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葡萄糖/乳酸代谢的实时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东升 刘晓莉 乔德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通过实时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葡萄糖和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运动性中枢疲劳形成过程中脑能量代谢的特征。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分为两组,纹状体葡萄糖、乳酸测定组(第1组)和外周血葡萄糖、乳酸测定... 目的:通过实时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葡萄糖和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运动性中枢疲劳形成过程中脑能量代谢的特征。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分为两组,纹状体葡萄糖、乳酸测定组(第1组)和外周血葡萄糖、乳酸测定组(第2组),每组10只。采用微透析-电化学联用的活体检测技术,实时监测大鼠(第1组)在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纹状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和乳酸的代谢变化,并从尾静脉采血动态监测大鼠(第2组)外周血液中葡萄糖和乳酸浓度的变化。结果:(1)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初期大鼠纹状体胞外乳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运动后期直至恢复期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胞外葡萄糖浓度在运动初期无明显变化,在运动后期开始下降,甚至在恢复期的90分钟内仍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P<0.01)。(2)大鼠外周血糖浓度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在运动力竭以及恢复期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P<0.01);大鼠血乳酸浓度在力竭运动过程中显著高于安静时水平(P<0.05),而在运动结束后即迅速恢复至安静时水平。结论:力竭运动过程中,持续的外周低血糖导致脑对于葡萄糖摄取不足,出现脑葡萄糖和乳酸浓度降低,中枢能量物质葡萄糖和乳酸代谢的显著降低可能是产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一个重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力竭运动 纹状体 葡萄糖 乳酸 实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温光学实时观察的磁场装置 被引量:3
2
作者 金蔚青 袁晖 +2 位作者 潘志雷 刘照华 梁歆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5-160,共6页
最近在我们实验室里建立了一套加磁场高温光学实时观察装置.作为磁场发生器的电磁铁,在发热体中心最高可产生0.14T的侧向磁场.运用这套加磁场实时观察装置,能有效地阻抑KNbO_3熔体内的重力对流,减少界面边界层厚度.
关键词 磁场 高温 光学实时观察 氧化物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生长的边界层效应—兼论光学实时观察法晶体生长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金蔚青 潘志雷 +1 位作者 程宁 袁晖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9-285,共7页
晶体生长边界层模型起源于流体动力学边界层模型,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晶体生长边界层模型有两方面的含义:(1)在固-液界面处的、垂直于界面的、由杂质和组份构成的质量流决定晶体生长速度;(2)在界面附加溶液一侧的质量浓度流,... 晶体生长边界层模型起源于流体动力学边界层模型,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晶体生长边界层模型有两方面的含义:(1)在固-液界面处的、垂直于界面的、由杂质和组份构成的质量流决定晶体生长速度;(2)在界面附加溶液一侧的质量浓度流,其浓度分布是决定界面稳定性的基本参数.特征扩散长度是表征垂直于界面的质量流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熔体晶体生长而言,理论估计此值在0.04~0.4cm之间.光学实时观察法晶体生长技术是一种研究晶体生长过程的新颖方法.它能有效地区分扩散-平流和扩散-对流两种不同的生长状态,其实验测得的KNbO3熔体生长的特征扩散长度值为0.01~0.1cm之间.应用此方法实时观察到胞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也证实了界面附近的质量浓度流是决定界面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效应 晶体生长 光学实时观察 结构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作用下胞晶侧向生长实时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靳全伟 陈长乐 +1 位作者 段萌萌 李展耀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5-1018,共4页
