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荷斯坦牛及其与安格斯牛杂交后代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
1
作者 杨松 李慧 +9 位作者 孙芳 魏梓恒 卜也 隋欣芯 罗丽 刘春东 武文斌 包小平 许珊珊 侯进焘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122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荷斯坦牛及其与安格斯牛杂交后代(安荷F1代)在直线育肥后的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方法】选取荷斯坦阉牛和安荷F1代阉牛各6头,两组试验牛均在2020年6月出生,出生后立即用橡皮筋结扎去势,2月龄时进行断奶,4月龄时...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荷斯坦牛及其与安格斯牛杂交后代(安荷F1代)在直线育肥后的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方法】选取荷斯坦阉牛和安荷F1代阉牛各6头,两组试验牛均在2020年6月出生,出生后立即用橡皮筋结扎去势,2月龄时进行断奶,4月龄时开始进行直线育肥,两组试验牛饲粮配方及饲养条件均一致,18月龄进行屠宰。【结果】与荷斯坦阉牛相比,安荷F1代阉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背膘厚以及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P<0.01),排酸失重率极显著降低(P<0.01);屠宰率有增加的趋势(P=0.069)。两组试验牛的高档肉块出品率差异明显,其中,荷斯坦阉牛上脑和眼肉的重量占比显著低于安荷F1代阉牛(P<0.05),使得高档肉块的重量占比也呈现明显的下降(P<0.01);在优质肉块中,荷斯坦阉牛的肩肉重量显著高于安荷F1代阉牛(P<0.05)。肉品质方面,荷斯坦阉牛的剪切力比安荷F1代阉牛低(P<0.05);安荷F1代阉牛辣椒肉和外脊部位肉的肌内脂肪含量比荷斯坦阉牛低(P<0.05);杂交后,牛肉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均发生了改变,各部位的变化程度不相一致,安荷F1代阉牛的大黄瓜条肉的氨基酸含量高,但鲜味氨基酸低,脂肪酸的改变主要集中在饱和脂肪酸C15∶0和C16∶0上,安荷F1代阉牛显著高于荷斯坦阉牛(P<0.05)。【结论】相同饲养条件下直线育肥至18月龄,安荷F1代阉牛的屠宰性能优于荷斯坦阉牛,但肌内脂肪沉积能力低于荷斯坦阉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 安格斯牛 杂交 阉牛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格斯牛高效育肥与现代肉牛饲养管理体系构建探讨
2
作者 郑博文 马克想 马新兵 《新疆畜牧业》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本文分析了安格斯牛的适应性、繁殖性能和肉用性状,结合我国肉牛产业的现状,探讨通过合理的杂交改良,充分发挥安格斯牛的优势。同时,介绍了普通育肥牛和高档育肥牛模式,提出构建现代肉牛饲养管理体系的关键措施,如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模... 本文分析了安格斯牛的适应性、繁殖性能和肉用性状,结合我国肉牛产业的现状,探讨通过合理的杂交改良,充分发挥安格斯牛的优势。同时,介绍了普通育肥牛和高档育肥牛模式,提出构建现代肉牛饲养管理体系的关键措施,如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引入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强化疫病防控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管理、加强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构建全产业链管理体系以及政策支持与金融服务,以提升肉牛场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高效育肥 肉牛产业 饲养管理体系 现代化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安格斯牛的生产运用
3
作者 王府 谢玲玲 +5 位作者 张丽 赵靓瑜 唐明艳 王珍梅 杨蓉 欧仁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2期22-24,共3页
安格斯牛作为优秀的肉用牛品种,以其生长发育迅速、肉质优良、适应性较强等特性而被我国广泛引进。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大量引入安格斯牛,旨在优化肉牛品种结构,提升肉牛产品质量。伴随着畜牧科技水平的不断... 安格斯牛作为优秀的肉用牛品种,以其生长发育迅速、肉质优良、适应性较强等特性而被我国广泛引进。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大量引入安格斯牛,旨在优化肉牛品种结构,提升肉牛产品质量。伴随着畜牧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养殖企业日益重视精细化管理,通过运用科学的饲养、繁育和防疫技术,进一步提高安格斯牛的养殖效率和品质。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采取产业带动农户的方式,与本地农户签订养殖协议,提供技术支持,以实现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畜牧科技 肉牛品种 防疫技术 肉用牛 乡村振兴 精细化管理 产业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母本与安格斯牛杂交生产性能分析
4
作者 景艳春 徐国祝 +1 位作者 王银萍 崔琛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1期57-59,共3页
为探讨不同母本与安格斯牛杂交改良效果,采用以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安格斯牛作为母本,分别与安格斯牛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对3个肉牛杂交组合在0、3、6、12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肉... 为探讨不同母本与安格斯牛杂交改良效果,采用以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安格斯牛作为母本,分别与安格斯牛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对3个肉牛杂交组合在0、3、6、12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肉牛产业发展中,安格斯牛作为种公牛的杂交改良对母本无严格的选择要求,但安格斯牛后期增长速度快,可作为主导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塔尔牛 新疆褐牛 安格斯牛 改良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桢 叶治兵 +4 位作者 崔繁荣 安荟锦 马义诚 袁理星 闫向民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为研究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在生长发育、肉质和抗逆性等多方面指标的选育进展情况,以相同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阉牛和安格斯牛阉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体尺指标、胴体性能、肉质分析指标以及质构参数等指标相关数... 