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滤”和“过渡”:租住分层与流动人口定居意愿
1
作者 刘梦欣 郝龙华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0,共9页
流动人口是我国住房租赁的主要需求群体,住房租赁特征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租住分层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住房租赁市场... 流动人口是我国住房租赁的主要需求群体,住房租赁特征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租住分层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住房租赁市场对流动人口有“过滤”或“过渡”作用,即租住公租房的流动人口更倾向在流入地租房过渡,其定居意愿更强,居住在居委会辖区次之,流动人口居住在村委会辖区对其定居意愿有负向影响。(2)社会融入在租住分层对定居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租住公租房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程度更高,定居意愿也更强。(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租住公租房对流动人口的“过渡”作用随着城市规模增大而更为显著,即在大城市提供公租房可以让流动人口融得进、留得住,而租住在村委会辖区对不同规模城市的流动人口均具有“过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租住分层 住有所居 定居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有所居”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非正规产权房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李月 朱宇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8,共11页
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在城镇安居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内容,探索影响其定居城镇的决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住有所居的视角出发,探讨非正规的产权住房--小产权... 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在城镇安居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内容,探索影响其定居城镇的决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住有所居的视角出发,探讨非正规的产权住房--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小产权房通过其价格低廉化和在购买后形成的事实性占有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但在现实中仍应高度警惕和重视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完整市民化和正规房地产市场健康运作带来的诸多负面挑战;第二,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锁定”效应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在法律意识淡薄和对廉价住房需求高的“初中”“收入低”“老一代”流动人口群体中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说明经济地位偏低和法律风险感知能力弱的流动人口在面对小产权房的低廉性时更容易作出“非理性”选择。这一结果预示着提供可负担的保障性住房和稳定城市住房价格,将附着在小产权房上的“廉价保障房”功能剥离开来,可能是解决小产权房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在治理和整顿存量小产权房时,要对蜗居其中的弱势流动人口群体予以充分的人文关怀,找寻保障弱势流动人口群体的住房权益与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间的平衡点和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产权房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保障性住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金华 王棫冰 徐典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简称CMDS),聚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公共健康权益的现状,进一步使用二分变量对数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少数民族流动家庭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定居意愿发生比的影响,关注家庭主要劳动力(个体)和家庭其他成员(幼童、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特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家庭定居意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可及性程度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家庭成员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大于个体影响效应,但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与家庭定居意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二是不同健康权益项目对单个个体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权重不同。健康档案项目对个体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疫苗接种项目对幼童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孕产妇四项公共健康权益项目的作用相差不大。三是不同个体获得公共健康权益数量越多,其定居意愿发生比越高,但影响效应不同。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程度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夫妻两地分居、省内跨市流动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 定居意愿 发生比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产业结构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果兰 吕林旺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3-98,124,共17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在持续进行,如何提高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现有针对定居意愿的研究多局限于收入、心理等个人属性,忽略了产业结构等客观因素对定...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在持续进行,如何提高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现有针对定居意愿的研究多局限于收入、心理等个人属性,忽略了产业结构等客观因素对定居意愿的制约与塑造。通过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城市产业结构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个人就业质量和心理认同作为中介变量,解释了产业结构对定居意愿所产生的较强的间接影响;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类型在该影响路径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不同产业的流动人口在定居意愿的影响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产业群体更关注就业质量,第三产业群体则近似相同的受到心理认同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提供符合产业需求的就业机会,增强流动人口心理认同的建设,进而推动当地的城镇化和市民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产业结构 就业质量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融合视角下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探赜——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王敦辉 甘满堂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进而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文章基于2023年873份农民工问卷,在社会融合视角下,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只有58%的农民... 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进而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文章基于2023年873份农民工问卷,在社会融合视角下,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只有58%的农民工具有城市定居意愿。农民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家庭随迁人口数量、城市迁移时间长短等因素对定居意愿均没有显著影响;参加本地医保、身份认同、经济收入、健康状况、承包地等因素对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影响较大;社会参与度、闲暇生活、居住证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工的定居意愿。如何持续提升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文章从社会关系融合、经济收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融合视角 城市定居意愿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资本对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城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甘宇 黄珊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98,共9页
促进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城定居对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西部地区脱贫县388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赋权家庭资本各维度指标测算综合得分,实证研究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资本对其进城定居意愿的影响。分... 促进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城定居对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西部地区脱贫县388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赋权家庭资本各维度指标测算综合得分,实证研究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资本对其进城定居意愿的影响。分析发现丰裕的家庭资本显著正向影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进城定居意愿。进一步研究发现,家庭资本丰裕的返乡农民工通过提高创业收入进而增强他们的进城定居意愿。此外,创业经历缩小了不同家庭资本存量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之间的进城定居意愿差异,即创业经历在家庭资本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进城定居意愿之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据此,本研究分别从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以及优化创业环境等四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提升,助力其实现进城定居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家庭资本 进城定居意愿 创业收入 创业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资本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社会交往的机制分析
