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宏观历史研究借用二手材料的界限及风险防范
1
作者 代继华 彭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64,157,共14页
历史研究中,原始材料的评价标准具有唯一性,而使用二手材料又是一个普遍的做法,尤其是单个史学家在社会需要、在全球史编撰等的相互作用下,面对无限的材料,必需借用二手材料进行宏观历史研究。要解决这一矛盾,要明确必需不是随意,更不... 历史研究中,原始材料的评价标准具有唯一性,而使用二手材料又是一个普遍的做法,尤其是单个史学家在社会需要、在全球史编撰等的相互作用下,面对无限的材料,必需借用二手材料进行宏观历史研究。要解决这一矛盾,要明确必需不是随意,更不是滥用;其界限是适用于历史理论和历史思想的探索、宏观历史比较研究和大型综合史书编撰三大领域。唯有如此,宏观历史研究才能在历史理论和历史比较以及历史多样化解释等方面有所创新和贡献,充分展现其史学意义,促进实现史学社会功能。宏观历史研究借用二手材料存在风险,借用必须以新意为依归。通过坚持研究目标服从材料的原则,坚守学术规范等,防范风险还是有希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历史研究 二手材料 借用 界限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历史比较与中国落伍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聚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宏观历史比较,量的角度应着眼于社会形态结构中体现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普遍意义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质的角度应着眼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是否具有现代性。现代... 宏观历史比较,量的角度应着眼于社会形态结构中体现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普遍意义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质的角度应着眼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是否具有现代性。现代性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即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人本主义。中国的落伍非自近代始,亦非自明代中后期始。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政治上专制集权,没有民主制度,这是造成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弄清中国落伍的根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历史比较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现代性 落伍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宏观历史”中的“微观人性”——评林佩芬历史小说《故梦》
3
作者 周翔 《满语研究》 201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故梦》是台湾籍满族作家林佩芬的半自传体小说,时间跨度从1921年至1989年,以八旗贵族遗民陆氏家族近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而创作的。在《故梦》的创作过程中,林佩芬并非抱着复原史实的态度进行书写,而是将历史与人物融合,试图在&q... 《故梦》是台湾籍满族作家林佩芬的半自传体小说,时间跨度从1921年至1989年,以八旗贵族遗民陆氏家族近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而创作的。在《故梦》的创作过程中,林佩芬并非抱着复原史实的态度进行书写,而是将历史与人物融合,试图在"宏观历史"背景下探究"微观人性"。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纵横开阔的历史写作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是林佩芬的创作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梦》 宏观历史 微观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洁琼 《学周刊》 2017年第17期28-30,共3页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争是史学大家们持续讨论的焦点,它涉及到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争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历史教学。通过教学案例可以很好地探讨教师进行宏观教学与微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如有效将两...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争是史学大家们持续讨论的焦点,它涉及到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争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历史教学。通过教学案例可以很好地探讨教师进行宏观教学与微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如有效将两者结合,可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历史 微观历史 中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宏观历史视阈下的丝绸之路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杜玉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5-17,共3页
作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汉唐时期的宏观历史环境紧密相连,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汉唐的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政治文明等与丝绸之路密切联系,为互相繁荣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汉唐的丝绸之路是丝... 作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汉唐时期的宏观历史环境紧密相连,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汉唐的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政治文明等与丝绸之路密切联系,为互相繁荣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汉唐的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自开通到发展的鼎盛时期,对中国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多民族文化结构及特色民风民俗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汉唐历史作为背景,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的宏观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 宏观历史 丝绸之路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历史记忆与宏观历史叙述之间的关系——以《被掩埋的巨人》为例
6
作者 赵朋朋 王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34期48-51,共4页
在个体历史记忆与宏观历史叙述的关系层面上,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同时又互相补充。本文结合历史记忆理论,以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这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个体历史记忆与宏观历史叙述之间的关系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以期... 在个体历史记忆与宏观历史叙述的关系层面上,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同时又互相补充。本文结合历史记忆理论,以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这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个体历史记忆与宏观历史叙述之间的关系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以期为相关学者解读这部小说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历史记忆 宏观历史叙述 《被掩埋的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用宏观历史观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重周 《成才之路》 2017年第31期97-97,共1页
用宏观历史观构建高中历史课堂, 能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理论, 要让生活走进历史课堂, 要引导学生理清历史脉络.
