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宏观历史研究借用二手材料的界限及风险防范 |
代继华
彭莘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
|
宏观历史比较与中国落伍问题 |
王瑞聚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1
|
|
3
|
探究“宏观历史”中的“微观人性”——评林佩芬历史小说《故梦》 |
周翔
|
《满语研究》
|
2019 |
0 |
|
4
|
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 |
陈洁琼
|
《学周刊》
|
2017 |
1
|
|
5
|
汉唐宏观历史视阈下的丝绸之路解析 |
杜玉粉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6
|
个体历史记忆与宏观历史叙述之间的关系——以《被掩埋的巨人》为例 |
赵朋朋
王妍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2 |
0 |
|
7
|
论用宏观历史观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
李重周
|
《成才之路》
|
2017 |
1
|
|
8
|
关于加强宏观历史教学的一些做法 |
张如德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1989 |
0 |
|
9
|
从微观数据到宏观历史:作为桥梁的数字史学 |
梁晨
李中清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SSCI
|
2021 |
9
|
|
10
|
从宏观比较历史分析到微观比较历史分析——拓展中国革命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
应星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11
|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宏观社会历史观探讨之二 |
孙功达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2
|
宏观历史题材展览形式设计之“以小见大”——以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为例 |
薄海昆
|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3
|
宏观历史中的个人书写——《王蒙自传》研究 |
刘涛
|
《现代传记研究》
|
2014 |
0 |
|
14
|
批评需要宏观意识、历史意识——以内蒙古当代小说批评的误区为例 |
王金山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5
|
关于优化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资源的思考 |
高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6
|
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 |
时殷弘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17
|
朱利安·巴恩斯对于“历史真实”的具体文本表现探析——评《朱利安·巴恩斯的历史书写研究》 |
张慧慧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有“人”的历史才精彩——以人物为中心的细节、材料教学实践与研究 |
王英姿
覃剑
谢彬
|
《湖北教育》
|
2017 |
3
|
|
19
|
澳门政治发展与宏观政治研究——评吴志良《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 |
邓正来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20
|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历史渗透 |
臧逸峰
|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