突破
3
作者 彭桂芳 崔友兴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新时代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保存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拓展和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在实践中,民族文化的边缘化窘境,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碎片化和单一化问题,成人逻... 新时代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保存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拓展和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在实践中,民族文化的边缘化窘境,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碎片化和单一化问题,成人逻辑对儿童哲学的觊觎,以及缺乏过程监管和评价等削弱了民族文化传承实效。据此,推进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需要秉存“位育之道”,重塑民族文化多重价值;回归文化本真,建构民族文化知识体系和优化民族文化传承方式;坚守学生视角,建立民族文化传承共同体;强化过程监管与评价反馈,助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民族文化 传承 学生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认与关怀:家长群体与学校教育关系的重建
4
作者 赵同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家长是现代教育中家校关系的重要当事方,同时也常被认为是存在问题、需要专业化的一方。如何定位家长在家校关系中的教育者角色,文化与思想界形成了歌颂与污名两种论调。家长被歌颂源于其是社会延续与道德发展的基础,家长被污名化则源... 家长是现代教育中家校关系的重要当事方,同时也常被认为是存在问题、需要专业化的一方。如何定位家长在家校关系中的教育者角色,文化与思想界形成了歌颂与污名两种论调。家长被歌颂源于其是社会延续与道德发展的基础,家长被污名化则源于西方自柏拉图以降的传统。家长群体因不具备柏拉图主义者界定的理想人格特征,其教育者角色需要被排除或者再教育。现代学校教育系统沿袭这种思路,倾向于以理想人格界定家长的教育者角色,从而建构将家长污名化的制度与知识。然而,此种思想—实践倾向罔顾家长痛苦境遇的社会结构特征,将家长的心理状态等同于他们的社会身份。霍耐特和诺丁斯等后现代学者倾向通过社会群体间的相互承认与关怀建构个体自我认同。据此推理,只有在相互承认和关怀的家校关系中,家长才能够自尊、自信,完成正向的自我认同。社会唯有发展“团结”的伦理,才能形成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联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 家校关系 教联体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人才需求背景下学校教育供给变革研究
5
作者 孟志远 李永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8,共4页
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呼唤新质人才并为其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时域与场域,面向新质人才需求的学校教育供给变革成为教育的基础性命题。当前面向新质人才需求的学校供给变革存在“传统型”供给主体与“新质型”主体需求、“标准化”供给内... 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呼唤新质人才并为其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时域与场域,面向新质人才需求的学校教育供给变革成为教育的基础性命题。当前面向新质人才需求的学校供给变革存在“传统型”供给主体与“新质型”主体需求、“标准化”供给内容与“个性化”内容需求、“统一性”供给方式与“数智化”方式需求之间的矛盾。鉴于此,提出面向新质人才需求的学校教育供给遵循从“人类教师主体”到“人机智能联合主体”、从“统一与他主内容”到“开放与自主内容”、从“前置性预设方式”到“发展性按需方式”的变革理路,以期为学校教育供给变革与新质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供给变革 新质人才需求 新质生产力 新质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体规训及问题解决策略
6
作者 嵇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2,共4页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体规训相较于知识教育而言,是以积极的身体观念和身体行为塑造、促进学生的教养习得,强化学生无意识层面的学习活动。学校教育以驯化身体来驯化学生的精神,具体指向身体社会化、知识具身化和惩戒权力化的身体规训。目...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体规训相较于知识教育而言,是以积极的身体观念和身体行为塑造、促进学生的教养习得,强化学生无意识层面的学习活动。学校教育以驯化身体来驯化学生的精神,具体指向身体社会化、知识具身化和惩戒权力化的身体规训。目前,学校教育中的身体规训存在“塑德—控身”的冲突导致学生身体被“制度化”、大脑学习概念影响教师身心一体的知识观塑造、身体惩戒权利关系的失衡和学生“耻感”的过度等问题。学校教育中身体规训的解决策略为:以“身体社会化”代替“身体道德化”,防止学生身体被“制度化”;引导教师转变单一的大脑学习概念,构建“以身入身”的具身化认知方式;平衡身体惩戒的教育性和权利性,保障学生身心安全等措施提升学生身体规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学生 身体规训 身体社会化 以身入身 身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运动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方式的研究
7
作者 吴剑 《中华武术》 2025年第3期68-71,共4页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武术运动在民间传承和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炼武术运动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观点,并且阐述武术运动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的五种方式,即建立合作平台、资源共享、师资培训、合作项目和跨界交流。
关键词 武术运动 民间传承 学校教育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短兵融入学校教育的意义解析与路径探索
8
作者 陈胜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了武术短兵与学校教育价值理念相融合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武术短兵融入学校体育教育的成行路径,研究认为:紧扣第一粒学校武术短兵发展的扣子,加强教育顶层设计;重构学校武术信任机制,有效融...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了武术短兵与学校教育价值理念相融合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武术短兵融入学校体育教育的成行路径,研究认为:紧扣第一粒学校武术短兵发展的扣子,加强教育顶层设计;重构学校武术信任机制,有效融入学校教育体育;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助力武术短兵国内国际双向多边扩大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短兵 学校教育 创新的扩散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足球青训体制与学校教育体制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9