为研究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在生长发育、肉质和抗逆性等多方面指标的选育进展情况,以相同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阉牛和安格斯牛阉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体尺指标、胴体性能、肉质分析指标以及质构参数等指标相关数据,分析二者差异。结果显示,30~36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与安格斯牛的体重、十字部高、体斜长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管围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新疆褐牛(肉用类型)的背膘厚度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屠宰率、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2个品种阉牛的质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二者牛肉适口性相差不大。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的选育工作卓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安格斯牛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格斯牛断奶阶段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苏皖 冯小芳 +8 位作者 佟丽佳 李德生 王瑜 封元 蒋秋斐 徐军 陈亚飞 顾亚玲 张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17-2523,共7页
【目的】通过准确估计安格斯牛断奶阶段体重及体尺性状遗传参数,衡量肉牛断奶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潜力,为安格斯牛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DMU软件的DMUAI模块,应用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结合EM算法估计了宁夏地区7... 【目的】通过准确估计安格斯牛断奶阶段体重及体尺性状遗传参数,衡量肉牛断奶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潜力,为安格斯牛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DMU软件的DMUAI模块,应用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结合EM算法估计了宁夏地区7个安格斯肉牛养殖场的3 173头断奶阶段安格斯牛的体重及体尺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根据遗传力估计值高低的划分标准,安格斯牛断奶阶段体重(BW)、体高(BH)、十字部高(HCH)、体斜长(BL)、胸围(CG)、腹围(AC)和管围(CC)的遗传力均属于高遗传力性状(h~2≥0.40)。相关性结果显示,除管围与其他性状的遗传相关(―0.06~0.44)和表型相关(―0.07~0.35)呈负相关或弱正相关外,其余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0.31~0.79)和表型相关(0.30~0.81)均呈现正相关。【结论】安格斯牛的生长性状具有改善的潜力,在制定安格斯牛的育种方案时建议考虑该阶段的生长发育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断奶阶段 遗传参数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沙葱粉对安格斯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浆代谢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瑊瑊 高会霞 +8 位作者 孙晨旭 姚海博 谢耀弟 于爱缓 胡晋升 王贺 段月岩 唐德富 刘旺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80-3793,共14页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葱粉对安格斯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浆代谢组特征的影响,为将沙葱作为植物添加剂应用于安格斯牛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4头安格斯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其中对照组(CON)肉牛饲喂...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葱粉对安格斯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浆代谢组特征的影响,为将沙葱作为植物添加剂应用于安格斯牛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4头安格斯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其中对照组(CON)肉牛饲喂TMR基础饲粮,各试验组肉牛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0(LAMR)、15(MAMR)、20(HAMR)g/d沙葱粉。预试期15 d,正试期120 d,其中正试期分2个阶段饲喂,每个阶段各60 d。在正试期第114―120天持续7 d采集饲料样和粪样,用于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正试期第113天晨饲前进行血样采集,用于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AMR、MAMR组安格斯肉牛粗蛋白质、钙、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LAMR组的效果最佳。血浆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共筛选出6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在正离子模式下11种上调、30种下调;在负离子模式下1种上调、20种下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为脂类和类脂类分子、有机酸和衍生物及有机杂环化合物,主要通过上调PC 19∶0_20∶3、PC 18∶0_18∶1、25-羟基胆钙化醇等代谢物调控α-亚麻酸代谢通路,促进安格斯牛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0 g/d沙葱粉对安格斯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效果最佳,沙葱粉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上调甘油磷脂类化合物(PC 19∶0_20∶3、PC 18∶0_18∶1)、25-羟基胆钙化醇等代谢产物调控α-亚麻酸代谢通路,进而影响肉牛对营养物质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粉 安格斯牛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代谢组学 植物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格斯牛与湘中黑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肉品质比较研究
8
