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快速鉴别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晓群 陈小芳 +3 位作者 林虹 张信良 @吕建新 吕建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60-1261,共2页
关键词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快速鉴别 病毒亚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 聚合反应技术 逆转录PCR 婴幼儿时期 Green SYBR
原文传递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因子表达相对定量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燕 沈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细胞因子表达相对定量方法。方法 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待测基因 ,以葡萄糖 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为内参照进行检测。当靶基因和内参照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后 ,进行纯化... 目的 建立一种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细胞因子表达相对定量方法。方法 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待测基因 ,以葡萄糖 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为内参照进行检测。当靶基因和内参照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后 ,进行纯化和定量及系列稀释 ,建立标准曲线 ,确定实时RT PCR的扩增效率 ;同时优化反应条件 ,使扩增效率接近 10 0 %。然后 ,检测 14份待检标本的TNFα和GAPDH的循环阈值 (Ct)。结果 该法检测的最低拷贝数为 10 3,线性范围为 10 3 ~ 10 9拷贝 ,批内变异系数 (CV)和批间CV分别为 1%和 8%。采用 2 -ΔΔCt法进行数据分析后 ,处理组TNFα的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高 8 6~ 9 8倍 ,平均为 9 2倍。结论 新建立的方法敏感 ,重复性好 ,数据处理简便、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GPC3mRN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珊珊 袁文平 +3 位作者 张黎明 杨小平 牛津 李招云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RT-PCR)检检测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mRNA(GPC3 mRNA)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QRT-PCR技术分别检测37例HCC、21例转移性肝癌、22例肝硬化患者和35... 目的探讨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RT-PCR)检检测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mRNA(GPC3 mRNA)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QRT-PCR技术分别检测37例HCC、21例转移性肝癌、22例肝硬化患者和35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GPC3 mRNA的水平。结果 HCC患者外周血GPC3mRNA的阳性率为91.8%(34/37),表达水平为(1.5±0.9)×106copies/ml;转移性肝癌外周血GPC3 mRNA的阳性率为4.7%(1/21),表达水平为5.2×103copies/ml;肝硬化患者GPC3 mRNA的阳性率为4.5%(1/22),表达水平为2.6×103 copies/ml;体检健康志愿者外周血GPC3 mRNA无阳性表达。HCC患者手术前后血液中GPC3 mRN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altime QRT-PCR检测外周血GPC3 mRNA是诊断早期HCC血微转移可行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原发性 微转移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mRNA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李卫 柯买春 杨燕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635-639,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6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采集痰标本、血清标本、咽拭子标本、肺泡灌洗液标本...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6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采集痰标本、血清标本、咽拭子标本、肺泡灌洗液标本,分别进行痰培养、免疫荧光、单重PCR、多重qPCR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痰培养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为17.50%(21/120);免疫荧光检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55.83%(67/12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7.50%(9/120);单重PCR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为30.83%(37/120),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64.17%(77/12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10.83%(13/120);多重qPCR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为36.67%(44/120),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65.83%(79/12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10.83%(13/120)。多重qPCR检测CAP患儿细菌阳性率高于痰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qPCR检测与免疫荧光检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qPCR检测与单重PCR检测CAP患儿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qPCR检测与痰培养、免疫荧光、单重PCR检测阳性率均一致性良好(Kappa值>0.400,P<0.05)。结论多重qPCR对儿童CAP病原学诊断有积极意义,有较高的阳性率,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且较单重PCR有更高的检测效率,有利于缩短临床诊疗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诊断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痰培养 免疫荧光 单重聚合反应 一致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癌中Syndecan-1 mRNA和HPA-1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贺 司君利 +3 位作者 张修振 亓玉琴 钮自宇 周长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5,共6页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导致结肠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何阻断肿瘤的侵袭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检测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导致结肠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何阻断肿瘤的侵袭转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检测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49例结肠癌、49例配对的癌旁组织(距癌2cm)和49例配对远离结肠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距癌5cm以上)的Syndecan-1和HPA-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中HPA-1mRNA的表达水平(40.56±11.