作者 张光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5年第1期191-194,共4页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备受全球瞩目。然而,中国足球水平与世界强队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提升足球水平的核心要素在于青训体系的建设,而学校教育体制拥有庞大的学生基数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探讨中国足球青训体制与学校教育体制的协同发...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备受全球瞩目。然而,中国足球水平与世界强队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提升足球水平的核心要素在于青训体系的建设,而学校教育体制拥有庞大的学生基数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探讨中国足球青训体制与学校教育体制的协同发展路径,对于培育优秀足球人才、促进足球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足球青训体制与学校教育体制协同发展的价值、面临的实施难点,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策略,旨在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探索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青训体制 学校教育体制 协同发展 体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理路 被引量:5
10
作者 咸富莲 周福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0-15,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既为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也对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特色化发展、在地化发展、主体性发展、开放性发展,实现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既为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也对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特色化发展、在地化发展、主体性发展、开放性发展,实现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保障,切实关注课程、教学、教师、资源的一体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亟需加强乡村学校特色化课程建设,彰显乡村学校办学特色;开展文化回应性教学,培育学生乡土文化自信;构建乡村教师公共身份,提高乡村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助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教育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特色化课程 文化回应性教学 教师公共身份 优质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学旅行:非遗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路径研究——以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研学旅行开发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通武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具有“第三课堂”之称的研学旅行,为学校实践育人拓宽了新的空间,亦成为学校传承非遗的一种可能途径。基于对部分研学旅行典型案例的分析,面向非遗传承的研学旅行具有“课程性”“原真性”“重构性”“参与性”“协同性”特征,借鉴课程... 具有“第三课堂”之称的研学旅行,为学校实践育人拓宽了新的空间,亦成为学校传承非遗的一种可能途径。基于对部分研学旅行典型案例的分析,面向非遗传承的研学旅行具有“课程性”“原真性”“重构性”“参与性”“协同性”特征,借鉴课程开发理论和昂普分析理论,非遗研学旅行设计既要突出教育性的导向,又要体现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方法,还要具备关联学科知识的功能。以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为例,研学旅行可分为“前置”“体验”“反思”“拓展”4个流程环节,安排以任务单为载体的系列传承方案,才能达到深化价值认知、增加情感黏性、培育传承意识、创新传播形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非遗传承 学校教育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塑造和思维开发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庆昌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6,共6页
学校教育需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达此目的而进行的课程与教学革新总体上指向学生的理想人格和理性思维。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顺应客观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形成如下的共识:一是学校教育不能将思维等闲视之;二... 学校教育需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达此目的而进行的课程与教学革新总体上指向学生的理想人格和理性思维。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顺应客观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形成如下的共识:一是学校教育不能将思维等闲视之;二是人格不能徘徊在教育目标之外;三是学校教育应以塑造人格、开发思维为其要务;四是人格塑造与思维开发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开发 人格塑造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重构
13
作者 苏德 马圆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目标;教育空间是载体,通过教育技术的嵌入支持教育主体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场域重构面临学校教育空间去教育化现象、技术生态系统发展受限、教育主体技术素养与自觉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师生自觉传承的责任意识、优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等途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学校教育的耦合困境及纾解路径
14
作者 李德显 张心誉 《教育评论》 2024年第12期78-86,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变革之间存在双向耦合关系:新质生产力引领着学校教育目的、内容、方式、治理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变革,学校通过劳动力再生产、知识再生产和技术再生产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能导致学校教育出现技术化倾向,产生教育技术化与学校教育的人文性、育人性及教师专业性之间的矛盾。为纾解这些矛盾倾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学校变革,学校应注重价值引领以重建教育人文性,关注人性培养以重申学校育人性,寻求角色发展以重塑教师专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学校教育 双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儿童学校教育支持的理路、困境与路径选择——兼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价值意蕴
15
作者 邓旭 马一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2-88,共7页