7
作者 倪超军 武伟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第7期51-62,共12页
关系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流动人口迁移和居留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流量和存量角度,采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关系资本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资本对流... 关系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流动人口迁移和居留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流量和存量角度,采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关系资本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资本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进一步发现,关系资本对农业户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要大于非农户口,且关系资本对新、老生代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均有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与本地人的社会交往不仅可以直接提高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而且还在关系资本对其定居意愿影响中具有一定的中介效应。基于此,文章从健全流动人口正式制度,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资本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服务与农村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分析
8
作者 周星羽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2期46-48,共3页
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强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参与度,不断改善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村... 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强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参与度,不断改善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进而增强其定居意愿。在分析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村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的基础上,就如何增强农村流动人口定居意愿提出几点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 农村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代际延续和变化——基于福建省的调查 被引量:55
9
作者 朱宇 余立 +1 位作者 林李月 董洁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3,共7页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镇定居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除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外,还受到流动人口在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次级劳动市场高度集中、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低、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有限等状况的制约。这些结论对制定符合流动人口实际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镇定居意愿 代际延续和变化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74
10
作者 刘于琪 刘晔 李志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0-787,共8页
基于广州、东莞、沈阳、成都、杭州、郑州市所获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市新移民总体上呈现较强的定居意愿,其中投资型新移民的定居意愿最强,智力型新移民次... 基于广州、东莞、沈阳、成都、杭州、郑州市所获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市新移民总体上呈现较强的定居意愿,其中投资型新移民的定居意愿最强,智力型新移民次之,劳力型新移民最弱。影响新移民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户籍因素、社会网络、社会认同、生活满意度和地域差异。与本地人交往和社会认同是影响智力型新移民定居意愿的决定性因素;职业、产权、本地社会资本、社会认同和地域差异是影响劳力型新移民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就投资型新移民而言,影响其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人力资本、本地社会资本、户籍状况及其所在的城市。地方政府应根据新移民所属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与空间政策,为新移民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城市融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 定居意愿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视角的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基于中国8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宏胜 王兴平 +1 位作者 刘晔 李志刚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8,共11页
采用了8个具有代表性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基于家庭视角对流动人口家庭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从长期居住打算、社会保障、社会认同、家庭迁移、户口迁移等方面构建家庭城市定居意愿指数(FSI),研究发现:武汉、无锡、苏... 采用了8个具有代表性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基于家庭视角对流动人口家庭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从长期居住打算、社会保障、社会认同、家庭迁移、户口迁移等方面构建家庭城市定居意愿指数(FSI),研究发现:武汉、无锡、苏州、西安的流动人口家庭城市定居意愿较高,上海处于中间水平,而泉州、长沙和咸阳的流动人口的家庭城市定居意愿较低。采用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城市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但家庭因素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呈现所在城市越有利于对其家庭成员的照顾和发展,流动人口家庭城市定居意愿则越强烈的特征。最后,提出创建"家庭友好型"的城乡发展新秩序,实现流动人口家庭城市定居和发展,提升人口城市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定居意愿 流动人口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述评 被引量:19
12
作者 毛丰付 卢晓燕 白云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8,共8页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是影响农民工迁居的关键环节。从农民工迁移定居的基本事实、理论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农民工定居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文献回顾表明,进城农民工...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是影响农民工迁居的关键环节。从农民工迁移定居的基本事实、理论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农民工定居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文献回顾表明,进城农民工中近四成定居城市意愿强烈,三成左右在定居与返乡之间摇摆;定居意愿研究呈现多学科交融态势,Logistics类回归分析是主要定性分析工具;影响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因素可归结为经济、社会、制度、心理等诸多方面,其中非经济因素重要性在逐渐上升。采用纵向面板数据,提高全国代表性城市调查数据利用效率,多角度引进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视角,以家庭为主要分析单元是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 市民化 定居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基于CGSS2010数据库资料分析 被引量:47
13
作者 聂伟 王小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1,119,共10页
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和路径选择。既有研究主要以农民工为分析对象,对整个农民群体的城镇定居意愿仍然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基于CGSS2010农村模块的调查数据,以传统"成本—效益"和新迁移经济理论... 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和路径选择。既有研究主要以农民工为分析对象,对整个农民群体的城镇定居意愿仍然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基于CGSS2010农村模块的调查数据,以传统"成本—效益"和新迁移经济理论为分析视角,建立二元logit分析模型,从个体人力资本和农民家庭禀赋角度考察了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总体城镇定居意愿并不强烈,小城镇、县城(县级市)是农民城镇定居的首选层级。个体的人力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定居城镇。家庭非农人力资本越丰富,城镇定居意愿可能性更高;家庭总收入、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家庭相对收入地位等家庭经济资本能显著提升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但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住房面积和家庭自然资本对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具有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效应和家庭禀赋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呈显著差异,因而需要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定居意愿 人力资本 家庭禀赋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业才能安居——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胡斌红 杨俊青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7,共9页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男性农民工,对高学历农民工城市定...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男性农民工,对高学历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低学历农民工,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影响城市融入意愿和住房质量,进而影响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农民工所获得公共服务正向调节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建议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来增强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质量 社会融入 住房质量 城市定居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居住因素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分析——以京、沪、穗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宝富 李阳 肖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53-161,共9页
