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部植被指数和水热因子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军纪 杨更强 +3 位作者 曹秋梅 刘彬 王蕾 尹林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8,共5页
根据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和北部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的MODIS影像数据和相关气象数据,对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及水热因子(七月份均温、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进行... 根据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和北部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的MODIS影像数据和相关气象数据,对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及水热因子(七月份均温、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年至2012年,该保护区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均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升高;北部植被的NDVI指数在2003年达到最高值、2006年明显下降、之后持续升高但均低于2003年水平,而RVI指数则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该保护区南部和北部的七月份均温和年均温均在2003年最低、之后逐渐升高,其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北部NDVI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南部和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均与年均温、七月份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北部植被的NDVI指数仅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其RVI指数与七月份均温和年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该保护区南部相比,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均较低,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也较低,但七月份均温却较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与同期的水热因子变化相比,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和北部植被的NDVI指数虽然具有较明显的时滞效应,但仍然能够较好地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而它们的植被RVI指数变化不明显,不适用于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影像研究。总体来看,该保护区的荒漠植被的生长缓慢但生长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比值植被指数(RVI) 时滞效应 水热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初报
2
作者 王亮 裴鹏祖 +2 位作者 任廷锋 田瑞祥 李果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2期94-100,共7页
采用公里网格布设法,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设置红外触发相机20部,对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到兽类4目5科7属7种,鸟类4目7科7属8种,包括北山羊、金雕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采用公里网格布设法,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设置红外触发相机20部,对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到兽类4目5科7属7种,鸟类4目7科7属8种,包括北山羊、金雕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盘羊、猞猁、狼和短耳鸮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兽类中北山羊和中亚兔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鸟类中石鸡和漠即鸟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物种稀疏曲线显示,兽类在3个月后趋于稳定,鸟类在10个月后趋于稳定,表明调查取样充分。本次初步调查基本上掌握了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鸟兽本底信息,总结讨论了红外相机在鸟兽资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地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监测 野生动物 物种多样性 物种稀疏曲线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触发相机在荒漠区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以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为例
3
作者 王亮 杨增武 +2 位作者 田瑞祥 陶金鼎 包新康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5期7-11,共5页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安西板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安西板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5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17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北山羊、岩羊、中亚兔;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红嘴山鸦、岩鸽、石鸡。分析讨论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保护区监测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监测 红外触发相机 荒漠地区 安西极荒漠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军纪 王蕾 +4 位作者 刘彬 杨更强 曹秋梅 陈艳锋 尹林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8-103,共6页
依据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体系和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特征,结合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和社会状况相关资料,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并通过计算获得安西国家级自然保... 依据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体系和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特征,结合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和社会状况相关资料,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并通过计算获得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对保护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南片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处于"优"级别,而北片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处于"中等"级别,总体上,保护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稳定良好,与实际相符,说明该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该研究将为荒漠地区资源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体系 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