关键词 宏观历史 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历史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宏观历史教学的一些做法
8
作者 张如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Z1期66-68,共3页
加强宏观历史教学,关键是个通字。既然通史所叙述的是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宏观史学,那么,将通史讲通就得将纵横关系讲通,讲通纵横关系,就要把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情纳入一定的时空关系的历史坐标中,纳入一定的科学体系和结构之中,使之... 加强宏观历史教学,关键是个通字。既然通史所叙述的是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宏观史学,那么,将通史讲通就得将纵横关系讲通,讲通纵横关系,就要把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情纳入一定的时空关系的历史坐标中,纳入一定的科学体系和结构之中,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然后再讲清其发展演变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等思维活动,形成整体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进而看清历史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历史 历史发展规律 纵向发展 有机整体 发展演变过程 整体概念 政治史 德国史 历史坐标 驾驭全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观数据到宏观历史:作为桥梁的数字史学 被引量:9
9
作者 梁晨 李中清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SSCI 2021年第2期84-92,159,共10页
史学研究的理想境界通常被视为融合"求实"和"求是"两种不同研究旨趣,以微观实证研究为基础,探讨大历史变迁的特征与规律,达成宏观叙事。拉长研究时段和拉低研究视角曾被视为达成理想的两种重要方法,但视角转换后研... 史学研究的理想境界通常被视为融合"求实"和"求是"两种不同研究旨趣,以微观实证研究为基础,探讨大历史变迁的特征与规律,达成宏观叙事。拉长研究时段和拉低研究视角曾被视为达成理想的两种重要方法,但视角转换后研究对象和史料规模巨增,对两种理路均构成巨大挑战,以至收效有限。相较而言,以个人或其他单元级(unit-level)微观史料数据(信息)为基础构建量化数据库,开展多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数字史学研究,能更有效地集合大规模、长时段微观史料,形成扎实的中观研究,为构建宏观史论提供宽广且坚实的基础,在沟通微观与宏观的同时,亦为更好地平衡"求实"与"求是"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数据 宏观历史 数字史学 量化历史 数据库
原文传递
从宏观比较历史分析到微观比较历史分析——拓展中国革命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应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宏观比较历史分析"方法源于社会学,但此方法在历史学中的应用则面临合理性和应用范围等方面的质疑。宏观比较历史分析与实证史学常常难以进行对话。微观比较历史分析可重建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对话平台。微观比较历史分析的应... "宏观比较历史分析"方法源于社会学,但此方法在历史学中的应用则面临合理性和应用范围等方面的质疑。宏观比较历史分析与实证史学常常难以进行对话。微观比较历史分析可重建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对话平台。微观比较历史分析的应用有助于推进中国革命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比较历史分析 微观比较历史分析 中国革命史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宏观社会历史观探讨之二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功达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1-12,共2页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宏观社会历史观的重要内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必然推论。此种被学术界长期所忽视的观点对于理解马克思晚年倾心研究上古历史,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有裨益。对于马克思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宏观社会历史观的重要内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必然推论。此种被学术界长期所忽视的观点对于理解马克思晚年倾心研究上古历史,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有裨益。对于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才能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 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 宏观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历史题材展览形式设计之“以小见大”——以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薄海昆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7-174,I0006,共9页
博物馆宏观历史题材展览形式设计除了重在营造浓烈氛围、美化视觉效果外,还应从细微之处入手,运用特殊技巧诠释展览主题,着力做到“以小见大”。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从小空间营造大气势、小装置演绎大时空、小展品构建大气场、小... 博物馆宏观历史题材展览形式设计除了重在营造浓烈氛围、美化视觉效果外,还应从细微之处入手,运用特殊技巧诠释展览主题,着力做到“以小见大”。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从小空间营造大气势、小装置演绎大时空、小展品构建大气场、小图案勾勒大意境、小视窗激发大认知等五方面,就宏观历史题材展览的形式设计如何实现“以小见大”作了积极尝试。要实现宏观历史题材展览形式设计的“以小见大”,应准确把握展览的形式与内容相互关系,注重厘清主次关系、紧扣主题内容、合理装点文物、坚持适度原则、重在精心打磨,在重点谋划总体布展格局的同时,抓住某些小环节精雕细琢,从而让形式设计方案舒适协调、特色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宏观历史题材展览 形式设计 技巧运用 以小见大
原文传递
宏观历史中的个人书写——《王蒙自传》研究
13
作者 刘涛 《现代传记研究》 2014年第2期107-117,227,共12页
《王蒙自传》以个人书写的方式对宏大历史进行了个人化的再现与阐释,从而为解决传记文学中历史与文学的拮据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这部自传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真实和个体之间关系的独特认识,并且以散文化的笔法和精妙的叙事技巧,为读者... 《王蒙自传》以个人书写的方式对宏大历史进行了个人化的再现与阐释,从而为解决传记文学中历史与文学的拮据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这部自传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真实和个体之间关系的独特认识,并且以散文化的笔法和精妙的叙事技巧,为读者记述了一部宏观历史下的个人当代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历史 个人书写 《王蒙自传》
原文传递
批评需要宏观意识、历史意识——以内蒙古当代小说批评的误区为例
14
作者 王金山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2-87,共6页
