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层条件下油气混合气安全氧含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欣 李鹏亮 +4 位作者 屈波 檀为建 田鑫 王培森 耿彤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94,共5页
为了确定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的安全氧含量,避免在采油过程中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引发燃烧或者爆炸事故,保证注空气采油工艺过程的安全性,设计了1种测试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体安全氧含量的实验装置;通过对采油现场井... 为了确定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的安全氧含量,避免在采油过程中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引发燃烧或者爆炸事故,保证注空气采油工艺过程的安全性,设计了1种测试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体安全氧含量的实验装置;通过对采油现场井筒内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选取一定组分的混合气体,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混合气体分别在1,5,10 MPa和40,120℃条件下的安全氧含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安全氧含量逐渐降低;在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所测得的安全氧含量要远低于常温常压下的理论估算值;在10 MPa,120℃时达到8.27%,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采油工艺过程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氧含量 注空气采油 地层条件 油气混合气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减氧空气驱油安全氧含量确定实验研究
2
作者 任璐 杜楠 冯睿勇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3年第8期10-13,共4页
为保证注空气驱油井的安全生产,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对现场实测可燃气体的燃爆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温度、压力作用下的安全氧含量,并对其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表明,利用化学方程法和作图法的安全氧含量分别为10.06%和12... 为保证注空气驱油井的安全生产,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对现场实测可燃气体的燃爆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温度、压力作用下的安全氧含量,并对其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表明,利用化学方程法和作图法的安全氧含量分别为10.06%和12.45%,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相差较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实验测定的安全氧含量逐渐减小,在30 MPa、120℃的条件下,安全氧含量为7.72%;可根据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氧含量制定报警值,结合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对注采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空气驱油 安全氧含量 温度 压力 爆炸极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可燃气体安全氧含量测定试验研究
3
作者 马孝文 张亚明 +3 位作者 尉海燕 郄晓敏 韩也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0年第6期10-14,共5页
针对注空气过程中可燃气体有发生燃爆的风险,对常温常压下的安全氧含量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试验装置对压力1~30 MPa、温度40~120℃环境下可燃气体的安全氧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基于试验数据进行了数据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氧含量与初始... 针对注空气过程中可燃气体有发生燃爆的风险,对常温常压下的安全氧含量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试验装置对压力1~30 MPa、温度40~120℃环境下可燃气体的安全氧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基于试验数据进行了数据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氧含量与初始压力呈对数关系,与初始温度呈线性关系,温度、压力的升高均会造成安全氧含量的降低,其中30 MPa、120℃条件下不发生燃爆的安全氧含量为6.68%(体积分数),远小于常温常压下的理论计算值10.08%(公式法)和12.17%(爆炸三角形法),体系危险性大幅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注空气驱现场安全生产和工艺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氧含量 理论计算 爆炸极限 注空气驱 高温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减氧空气驱油工程氧含量的确定 被引量:5
4
作者 者莉 王春刚 者小辉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6期129-130,共2页
针对油田注减氧空气项目氧含量的控制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方法及项目依托进行数据搜集以及相关计算过程,从而获取理论计算安全氧含量指标。
关键词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 安全氧含量 理论计算 计算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凝+催化氧化处理技术在罐区及装车栈台油气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坤 高兴娜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20-122,共3页