对透明模型合金的晶体生长过程进行实时观测,是研究晶体凝固过程的有效手段,对认识晶体组成结构形成机理及控制金属组织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自行设计的定向晶体生长室和观察测量装置,在不同的晶体生长速度下,对丁二腈-5wt%乙醇透明... 对透明模型合金的晶体生长过程进行实时观测,是研究晶体凝固过程的有效手段,对认识晶体组成结构形成机理及控制金属组织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自行设计的定向晶体生长室和观察测量装置,在不同的晶体生长速度下,对丁二腈-5wt%乙醇透明模型合金定向凝固的界面生长形态进行了实时观测研究.实验发现,由于重力对流和微对流机制对晶体生长过程的影响,使得胞晶在生长过程中有明显顺流偏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生长 实时观察 微对流 顺流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观察法在金属凝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钊 陈长乐 温晓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67,76,共4页
介绍了用于研究凝固过程的实时观察法的发展情况,同时综述了目前用于实时观察法研究的合金类型和现有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分类探讨了类金属合金实时观测现象与金属合金实验结果的吻合程度,和对实际凝固实验中无法克服的困难的解决情况,并... 介绍了用于研究凝固过程的实时观察法的发展情况,同时综述了目前用于实时观察法研究的合金类型和现有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分类探讨了类金属合金实时观测现象与金属合金实验结果的吻合程度,和对实际凝固实验中无法克服的困难的解决情况,并对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观察 类金属合金 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锗酸铅晶体枝蔓晶生长的实时观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洪勇 金蔚青 +1 位作者 潘秀红 依田真一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5-338,共4页
利用实时观察方法对锗酸铅晶体生长枝蔓晶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发现,枝蔓晶的产生与杂质相关,杂质作为一个成核中心,在其周围存在一个溶质扩散层,这个溶质扩散层的厚度随着晶体生长而增大.当该扩散层的厚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时,... 利用实时观察方法对锗酸铅晶体生长枝蔓晶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发现,枝蔓晶的产生与杂质相关,杂质作为一个成核中心,在其周围存在一个溶质扩散层,这个溶质扩散层的厚度随着晶体生长而增大.当该扩散层的厚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出现枝蔓晶生长,溶质扩散层的临界厚度约为12μm.枝蔓晶主干的生长速度受分支出现以及主干转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晶体 生长缺陷 实时观察 枝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体内实时观察黑色素瘤的斑马鱼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斌 盛哲津 +1 位作者 冯琛卓 李利妹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在体内实时观察黑色素瘤发生发展的斑马鱼模型,为黑色素瘤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便捷的活体模型。方法构建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黑色素瘤表达系统p MITFa1-Red V12/h Ras,利用小鼠B16黑色素细胞验证其表达效果。再将p MITFa1-Red... 目的建立一种在体内实时观察黑色素瘤发生发展的斑马鱼模型,为黑色素瘤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便捷的活体模型。方法构建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黑色素瘤表达系统p MITFa1-Red V12/h Ras,利用小鼠B16黑色素细胞验证其表达效果。再将p MITFa1-Red V12/h Ras载体导入1-细胞期的斑马鱼受精卵中,采用活体成像系统实时观察黑色素瘤在斑马鱼体内的形成过程。结果 p MITFa1-Red V12/h Ras载体在B16细胞中成功表达。显微注射p MITFa1-Red V12/h Ras载体到1-cell期的斑马鱼受精卵3 d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标记的黑色素瘤;8周后,肉眼可以明显观察到黑色素瘤。黑色瘤的成瘤率达100%。p MITFa1-Red V12/h Ras载体被显微注射到TG(zlyz:EGFP)转基因斑马鱼的受精卵中后,在活体成像系统下清晰地观察到红色荧光标记的黑色素瘤细胞与绿色荧光标记的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经济简便、易操作的在体内实时观察黑色素瘤的斑马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模型 斑马鱼 实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城波龙7.20泥石流应急调查及灾害链实时观察
8
作者 尚彦军 帕尔哈提·祖努 +2 位作者 魏思宇 杨长德 张峰玮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259,共7页
