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映震机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宝东 魏学峰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本文通过对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特点介绍,以及地下水宏观异常、动物宏观异常、地光、地声的产生原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各种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产生,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发生剧烈变化所造成的。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具有独特的映震特征... 本文通过对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特点介绍,以及地下水宏观异常、动物宏观异常、地光、地声的产生原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各种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产生,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发生剧烈变化所造成的。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具有独特的映震特征,在地震预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宏观前兆异常 特点 映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M_S 8.0地震的地下流体与宏观异常及地震预测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9
2
作者 车用太 刘成龙 +2 位作者 鱼金子 官致君 李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8-838,共11页
在汶川MS8.0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宏观前兆异常的现场调查基础上,认真分析目前地震预测的困难与能力之后,认为汶川MS8.0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认为汶川MS8.0地震前前兆异常的数量偏少,但仍有一定规模的地... 在汶川MS8.0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宏观前兆异常的现场调查基础上,认真分析目前地震预测的困难与能力之后,认为汶川MS8.0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认为汶川MS8.0地震前前兆异常的数量偏少,但仍有一定规模的地下流体异常与明显的宏观临震异常;还认为震前作出预测可能困难,但震前有所觉察应是可能的。为提高中国地震预测能力,提出了要改革目前的"监测、预测、研究三分离"的管理机制和"专业与地方两条线"的管理体制,要改变地震日常分析预报中"电脑代替人脑"的工作现状和过早地"程式化与规范化"的工作模式,要提倡创新性的科学探索,要重视前兆异常的震前调查与落实,要重视宏观异常的监测与研究等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地震预测 地下流体异常 宏观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