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8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陶行知理念探寻教育强国中学校美育的路径
1
作者 陈会忠 《亚太教育》 2025年第4期19-21,共3页
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美育的发展,以陶行知生活美育理念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学校美育的应为、难为与可为。通过剖析学校美育在当代的重要使命与价值内涵(应为),分析其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挑战(难为),进而结合陶行知生活美育的启示提出... 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美育的发展,以陶行知生活美育理念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学校美育的应为、难为与可为。通过剖析学校美育在当代的重要使命与价值内涵(应为),分析其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挑战(难为),进而结合陶行知生活美育的启示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与策略(可为),包括树立正确美育观念、整合多元美育资源、创新美育教学方法、构建完善评价体系等,旨在推动学校美育在教育强国进程中发挥积极且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学校美育 陶行知 生活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角下的学校美育——社会美育资源融入学校美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2
作者 俞逍炜 许剑春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3期116-118,共3页
2023年底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学校美育的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在新形势下,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应协同并进。从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底蕴以定制美育特色标识,构筑学校与社会文化实体的交互教育联动,搭建跨... 2023年底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学校美育的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在新形势下,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应协同并进。从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底蕴以定制美育特色标识,构筑学校与社会文化实体的交互教育联动,搭建跨界平台促进资源流畅共享,以及构建涵盖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培养框架入手,着力打造社会美育资源融入学校美育的通道,有助于发挥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的协作效应,推进学校美育向更深层次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资源整合 协同路径 美育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出台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路线图
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天津教育》 2025年第3期1-1,共1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深化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任务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育...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深化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任务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2024年9月,天津市教委印发《天津市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中共天津市委 路线图 育人功能 天津市教委 全面实施 若干措施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美育: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路径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如密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3-8,共6页
课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新理念,课程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的重要路径。课程美育具有目标的整合性、资源的丰富性、过程的情智性、方式的浸润性、境界的超越性等特征。课程美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有助于课程美育价值的... 课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新理念,课程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的重要路径。课程美育具有目标的整合性、资源的丰富性、过程的情智性、方式的浸润性、境界的超越性等特征。课程美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有助于课程美育价值的实现、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职业体验的积极化等。课程美育的类型有学科课程美育、活动课程美育和隐性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层级包括国家课程美育、地方课程美育和校本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实施策略多种多样,包括理念引领策略、资源开发策略、活动组织策略、氛围营造策略、技术赋能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美育 学校美育 美育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学视野下的高校美育研究与实践 解读学校美育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睦(文/图) 于妙(整理) 《工业设计》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当今美育的意义备受社会关注,而美育可实施的途径有待深入探讨。文章根据2023年12月《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精神,通过研究教育中“浸润”的内涵,以及“浸润”如何从概念转化为可实施的方法,结合对清华大学艺术... 当今美育的意义备受社会关注,而美育可实施的途径有待深入探讨。文章根据2023年12月《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精神,通过研究教育中“浸润”的内涵,以及“浸润”如何从概念转化为可实施的方法,结合对清华大学艺术专业教育和艺术通识教育实践,对当今学校的美育教学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概念转化 美育教学 高校美育 博物学 艺术专业教育 美育的意义 通识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媒介赋能学校美育的内在动因、时代价值与实践进路
6
作者 张志强 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技术渗入教育领域并参与学校美育已势不可挡,这改变了学校美育的空间和场域,也强化了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智能媒介与学校美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内在动因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家关注、数字沉浸美育的发展态势、学校美育发展的现实驱动。从... 技术渗入教育领域并参与学校美育已势不可挡,这改变了学校美育的空间和场域,也强化了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智能媒介与学校美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内在动因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家关注、数字沉浸美育的发展态势、学校美育发展的现实驱动。从价值维层出发,智能媒介赋能学校美育包括: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域智能泛在;有助于推进全息呈现,实现虚实混融空间;有效赋能数字联通,弥合美育供给鸿沟;有益于助力因材施教,强化个性学习体验。基于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视角,未来智能媒介赋能学校美育的实践进路包括有:坚持主流价值引领,发挥智能媒介育人价值;整合广泛美育资源,拓宽审美教育实施场域;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加强智能媒介运用能力;推动精准优化升级,防范智能媒介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智能媒介 学校美育 美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语境中学校美育的价值可读性与实践探索