作者 武伟成 陈东 +7 位作者 钟港 周文君 张佰忠 易康乐 祝贺 彭繁昌 李付强 谢永中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34-714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安格斯牛、安本杂F1代(安格斯牛♂×湘西黄牛♀)和湘中黑牛(安格斯牛♂×安本杂F1代牛♀)之间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和肉品质的不同。选取22月龄左右、胎次相近、饲养管理水平一... 本试验旨在比较安格斯牛、安本杂F1代(安格斯牛♂×湘西黄牛♀)和湘中黑牛(安格斯牛♂×安本杂F1代牛♀)之间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和肉品质的不同。选取22月龄左右、胎次相近、饲养管理水平一致的健康安格斯牛[(458.97±34.43) kg]、安本杂F1代牛[(426.21±27.75) kg]和湘中黑牛[(420.58±29.62) kg]各10头作为试验动物,分为3组,饲喂相同的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安格斯牛和湘中黑牛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以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总能(G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安本杂F1代牛(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安本杂F1代牛(P<0.05)。2)安格斯牛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肌酐(CRE)含量显著高于安本杂F1代牛和湘中黑牛(P<0.05)。3)安本杂F1代牛和湘中黑牛瘤胃pH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安格斯牛瘤胃氨态氮(NH3-N)、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安本杂F1代牛和湘中黑牛(P<0.05)。4)各组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安格斯牛的生长性能优于安本杂F1代牛和湘中黑牛,随着安格斯牛血统在湘西黄牛中比例的提高,湘中黑牛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优于安本杂F1代牛,而安本杂F1代牛和湘中黑牛更能抵抗后期育肥中高精料引起的肾脏损伤,本研究结果为湘中黑牛的品种选育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湘中黑牛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参数 肉品质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鉴定黑安格斯牛的纯度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亮宏 王楠 +3 位作者 邓占钊 李双 刘学玮 雷初朝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基于10头黑安格斯牛和60头对照组牛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黑安格斯牛的纯度、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方法]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通过对10头黑安格斯牛全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5,064,459个SNP位... [目的]基于10头黑安格斯牛和60头对照组牛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黑安格斯牛的纯度、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方法]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通过对10头黑安格斯牛全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5,064,459个SNP位点,其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15,观测杂合度(Ho)为0.2381,期望杂合度(He)为0.2430,表明黑安格斯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黑安格斯牛与欧洲普通牛聚为一类,其中有4头黑安格斯牛存在偏离情况,表明这4头牛主要与中国瘤牛与东亚普通牛韩牛之间存在杂交。[结论]10头黑安格斯牛中,6头为纯种黑安格斯牛,4头为杂种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纯度 全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粉对安格斯牛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10
作者 潘金海 马建强 +3 位作者 孙小磊 张涛平 昝林森 王洪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12,共16页
为探究银杏叶粉对安格斯牛生长性能、血液指标、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液代谢组的影响,选取25头12~16月龄平均体重453.8 kg的健康安格斯牛,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on,n=5)及3%(G3,n=5)、6%(G6,n=5)、9%(G9,n=5)和12%(G12,n=5)的... 为探究银杏叶粉对安格斯牛生长性能、血液指标、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液代谢组的影响,选取25头12~16月龄平均体重453.8 kg的健康安格斯牛,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on,n=5)及3%(G3,n=5)、6%(G6,n=5)、9%(G9,n=5)和12%(G12,n=5)的银杏叶粉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75 d。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银杏叶粉对安格斯牛的平均日增重有一定提升,显著提高了安格斯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与Con组相比,G9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G6和G9组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丙酸比例显著提高、乙酸比例显著降低。各组间瘤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著差异。在门水平上,与Con组相比,G6和G9组安格斯牛瘤胃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螺旋菌门(Spirochaet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与Con组相比,G6组未分类的F082科和Paludibacter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G9组未分类的F082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瘤胃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瘤胃代谢组结果显示,在正离子模式下,与Con组相比,G6、G9组的瘤胃中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他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在负离子模式下,与Con组相比,G6、G9组的瘤胃中二嗪和有机氧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其他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6%~9%的银杏叶粉对安格斯牛的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都有积极作用,改善了瘤胃发酵参数,并对瘤胃代谢物的组成也具有一定影响,建议银杏叶粉的最适添加量为基础日粮的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粉 安格斯牛 生长性能 血液指标 瘤胃微生物 瘤胃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不同月龄对安格斯牛肉质风味差异的影响
