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山”理论视阈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实现目标
1
作者 陈蕊 《江西农业》 202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视域下,从宜居、宜业、和美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本内涵和实现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 “两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县域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视角
2
作者 陈西南 廖和平 +3 位作者 王刚 阿迪燚旺 李东麟 常欣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5,共15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阶段性任务。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视角,构建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评价体系。通过分析二者的空间格局以及耦合协调关系,探讨了重庆市县域乡村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县域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阶段性任务。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视角,构建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评价体系。通过分析二者的空间格局以及耦合协调关系,探讨了重庆市县域乡村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县域乡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受到农户福祉协同增进的作用,二者的耦合协调性较好,以适度协调和初级协调为主,整体上呈现出从过渡发展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的趋势。②分维度看,乡村三产融合行为的农业产业链延伸、乡村业态多元化与农业多功能性3个维度与农户福祉各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农户福祉为刚性主导,而乡村三产融合成效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两个维度与农户福祉各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乡村三产融合为刚性主导;两者的高值区与低值区分布相对一致,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渝西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北片区偏东北边缘区域和渝东南片区偏东南边缘区域,二者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协同。③基于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耦合协调关系,重庆市县域乡村可划分为3种耦合类型:乡村三产滞后型、同步型与农户福祉滞后型。据此,提出了建设宜业乡村、助推产业发展,宜居宜业乡村协同推进,建设宜居乡村、保障农户福祉3种路径,旨在促进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协调发展,让农民能够通过在农村从事农业及相关生产活动,享受到更加幸福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三产融合 农户福祉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策略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3
作者 丁培培 秦翠翠 《上海农村经济》 2025年第3期47-48,共2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一、亳州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存在的问题(一)人口结构变化动摇了“宜居”乡村的动力建设宜居乡村是一项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一、亳州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存在的问题(一)人口结构变化动摇了“宜居”乡村的动力建设宜居乡村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广大年轻且有创新力的农民积极参与,但是随着亳州市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亳州市农村人口持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宜居乡村 人口结构变化 城镇化 亳州市 宜居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设计美学策略——以江苏省为例
4
作者 周晓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体现了多维度、综合性的发展理念,是乡村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街道牌坊村、无锡市惠山区桃源村等实例的研究表明,设计美学可以为乡村...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体现了多维度、综合性的发展理念,是乡村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街道牌坊村、无锡市惠山区桃源村等实例的研究表明,设计美学可以为乡村建设赋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提升乡村建设的美感、效率和效果,改善乡村环境,推动文化传承,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应从学科专业协同与跨领域合作的视域出发,基于设计美学理念,将规划、建筑、景观、室内、文创、标识和展示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乡村设计美学理论体系,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价值旨归、困境及路径探析
5
作者 唐阿楠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顺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的内在要求,对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提升农民幸福感、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顺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的内在要求,对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提升农民幸福感、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价值旨归,分析面临的困境,从产业持续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治理角度出发,探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人居环境 公共服务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长伟到郑州市中牟新区调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工作
6
《河南农业》 2025年第3期4-4,共1页
1月24日,省委农办副主任,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长伟到郑州市中牟新区调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情况。谢长伟一行先后到中牟新区官渡镇党庄村、孙庄村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中牟新区宜居宜业... 1月24日,省委农办副主任,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长伟到郑州市中牟新区调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情况。谢长伟一行先后到中牟新区官渡镇党庄村、孙庄村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中牟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官渡先导区建设工作汇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厅长 官渡镇 先导区建设 工作汇报 中牟 谢长 宜居宜业 群众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7
作者 赵郑华 《河南农业》 2025年第5期84-84,共1页
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一)示范创建带动作用明显2023年,郑州市新启动建设和美乡村示范村20个,迭代升级美丽乡村精品村47个。巩义市竹林镇等5个乡镇入选全省乡村建设示范镇,大峪沟镇海上桥村等51个村入选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市和... 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一)示范创建带动作用明显2023年,郑州市新启动建设和美乡村示范村20个,迭代升级美丽乡村精品村47个。巩义市竹林镇等5个乡镇入选全省乡村建设示范镇,大峪沟镇海上桥村等51个村入选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市和美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有47个村超过10万元,14个村超过百万元,4个村超过千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集体经济 乡村建设 示范村 美丽乡村 大峪沟镇 建设成效 宜居宜业 示范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状及路径
8
作者 杜丽娜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期42-44,共3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新的发展方向,既有内在和谐性,又有外在观赏性,还有乡韵、乡愁等层面的精神文化美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因地制宜,立足乡土特征,结合地域特点,彰显原生态的乡土特色,提升村庄风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留...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建设新的发展方向,既有内在和谐性,又有外在观赏性,还有乡韵、乡愁等层面的精神文化美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因地制宜,立足乡土特征,结合地域特点,彰显原生态的乡土特色,提升村庄风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留住乡风、乡韵。该文阐述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并结合河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河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 建设现状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园梦想照进现实:建水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
9