7
作者 刘杰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9-83,共5页
从美育观念的流变入手,探索“双减”语境对学校美育形成的可读性存在,并以“大美育观”作为观照来对应学校美育价值理念可读性进行阐释,并提出通过可行性实践路径的建议与价值理论互为验证,从而完成“双减”语境中关于学校美育的价值可... 从美育观念的流变入手,探索“双减”语境对学校美育形成的可读性存在,并以“大美育观”作为观照来对应学校美育价值理念可读性进行阐释,并提出通过可行性实践路径的建议与价值理论互为验证,从而完成“双减”语境中关于学校美育的价值可读性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双减 价值可读性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8
作者 余虹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34期1-1,共1页
美育以情感陶养为核心,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推动学生认知的发展,获得健康完美的人格。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 美育以情感陶养为核心,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推动学生认知的发展,获得健康完美的人格。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亟须对基础教育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再认识。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基础教育 高质量教育 德育 认知的发展 智育 正确价值观 辅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美育与非遗协同发展:制度安排、实践特点与当代意义
9
作者 王新锋 彭梅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2期13-15,共3页
面对学校美育事业发展与非遗传承遇到的长期困境,新时代学校美育思想做了全新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从2018年国家正式提出“学校美育”概念发展至今,经由领导人的各种讲话、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逐渐形成完备的学校美育思想。在该思想中... 面对学校美育事业发展与非遗传承遇到的长期困境,新时代学校美育思想做了全新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从2018年国家正式提出“学校美育”概念发展至今,经由领导人的各种讲话、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逐渐形成完备的学校美育思想。在该思想中,属于传统文化的非遗被多次论及,成为学校美育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美育与非遗呈现协同发展同进共赢的全新态势。梳理和探究新时代学校美育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的相关论述与命题,对全面领会新时代学校美育思想、对学校美育与非遗协同发展、对培育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非遗文化 协同发展 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美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10
作者 郑志平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6-58,共3页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即对美育课程的不重视。经研究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往往将主要精力聚焦于升学考试科目,这种倾向直接导致了美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被边缘化、教学时间难以保障、...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即对美育课程的不重视。经研究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往往将主要精力聚焦于升学考试科目,这种倾向直接导致了美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被边缘化、教学时间难以保障、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单调、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的出现。针对当前美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的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提升学校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教学改革 审美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理解乡村学校美育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萌 邬志辉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从美丽中国到美好生活,美是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追求与殷切期望,学校美育承担着涵养和激活精神力量、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理解和实现美好生活的时代重任。调研发现,关于乡村学校美育价值的认知误区表现在地位认知边... 从美丽中国到美好生活,美是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追求与殷切期望,学校美育承担着涵养和激活精神力量、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理解和实现美好生活的时代重任。调研发现,关于乡村学校美育价值的认知误区表现在地位认知边缘化、内涵认知技能化、方法认知讲授化三个方面。重新理解乡村学校美育的价值,一方面要理解乡村学校美育价值的普遍性: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中,以审美情趣涵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联动发展中,以自由想象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美化人和以德树人的融合发展中,以情感体验内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理解乡村学校美育价值的特殊性:感知乡村美的特质,以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与鉴赏力;激活乡村美的动能,以开放的空间与思想的碰撞提升学生的体验性与创造性;体认乡村美的价值,以情感共鸣与文化自信的生长培育学生的责任感与价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学校美育 美育价值 乡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危机下学校美育的窄化问题及其协调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珊珊 易晓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2,共6页
现代性危机蕴含着工具理性与个人主义偏狭的双重特性,其解决呼唤着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美育。而在美育的实施场域中,工具理性的僭越使手段与目的倒置,影响着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自我中心的效益追逐下,操纵的控制与对差异价值的忽视也使美... 现代性危机蕴含着工具理性与个人主义偏狭的双重特性,其解决呼唤着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美育。而在美育的实施场域中,工具理性的僭越使手段与目的倒置,影响着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自我中心的效益追逐下,操纵的控制与对差异价值的忽视也使美育的实施与评价囿于窄化的时空与标准中,抑制着其调和现代性危机的潜能。学校美育体系的现代化建设需增强促进人审美感性与理性圆融的价值意识;开拓审美感知与创造的自由生境以激活生命共情与创造之生气;完善尊重差异与规律的多元评价,促进师生共同走向审美化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现代性危机 工具理性 学校美育现代化 审美感性 审美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美育如何立德树人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澍 刘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学校美育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美育立德树人面临以下实践困境:审美无利害论遮蔽美育的育人价值、美育学科的自我参照性导致美育内容零散、艺术技巧化导致美育途径去生活化。艺术自律论是造成这些... 