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国际法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雪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在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确立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规则和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建立在以安理会为核心、以联合国为基础之上的国际集体安全体制,面临新问题时显得危机重重。国际情势的变迁,严重震荡着安理会原有的权力结构以... 在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确立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规则和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建立在以安理会为核心、以联合国为基础之上的国际集体安全体制,面临新问题时显得危机重重。国际情势的变迁,严重震荡着安理会原有的权力结构以及由此确立的权力秩序,与此相关,国际法律秩序也遭遇严重挑战。安理会改革的主张各有利弊,其中涉及诸多的国际法律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助于安理会改革的顺利进行,并期望由此推动和平稳定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联合国 国际和平与安全 集体安全体制 国际法律秩序 全球化时代 国际新秩序 国际秩序 权力秩序 法律问题 二战后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论焦点和集团重组——政府间谈判阶段的安理会改革 被引量:4
2
作者 毛瑞鹏 《国际展望》 CSSCI 2017年第1期70-89,共20页
联合国大会第62/557号决定标志着安理会改革由"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模式转变为政府间谈判模式。在政府间谈判阶段,各种改革力量围绕谈判框架和谈判原则展开了激烈交锋。成员国主导原则得到了中国以及"团结谋共识"... 联合国大会第62/557号决定标志着安理会改革由"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模式转变为政府间谈判模式。在政府间谈判阶段,各种改革力量围绕谈判框架和谈判原则展开了激烈交锋。成员国主导原则得到了中国以及"团结谋共识"集团的积极支持。同时,改革中的一些主要集团也发生着分化和重组。在原有的四国集团、"团结谋共识"、非洲联盟等国家集团之外,L69集团、小岛国家联盟等新的集团也日益活跃起来。印度等国家领导的L69集团试图扮演协调各方立场的角色。非洲联盟内部的立场分歧有加剧的趋势,成为影响改革进展的一大变数。美国在这一阶段调整了对印度"入常"的态度,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为此,中国在政府间谈判中宜采取"低介入"的策略,防止安理会改革成为离间中印和中非关系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安理会改革 政府间谈判 成员国主导原则 集团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进程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刚 梁嘉真 《天府新论》 CSSCI 2011年第2期14-20,共7页
在联合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关于安理会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安理会改革从1993年成立工作组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经历了三大阶段,出现了不少方案。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与联合国机制之间存在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矛盾,... 在联合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关于安理会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安理会改革从1993年成立工作组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经历了三大阶段,出现了不少方案。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与联合国机制之间存在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矛盾,以及改革程序的复杂,导致了改革的进程比较缓慢。基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联合国的改革可走一条"先标准后地位、先扩大后否定"的渐进式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安理会改革 四国联盟 团结谋共识集团 非洲集团 常任理事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组织规范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困境 被引量:4
4
作者 毛瑞鹏 《天府新论》 CSSCI 2008年第3期15-18,共4页
否决权的存在降低但没有封闭改革机制的开放性。代表性原则和效力原则是关于安理会改革的两个主要的指导原则。联合国创立时大国优先和大国一致原则受到日益强烈的质疑,然而,由于各国对安理会代表性原则存在多种理解,很难达成共识,而效... 否决权的存在降低但没有封闭改革机制的开放性。代表性原则和效力原则是关于安理会改革的两个主要的指导原则。联合国创立时大国优先和大国一致原则受到日益强烈的质疑,然而,由于各国对安理会代表性原则存在多种理解,很难达成共识,而效力原则在美国等国家的支持下对代表性原则展开的批判也削弱了代表性原则的合法性,导致了安理会改革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国际组织规范 代表性原则 效力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格局角度透视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之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向阳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5-39,共5页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场谋求21世纪国际格局主导权的斗争正围绕着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激烈进行。围绕安理会改革,国际社会大致划分为联合国秘书长及其工作团队、“四国集团”、“团结谋共识”、非洲联盟、美国、中国与俄罗斯等几大力...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场谋求21世纪国际格局主导权的斗争正围绕着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激烈进行。围绕安理会改革,国际社会大致划分为联合国秘书长及其工作团队、“四国集团”、“团结谋共识”、非洲联盟、美国、中国与俄罗斯等几大力量,彼此之间既有共识与合作,又有斗争与较量,其实质则是谋求21世纪国际格局的主导权。中俄协调安理会改革立场的目的是构筑国际新格局。安理会是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载体,安理会改革的实质是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变革。安理会改革之争反映了国际社会不同力量之间对当前与未来国际格局的不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安理会改革 国际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格局变化与安理会改革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启荣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3,共3页
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硝烟之中的联合国迄今已走过65年的历程,它所处的国际格局亦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曾经主导雅尔塔体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此后伴随全球化的发展与全球性... 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硝烟之中的联合国迄今已走过65年的历程,它所处的国际格局亦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曾经主导雅尔塔体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此后伴随全球化的发展与全球性问题的凸显,国际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格局 安理会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 全球性问题 90年代 苏联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发展及趋势
7
