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朝东京地区官学教育发展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桑秋杰 高福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6,共5页
辽朝东京地区的官学教育,经过不懈努力,有了较大发展,设置了东京学、府学、州学、县学等官学教育机构,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官学教育体系,但东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发展仍呈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性,地方官学主要集中于汉族、渤海遗民聚居区,其它... 辽朝东京地区的官学教育,经过不懈努力,有了较大发展,设置了东京学、府学、州学、县学等官学教育机构,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官学教育体系,但东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发展仍呈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性,地方官学主要集中于汉族、渤海遗民聚居区,其它地区相对比较薄弱。这既与辽朝的治国思想与文教政策有关,又与东京地区儒家文化基础紧密相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学教育 东京地区 官学 儒家文化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云南官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被引量:23
2
作者 古永继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6,共5页
清代,中国社会变化激烈,教育制度也出现根本转折。云南的官学教育同全国一样,在鸦片战争前后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沿袭明代旧制,学校与科举平行,教育为科举服务,儒学、书院、义学在原基础上继续发展;第二阶段,各类学校... 清代,中国社会变化激烈,教育制度也出现根本转折。云南的官学教育同全国一样,在鸦片战争前后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沿袭明代旧制,学校与科举平行,教育为科举服务,儒学、书院、义学在原基础上继续发展;第二阶段,各类学校不断发生变化,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此时期云南的官学教育,为云南培养了大批人材,并体现出了自己的某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南 官学教育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官学教育的特点——兼论适应性教育的后果及其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筱宁 李忠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5,共5页
视教育为教化以适应政治需要,视程朱理学为知识来源以确立统一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以科举制度作为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功名利禄作为调动士子求学的激励因素,以文字狱实现对士人的彻底控制,是清代官学教育的特点。这种教育在适应政治需... 视教育为教化以适应政治需要,视程朱理学为知识来源以确立统一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以科举制度作为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功名利禄作为调动士子求学的激励因素,以文字狱实现对士人的彻底控制,是清代官学教育的特点。这种教育在适应政治需要、维护统治秩序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却在应对社会变革并引领社会发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弊端,致使近代以来的社会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适应性教育的这种后果,对重新认识教育及其规律乃至对今日教育改革不乏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官学教育 适应性教育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历兴学——宋代官学教育自发向自觉的转折 被引量:2
4
作者 姜锡东 许丞栋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3,共5页
宋初官学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呈现出重科举轻官学的现象。到了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阶级上层认识到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有目的的推动官学教育发展,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改革,是宋代人才培养的历史性时刻... 宋初官学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呈现出重科举轻官学的现象。到了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阶级上层认识到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有目的的推动官学教育发展,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改革,是宋代人才培养的历史性时刻,是宋代人才培养的一次标志性转变,标志着宋代官学教育由无意识的自发阶段转变为有目的的自觉阶段。庆历兴学所倡导的官学教育理念为后面的两次兴学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使宋代官学教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官学 官学教育 庆历兴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前中期理学家的官学教育实践及其反思——对南宋理学与书院结合原因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永明 彭爱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34-38,共5页
南宋前中期许多理学家都有官学教育的实践,并非没有机会在官学中推行理学。因此很难仅仅从政治因素的角度将理学与书院的结合解释为理学没有机会利用官学作为传播基地。实际上,正是因为在长期的官学教育实践中,理学家对当时官学教育的... 南宋前中期许多理学家都有官学教育的实践,并非没有机会在官学中推行理学。因此很难仅仅从政治因素的角度将理学与书院的结合解释为理学没有机会利用官学作为传播基地。实际上,正是因为在长期的官学教育实践中,理学家对当时官学教育的弊端有了深切的了解,对理学强调“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与官学教育的不相容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才力图在官学以外寻求新的传播途径,这为理学与书院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书院 结合 官学教育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朝西京地区官学教育发展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高福顺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90,共7页