针对叶城柯克亚乡波龙7.20突发泥石流灾害,现场开展了应急科学调查。对沟下游泥石流堆积区进行量测,对上游突发小型滑坡-堰塞湖-泄流全过程开展实时观察。结果发现: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是晚更新世风积土滑坡和中元古变质岩及碳酸盐岩崩塌... 针对叶城柯克亚乡波龙7.20突发泥石流灾害,现场开展了应急科学调查。对沟下游泥石流堆积区进行量测,对上游突发小型滑坡-堰塞湖-泄流全过程开展实时观察。结果发现: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是晚更新世风积土滑坡和中元古变质岩及碳酸盐岩崩塌,水体来源主要是强降雨导致的上游洪水及堰塞湖溃决;沟谷上游以稀性泥石流为主,下游加入了崩塌块体及河道砂砾石,粘度有所增大;堆积区呈块石散落和淤积状态。据现场多个老堰塞坝推测,波龙沟泥石流发生周期约15~20年。现有停车场位于沟口堆积区,需加大极端洪水及泥石流排泄空间,拓宽排导沟槽净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龙沟 泥石流 灾害链 实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晶体生长的实时观察研究
9
作者 袁晖 金蔚青 +1 位作者 程宁 潘志雷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75-181,共7页
本文提供了实时观察高温熔体晶体生长的新方法。此方法是将休伦(Schlieren)技术和微分干涉显微镜(DIM)技术相结合,能同时观察到晶体生长中的表面动力学过程和生长界面处的输运现象。在KNbO_3熔体晶体生长中的生... 本文提供了实时观察高温熔体晶体生长的新方法。此方法是将休伦(Schlieren)技术和微分干涉显微镜(DIM)技术相结合,能同时观察到晶体生长中的表面动力学过程和生长界面处的输运现象。在KNbO_3熔体晶体生长中的生长图案和输运现象首次被同时观察到。改变熔体层厚度和熔体平面方向与重力场方向的夹角,得到了不同的流动形貌。通过阻抑浮力对流,对表面张力对流也进行了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观察 熔体晶体生长 高温熔体 对流 氧化物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Bi_2O_3·SiO_2熔体析晶行为的实时观察
10
作者 江红涛 王秀峰 +1 位作者 于成龙 门永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1 33,33,共5页
在6Bi2O3·Si O2熔体冷却过程中熔体表面会析出枝晶,其形貌呈现出高度有序的畴结构特征。原位实时观察了枝晶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分析总结了枝晶的结构、形貌特征及其在冷却过程中的生长规律。当6Bi2O3·Si O2熔体降温到1070℃时... 在6Bi2O3·Si O2熔体冷却过程中熔体表面会析出枝晶,其形貌呈现出高度有序的畴结构特征。原位实时观察了枝晶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分析总结了枝晶的结构、形貌特征及其在冷却过程中的生长规律。当6Bi2O3·Si O2熔体降温到1070℃时,熔体中部分区域会析出结晶性能较好的六方双锥形Si O2单晶颗粒,尺寸范围5~80μm。分析了6Bi2O3·Si O2熔体析晶机理。6Bi2O3·Si O2熔体冷却后进行线扫描,得出在所扫描区域上会出现偏析现象。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温度下极冷熔体样品的微观结构,从而探讨了6Bi2O3·Si O2熔体分相的机理。熔体出现各向异性结构的原因可能由于熔体中的[Bi2O2]基元层、[Bi O6]基团和[Si O4]基团共同作用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Bi2O3·Si O2熔体 析晶 实时观察 分相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观察系统提高绳系食管胶囊内镜的诊断准确率探讨
11
作者 冯学刚 黄立鹏 +3 位作者 刘道明 朱立桓 王雯 陈炜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09-111,共3页
目的评价绳系胶囊食管内镜加同步实时观察方法对诊断食管黏膜病变的准确性。方法经胃镜确诊有食管黏膜病变的1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2例Barrett食管,34例食管溃疡,50例食管癌,12例食管静脉曲张,12例食管平滑肌瘤。对其分别先后进行绳... 目的评价绳系胶囊食管内镜加同步实时观察方法对诊断食管黏膜病变的准确性。方法经胃镜确诊有食管黏膜病变的1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2例Barrett食管,34例食管溃疡,50例食管癌,12例食管静脉曲张,12例食管平滑肌瘤。对其分别先后进行绳系加同步实时观察系统的胶囊食管内镜检查(A组)和标准吞服法胶囊食管内镜检查(B组),比较两种食管胶囊内镜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A组观察Z线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观察到Z线的图像数目为154.4±6.3,也明显多于B组的46±5.1(P<0.05)。同时A组中,绳系胶囊食管内镜发现全部150例食管病变,而在B组中胶囊食管内镜只发现了150例黏膜病变中的133例。结论使用绳系胶囊食管内镜加同步实时观察方法可提高胶囊内镜对食管黏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观察系统(RTV) 食管胶囊内镜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生长三维实时观察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苗宇 金蔚青 +2 位作者 潘志雷 蔡丽霞 郑列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8,共5页
