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利院与普通家庭儿童学校社会行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雁 蔡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 :了解福利院儿童的学校社会行为特点 ,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同一学校学习的福利院儿童 3 1名、普通家庭儿童 3 1名 ;使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KennethW Merrell ,Ph D编制的《学校社会行为量表》 ,对实验对象的学校适应... 目的 :了解福利院儿童的学校社会行为特点 ,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同一学校学习的福利院儿童 3 1名、普通家庭儿童 3 1名 ;使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KennethW Merrell ,Ph D编制的《学校社会行为量表》 ,对实验对象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评定。结果 :福利院儿童的社会能力呈现出明显低于普通家庭儿童的趋势 ,福利院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家庭儿童。智商、性别是影响社会能力的主要因素 ,而成长环境、年级、性别是影响反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家庭儿童 学校社会行为 对比研究 精神卫生学 福利院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文丽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第12期43-46,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选取被试(有效样本633名),运用自编量表《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问卷》进行调查,探究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类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校高职生的学校社会行为有三种类型,即亲社会行为、社会...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选取被试(有效样本633名),运用自编量表《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问卷》进行调查,探究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类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校高职生的学校社会行为有三种类型,即亲社会行为、社会退缩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第二,我校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学校社会行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亲社会行为和社会退缩行为无显著性别差异、无显著学制差异、无显著独生子女差异,反社会行为有非常显著性别差异、显著学制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差异。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学校应该消减高职生的反社会行为,引导高职生的社会退缩行为,培养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学校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 社会退缩行为 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学生的学校社会行为研究
3
作者 韩少梅 徐涛 +1 位作者 王雁 朱广瑾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的学生社会能力的差异。方法在心理卫生人员的指导下,由中小学生的班主任填写《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每位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做出评价。结果普通小学和重点小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差... 目的探讨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的学生社会能力的差异。方法在心理卫生人员的指导下,由中小学生的班主任填写《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每位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做出评价。结果普通小学和重点小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普通中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而其反社会的逆反行为表现比重点中学的学生严重。结论普通中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反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更多,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学校社会行为 普通学校 重点学校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勒泰地区中小学生学校社会行为调查研究
4
作者 宋彦 曹锡山 张志浩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1-94,共4页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阿勒泰地区中小学生学校社会行为进行现状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调查,采用访谈法进行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究。研究发现,该地区小学生社会能力得分与常模相差不大,在反社会学校行为得分上,阿勒泰地区小学...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阿勒泰地区中小学生学校社会行为进行现状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调查,采用访谈法进行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究。研究发现,该地区小学生社会能力得分与常模相差不大,在反社会学校行为得分上,阿勒泰地区小学生与常模有差异;阿勒泰地区中学生社会能力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在反社会学校行为方面,阿勒泰地区中学生得分高于常模。当地小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中学生的社会能力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中小学生的反社会学校行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恋、亲子依恋类型与学校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中小学生 学校社会行为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年级聋生与普通学生学校社会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扬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2-4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 1- 6年级聋生和普通学生学校社会行为水平的差异及差异的程度。结果发现 :聋生与普通学生在社会能力上差异不显著 ,但聋生的社会交往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学业技能的平均得分均低于普通学生。在反社会行为表现上 。
关键词 聋生 普通学生 学校社会行为
原文传递
学校-社会行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被引量:7
6
作者 韩少梅 徐涛 +1 位作者 王雁 朱广瑾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2000年美国编写的学校社会行为量表是否能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应用。方法在心理卫生人员的指导下,由中小学生的班主任填写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每位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做出评价,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516份。结果该量表具有... 目的探讨2000年美国编写的学校社会行为量表是否能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应用。方法在心理卫生人员的指导下,由中小学生的班主任填写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每位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做出评价,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516份。结果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6个维度和两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和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90。因子分析得到两个公因子,共能解释总变异的93.60%,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女生、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的社会能力较好,显示量表的区分效度令人满意。结论该量表可应用于了解我国在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行为,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学校-社会行为量表 学生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gressive Behaviour During Breaks as a Manifest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e at School
7
作者 Marzanna Farnicka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1期18-26,共9页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aggressive behaviour of pupils during school breaks. The main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behaviour violating norms. The role of ...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aggressive behaviour of pupils during school breaks. The main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behaviour violating norms. The role of these expectations as predictors of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 has been analysed.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every culture develops specific benchmarks in reference to which people judge various social phenomena. Creation of an individual conception of oneself and making a plan for one's life is based, to some extent, on social values which constitute the crucial element of every culture. The hypothesis to be verified in this study was the presence of a significant link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anti-social and pro-social behaviour and the adopted axiological assumptions concerning students and their behaviour.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students and teachers from 18 schools representing three types of culture and three educational levels (primary, lower secondary, and upper secondary). The total number of 1,212 students were observed (Goldsmith's Observational Questionnaire), and 36 teachers were interviewed. The results indicate a link between the adopted school culture and teachers' functioning, and open perspectives of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values in school curricula and the occurrence of behaviour violating social norms and b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SSION social behaviour SCHOOL school culture values in edu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