学校美育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美育立德树人面临以下实践困境:审美无利害论遮蔽美育的育人价值、美育学科的自我参照性导致美育内容零散、艺术技巧化导致美育途径去生活化。艺术自律论是造成这些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美育在理论上需要树立大美育观,发扬美育的教育性、系统性、生活化原则;在实践中需要以价值伦理引领学校美育全过程,建构多元整体美感的系统认知和生活化的学校美育实践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立德树人 艺术自律论 美育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美育的内涵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剑锋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15期123-126,共4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学校美育的发展历程及内涵,然后阐述了学校美育的理论逻辑,最后论述了学校美育的实践路径,包括更新教师美育理念,复归中华传统美育精神;创新美育课程内容,构建生命智慧艺术课程体系;搭建跨学科美育梯队,提升教师跨学科美... 文章首先介绍了学校美育的发展历程及内涵,然后阐述了学校美育的理论逻辑,最后论述了学校美育的实践路径,包括更新教师美育理念,复归中华传统美育精神;创新美育课程内容,构建生命智慧艺术课程体系;搭建跨学科美育梯队,提升教师跨学科美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生命智慧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整全审美生命:当代学校美育的人学探寻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晟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133-143,共11页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存在着“人学空场”现象,表现为美育目的知识技能化、教学过程主体性弱化和育人功能狭隘化。在人学立场上,学校美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通过审美活动确证人的本质,在审美关系中彰显人的主体性,最终使人在感性发...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存在着“人学空场”现象,表现为美育目的知识技能化、教学过程主体性弱化和育人功能狭隘化。在人学立场上,学校美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通过审美活动确证人的本质,在审美关系中彰显人的主体性,最终使人在感性发展中走向全面发展。为此,学校美育应回归以美育人本位,重塑立德树人的审美向度;突破校内场域边界,实现全域覆盖的审美浸润;加强主体审美互动,构建师生共生的美育课堂;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唤醒整全发展的审美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学校美育 美育 人的本质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乡村学校美育的文化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若婻 姚文伟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22,共14页
新时代乡村学校美育有其独特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坚守,探明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美育的文化选择倾向,需观照乡村文化的基本属性与价值立场。新时代学校美育文化诉求在主体、社会与族群的层级结构上指向人的审美品质、社会的精神图腾... 新时代乡村学校美育有其独特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坚守,探明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美育的文化选择倾向,需观照乡村文化的基本属性与价值立场。新时代学校美育文化诉求在主体、社会与族群的层级结构上指向人的审美品质、社会的精神图腾、族群的文化赓续。新时代乡村学校美育根植于乡村文化传统,不仅内蕴乡村文化的道德与价值观取向、知识与融合度生成,也反映乡村主体的文化行为与表现。然而,乡村社会现代化转型导致乡村学校美育陷入文化困境,核心表现为传统美育文化失语、乡土美育根脉断裂、主体美育体验破碎三个方面。为此,需积极探索新时代乡村学校美育的文化再造之道,从乡村学校美育文化理念重塑、乡村学校美育文化基因统整、乡村学校美育主体评价调适等方面入手,实现乡村学校美育文化生态系统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美育 文化诉求 文化根脉 审美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美育测评的价值诉求与优化路径
17
作者 周佳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讨了美育测评的价值所在,分析了当前学校美育测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通过深化理解、确立素养导向目标、创新方法、构建评价体系以及强化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等策略,期望为学校美育测评的改进提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讨了美育测评的价值所在,分析了当前学校美育测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通过深化理解、确立素养导向目标、创新方法、构建评价体系以及强化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等策略,期望为学校美育测评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校美育测评 价值诉求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下在地文化与高校美育的融合路径——以晋商精神文化为例
18
作者 胡江升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7期54-57,共4页
教育为基,育人兴邦。开展美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重视美育,创新发展格局,是使命、更是担当。高校应发掘在地特色文化、优秀历史遗产等资源,将其融入美育实践,贯彻和深化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美育体系的建立... 教育为基,育人兴邦。开展美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重视美育,创新发展格局,是使命、更是担当。高校应发掘在地特色文化、优秀历史遗产等资源,将其融入美育实践,贯彻和深化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美育体系的建立。晋商精神文化中蕴含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具有丰富的美育价值,其与高校美育的融合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又是促进美育实践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晋商精神 在地文化资源 高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勒美育思想赋能新时代学校美育的三重逻辑
19
作者 轩智琪 李尽晖 《教育参考》 2024年第12期35-41,共7页
席勒作为美育奠基者,主张在审美中实现人性的完善、在游戏中完成人性的复归、在审美心境中为道德生长开辟道路。目前在学校美育实践中,工具理性的僭越倒置了美育目的与手段,以知识为主的美育方法背离了美育人性完善的内在追求“、美德... 席勒作为美育奠基者,主张在审美中实现人性的完善、在游戏中完成人性的复归、在审美心境中为道德生长开辟道路。目前在学校美育实践中,工具理性的僭越倒置了美育目的与手段,以知识为主的美育方法背离了美育人性完善的内在追求“、美德相离”的美育方式遮蔽了美育的德性价值,学校美育实践亟须美育思想的指导。从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出发,文章分析以席勒美育思想优化新时代学校美育实践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现实路径,以期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思想 席勒 学校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勒美育思想赋能新时代学校美育的三重逻辑
20
作者 轩智琪 李尽晖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20期6-9,共4页
席勒作为美育奠基者,主张在审美中实现人性的完善、在游戏中完成人性的复归。然而在目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工具理性的僭越倒置了美育目的与手段、知识为主的美育方法背离了美育人性完善的内在追求,学校美育实践亟须美育思想的指导。以席... 席勒作为美育奠基者,主张在审美中实现人性的完善、在游戏中完成人性的复归。然而在目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工具理性的僭越倒置了美育目的与手段、知识为主的美育方法背离了美育人性完善的内在追求,学校美育实践亟须美育思想的指导。以席勒美育思想为指导,新时代学校美育应回归本位,明确美育的目标定位;尊重体验,追求审美的游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美育思想 学校美育 育人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