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8.28±11.33)和正常组织(10.80±10.20)(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正常结肠组织中Syndecan-1mRNA表达水平(61.21±12.9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35±11.06)和结肠癌组织(10.12±8.58)(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结肠癌组织(P<0.05)。Syndecan-1mRNA的表达减弱和HPA-1的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Syndecan-1mRNA和HPA-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05,P<0.05)。结论:Syndecan-1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HPA-1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Syndecan-1mRNA的表达减弱与HPA-1的表达增强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yndecan-1mRNA及HPA-1mRNA对于指导结肠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侵袭转移 预后 SYNDECAN-1 HPA-1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YBR Green I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人、小鼠精子中CatSper1 mRNA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红钢 廖爱华 +2 位作者 孔祥斌 胡廉 熊承良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69-974,共6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SYBR GreenI实时RT-PCR体系,定量检测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CatSper1 mRNA。方法:用TRIzol分别提取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总RNA,逆转录后用SYBR GreenI实时PCR定量检测CatSper1 mRNA。SYBR GreenI实时PCR采用普通PCR试剂,... 目的:建立并优化SYBR GreenI实时RT-PCR体系,定量检测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CatSper1 mRNA。方法:用TRIzol分别提取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总RNA,逆转录后用SYBR GreenI实时PCR定量检测CatSper1 mRNA。SYBR GreenI实时PCR采用普通PCR试剂,加入SYBR GreenI染料,优化退火温度、Mg2+浓度及上、下游引物比例,并在PCR循环时采用四步法以消除引物二聚体的影响。优化完成后用不同浓度的精子cDNA为模板做标准曲线,以检测SYBR GreenI实时PCR的扩增效率。结果:定量检测CatSper1 mRNA的SYBR GreenI实时PCR体系适宜退火温度、Mg2+浓度及上、下游引物比例分别为63℃、3.0mmol/L和1∶1,四步法中采集荧光的温度为88℃。优化后用人和小鼠精子cDNA为模板做标准曲线分别为Y=-3.402log(X)+25.99和Y=-3.409log(X)+24.09,扩增效率分别为96.8%和96.5%,可定量检测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CatSper1 mRNA。结论:用普通的逆转录及PCR系统和试剂,建立了一种方便、廉价、可靠的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RT-PCR系统,可用于人、小鼠精子中CatSper1 mRNA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Sper1 精子 MRNA 实时逆转录-聚合反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绝对定量实验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蔡刚 李闻捷 沈茜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优化实验反应条件 ,使实时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绝对定量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方法 建立质粒标准品作为外参照 ;以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照 ,并对Mg2 + 、引物与探针比例、Buffer等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条件后 ,R... 目的 探讨优化实验反应条件 ,使实时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绝对定量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方法 建立质粒标准品作为外参照 ;以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照 ,并对Mg2 + 、引物与探针比例、Buffer等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条件后 ,RT PCR反应的扩增效率接近了理论最佳值 ,并可使靶基因与管家基因扩增效率保持一致 ,保证了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 为了获得可靠、重复性好的实时RT PCR绝对定量结果 ,应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逆转录-聚合反应 绝对定量 实验 优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特种乳中牛乳的掺伪
8
作者 李威 孙国栋 +2 位作者 鹿嘉榕 赵仲凯 杨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274,共12页
分别基于SYBR Green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Taq Manreal-timePCR技术检测特种乳及其热处理加工产品中掺假的牛乳成分,同时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掺假检测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商品化特种... 分别基于SYBR Green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Taq Manreal-timePCR技术检测特种乳及其热处理加工产品中掺假的牛乳成分,同时探讨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掺假检测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商品化特种乳制品的检测要求。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牛特异性引物可以扩增牛乳中的DNA,与非目标动物无交叉反应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两种real-time PCR方法对于牛乳DNA的检测限分别为1 pg(SYBR Green)和10 pg(Taq Man),且均可以最低检测出特种乳混合物中0.1%(m/m)牛乳成分掺伪。为评估掺假模拟的重现性,在3 d内共进行了9次重复实验,验证了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同时,为检测本研究中所建立实验方法的可用性,对20种商业加工特种乳制品进行了真实性分析,其中在7种产品中检测出牛乳成分,显示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乳 实时聚合反应 食品掺假 真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调查
9
作者 黄彬彬 张栗 +1 位作者 昝望 程思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76,共4页