内蒙古当代小说批评中,带有反思性质的批评文本取得了很大的实绩。这些批评富有理论锐气和学术勇气,为我区文学批评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度阐释和理论错位两个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批评中缺乏... 内蒙古当代小说批评中,带有反思性质的批评文本取得了很大的实绩。这些批评富有理论锐气和学术勇气,为我区文学批评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度阐释和理论错位两个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批评中缺乏宏观意识及历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批评 过度阐释 理论错位 宏观意识与历史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优化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资源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6-60,186,共5页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特有文化形态的依托和载体。能否挖掘、保护、梳理好历史文化资源,关系到城市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关涉到城市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历史文化资源,不但要挖掘、整理、保护,更要优化。优化历史文化资源,就是在文明...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特有文化形态的依托和载体。能否挖掘、保护、梳理好历史文化资源,关系到城市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关涉到城市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历史文化资源,不但要挖掘、整理、保护,更要优化。优化历史文化资源,就是在文明的大背景下,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理清历史发展脉络,理清文明发展足迹,理清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进而树立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历史文化资源 宏观历史 历史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 被引量:8
16
作者 时殷弘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6,共7页
历史研究有“经世致用”、“智识兴趣”、“人类自我认识”这三类基本目的,它们又各自导致种种优劣有别的不同史学。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决定了宏观思考至关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史事探究达到在总体上的统一性和揭示历史的深层含义。与此... 历史研究有“经世致用”、“智识兴趣”、“人类自我认识”这三类基本目的,它们又各自导致种种优劣有别的不同史学。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决定了宏观思考至关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史事探究达到在总体上的统一性和揭示历史的深层含义。与此相关,理论对于具体的历史研究有优越的启示、梳理和升华功能,并且对于历史经验和教益能起到特别有力的推广作用。历史思索和论说的理论化包括(1)现成理论的连贯的运用,(2)理论性的创造式宏观思考。成熟和高超的理论化是隐含的而非明示的,有机的而非教条的,倚重经典方法而非滥用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特别是经世致用,使当代史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历史宏观思考 理论化 当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利安·巴恩斯对于“历史真实”的具体文本表现探析——评《朱利安·巴恩斯的历史书写研究》
17
作者 张慧慧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I0016-I0016,共1页
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写作风格独树一帜,尤其是关于历史题材的书写既有后现代主义风格,同时又融入了部分人文主义,构建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文本世界。《朱利安·巴恩斯的历史书写研究》一书以朱利安·巴恩斯大... 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写作风格独树一帜,尤其是关于历史题材的书写既有后现代主义风格,同时又融入了部分人文主义,构建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文本世界。《朱利安·巴恩斯的历史书写研究》一书以朱利安·巴恩斯大量历史题材作品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背景,从整体上对巴恩斯历史观和历史书写进行观照,着重从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两个层面考察他对于“历史真实”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该书对探讨朱利安·巴恩斯对于“历史真实”的具体文本表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书写 文本世界 巴恩斯 当代著名作家 历史题材 宏观历史 理论背景 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人”的历史才精彩——以人物为中心的细节、材料教学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英姿 覃剑 谢彬 《湖北教育》 2017年第1期29-31,共3页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历史是人事的记录。""要研究历史,首先要懂得人,尤其需要懂得少数的历史人物。如其不懂得人,不懂得历史人物,亦即无法研究历史。"以人物为中心的细节、材料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是通过在每一课教学中寻找一个...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历史是人事的记录。""要研究历史,首先要懂得人,尤其需要懂得少数的历史人物。如其不懂得人,不懂得历史人物,亦即无法研究历史。"以人物为中心的细节、材料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是通过在每一课教学中寻找一个中心历史人物,并用其串起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个性心理等角度,分析、思考和透视重大历史事件和宏观历史发展的学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学习模式 中心人物 个性心理 钱穆先生 宏观历史 初中历史 美国内战 道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政治发展与宏观政治研究——评吴志良《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
19
作者 邓正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2-85,共4页
澳门政治发展与宏观政治研究——评吴志良《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邓正来吴志良所著的《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乃是一部从宏观历史社会学的架构出发探讨澳门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专著。由于该书的叙事方式是历史的,而且... 澳门政治发展与宏观政治研究——评吴志良《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邓正来吴志良所著的《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乃是一部从宏观历史社会学的架构出发探讨澳门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专著。由于该书的叙事方式是历史的,而且辅之以大量详实的档案馆材料和其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政治发展 书评 吴志良 《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 文明冲突 宏观历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历史渗透
20
作者 臧逸峰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6年第10期20-,共1页
本文论述了历史知识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在语文课中渗透进历史知识的不同方法,最终得出:不应让语文课固步自封,而应该让其浸润在历史长河中的结论。
关键词 历史渗透 宏观历史 微观历史 人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