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空间性及其基本内涵 被引量:14
1
作者 苏尚锋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2,共5页
学校空间是教育活动赖以发生的物质性基础,是必备的物资条件以及学校环境中各种共存性关系的总和。同时,学校空间又具有深刻的社会特性,是社会背景中的一个空间装置,处于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呈现为一定的结构,与无所不在的弥散性的社会权... 学校空间是教育活动赖以发生的物质性基础,是必备的物资条件以及学校环境中各种共存性关系的总和。同时,学校空间又具有深刻的社会特性,是社会背景中的一个空间装置,处于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呈现为一定的结构,与无所不在的弥散性的社会权力粘连以至本身成为权力的表征。为了包容吸纳以上的学校空间知识,又能不落其窠臼,全面理解学校空间性,一种深刻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学校教育问题思考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校空间 学校空间性 三元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社会学:透视学校“生活德育”的新视角 被引量:15
2
作者 唐小俊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38,共4页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的"空间",一种社会精心设计的"文化装置",其必然隐蔽着社会的秩序与规范,并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影响。因此学校"空间"蕴含着"生活德育"功能。然而,学...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的"空间",一种社会精心设计的"文化装置",其必然隐蔽着社会的秩序与规范,并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影响。因此学校"空间"蕴含着"生活德育"功能。然而,学校"空间"在促成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可能的同时,由于其道德规范的预设性、道德标准的专断性,道德逻辑的功利性,使得"空间"本身也成为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一种限度。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透视学校"空间"中生活德育的可能、机制及限度,进而促进学校"空间"生活德育功能的发挥,不仅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更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社会学 学校空间性 学校日常生活 生活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