使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首先对某局部人群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罹患率进行分析。本次疫情累计病... 使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首先对某局部人群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罹患率进行分析。本次疫情累计病例28例,罹患率11.2%(28/250),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和腹痛,疫情历时6 d,男性罹患率高于女性罹患率(χ^(2)=7.47,P<0.01),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靠近患者呕吐物(≦1 m)增加发病风险(OR=7.50,95%CI:2.181~25.795),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洗手降低发病风险(OR=0.28,95%CI:0.090~0.893)。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7份病例肛拭子诺如病毒GⅡ阳性。本次局部疫情为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近距离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是引起本次疫情扩散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聚合反应 暴发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
10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3 位作者 牛会敏 任宝红 韩小改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根据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探,经过一系列引探浓度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和恒温荧光RT-RA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样本检测中,并与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建立的两种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均可达10 copies/μL;双重荧光RT-PCR方法质粒梯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在0.1%~1.5%区间,恒温荧光RT-RAA方法CV值在1.0%~10.0%区间,稳定性和重复性显示双重荧光RT-PCR优于恒温荧光RT-RAA检测方法;31份诺如病毒阳性食品核酸样本均能检出,且50份食品盲样检测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与恒温荧光RT-RAA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双重荧光RT-PCR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恒温荧光RT-RAA检测时间短,仅20 min就能完成扩增,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作为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转录-聚合反应 恒温荧光逆转录-重组介导等温扩增 GⅠ型诺如病毒 GⅡ型诺如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 mRNA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试剂盒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民 沈国栋 +4 位作者 卞庚 徐婷娟 徐维平 沈干 胡世莲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63-67,I0003,共6页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BCSG1)mRNA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试剂盒,并评价其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优化试剂盒中各组分的浓度、确定试剂盒的稳定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并检测外周血样品中B...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BCSG1)mRNA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试剂盒,并评价其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优化试剂盒中各组分的浓度、确定试剂盒的稳定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并检测外周血样品中BCSG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优化了试剂盒中的引物、探针,成功制备了定值标准品,通过设立阴、阳性质控品的方法,解决了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及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特异度及准确性均为95%以上,灵敏度为100拷贝/ml(全血)。外周血标本中BCSG1 mRNA的检测结果为,12例临床确诊已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均为阳性,21例临床未确诊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12例为阳性,其余9例为阴性,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0例正常人均为阴性。结论建立的BCSG1 m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检测外周血样品中BCSG1mRNA的表达量,检测结果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试剂盒 诊断 RNA 信使 逆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癌患者血CK19 mRNA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黎明 吴晓宇 +2 位作者 赖卫强 朱珊珊 李招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了解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癌患者75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41例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结果:75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 目的:了解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癌患者75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41例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结果:75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为(12600±73100)copies/mL,其中39例阳性,阳性率为52%。健康志愿者未检测到CK19mRNA。CK19mRNA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CK19mRNA阳性组中CK19蛋白阳性者显著多于CK19mRNA阴性组(P<0.05)。结论:外周血CK19mRNA可作为结肠癌辅助诊断指标,定量检测外周血CK19mRNA有助于结肠癌微转移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逆转录聚合反应 CK19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鉴定螺蛳粉螺蛳肉汤包中圆田螺和环棱螺
13
作者 黄晓韵 叶子园 +2 位作者 黄丽姣 韦涛 巫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5期255-261,共7页