最近建立一套用干晶体三维实时观察的装置,主要分为光学观察部分,晶体生长部分,结果处理部分.采用二目观察法记录晶体生长和流体运动.设计并制造适于Bridgman法晶体生长的生长炉和坩埚.初步观察到NaNO3晶体的固液界... 最近建立一套用干晶体三维实时观察的装置,主要分为光学观察部分,晶体生长部分,结果处理部分.采用二目观察法记录晶体生长和流体运动.设计并制造适于Bridgman法晶体生长的生长炉和坩埚.初步观察到NaNO3晶体的固液界面形貌,并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还原为三维真实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晶体生长 三维实时观察 图像处理 固液界面形貌 硝酸钠晶体 晶体生长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生长KDP晶体表面的光学显微实时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明 滕冰 +5 位作者 钟德高 张世明 吕寒玉 赵严帅 由飞 许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8-602,共5页
设计了一套溶液降温法晶体生长显微实时观察装置,对快速生长KDP晶体{101}和{100}表面形貌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实时观测分析。测量了晶体表面生长层切向生长速度随溶液过饱和度的变化曲线,并利用台阶生长动力学方程计算了相关动力学参数。... 设计了一套溶液降温法晶体生长显微实时观察装置,对快速生长KDP晶体{101}和{100}表面形貌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实时观测分析。测量了晶体表面生长层切向生长速度随溶液过饱和度的变化曲线,并利用台阶生长动力学方程计算了相关动力学参数。进行了Fe3+掺杂实验,结果表明Fe3+的存在会影响到不同晶面上生长层的动力学系数,从而改变KDP晶体表面生长层的切向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实时观察 快速生长 生长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BO单晶生长过程中气相包裹体形成的实时观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秀宏 金蔚青 洪勇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3-546,共4页
BBO单晶生长过程中包裹体的出现是影响晶体质量及制约晶体尺寸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高温休伦微分干涉显微技术,实时观察了BBO助溶剂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气相包裹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包裹体产生于完美晶体内部,并趋向于分布在界面附近... BBO单晶生长过程中包裹体的出现是影响晶体质量及制约晶体尺寸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高温休伦微分干涉显微技术,实时观察了BBO助溶剂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气相包裹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包裹体产生于完美晶体内部,并趋向于分布在界面附近,单晶生长过程中台阶的发展将有助于制约气相包裹体的形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O单晶 气相包裹体 实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观察培养和三气培养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侠 赵皖秋 +3 位作者 李伟 李明昭 赵小利 王敏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58-260,共3页
目的比较实时观察培养和三气培养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常规辅助生殖治疗且获卵数≥5个的1717个移植周期。根据胚胎培养的方式不同,分为实时观察培养(191个周期)和三气培... 目的比较实时观察培养和三气培养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常规辅助生殖治疗且获卵数≥5个的1717个移植周期。根据胚胎培养的方式不同,分为实时观察培养(191个周期)和三气培养(1526个周期)两组,全部采用形态学评分选择单囊胚移植。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移植的优质囊胚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实时观察培养组和三气培养组的受精率(88.0%vs.82.7%)、正常受精率(75.6%vs.67.5%)、可用胚胎率(81.5%vs.75.9%)、优质胚胎率(58.1%vs.54.1%)、囊胚形成率(69.3%vs.64.7%)和移植的优质囊胚率(78.0%vs.69.9%)相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气培养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实时观察培养组(98.8%vs.97.0%);两组的临床妊娠率(75.9%vs.70.3%)无显著性差异,但实时观察培养组有增高的趋势(P>0.05);两组的流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但实时观察培养组流产率有低于三气培养组的趋势(4.1%vs.8.3%,P>0.05)。