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际生活污水短程/全程硝化反硝化处理中试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马勇 陈伦强 +1 位作者 彭永臻 吴学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77-2482,共6页
常温条件下,用A/O生物脱氮工艺中试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0.5 mg/L),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亚硝酸氮平均积累率可达85%或更高.研究了低DO短程硝化反硝化、低DO全程硝化反硝化和高DO全程硝化反硝化3种运行方... 常温条件下,用A/O生物脱氮工艺中试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0.5 mg/L),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亚硝酸氮平均积累率可达85%或更高.研究了低DO短程硝化反硝化、低DO全程硝化反硝化和高DO全程硝化反硝化3种运行方式或状态在总氮去除率、耗氧量、污泥性能和反应机理上的差别.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是生物脱氮的最优运行方式,它可有效提高系统脱氮率、降低运行费用.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缺氧区和好氧区的pH值变化幅度较大;而全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缺氧区pH值变化很小或基本不变化,好氧区pH值变化幅度较大.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的硝化速率相差不大,但短程反硝化速率和全程反硝化速率相比增加了15%.可以应用DO和pH在线控制A/O工艺硝化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硝化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 A/O中试 实际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被引量:30
2
作者 高景峰 周建强 彭永臻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04-1611,共8页
以普通序批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和气提式序批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Airlift Reactor,SBAR)处理低COD/TN的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沉淀时间以及反应器类型对快速培养短程硝化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 以普通序批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和气提式序批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Airlift Reactor,SBAR)处理低COD/TN的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沉淀时间以及反应器类型对快速培养短程硝化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沉淀时间为15min时,SBR和SBAR系统中均为全程硝化,当将沉淀时间分别改为5min、8min后的第17d和第16d时,两个反应器中均形成AGS,并且AGS与絮状污泥共存;此时两系统均由全程硝化转化为短程硝化,出水NO2-/(NO2-+NO3-)平均值分别长期维持在98.7%和85.6%左右.本试验中以沉淀时间作为选择压,快速启动了具有短程硝化功能的序批式AGS反应器.由于AGS固有结构对氧传质的限制,使亚硝酸氮氧化受阻即抑制了亚硝酸氮氧化细菌的活性,从而产生了亚硝酸氮积累现象.DO是造成本研究中出现短程硝化的主要原因,而pH值、游离氨、温度、污泥龄等因素都不是导致短程硝化的关键因素.污泥颗粒化后,两个系统中NH4+-N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2.6倍和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好氧颗粒污泥 实际生活污水 快速启动 沉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时间及生物膜对实际生活污水形成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景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45-1251,共7页
利用3个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命名为R1、R2、R3)和1个间歇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airlift reactor,SBAR,命名为R4),处理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系统考察改变沉淀时间的方式及器壁生物... 利用3个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命名为R1、R2、R3)和1个间歇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airlift reactor,SBAR,命名为R4),处理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系统考察改变沉淀时间的方式及器壁生物膜对快速启动硝化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R4的沉淀时间骤降为2、42、min,由于一次性施加的沉速选择压过强,造成污泥大量流失,反应器崩溃,而后反应器器壁不断长出生物膜,混合液和出水中出现大量絮状、棒状、颗粒状污泥,经过35-40 d的培养,出水NH4+-N小于1 mg/L,这主要是器壁生物膜的作用.反应器中的松软颗粒状污泥并非AGS,但它和AGS周围都有大量的轮虫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这表明生物膜和AGS同源.根据污泥沉淀的实际情况,逐步降低R3反应器的沉淀时间为8、65、4、min,当沉速达到10 cm/min时,污泥开始颗粒化;沉速达到12 cm/min时,污泥颗粒化基本完成,共经历了33 d.AGS与絮状污泥长期共存,以0.3 mm为界,两者质量比约为2∶1,AGS平均粒径在0.5 mm左右,NH4+-N降解速率是污泥未颗粒化之前的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生活污水 好氧颗粒污泥 快速启动 生物膜 沉淀时间 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低COD/N实际生活污水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鲁磊 信欣 +3 位作者 鲁航 朱辽东 谢思建 武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78-3785,共8页