目的 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建立一套鉴定圆田螺和环棱螺的方法,并对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螺源性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分别以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的线粒体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从方法的特... 目的 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建立一套鉴定圆田螺和环棱螺的方法,并对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螺源性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分别以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的线粒体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从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考察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法的有效性。结果 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鉴定方法特异性强,仅对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的DNA在荧光通道有荧光信号检出,且出现典型扩增曲线,对多种水产品、家禽家畜、香料调味料原料等异源性动植物基因组DNA在荧光通道均无荧光信号检出,也无明显的扩增曲线;该方法对圆田螺属的检测灵敏度低至0.002ng/μL,对环棱螺属的检测灵敏度低至0.001ng/μL;应用该方法对商场超市流通领域中的21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的螺蛳肉汤包提取DNA进行检测。其中7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检出圆田螺属成分,占比为33.3%;18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检出环棱螺属成分,占比为85.7%;3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均未检出圆田螺属成分和环棱螺属成分,占比为14.3%;7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均检出圆田螺属成分和环棱螺属成分,占比为33.3%。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有效对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螺源性成分进行鉴定,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田螺属 环棱螺属 螺蛳粉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快速鉴定阪崎克罗诺杆菌
14
作者 张跃川 王青龙 +6 位作者 李爽 王雨婷 李庆尧 张爽 吴林 袁晓雨 胡智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目的根据DNA旋转酶B亚基(gyrB)基因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鉴定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寻找并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 目的根据DNA旋转酶B亚基(gyrB)基因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鉴定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寻找并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中下载目标基因序列,使用DNAMAN进行序列比对,Primer Express软件设计引物探针。通过特异性实验、绝对灵敏度、相对灵敏性实验、抗干扰实验对所建立方法进行方法验证。选择本实验室保存的36种40株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标准菌株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多维度特异性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阪崎克罗诺杆菌,对亲缘关系较近的其他克罗诺杆菌及食品中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均无非特异性扩增。DNA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0.0100 ng/μL,相对灵敏度可以达到10^(3) CFU/mL。抗干扰实验结果显示,将干扰菌和干扰菌DNA分别与阪崎克罗诺杆菌和阪崎克罗诺杆菌DNA进行混合检测,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说明该方法抗干扰能力良好。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引物探针在实时荧光PCR方法下对食品样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检测具有特异、快速、敏感和抗干扰的特点,可为以后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阪崎克罗诺杆菌 gyr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条形码技术鉴别松茸及其伪品
15
作者 杨爱馥 万超 +3 位作者 齐欣 刘雪华 姜丽 徐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12-18,共7页
目的建立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成分的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定性检测方法,并结合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松茸及其制品成分与其标签的符合性。方法以松茸的pol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 目的建立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成分的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定性检测方法,并结合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松茸及其制品成分与其标签的符合性。方法以松茸的pol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其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开展研究分析,并将建立的松茸成分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不同种类市售松茸样品开展检测,鉴别其真实性。结果采用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检测,松茸与其他32种食用菌和动植物样品均无交叉反应,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为质量分数0.01%的松茸和0.01 ng/μL松茸基因组DNA;对市售160份松茸及其制品开展真实性检测,研究表明松茸干品存在假冒现象,检测结果与标签不符合率为36.70%,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一步对假冒松茸的物种进行鉴定,物种属性为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和栎松口蘑(Tricholoma bakamatsutake),其他收集的松茸制品成分检测结果中与标签不符合率分别为23.70%~60.0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快速精准地对松茸成分进行真实性和符合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TaqMan实时荧光聚合反应技术 DNA条形码技术 快速检测 真实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郭金芳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目的对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于2023年1月14日—2023年12月14日期间检验的7502份微生物检验资料,分别实施了常规RT-PCR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金... 目的对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于2023年1月14日—2023年12月14日期间检验的7502份微生物检验资料,分别实施了常规RT-PCR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金标准为特殊染色镜检结果,分析两种检验结果的诊断效能等指标差异。结果(1)金标准检测出阴性、阳性占比为490∶7012,常规RT-PCR法检验结果为阴性、阳性为:479∶6358,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阴性、阳性比为:488∶7010。(2)荧光定量RT-PCR法的灵敏度为99.97%、特异度为99.59%、准确度为99.95%,均高于常规RT-PCR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荧光定量RT-PCR法检验各类微生物检出率依次为99.91%、100.00%、100.00%、99.91%、100.00%、100.00%、99.97%,高于常规RT-PCR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RT-PCR法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诊断效能及各类微生物检出率高,能够为医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可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病原微生物 检验 常规逆转录聚合反应 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17