作者 莫薇 《创造》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对乡村振兴内涵的深化与升级,而且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对乡村振兴内涵的深化与升级,而且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农村现代化 建水县 宜居宜业 面临的形势 田园梦想 具有重大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探索“检”以致“用” 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
10
作者 刘振 《城乡建设》 2025年第4期18-21,共4页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体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无体检不更新”理念,持续探索实践“检”以致“用”的青岛模式,逐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体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无体检不更新”理念,持续探索实践“检”以致“用”的青岛模式,逐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工作 探索实践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巩固提升 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模式 宜居宜业 城市宜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11
作者 殷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94-98,共5页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和乡村善治等方面入手,打造生态“宜居”、生产“宜业”、生活“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人居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研究
12
作者 赵文芳 贾建平 《三晋基层治理》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其内在关联体现了现代化新征程上中国城乡关系演进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高度统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以县域为重要突破口。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其内在关联体现了现代化新征程上中国城乡关系演进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高度统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以县域为重要突破口。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在畅通县乡村资源要素流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优化配置城乡公共资源、培育乡村文明风尚等方面聚焦发力,朝着“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13
作者 李菊青 《活力》 2025年第1期187-189,共3页
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变生活方式、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发挥科技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能... 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变生活方式、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发挥科技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乡村发展的短板,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分类施策——以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婷婷 廖和平 +3 位作者 李涛 朱琳 刘亭 谢传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7,共13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战略部署.在阐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璧山区七塘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路径.结果表明:(1)七塘镇宜居宜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战略部署.在阐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璧山区七塘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路径.结果表明:(1)七塘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建设位于中等水平,不同维度水平有差距.(2)分维度看,七塘镇生活维度水平最高,治理、人文和环境维度水平其次,产业维度水平最低.(3)分村域看,将军村、喜观村建设水平较高,四合村、阳岫村建设水平中等,盐店村、跃进村、建设村和三步梯村建设水平较低.(4)依据优势与短板,将七塘镇8个村划分为综合发展型、主导发展型、极化发展型和欠缺发展型4类,针对性地提出各类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指标体系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角下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瑞 韩小英 +1 位作者 李建军 张蕾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在对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深入剖析基础上,基于数字经济视角,从推进策略、擦亮数字底色、建强产业支撑、拓宽百姓增收渠道、提升善治能力、筑牢民生保障等方面给出了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山西省 数智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玉溪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树芬 《创造》 2024年第5期51-55,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就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详细部署。相比以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就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详细部署。相比以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突出了“和”“美”的意蕴。“美”侧重于建设一个外观美丽、基础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乡村;“和”侧重于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核和精神风貌,体现乡村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建设 文化内核 基础设施 宜居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明和谐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中央一号文件释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信号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文静 高敬 +1 位作者 郁琼源 王聿昊 《中国农村科技》 2024年第3期11-15,共5页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释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信号。围绕粮食安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增收致富...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释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信号。围绕粮食安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增收致富等百姓关心的话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在国务院新闻办办公室于2024年2月4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进行全面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全面振兴 粮食安全 宜居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有效推进 全面解读 发布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研究
18
作者 姚金泽 赵峰松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75,共3页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征程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农村发...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征程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三农”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本文阐述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意义、内涵和任务,分析了营口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兴旺 内涵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云飞 王燕 《山西农经》 2024年第20期8-10,共3页
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宜居、宜业、和、美四个层面剖析其内涵特征,探讨张家口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探索其建设路径,旨在为新时代、新征程张家口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实践方案。
关键词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 内涵特征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五大行动”加快武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
作者 毛敏 张光伟 栾华杰 《学习月刊》 2024年第7期38-39,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实践借鉴。为此,武汉市深入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实践借鉴。为此,武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全面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农村 宜居宜业 新征程 武汉市 全面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