兰州石化公司采用乙烯运行一部储运区域罐区及装车栈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出苯、甲苯、二甲苯等对环境有害的有机物,排放的尾气具有浓度高、波动大的特点,目前采用上海东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冷凝+催化氧化”工艺技术,对三苯罐... 兰州石化公司采用乙烯运行一部储运区域罐区及装车栈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出苯、甲苯、二甲苯等对环境有害的有机物,排放的尾气具有浓度高、波动大的特点,目前采用上海东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冷凝+催化氧化”工艺技术,对三苯罐区和装车栈台的油气进行综合治理。根据现场运行情况,不断优化尾气处理设施的运行参数,对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使罐区及装车站台的尾气达标排放,排放指标满足国标GB 31571—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6规定的特别污染物排放的要求,苯≤4 mg/Nm^(3),甲苯≤15 mg/Nm^(3),异丙苯≤50 mg/Nm^(3),非甲烷总烃转化率最高能达到99%以上,在系统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环保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尾气处理 冷凝 催化 安全氧含量 装车栈台 反应器串联 转化率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空气工艺防爆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吉亚娟 周乐平 +3 位作者 任韶然 赵泽宗 高海涛 邵红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7-92,共6页
通过实验,研究可燃气体(甲烷)的爆炸极限规律和加入惰性气体(氮气)后可燃气体临界氧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在特定条件下甲烷的爆炸极限范围和安全氧含量,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氧含量的安全标准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注空气采... 通过实验,研究可燃气体(甲烷)的爆炸极限规律和加入惰性气体(氮气)后可燃气体临界氧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在特定条件下甲烷的爆炸极限范围和安全氧含量,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氧含量的安全标准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注空气采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处于可控制范围内,使注空气采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爆炸极限 临界含量 风险 安全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空气采油油井产出气体燃爆特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于洪敏 左景栾 +3 位作者 任韶然 吉亚娟 周乐平 林伟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103,共5页
注空气采油工艺过程中存在产出气爆炸等安全问题,在分析产出气-空气混合物爆炸体积分数极限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Le Chatlier公式和图版计算混合物的爆炸体积分数极限,估算临界氧含量,采用圆柱状爆炸容器,在20~90℃、0.2~1.2 MP... 注空气采油工艺过程中存在产出气爆炸等安全问题,在分析产出气-空气混合物爆炸体积分数极限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Le Chatlier公式和图版计算混合物的爆炸体积分数极限,估算临界氧含量,采用圆柱状爆炸容器,在20~90℃、0.2~1.2 MPa下对产出气-空气混合物进行燃爆特性试验,确定爆炸体积分数极限范围、临界氧含量及爆炸区域,制定油井氧含量的安全标准。结果表明:可燃产出气的爆炸体积分数极限和临界氧含量受温度、压力、氧含量、点火能量、位置和惰性气体等因素的影响;爆炸范围随温度、压力和氧含量的升高而变宽,危险性增大;临界氧含量随温度、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高温高压模拟工况条件下,爆炸范围和氧含量随惰性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加迅速减小,惰性气体体积分数和氧含量对爆炸体积分数下限影响较小,而对体积分数上限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提高采收率 产出气-空气混合物 爆炸体积分数极限 安全氧含量 监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空气驱油地面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婧 赵新建 +3 位作者 王涛 郭晓东 樊春峰 赵利庆 《石油规划设计》 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
针对无法进行注水开发的低渗或特低渗透油藏,注空气驱油技术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三次采油技术。注空气驱油在国内实施的油田和区块较少,可借鉴的工程实例不多,因此有必要开展地面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以某注空气驱油项目为基础,从压缩机选... 针对无法进行注水开发的低渗或特低渗透油藏,注空气驱油技术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三次采油技术。注空气驱油在国内实施的油田和区块较少,可借鉴的工程实例不多,因此有必要开展地面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以某注空气驱油项目为基础,从压缩机选型、安全氧含量确定、减氧工艺筛选和注气管材选择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及工艺筛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合低渗油藏的注空气驱油地面工艺技术,可为油田注空气驱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驱油 工艺技术 压缩机 安全氧含量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空气驱油工艺燃爆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利庆 杨国骏 +3 位作者 李红波 樊春峰 耿荣燕 梁昌晶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9期12-17,共6页
注空气驱油过程中空气会与原油中的挥发气体混合,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造成关井或安全事故。针对这一问题,分析计算了常温常压下的爆炸极限及安全氧含量,用反应釜装置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可燃气体的燃爆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压力的升高... 注空气驱油过程中空气会与原油中的挥发气体混合,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造成关井或安全事故。针对这一问题,分析计算了常温常压下的爆炸极限及安全氧含量,用反应釜装置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可燃气体的燃爆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压力的升高对可燃气体爆炸下限不敏感,但是对爆炸上限很敏感,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爆炸极限(体积分数)的范围变宽,由常温常压下的4.76%~14.72%增大到1.6%~36.1%。同时对安全氧含量进行了实验测定,并针对不同压力下的可燃物爆炸极限与安全氧含量数值进行了关于温度的二次线性函数拟合,可用于相近温度、压力下的燃爆特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驱 可燃物 爆炸极限 安全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