京、沪、穗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并未发生真正的代际更替,其流动方式仍以"乡—城—乡"循环为主。该方式虽是其生存策略,但也伴随着低生活质量、骨肉分离和子女成长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政府既要为循环流动人口提供属地... 京、沪、穗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并未发生真正的代际更替,其流动方式仍以"乡—城—乡"循环为主。该方式虽是其生存策略,但也伴随着低生活质量、骨肉分离和子女成长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政府既要为循环流动人口提供属地化服务,也要为其未来返乡提供帮扶。鉴于买房、租房定居意愿、社区参与和融入等均与定居意愿显著正相关,城市政府在中低收入流动人口公共住房供给上应公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兼采,在选址上应采取"大杂居、小聚居"模式。在高房价、高房租以及属地化服务缺位的背景下,一线城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定居意愿有就地定居意愿薄弱、家庭式流动与定居意愿关联不大等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流动人口 居住因素 定居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亲近度”、留城定居意愿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 被引量:22
16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1,共9页
基于348份新生代农民工数据,以三维一体的"城镇亲近度"视角,对其留城定居意愿和城市融入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空间维度和心理维度"城镇亲近度"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但时间维度"城镇亲近度&qu... 基于348份新生代农民工数据,以三维一体的"城镇亲近度"视角,对其留城定居意愿和城市融入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空间维度和心理维度"城镇亲近度"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但时间维度"城镇亲近度"作用不显著;三个维度"城镇亲近度"均能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态。进一步的探讨表明,定居意愿为部分中介变量,空间维度和心理维度"城镇亲近度"通过定居意愿间接影响个体城市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亲近度 新生代农民工 定居意愿 城市融入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漂族”长期定居意愿研究——基于成功老龄化的框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妮 许倩 王艳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4,共12页
基于成功老龄化的框架,定量分析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求其内在的影响机制。将成功老龄化分解为经济因素、社会融入因素和健康因素三个维度,以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为因变量,基本人口特征、人口流动特征为... 基于成功老龄化的框架,定量分析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求其内在的影响机制。将成功老龄化分解为经济因素、社会融入因素和健康因素三个维度,以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为因变量,基本人口特征、人口流动特征为控制变量,逐层纳入经济因素、社会融入因素和健康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三个多变量的回归模型。实证结果与三个假设基本吻合: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与经济因素、社会融合因素、健康因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经济宽裕、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身体健康的老年流动人口在当地长期定居的意愿更强;分流动原因、分户籍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分样本回归估计结果与全样本结果基本一致。在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探索老年流动人口的长期定居意愿及内在机制,积极实现配套实施的完善,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老年流动人口基本权益以及维系流动家庭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漂族” 长期定居意愿 成功老龄化 Order 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歧视知觉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云贵 张丽华 刘睿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2,共8页
通过对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定居意愿不强,内部差异较大;流动人口的职业类别、行业类别、单位性质、就业身份、本地工作年数、个人月收入、家庭月收入、劳动合同类型等就业状况对其在流... 通过对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定居意愿不强,内部差异较大;流动人口的职业类别、行业类别、单位性质、就业身份、本地工作年数、个人月收入、家庭月收入、劳动合同类型等就业状况对其在流入城市的定居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效应;流动人口的歧视知觉对其定居意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流动人口的歧视知觉和定居意愿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要提高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定居意愿,城市管理当局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改善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体面就业;促进本地人与流动人口的和谐共处,降低流动人口的歧视知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就业状况 歧视知觉 定居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在三四线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14年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考察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伟 陈杰 艾玮依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7,168,共8页
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核心环节。基于2014年国家人口计生委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交互分类比较和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个人特征、经济特征、职业和流动特征、住房和社会保障特征以及城... 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核心环节。基于2014年国家人口计生委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交互分类比较和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个人特征、经济特征、职业和流动特征、住房和社会保障特征以及城市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在三四线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青壮年(年龄为28—35岁)、已婚、经济收入较好、有一定事业基础、已购住房、受到一定的社会保障支持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当地定居的可能性较大;长三角地区三四线城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对跨省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吸引力不足,国内城市分工体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小城市定居的意愿。这些结论为政府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定居三四线城市、现"城市梦"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农民工市民化 定居意愿 三四线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歧视对进城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8
20
作者 艾小青 程笑 李国正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5,共13页
农民工在流入地定居关乎城镇化质量和市民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以及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Probit、有序logit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剖析了身份认同视角下社会歧视对进城农民工定... 农民工在流入地定居关乎城镇化质量和市民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以及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Probit、有序logit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剖析了身份认同视角下社会歧视对进城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歧视对农民工定居意愿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其内在逻辑是"社会歧视→身份认同→定居意愿"。进一步研究发现:教育水平、住房性质、福利保障及社会关系等因素是社会歧视产生的重要来源。提升农民工身份认同能促进其城市定居,而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社区活动建设等措施则有助于解决农民工受歧视问题,进而提升其定居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农民工 社会歧视 身份认同 定居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