作者 牛仲君 崔越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是冷战后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一方面,随着会员国的增加,安理会代表性不足及效率性缺乏的状况,使改革的呼声不断;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集团的利益各异,分歧巨大,使各种方案均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自20世纪9...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是冷战后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一方面,随着会员国的增加,安理会代表性不足及效率性缺乏的状况,使改革的呼声不断;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集团的利益各异,分歧巨大,使各种方案均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安理会改革在改革工作组、高级别名人小组和政府间谈判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无法解决以"四国联盟"为代表的"争常派"和以"团结谋共识"集团为代表的"阻常派"之间的矛盾,在核心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因此,为了消除这种分歧,今后只有通过不断对话与协商的方式来形成折中与妥协的方案,才能早日完成安理会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四国联盟” “团结谋共识”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8
作者 宋黎磊 洪邮生 《唐都学刊》 2005年第5期56-61,共6页
作为典型的开放系统的联合国安理会,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实质性改革受到它原有权力结构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根据2004年12月联合国名人小组改革报告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2005年3月向第59届联大提交的改革报告中关于否决权... 作为典型的开放系统的联合国安理会,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实质性改革受到它原有权力结构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根据2004年12月联合国名人小组改革报告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2005年3月向第59届联大提交的改革报告中关于否决权、扩充安理会两方案和侯选国标准三个问题的有关内容,以及现任常任理事国、主要候选国、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性大国对报告的几项建议的态度,安理会进行第二次正式调整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安理会改革 高级别名人改革小组报告 安理会否决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前景之管见
9
作者 张莉清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联合国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其核心机构安理会的改革尤为重要。“名人小组”提出的安理会扩容方案集中了各方意见,既遵循了公平地域分配原则,又体现了贡献原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由于安理会的改革关系到国际社会权力再分配的大局,各国... 联合国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其核心机构安理会的改革尤为重要。“名人小组”提出的安理会扩容方案集中了各方意见,既遵循了公平地域分配原则,又体现了贡献原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由于安理会的改革关系到国际社会权力再分配的大局,各国的激烈较量势将难免,众望所归的安理会改革因之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改革之路仍是曲折漫长。若各方不能达成一致,改革的前景不仅黯淡,甚至有可能葬送联合国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联合国 前景 管见 权力再分配 分配原则 贡献原则 国际社会 操作性 大势 名人 地域 公平 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理会改革问题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京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17,63,共7页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安理会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有效反映当今世界的现实和需要,促使安理会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为安理会权力结构的核心内容的常任理事国和否决权等问题将是改革的焦点所在。 改革最终结果如何,有待观察,但目前看来: 1....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安理会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有效反映当今世界的现实和需要,促使安理会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为安理会权力结构的核心内容的常任理事国和否决权等问题将是改革的焦点所在。 改革最终结果如何,有待观察,但目前看来: 1.改革进程近期内很难取得重大进展;2.改革不会彻底打破现有的权力结构;3.改革的最终结果将是妥协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常任理事国 权力结构 联合国会员国 问题浅析 改革进程 《联合国宪章》 工作程序 安全理事会 《宪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履维艰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莉清 刘利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5,共3页
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联合国何去何从,其权力核心机构--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的改革至关重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3年11月宣布组建的一个包括泰国前总理阿南、中国前副总理钱其琛等16名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影响力的权威人... 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联合国何去何从,其权力核心机构--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的改革至关重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3年11月宣布组建的一个包括泰国前总理阿南、中国前副总理钱其琛等16名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影响力的权威人士组成的"威胁、挑战与改革"高级别名人小组经过一年的研究后,于2004年12月2日向安南提交了名为<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我们共同的责任>的报告,报告中有关扩大安理会扩容的内容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新一轮的安理会改革即将拉开帷幕.在新成员的入选上有关各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谁将胜出,世人将拭目以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2003年11月 2004年12月 联合国秘书长 安全理事会 权威人士 国际事务 前总理 影响力 钱其琛 副总理 安南 权力 提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面面观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理会改革课题组 《国际资料信息》 2005年第7期8-14,共7页
关键词 联合国 安理会改革 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成员 安理会扩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对日关系的契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13
作者 陈会颖 《跨世纪》 2008年第8期1-3,共3页
进入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2005年前后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日本“争常”、中国的立场、中日关系等形成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话题。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日本的“争常”失败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只能说暂告一段落。联... 进入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2005年前后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日本“争常”、中国的立场、中日关系等形成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话题。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日本的“争常”失败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只能说暂告一段落。联合国的改革还要继续,国际力量的分化重组不会停止,日本的“争常”努力更不会轻易放弃。所以深入分析日本“入常”的可能性和中国的应对策略,探讨中日关系与联合国改革的良性互动,在国际格局调整的大背景和国际组织的大框架下来展望中日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笔者认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恰可以为双边关系新的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日关系 安理会改革 契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14
