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博采之窗
- 1
-
-
-
出处
《党史博采(上)》
2004年第7期28-30,共3页
-
文摘
“文革”初期康生写给毛泽东的秘信1966年5月25日下午2时许,北京大学大饭厅的东墙上出现了一张聂元梓等署名的大字报,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这张大字报,堪称“文化大革命”“五一六通知”以来的第一声“
-
关键词
宋硕
聂元梓
五一六通知
文化革命
第一声
彭佩云
东墙
革命队伍
富田事变
外篇
-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妙用长短句
- 2
-
-
作者
王昌大
向晓舟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
-
出处
《语文天地》
2007年第13期23-24,共2页
-
文摘
作文时用长句好还是用短句好?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长句短句,各有千秋,各尽其妙,不信请看:以短取胜吴伯箫的《猎户》开头:"秋收,秋耕,秋种,
-
关键词
短句
长句
宋硕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千锤百炼 无欲则刚
- 3
-
-
作者
李友滨
宋诚
张玉如
-
出处
《北京党史研究》
CSSCI
1990年第6期38-41,共4页
-
文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无欲则刚"是林则徐引伸孔子的一句名言以自勉。是说为人要刚正不阿很不容易,一个头脑里装满私欲的人,脊梁骨绝对直不起来。在"文化大革命"逆流恶浪中,需要硬骨头,而能够明辨风向,更是难能可贵。宋硕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党的好儿子。刚正不阿的优秀品德,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经过千锤百炼获得的。
-
关键词
无欲则刚
壁立千仞
宋硕
大学部
有容乃大
一片丹心
思想情况
中央领导
北京地质学院
法制教育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一个人和一个时代——怀念冯基平同志
- 4
-
-
作者
张文松
-
出处
《北京党史研究》
CSSCI
1990年第1期42-44,共3页
-
文摘
"文化大革命"使卷入这场风暴的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这一段历史早已有了全面、正确的总结,无需晓晓不休。唯独对于那些曾经坚韧地战斗过来的同志,却值得我们永久的怀念,因为他们始终保持了对于共产主义坚贞不渝的信念,坚持真理,明辨是非,顽强地战斗到"四人帮"被粉碎。其中的佼佼者就有冯基平同志。我和基平同志是先后被关入秦城监狱,又在同一年先后被"解除监护",但是八九年"同窗",谁也不知道谁在哪里。独处斗室之中,与世隔绝,各有各的小天地。
-
关键词
冯基平
《红旗》杂志
宋硕
坚持真理
个人迷信
钢铁意志
反革命集团
非党员
无所不谈
党的领袖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北京党史研究》一九九○年总目录
- 5
-
-
-
出处
《北京党史研究》
CSSCI
1990年第6期55-56,共2页
-
-
关键词
党史工作
社会主义时期
革命史
南陈北李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现代革命
中国政党
宋硕
党史资料
冯基平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彭真同志与北大社教——我的所见所闻
- 6
-
-
作者
龚育之
-
出处
《百年潮》
CSSCI
2002年第7期21-29,共9页
-
文摘
(一)毛泽东一九六四年八月十八日的谈话
我同彭真同志第一次面对面地接触和谈话,是一九六四年八月,在北戴河.
-
关键词
彭真同志
张子意
中央书记处会议
二月提纲
社教工作队
二十三条
北大社教运动
许立群
技术物理系
宋硕
党内走资派
阶级斗争为纲
五一六通知
纠“左”
阶级报复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暮春好色男
- 7
-
-
作者
MewMew
杨志杰
-
出处
《风采》
2007年第5期140-143,共4页
-
文摘
春色渐浓,转眼间已近初夏,在这一年中最缤纷的季节里,让男人的好色神经充分觉醒,体验一把绚丽的春色时尚,做个高调又优雅的暮春好色男!
-
关键词
宋硕
安全色
针织衫
黄色系
-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首都红卫兵“五大领袖”沉浮录
- 8
-
-
作者
江沛
-
出处
《党史博览》
1994年第3期30-35,1,共7页
-
文摘
历史的巨浪把他们推向波峰,又把他们拉回谷底。曾几何时,他们凭着嗅觉、勇敢和口才脱颖而出。那是何等的风光——五大领袖啊!光环一般的称誉,令多少红卫兵小将五体投地。 光环终于退去。面对铁窗,“领袖”们开始反思昨天的一切。 历史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
关键词
五大领袖
聂元梓
蒯大富
北京地质学院
第一张大字报
宋硕
王洪文
张春桥
红卫兵运动
二月逆流
-
分类号
D23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史无前例的红卫兵“大串连”
- 9
-
-
作者
江沛
-
出处
《党史博览》
1994年第5期26-29,17-1,共6页
-
文摘
“来京参观一律免费乘坐火车”,一纸九五通知掀起了“大串联”的狂潮。今天的人已无法想象,3平方米的车内空间,怎样装下了二三十个红卫兵。10万小将同时涌进大寨,那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唯有苦了大寨人,只好电求中央空投衣食,以解燃眉之急。 这就是1968年的大串联。它是空前的,但愿也是绝后的。
-
关键词
省委机关
大寨人
车内空间
工人赤卫队
宋硕
北京地质学院
革命学生
大中学校
大连海运学院
南京军区
-
分类号
D23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