在"尊孔崇儒"文教政策的影响下,辽朝西京地区官学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首先,是西京地区建立起以西京学、州学、县学为核心的官学教育体系。在官学的带动下,私学教育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其次,是在西京地区培养出一批名臣儒士,... 在"尊孔崇儒"文教政策的影响下,辽朝西京地区官学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首先,是西京地区建立起以西京学、州学、县学为核心的官学教育体系。在官学的带动下,私学教育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其次,是在西京地区培养出一批名臣儒士,在辽朝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居住于西京地区的汉、契丹等族能够大规模、系统地接受中原儒家经史教育,使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儒家文化的逐渐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京 官学教育 官学 私学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朝中京地区官学教育发展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高福顺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在"尊孔崇儒"文教政策影响下,辽朝中京地区官学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表现之一是设置了国子监等教育管理机构,建立起以中京学、兴中府学、州县学为核心的官学教育体系;表现之二是辽朝在中京地区培养出一批名臣儒士,他们在辽朝... 在"尊孔崇儒"文教政策影响下,辽朝中京地区官学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表现之一是设置了国子监等教育管理机构,建立起以中京学、兴中府学、州县学为核心的官学教育体系;表现之二是辽朝在中京地区培养出一批名臣儒士,他们在辽朝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辽朝中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使得居住于中京地区的汉、契丹、奚、渤海等族能够大规模、系统地接受中原儒家经史教育,为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儒家文化的逐渐认同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教政策 官学教育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慕与吸纳:学校教育在游牧民族社会的推进——以前燕官学教育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红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前燕官学教育兴起、庠学与小学的教育形式与发展进程、崇经尚武的办学特点与历史作用渗透着学校教育在前燕政权由向慕汉文化走向吸纳中原文化历程中的历史使命,加速了慕容鲜卑由游牧民族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迈进。从办学宗旨上看,是流寓前... 前燕官学教育兴起、庠学与小学的教育形式与发展进程、崇经尚武的办学特点与历史作用渗透着学校教育在前燕政权由向慕汉文化走向吸纳中原文化历程中的历史使命,加速了慕容鲜卑由游牧民族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迈进。从办学宗旨上看,是流寓前燕的中原士人以宣扬先进的中原文化推进慕容鲜卑由游牧民族社会迈向农耕社会为目的改良慕容鲜卑人教育观念的必然产物。官学教育不仅为慕容鲜卑本民族培养了一批文武兼通的人才,也推动和促进了前燕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卓有成效地提高了慕容鲜卑的文化素质,而接受官学教育旋即成为慕容鲜卑人出仕为官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燕 官学教育 游牧文化 汉文化 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捐纳与官学教育的衰败 被引量:3
9
作者 梁仁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79,94,共6页
明代捐纳盛行,不仅导致了吏治败坏,也给当时的官学教育造成了恶劣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捐纳导致国子监监生与地方官学教师素质的不断下降;捐纳造成科举正途相对没落与捐纳异途畸形高涨;捐纳带来官学教育权威和公平性原则的逐步沦丧。
关键词 明代 捐纳 官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院与官学教育——以明代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文利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7,共5页
本文是基于与官学教育相比较,对于明代书院形态的考察。古之官学教育不同于今日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它直接与科举制相匹配,用意在于预养未来可能的政府官员。同时,不能通过科举选拔的士子,亦可为地方乡绅,成为社会自治的中坚。这就是养... 本文是基于与官学教育相比较,对于明代书院形态的考察。古之官学教育不同于今日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它直接与科举制相匹配,用意在于预养未来可能的政府官员。同时,不能通过科举选拔的士子,亦可为地方乡绅,成为社会自治的中坚。这就是养士、造士。书院并非制度化的官学教育,但它教养对象的主体,却正是官学教育的生员,这一点耐人寻味。而书院则以其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育,更能实现养士的目的。本文从师道尊严、作养士气、教育形式、人文底蕴、资金来源与生员自治等方面,重点考察了书院较官学教育的优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官学教育 科举 士人 生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官学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晋文 胡小静 《文化产业研究》 2011年第1期18-26,共9页
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化活动。汉代的官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首创太学、鼓励地方设立学校,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都产生了莫大影响。本文着重从汉代的官学教育讨论两汉的商品经济发展,以期对当今文化产业... 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化活动。汉代的官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首创太学、鼓励地方设立学校,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都产生了莫大影响。本文着重从汉代的官学教育讨论两汉的商品经济发展,以期对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历史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学教育 商品经济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官学教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明 《教育文化论坛》 201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对于苗疆的治理,清代国家的政策发生了从武力征服到推行教化的变化,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官学教育体系,就是在这一政策变化的背景下逐渐建立起来的。通过对官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官办学校的管理以及学校经费的来源的考察,可知官学教育的发展... 对于苗疆的治理,清代国家的政策发生了从武力征服到推行教化的变化,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官学教育体系,就是在这一政策变化的背景下逐渐建立起来的。通过对官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官办学校的管理以及学校经费的来源的考察,可知官学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是清代国家"一道同风"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恰好正是该地区社会变迁和文化濡化的制度性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清水江下游地区 官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明代福建官学教育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13