作者 尤鲁明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2004年11月3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的“威胁、挑战和改革问题高级别小组”公布了题为《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的报告。该报告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做了详尽分析,对联合国如何应对这些威胁提出了101项改革建... 2004年11月3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的“威胁、挑战和改革问题高级别小组”公布了题为《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的报告。该报告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做了详尽分析,对联合国如何应对这些威胁提出了101项改革建议。其中,有关安理会改革的两套方案尤为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秘书长 安理会改革 共同责任 安全威胁 国家 安南 挑战 世界 改革问题 公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以安理会“制裁决议”为视角
15
作者 陈红艳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0-19,共10页
巨大的历史变迁构成了安理会改革的强烈动因。通过历史考察发现,安理会改革表面动力十足,实际上内在动机各异,发力方向不一。为打破“旧常规”,安理会改革不断上演攻防拉锯战,成为各方深度博弈的“新常态”。安理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维... 巨大的历史变迁构成了安理会改革的强烈动因。通过历史考察发现,安理会改革表面动力十足,实际上内在动机各异,发力方向不一。为打破“旧常规”,安理会改革不断上演攻防拉锯战,成为各方深度博弈的“新常态”。安理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而不是为了满足或平衡成员国的利益及权力分配。由于少数国家没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确行使制裁决议否决权,偏离联合国宪章精神,导致决议执行不力,影响了安理会的权威。改革应围绕如何更好地应对国际社会面对的挑战和威胁,聚焦从顶层设计角度完善总体方案。因此,中国应把握好安理会扩大规模问题的发展方向,在安理会改革的权力角逐中采取正确的应对方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否决制 制裁决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重提安理会改革
16
《中国西部》 2008年第4期12-12,共1页
有关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的谈判文件草案近日出炉。草案中建议在目前15个理事国的基础上增加7个理事国,使其扩大到22个国家。增加的7个国家为亚洲两个,非洲两个,拉美一个,东西欧各一个。草案中提出的扩大方案包括:使除东欧以外的... 有关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的谈判文件草案近日出炉。草案中建议在目前15个理事国的基础上增加7个理事国,使其扩大到22个国家。增加的7个国家为亚洲两个,非洲两个,拉美一个,东西欧各一个。草案中提出的扩大方案包括:使除东欧以外的六个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不增加常任理事国,而增设任期为五年的准常任理事国;增加现行的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数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联合国 常任理事国 任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理会改革再起风云
17
作者 无语 《董事会》 2005年第9期19-19,共1页
自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联合国玻革方案以来.多方势力已经较量数个回合。“四国联盟”——日本、印度、德国和巴西——向59届联大提交方案希望将联合国安理会席位从目前的15个增至25个并增设6个常任理事国。而非洲联盟经过四次告议磋... 自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联合国玻革方案以来.多方势力已经较量数个回合。“四国联盟”——日本、印度、德国和巴西——向59届联大提交方案希望将联合国安理会席位从目前的15个增至25个并增设6个常任理事国。而非洲联盟经过四次告议磋商后统一立场.反对“四国提案”.而要求增加6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和5个非常任理事国。几十大国的外交部长级会议开过多次.也没有能协调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联合国秘书长 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安理会 非洲联盟 部长级会议 否决权 提交 四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复杂局面中推动多边关系和平发展——评中国应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18
作者 朱虹 《新东方》 2006年第7期55-59,共5页
关键词 联合国大会 安理会改革 和平发展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集体安全制度 常任理事国 中国 世界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理会改革与大国博弈的多智能体模拟 被引量:11
19
作者 罗杭 孟庆国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155,160,共20页
作者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背景下的大国博弈与决策机制为例,基于多智能体建模与仿真技术,通过概念模型(因果关系图)、数学模型(变量定义与规则设计)和计算机模型(Netlogo软件编程)的完整建模过程,构建一个安理会改革方案比较的多智能... 作者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背景下的大国博弈与决策机制为例,基于多智能体建模与仿真技术,通过概念模型(因果关系图)、数学模型(变量定义与规则设计)和计算机模型(Netlogo软件编程)的完整建模过程,构建一个安理会改革方案比较的多智能体仿真系统。作者以效率(数量效率-质量效率)与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为主要衡量标准,构建严格的实验环境,模拟比较和测度不同改革方案和参数设置下安理会各理事国的博弈进程和决策结果,探讨了个体利益和联盟利益的权重分配、现有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存废问题、安理会扩大后的成员规模(新增成员数量)、新增常任理事国是否应当享有否决权等关键性、争议性议题,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规划提供理论建议和技术支持,是复杂性科学理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特别是多智能体理论与技术)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的前沿拓展,赋予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科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论体系和一次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方案比较 计算群体决策 多智能体模拟
原文传递
权力分享与美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4
20
作者 毛瑞鹏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76,6,共19页
权力分享视角有助于揭示霸权国是否,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会接受新兴国家的权力增长要求。认同、扶持和退让是权力分享的基本模式。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政策选择便是一种国际权力分享行为。安理会的决策程序和理事国的双重地位... 权力分享视角有助于揭示霸权国是否,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会接受新兴国家的权力增长要求。认同、扶持和退让是权力分享的基本模式。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政策选择便是一种国际权力分享行为。安理会的决策程序和理事国的双重地位为美国实施权力分享提供了动机。支持与之具有相近投票倾向的国家进入安理会,被美国视为提高决策能力的手段。同时,面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压力,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选择扶持和退让,也成为美国构建均势、维护霸权的可能的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安理会改革 政策选择 权力分享 决策能力 制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