作者 李秉胜 陈英剑 +3 位作者 张强 范长春 郑吉波 蔡锦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取断端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标本标本中BMP-2 mRNA水平。结果在对照组,创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1周开始增高,在第2周达到高峰后下降,第4周即可恢复正常。而实验组,受枪伤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第3周表达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P<0.05)。结论BMP-2mRNA 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可以很好地反应枪击伤对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枪击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 实时荧光定量 逆转录聚合反应(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18
作者 张冲 刘祥 陈计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5,共6页
针对基于DNA水平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NA-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够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自设计Taqman探针、引物,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 针对基于DNA水平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NA-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够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自设计Taqman探针、引物,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femA mRNA为检测对象,发现只有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阳性,死亡的则呈阴性;纯培养时,重复检测变异系数为0.15,灵敏度为9×102CFU/mL,检出限可达1/3 CFU/3 mL。实验表明,该研究所建立的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不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能够有效地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 死活菌 普通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的影响
19
作者 杨志 秦冬梅 +1 位作者 周波 肖光军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第11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两种不同逆转录时长的实时荧光PCR法试剂均按以下方法处理。试剂盒内自带的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稀释度为1∶1,1∶1... 目的:探讨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两种不同逆转录时长的实时荧光PCR法试剂均按以下方法处理。试剂盒内自带的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稀释度为1∶1,1∶10,1∶100三个浓度水平的试验样本。每个浓度水平的样本检测16次,其中8次的混匀体系先混匀再瞬离后上机检测(混匀组),而另外8次的反应体系则直接瞬离后上机检测(非混匀组),检测结果以阈值循环数(Ct值)表示。比较每个浓度水平混匀组与非混匀组的结果差异。当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则进一步分析差异有无临床意义(实际意义),当两组的均值之差在0.5以内,则认为差异无临床意义。结果:对于逆转录时间较长的试剂,各浓度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逆转录时间较短的试剂,部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临床意义(组间均值之差在0.5以内)。结论: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时,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检测结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逆转录聚合反应 检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强直性脊柱炎IL-2RαmRNA检测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骆方军 吕建新 《检验医学教育》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分析。方法:用 Primer Express v2.0软件,根据GenBank提供的序列,... 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分析。方法:用 Primer Express v2.0软件,根据GenBank提供的序列,在人IL-2Rα mRNA的第2和第3外显子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提取总RNA,加入已优化的一步法FQ-RT-PCR反应体系,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并与pUCm-T载体连接。制备好的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经测序分析确定为特异性片段后,用T7RNA聚合酶转录为cRNA,作为FQ-RT-PCR系列浓度标准品。评价FQ-RT-PCR检测 IL-2Rα mRNA的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和探针稳定性等。定量测定HLA-B27阳性活动组与阴性非活动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Rα 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2R)浓度,探讨与炎症活动的相互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cRNA标准品。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107 cells/ml,其批内CV8.4%,批间CV9.6%;扩增产物克隆的双向测序结果经BLAST比较、分析,证实为IL- 2Rα mRNA特异性片段。对各30例HLA-B27阳性与阴性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测定表明:与正常人对照组结果比较,HLA-B27阳性组与HLA-B27阴性组IL-2Rα mRNA和sIL-2R都有明显增加(P<0.01)。IL-2Rα mRNA对炎症活动评价的灵敏度为96.7%。结论:FQ-RT-PCR具有灵敏、特异、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IL- 2Rα mRNA与sIL-2R比较更能反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为免疫药物的疗效评价和药物筛选提供基因表达水平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IL-2RΑ 强直性脊柱炎 TaqMan mRNA检测 应用价值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sIL-2R Express PCR反应体系 特异性片段 RNA聚合 MRNA基因 基因表达水平 扩增产物 c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