11
作者 李亚博 蒋秋斐 +5 位作者 陈亚飞 李德生 赵薇 佟丽佳 顾亚玲 张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89-297,共9页
旨在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探究不同月龄安格斯牛肉质风味差异的机制。以17,20,24月龄的安格斯牛为研究对象,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不同月龄安格斯牛背最长肌进行肉质性状检测和代谢组学分析。代谢组结果表明,分别在B17 vs B20、B17 vs B24... 旨在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探究不同月龄安格斯牛肉质风味差异的机制。以17,20,24月龄的安格斯牛为研究对象,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不同月龄安格斯牛背最长肌进行肉质性状检测和代谢组学分析。代谢组结果表明,分别在B17 vs B20、B17 vs B24和B20 vs B24组中鉴定出69,51,53个正离子差异代谢物,53,46,58个负离子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差异代谢物166个,下调差异代谢物164个。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到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等多个代谢途径,包括胰岛素抵抗、胆碱能突触、亚油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胰高血糖素信号传导以及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相关性分析表明,还原谷胱甘肽、甜菜碱、肉碱、胆碱、次黄嘌呤、棕榈油酸、柠檬酸和乳糖等关键代谢物与表型数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安格斯牛肉质的潜在候选代谢物。结果表明,不同月龄安格斯牛肉质风味存在显著差异,鉴定到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可以为今后安格斯牛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差异代谢物 代谢组学 牛月龄 牛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格斯牛育种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与同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0期89-91,共3页
通过系统剖析遗传改良、繁殖效率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加强遗传改良技术创新、繁殖效率提升和饲养管理改进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在遗传改良方面,应完善育种目标,拓宽遗传多样性,建立精准高效的遗传评估技术;在提高繁殖效率方... 通过系统剖析遗传改良、繁殖效率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加强遗传改良技术创新、繁殖效率提升和饲养管理改进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在遗传改良方面,应完善育种目标,拓宽遗传多样性,建立精准高效的遗传评估技术;在提高繁殖效率方面,应强化母牛发情检测、营养调控、疾病防控等新技术;在饲养管理方面,应优化精准饲养、疾病防控、数字化管理技术。通过多管齐下,以期显著提升安格斯牛种群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遗传改良 繁殖效率 饲养管理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育肥牛舍温湿度对安格斯牛血清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施安 王建东 +4 位作者 孙文阳 陈志龙 王瑞刚 姜武 侯鹏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5,共6页
为研究宁夏地区四季典型温湿度对安格斯育肥牛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和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安格斯育肥牛16头,同一圈舍群饲,监测养殖场全年温度和湿度,计算温湿指数(THI)。试验根据THI值设置对照期、冷应激期和热应激... 为研究宁夏地区四季典型温湿度对安格斯育肥牛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和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安格斯育肥牛16头,同一圈舍群饲,监测养殖场全年温度和湿度,计算温湿指数(THI)。试验根据THI值设置对照期、冷应激期和热应激期3个阶段,跟踪采集血样测定相应指标。结果表明:全年THI监测显示夏季六、七、八月份属于轻度热应激,冬季一、二月份属于轻度冷应激,其余月份处于舒适区;血清生化、免疫及抗氧化指标,冷应激期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极显著高于热应激期(P <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热应激期(P <0.01);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冷应激期<对照期<热应激期(P <0.01),生长激素(GH)含量冷应激期极显著高于对照期和热应激期(P <0.01),甲状腺素(T4)含量对照期显著高于热应激期(P <0.05)。综上,慢性冷热应激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育肥牛生化、免疫、抗氧化能力以及激素分泌水平,造成肉牛生长发育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育肥牛舍 温湿指数 冷应激 热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格斯牛和渤海黑牛杂交后代与渤海黑牛生产性能、肉质品质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岳庆磊 魏永昌 +7 位作者 李超 任思凯 张裕体 李明贵 袁方 章峰 陈托 陈维滨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该试验旨在提高渤海黑牛的生产性能,利用引进的国际优秀肉牛品种黑色安格斯牛的冷冻精液与渤海黑牛人工授精杂交,试验对安格斯牛×渤海黑牛(安×渤) F1代牛和渤海黑牛的屠宰性能及肉质品质进行观测,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 该试验旨在提高渤海黑牛的生产性能,利用引进的国际优秀肉牛品种黑色安格斯牛的冷冻精液与渤海黑牛人工授精杂交,试验对安格斯牛×渤海黑牛(安×渤) F1代牛和渤海黑牛的屠宰性能及肉质品质进行观测,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 18月龄、 24月龄时安×渤F1代牛的体重显著高于渤海黑牛(P<0.05);24月龄安×渤F1代牛胴体重、屠宰率显著高于渤海黑牛(P<0.05)。安×渤F1代牛肉的蛋白质、脂肪及微量元素铁和锌含量显著高于渤海黑牛(P<0.05);安×渤F1代牛肉的眼肌面积、 p H值、失水率均显著高于渤海黑牛(P<0.05),但熟肉率、剪切力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利用安格斯牛与渤海黑牛杂交改良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后代胴体重、屠宰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牛肉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渤海黑牛 安×渤F1代 杂交效果 屠宰性能 肉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与安格斯牛胴体及肉质性状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俐静 陈卓 +5 位作者 李娜 孙亚伟 李红波 宋雯雯 张杨 姚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700-4709,共10页