作者 许莹莹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239,共7页
明代福建官学教育承前启后、既往开来,在福建教育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教育的兴盛,推动了地域文化的繁荣。具体而言,在文教水平的提升、人才的培养、社会风俗的改善、社会结构的改造、地方文化事业的开展等方面,对福建地方... 明代福建官学教育承前启后、既往开来,在福建教育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教育的兴盛,推动了地域文化的繁荣。具体而言,在文教水平的提升、人才的培养、社会风俗的改善、社会结构的改造、地方文化事业的开展等方面,对福建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福建 官学教育 府州县学 地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官学教育体制新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爱清 《绥化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西汉的官学并不是到文翁在蜀地兴校办学才出现的 ,其官学形式也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即只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学教育体制。当时还存在着以培养史、卜、祝专门人才的官学形式。而且此类官学早在西汉建国伊始就已着手建立。后来... 西汉的官学并不是到文翁在蜀地兴校办学才出现的 ,其官学形式也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即只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学教育体制。当时还存在着以培养史、卜、祝专门人才的官学形式。而且此类官学早在西汉建国伊始就已着手建立。后来则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学一起 ,同生共存 ,共同服务于西汉政权。这样说来 ,西汉实际是在实行着两套不同的官学教育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官学教育体制 儒家思想 太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时期中原官学教育发展再探
15
作者 王永强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143,共3页
本文在系统论的视野下,以史料为依据,对三国时期中原地区官学教育与中原社会的关系进行历史考察,重点梳理了处于三国这一特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舞台上的中原地区官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关键词 三国 中原 官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华风,易胡俗——前燕官学教育兴起的助推力
16
作者 赵红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5-119,共5页
东胡遗裔,俗同匈奴,是慕容鲜卑传统的社会教育,在入居辽西、始慕华风之后,慕容鲜卑的文化教育中出现了汉文化元素。在慕容廆的助推之下,前燕"移风易俗",渐进地出现了官学教育,而接受官学教育旋即成为慕容鲜卑人出仕为官的基... 东胡遗裔,俗同匈奴,是慕容鲜卑传统的社会教育,在入居辽西、始慕华风之后,慕容鲜卑的文化教育中出现了汉文化元素。在慕容廆的助推之下,前燕"移风易俗",渐进地出现了官学教育,而接受官学教育旋即成为慕容鲜卑人出仕为官的基础。前燕官学教育的出现,在客观上促进了慕容鲜卑在思想观念以及制度文化层面的社会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鲜卑 传统教育 社会教育 文化教育 官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土默特旗官学教育初探
17
作者 梅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1-44,共4页
归化城土默特两翼是蒙古各蒙旗中最早创办官学的地区。本文主要依据土默特左旗档案馆馆藏清代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并结合其它文献史料,在对土默特官学的建立、生源、办学经费、仕进途径、教学内容及其变化等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探讨土默... 归化城土默特两翼是蒙古各蒙旗中最早创办官学的地区。本文主要依据土默特左旗档案馆馆藏清代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并结合其它文献史料,在对土默特官学的建立、生源、办学经费、仕进途径、教学内容及其变化等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探讨土默特官学在社会环境的变迁下向汉语教学的转变,并试图揭示官学教育对土默特旗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土默特旗 官学教育 特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经国”思想对日本平安时代官学教育的影响
18
作者 王树义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4,共4页
在全面移植和模仿中国文化的日本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不仅魏文帝曹丕的"文章经国"思想成为其统治者的兴邦治国理念,且官学教育中的汉诗文教育也盛极一时。随着中国文化影响的削弱,"文章经国"思想受到日本文化... 在全面移植和模仿中国文化的日本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不仅魏文帝曹丕的"文章经国"思想成为其统治者的兴邦治国理念,且官学教育中的汉诗文教育也盛极一时。随着中国文化影响的削弱,"文章经国"思想受到日本文化本土化风潮的冲击,并最终导致官学教育中的汉诗文教育的衰落。这昭示着日本文化和教育民族独立进程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经国 平安时代 日本官学教育 汉诗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八旗蒙古的官学教育
19
作者 德格吉日呼 常红梅 吴忠良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八旗蒙古是清初巩固政权的基本重要军事力量之一,清廷对其教育格外重视。清廷在京师和各驻防地兴建各类蒙古官学和义学,以培养自己所需人才。清代八旗蒙古的官学教育对于清廷本身统治的稳固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清代 八旗蒙古 官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官学教育及其教化的地方实践——以海州地区为例
20
作者 陈婧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9-53,共5页
明代立国之初即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官学体系,为讲学育士、教化民众、维护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海州为明淮安府所辖,民风淳朴,在明朝兴学的政策下建立了州学与县学,以此为视角探究明海州地区官学教育,以期深化对... 明代立国之初即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官学体系,为讲学育士、教化民众、维护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海州为明淮安府所辖,民风淳朴,在明朝兴学的政策下建立了州学与县学,以此为视角探究明海州地区官学教育,以期深化对明代学校制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海州 官学教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