结论实时观察培养可能有优于湿式三气培养箱的趋势,但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观察培养 三气培养 单囊胚移植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观察PICC 导管相关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柏伟 熊玉梅 温益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2期2677-2679,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观察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实施PICC置管术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观察,分析PICC导管在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观察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实施PICC置管术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观察,分析PICC导管在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经穿刺置管后发生穿刺部位轻度不适和肿胀,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示仅有小部分血管出现轻度阻塞而形成血栓。在置管时间方面看,从置管到检查发现形成血栓为止,形成血栓最短的为4天、最长的为20天、平均12天左右。因为发现血栓形成时间比较早,通过及时的溶栓治疗,后经超声诊断显示血栓已消失,放置的导管依旧可以继续使用。结论:大部分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后状态表现平稳,因此需要定期做常规彩超检查,以了解置管部位血管的内部情况,通过多次检查结果的对比,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这样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规模,在最佳时机溶解血栓,避免因拔管给患者再次带来疼痛和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实时观察 PICC导管 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原位实时观察硫化钼二维结构形成过程
17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7-127,共1页
二维材料是目前材料研究的重要前沿方向。除石墨烯以外,人们发现不少化合物也可以形成二维结构,其中硫化钼(MoS2)因其在储能、传感、光电及多相催化等方面具应用潜力,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二元体系之一。由于二维材料的理化性质对晶体... 二维材料是目前材料研究的重要前沿方向。除石墨烯以外,人们发现不少化合物也可以形成二维结构,其中硫化钼(MoS2)因其在储能、传感、光电及多相催化等方面具应用潜力,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二元体系之一。由于二维材料的理化性质对晶体结构、形貌乃至边缘原子的排列都非常敏感,因此在原子尺度上观察二维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尺度 二维结构 前沿方向 二元体系 实时观察 石墨烯 晶体结构 多相催化 纳米片 其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学家实时观察和拍摄到DNA修复的重要环节
18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78,共1页
据中国生物信息网2009年2月3日援引《科技日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他们开发的荧光分子标记技术和光陷捕捉单个DNA分子的方法,记录到了部分细菌受损DNA的修复过程。
关键词 DNA修复 美国科学家 实时观察 单个DNA分子 拍摄 《科技日报》 分子标记技术 美国加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3D显微镜可实时观察活组织细胞
19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2年第2期86-86,共1页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团队开发了一种技术,可实现活体内的实时成像并取代传统的活检。在2022年3月28日的《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高速3D显微镜MediSCAPE,其能够捕获组织结构的图像,以指导外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团队开发了一种技术,可实现活体内的实时成像并取代传统的活检。在2022年3月28日的《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高速3D显微镜MediSCAPE,其能够捕获组织结构的图像,以指导外科医生定位肿瘤及其边界,而无需活体取样分析病理结果。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放射学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伊丽莎白·希尔曼称,活检需要从体内切取小块组织,然后用简单的显微镜观察,因此可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得到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活体内 病理结果 团队开发 实时观察 组织细胞 哥伦比亚大学 实时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指纹及体液检测的实时观察系统:短波紫外激发光的法庭应用
20
作者 梅上年 《公安应用技术通讯》 1999年第3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潜指纹 体液 实时观察 短波紫外激发光 法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