为乡村儿童提供接受学校教育支持的机会,革新乡村儿童学校教育支持的手段,精准乡村儿童学校教育支持分类需求,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乡村儿童学校教育支持体系的理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萎缩难以为乡村儿童提供充足的教育机会,乡村学校教... 为乡村儿童提供接受学校教育支持的机会,革新乡村儿童学校教育支持的手段,精准乡村儿童学校教育支持分类需求,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乡村儿童学校教育支持体系的理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萎缩难以为乡村儿童提供充足的教育机会,乡村学校教育在“升学至上”的追求中逐渐迷失自我,乡村儿童学校教育精准支持若有若无,是乡村儿童学校教育支持面临的主要困境。可从关注乡村教育定位与发展入手,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独特优势,实施乡村儿童学校教育支持的分类保障,完善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儿童学校教育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儿童 学校教育支持 乡村小规模学校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自学行为的学校教育知识传播SIRI模型
16
作者 刘芳 兰旺森 耿彦峰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2期15-19,35,共6页
学校教育是一种以语言为中心的知识传播过程,是校园传授知识的核心手段,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校教育的特征及其传播方式,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具有自学行为的学校教育知识传播微分方程动力学SIRI模型,提出了影响... 学校教育是一种以语言为中心的知识传播过程,是校园传授知识的核心手段,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校教育的特征及其传播方式,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具有自学行为的学校教育知识传播微分方程动力学SIRI模型,提出了影响学校教育知识传播的主要因素及促进学校教育知识传播教学效果的策略.数值仿真表明,该模型对参数的变化非常敏感,对控制和管理知识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学行为 学校教育 知识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穷人孩子办学:裴斯泰洛齐学校教育思想的重点
17
作者 郭法奇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裴斯泰洛齐的学校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穷人孩子办学是其学校教育思想的重点。裴斯泰洛齐认为:为穷人孩子办学,可以使其得到良好的全面教育,有利于消除社会的无知和贫困。裴斯泰洛齐的学校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学校改革近... 裴斯泰洛齐的学校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穷人孩子办学是其学校教育思想的重点。裴斯泰洛齐认为:为穷人孩子办学,可以使其得到良好的全面教育,有利于消除社会的无知和贫困。裴斯泰洛齐的学校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学校改革近代化思想、学校德育家庭化思想、学校管理秩序化思想、学校教学要素化思想,其学校教育思想的重点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穷人孩子,教育要从家庭开始,注重学校管理,使教学成为有序的过程。裴斯泰洛齐的学校教育思想是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他倡导为穷人孩子办学,把解决贫困及教育问题与国家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显示了他对社会底层儿童教育的关注,使其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斯泰洛齐 为穷人孩子办学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协同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
18
作者 卢立涛 黄铮 高峰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7期4-7,共4页
推进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协同发展是“双减”政策下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举措,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与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的协作实践仍面临着协同主体障碍、开展条件匮乏、政策保障不足等现... 推进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协同发展是“双减”政策下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举措,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与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的协作实践仍面临着协同主体障碍、开展条件匮乏、政策保障不足等现实难题。为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需要从完善协同主体、搭建协同平台、强化法律保障、利用现代技术等多个方向入手,构建新时代“校—社”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的教育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家校社协同育人 学校教育 校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学校教育回归生命本真
19
作者 顾拓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30-133,共4页
经济社会的“抽丝式”发展,个体生命被牵累其间。学校的过度教育破坏了生命的完整性,并异化为个体生命发展的桎梏。过度学校教育带来的知识增多却“徒具形式”、过度学校教育带来的文凭提升却“精致利己”、过度学校教育带来的就业增长... 经济社会的“抽丝式”发展,个体生命被牵累其间。学校的过度教育破坏了生命的完整性,并异化为个体生命发展的桎梏。过度学校教育带来的知识增多却“徒具形式”、过度学校教育带来的文凭提升却“精致利己”、过度学校教育带来的就业增长却风险暗涌,教育的本真在于回归生活教育、归还生命教育、探索终身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过度学校教育 生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介绍 学校教育环境中学生安全感的寻求与自我发展
20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安全需要是人类的本能需要,也是个体的理性需求。对学生安全感的研究有着独特而且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领域,同时学校教育活动的展开需要保障学生安全感的多样化需求。本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安全需要是人类的本能需要,也是个体的理性需求。对学生安全感的研究有着独特而且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领域,同时学校教育活动的展开需要保障学生安全感的多样化需求。本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基于理论假设和实证数据,全面解析学校教育环境中各个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师范学院 学校教育环境 多样化需求 学校教育活动 哲学社会科学 安全感 实证数据 优秀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