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视距环境中的无线网络残差加权定位算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尹烨佳 华惊宇 +2 位作者 李枫 张昱 余旭涛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9-755,共7页
无线定位已成为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为减小非视距(NLOS)误差对传统定位算法的精度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目标临时位置估计的残差幂次方加权定位算法。算法核心在于先利用分组定位得到不同目标节点估计位置,并将位置之间的差值... 无线定位已成为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为减小非视距(NLOS)误差对传统定位算法的精度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目标临时位置估计的残差幂次方加权定位算法。算法核心在于先利用分组定位得到不同目标节点估计位置,并将位置之间的差值定义为临时定位残差。然后区别于传统残差加权定位算法,本文提出用残差的高次幂作为加权函数,并通过仿真搜索最优的加权函数。仿真结果表明,当LOS-SN数目不小于2时,本文算法在定位精度上远高于传统的NLOS抑制定位算法。和传统的残差加权定位算法(RWGH)相比,本文所提算法的定位精度提高了近60%,同时降低了对LOS-SN个数的要求。和半正定规划(SDP)相比,定位精度提高了近38%,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定位 非视距误差 临时定位残差 残差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定位方法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承伟 李恩来 +3 位作者 王帅 安祥宇 赵倩 杨振鹏 《防灾减灾学报》 2016年第1期69-74,共6页
选取辽宁区域三种不同类型的六次地震事件,运用单纯型、Hyposat、HYP2000三种定位方法对其进行重新定位,产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posat方法在定位这三种类型的地震时,残差范围最小最为稳定,定位网内地震时震中差也相对比较... 选取辽宁区域三种不同类型的六次地震事件,运用单纯型、Hyposat、HYP2000三种定位方法对其进行重新定位,产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posat方法在定位这三种类型的地震时,残差范围最小最为稳定,定位网内地震时震中差也相对比较小,较适用于内陆地震和矿震的地震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地震 定位方法 定位残差 震中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地壳速度模型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芳 宋秀青 +5 位作者 张帆 李彬 赵星 刘永梅 王勇 朱元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4期27-32,共6页
随机抽取2009—2014年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320次地震,应用相同的编目地震震相数据和定位软件(Hyposat定位程序),使用内蒙古地区2015地壳速度模型和华南地壳速度模型,重新进行地震测定,与地震编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指出:1采用内蒙古地区... 随机抽取2009—2014年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320次地震,应用相同的编目地震震相数据和定位软件(Hyposat定位程序),使用内蒙古地区2015地壳速度模型和华南地壳速度模型,重新进行地震测定,与地震编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指出:1采用内蒙古地区2015地壳速度模型定位残差均值比华南模型降低0.19 s,震中差均值降低1.19 km;2采用2015模型得到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5—25 km,原编目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10 km;3与内蒙古地震台网目前使用的华南地壳速度模型相比,2015地壳速度模型更符合内蒙古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2015 地壳速度模型 地震定位 定位残差 震中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视觉中森林小距离火点定位算法仿真
4
作者 迟生茂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225,共4页
研究物联网视觉中森林小距离火点定位优化问题。在森林火点定位中,物联网视觉遥感图像采集规范不同,图像特征存在质量差异,森林内不同区域、不同质量的图像在经过统一几何校正后,获取的定位特征残差扩大。传统算法应用转换后的图像进行... 研究物联网视觉中森林小距离火点定位优化问题。在森林火点定位中,物联网视觉遥感图像采集规范不同,图像特征存在质量差异,森林内不同区域、不同质量的图像在经过统一几何校正后,获取的定位特征残差扩大。传统算法应用转换后的图像进行定位,会导致火点对地定位精度大幅下降,小距离内的火点定位结果失真。为了避免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空间矩阵亚像素的森林小距离火点定位算法。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采集的森林视觉遥感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图像中的干扰因素。利用物联网视觉技术,计算森林火点的空间位置,从而实现物联网视觉中的森林小距离火点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算法进行森林小距离火点定位,能够避免由于遥感图像采集规范差异造成的定位特征残差扩大的缺陷,从而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森林火点 定位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定位研究综述 被引量:125
5
作者 田玥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147-155,共9页
综述了各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基本原理 ,重点介绍了Geiger的经典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各种线性方法 :联合定位法 ,相对定位法 ,和最新的双重残差法 ;对每一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尤其是国内的工作做了总结 ;同时也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 综述了各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基本原理 ,重点介绍了Geiger的经典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各种线性方法 :联合定位法 ,相对定位法 ,和最新的双重残差法 ;对每一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尤其是国内的工作做了总结 ;同时也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 .此外 ,还简要介绍了空间域的定位方法和各种非线性定位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经典定位方法 联合定位 相对定位 双重残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区新一维速度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红才 邵平荣 +2 位作者 段刚 廖诗荣 陈智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通过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区的新一维速度模型与现有华南速度模型的对比,讨论了新一维速度模型在福建地震观测台网的适用性。理论走时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两个速度模型差异明显,但震中距在0-100 km范围内的震相理论走时相差较小,一定程度上说... 通过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区的新一维速度模型与现有华南速度模型的对比,讨论了新一维速度模型在福建地震观测台网的适用性。理论走时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两个速度模型差异明显,但震中距在0-100 km范围内的震相理论走时相差较小,一定程度上说明两速度模型所给出的本区域地壳平均速度差异较小。对利用18次人工定点爆破记录的地震定位结果的分析表明:当震源深度不受约束时,应用华南速度模型的定位结果精度稍优于新一维速度模型;将震源深度固定为0 km后,应用新一维速度模型的定位结果精度则明显优于华南模型。对19个仙游震群序列事件进行定位的结果显示,由于华南地区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较小,应用两模型的地震定位精度结果基本相当,但新一维速度模型定位的发震时刻较华南速度模型普遍早0.61 s左右,因此使得事件定位残差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区 一维速度模型 华南速度模型 理论走时 定位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辽宁地区P波走时反演一维速度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承伟 陶达 梁一婧 《防灾减灾学报》 2017年第2期85-89,共5页
选取辽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67个天然地震,使用单纯型法定位方法和Pn/Pg联合测定深度的方法,对震中和震源深度测定,提取定位结果的P波走时数据。使用理论走时公式,将已知变量和未知变量分离,利用走时公式,构造方程组进行求解,反演得到两... 选取辽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67个天然地震,使用单纯型法定位方法和Pn/Pg联合测定深度的方法,对震中和震源深度测定,提取定位结果的P波走时数据。使用理论走时公式,将已知变量和未知变量分离,利用走时公式,构造方程组进行求解,反演得到两层均匀速度模型。使用Hyposat定位程序,对此次研究的模型和目前使用的华南模型进行定位对比,定位结果优于华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模型 地震定位 定位残差 Hypos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