【目的】探明新疆褐牛与国外优良品种安格斯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体脂代谢相关基因及其产物表达的品种间的差异性。【方法】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24月龄新疆褐牛和安格斯牛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性状;采集背最长肌... 【目的】探明新疆褐牛与国外优良品种安格斯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体脂代谢相关基因及其产物表达的品种间的差异性。【方法】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24月龄新疆褐牛和安格斯牛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性状;采集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形态学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sase,FAS)、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激素敏感酯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瘦素(Leptin,LEP)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FAS、HSL、LP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新疆褐牛净肉率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而背膘厚度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其余所测定的胴体性状相关指标均无品种间差异(P>0.05)。2)新疆褐牛肉色L*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平均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皮下脂肪组织单位面积脂肪细胞个数极显著多于安格斯(P<0.01),其余所测定的肉品质性状相关指标均无品种间差异(P>0.05)。3)新疆褐牛与安格斯牛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FAS、FABP4、HSL、LPL、LEP等5个基因mRNA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新疆褐牛背最长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HSL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皮下脂肪组织中HSL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结论】研究发现新疆褐牛产肉性能较好;但安格斯牛肉色较亮,且嫩度较好,体肪沉积能力较强。两品种间脂代谢相关基因产物FAS和HSL蛋白差异可能与安格斯肉牛背膘厚度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安格斯牛 屠宰性状 肉品质 脂代谢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寒冷草原繁育的黑安格斯牛肌肉中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圆圆 李新淼 +8 位作者 Heshuote Mailisi 包音都古荣•金花 赵丽华 敖日格勒 祖拉 哈斯额尔敦 呼格吉勒图 侯荣伦 薛强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6-220,226,共6页
实验旨在分析在内蒙古寒冷草原条件下繁育的澳大利亚纯种黑安格斯牛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及其分布特点,为评价该牛肉品质提供基础数据。采集平均体重(706±26 kg)、21月龄的7头黑安格斯肉牛的里脊、三角牛腩、上脑、脖肉、肩肉、后腱、... 实验旨在分析在内蒙古寒冷草原条件下繁育的澳大利亚纯种黑安格斯牛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及其分布特点,为评价该牛肉品质提供基础数据。采集平均体重(706±26 kg)、21月龄的7头黑安格斯肉牛的里脊、三角牛腩、上脑、脖肉、肩肉、后腱、前腱、胸肉、牛腩膜、米龙和外脊共11个部位试样,测定其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并分析牛各部位中的分布规律。利用联合国粮农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提出的氨基酸模式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部位中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达64.72%、24.66%和12.43%;里脊和外脊分别以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最高,分别达43.22%和61.39%;里脊、外脊和三角牛腩分别以苦味、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为最高,分别达41.12%、36.92%和27.76%;3种呈味氨基酸在各部位样品中均有分布,且在脂肪沉积多的部位中呈高分布的趋势;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平均值分别为0.42和0.71,均高于理想蛋白质模式;各部位必需呈味氨基酸评分中,除苦味氨基酸中蛋氨酸+半胱氨酸外,其他必需呈味氨基酸评分均高于FAO/WHO氨基酸评分标准,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为标准评分模式的2倍。内蒙古寒冷草原繁育的黑安格斯牛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苦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在各部位分布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草原 安格斯牛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2家牛场引进安格斯牛的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布鲁氏菌病检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欣宇 叶锋 +7 位作者 钟旗 马晓菁 谢彩云 易新萍 赵红琼 姚刚 刘丽娅 谷文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8期17-20,共4页
为了解新疆当地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布鲁氏菌病对引进安格斯牛的影响,对2家牛场新引进的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进行BVD、IBR和布鲁氏菌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新引进的安格斯牛未检测出BVD抗原、IBR... 为了解新疆当地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布鲁氏菌病对引进安格斯牛的影响,对2家牛场新引进的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进行BVD、IBR和布鲁氏菌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新引进的安格斯牛未检测出BVD抗原、IBR病原核酸、布鲁氏菌感染抗体,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虽未检出BVD抗原,但IBR病原感染抗体阳性率为100%,且PCR核酸阳性率为20%,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阳性率为5%。结果表明,新引进的安格斯牛虽未感染这3种疫病病原,但引进后有较大的感染风险。结果提示,牛场需加强BVD、IBR和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全群免疫,筛选并淘汰感染牛,坚持自繁自养,慎重从场外引进牛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牛病毒性腹泻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布鲁氏菌病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胚胎移植安格斯牛生长性能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戴燚 杨正德 +2 位作者 曹娟 秦志敏 罗卫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1113-1116,共4页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地区胚胎移植安格斯牛初生至12月龄的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情况的观测,并与原产地同龄段安格斯牛和黎平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胚胎移植犊牛基本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生长性能较黎平本地黄牛明显提高;...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地区胚胎移植安格斯牛初生至12月龄的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情况的观测,并与原产地同龄段安格斯牛和黎平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胚胎移植犊牛基本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生长性能较黎平本地黄牛明显提高;公犊各年龄段体重明显低于原产地同龄段公犊,甚至低于胚胎移植母犊;不同年龄阶段日增重,公、母犊均以3月龄以前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胚胎移植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格斯牛体尺性状微卫星DNA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和荣 赵宗胜 +1 位作者 李岩 李大全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16,共3页
在BoVMap的Internet数据库选用4个微卫星DNA标记,初步研究了安格斯牛不同位点基因与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这4个微卫星标记在安格斯牛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8,10和8,这些等位基因分别与不同体尺性状间构成紧密相关;其多... 在BoVMap的Internet数据库选用4个微卫星DNA标记,初步研究了安格斯牛不同位点基因与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这4个微卫星标记在安格斯牛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8,10和8,这些等位基因分别与不同体尺性状间构成紧密相关;其多态信息含量值(PIC)分别为0.8398,0.8418,0.8649,0.7358,是高度多态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体尺 微卫星DNA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格斯牛UCP2和UCP3基因组织表达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娟 冯小芳 +6 位作者 母童 虎红红 马正旭 黄增文 王影 顾亚玲 蔡正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77-783,共7页
为了研究UCP2基因和UCP3基因在安格斯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CP2和UCP3基因在安格斯牛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背最长肌和皮下脂9种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UCP2和UCP3在所检测的组织中... 为了研究UCP2基因和UCP3基因在安格斯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CP2和UCP3基因在安格斯牛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背最长肌和皮下脂9种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UCP2和UCP3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UCP2在肺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次为脾脏和肾脏,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除肺脏外的其他组织(P<0.01),其余组织的表达量虽有差异,差异不显著(P>0.05);UCP3基因在皮下脂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P<0.01),其次为肾脏和肺脏,背最长肌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大肠、小肠、心脏、肝脏和脾脏组织(P<0.01),其余各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较低。通过对UCP2和UCP3基因在安格斯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揭示这两个基因在安格斯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拓展UCP2和UCP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为安格斯牛的育种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P2基因 UCP3基因 安格斯牛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