在连续流合建式反应器中接种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低碳氮比(COD/N)的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曝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对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脱氮除磷和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300 m L... 在连续流合建式反应器中接种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低碳氮比(COD/N)的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曝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对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脱氮除磷和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300 m L·min-1(表观气速为1.2 cm·s-1)、HRT为7.5 h时,反应器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76.34%、51.23%和53.70%.整个系统在此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行,污泥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为2 000 mg·L-1左右,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保持在50 m L·g-1以下,好氧颗粒污泥形态完整,沉降性能良好.低COD/N的实际生活污水促进了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的增长,蛋白质(protein,PN)和多聚糖(polysaccharide,PS)的比值高达17.9,相对于PS,PN对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 好氧颗粒污泥 低COD/N 实际生活污水 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的运行效能 被引量:9
5
作者 宋昀达 张丽丽 +5 位作者 苏本生 薛晓飞 李鑫玮 刘晓琳 任钦毅 陈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99-3006,共8页
以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为基质,在不外加碳源的前提下,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结果表明:经过30 d的连续运行可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SVI约为50 mL·g-1,MLSS为4.5 g·L-1左... 以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为基质,在不外加碳源的前提下,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结果表明:经过30 d的连续运行可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SVI约为50 mL·g-1,MLSS为4.5 g·L-1左右,平均粒径达到608.3μm;反应器连续运行超过180 d,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以C/N为2~6的实际生活污水为基质,COD平均去除率为89.5%,TN平均去除率为78.5%,TP平均去除率可达70%以上。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的沿程实验结果显示,其可实现同步高效脱氮除磷,氮的去除主要源于同步硝化反硝化,其独特的分层结构能够保证在外部较高的溶解氧环境下颗粒污泥内部同时完成反硝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生活污水 好氧颗粒污泥 低碳氮比 脱氮除磷
原文传递
有机碳源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好氧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1-15,共5页
利用间歇式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有机碳源对低碳氮比(COD/TN在3左右)实际生活污水好氧脱氮的影响。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总氮平均去除率为80%。投加葡萄糖进行5个碳氮比的对比实验,随着COD/TN的升高,好氧总氮去除... 利用间歇式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有机碳源对低碳氮比(COD/TN在3左右)实际生活污水好氧脱氮的影响。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总氮平均去除率为80%。投加葡萄糖进行5个碳氮比的对比实验,随着COD/TN的升高,好氧总氮去除率由67%(COD/TN=1.63)逐渐上升至93.6%(COD/TN=8.43);但是当COD/TN超过8.43后,总氮去除率提高的并不明显(当COD/TN为8.89时,总氮去除率为96.8%)。最后进行了不含有机碳源的实验,其好氧总氮平均去除率为24%。综合分析表明,同时硝化反硝化和好氧脱氨共同导致了SBBR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好氧脱氮。此外,在所有实验过程中,好氧脱氮终点在DO和pH的变化曲线上有相应的跃升点。利用该特征点可以实时控制好氧脱氮的反应时间,并有利于实现短程好氧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低碳氮比 实际生活污水 好氧脱氮 同时硝化反硝化 好氧脱氨 实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ICEAS工艺提高污水厂脱氮效率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竞 王淑莹 +2 位作者 孙燕 陆胤旭 彭永臻 《水污染及处理》 2016年第2期39-47,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总氮去除率,本文研究了如何通过对ICEAS工艺的改良提高其脱氮效率,并最终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ICEAS工艺高效脱氮升级改造。研究结果表明,连续进水方式限制了总氮去除率的提高,将连续进水方式变为间... 为进一步提高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总氮去除率,本文研究了如何通过对ICEAS工艺的改良提高其脱氮效率,并最终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ICEAS工艺高效脱氮升级改造。研究结果表明,连续进水方式限制了总氮去除率的提高,将连续进水方式变为间歇进水方式,系统的脱氮效率明显提高。运行模式为搅拌56 min、曝气112 min、沉淀50 min,滗水70 min,运行周期为4.8 h时,可明显提高总氮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AS工艺 低碳氮比 实际生活污水 总氮去除率 间歇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城璠 张嘉雯 +3 位作者 赵鹤翔 李倩 陈荣 李玉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0-1247,共8页
为探明温度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效能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了在不同温度(25、20和15℃)及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12 h和8 h)下,AnMBR的产甲烷效能以及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时,COD去除率达... 为探明温度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效能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了在不同温度(25、20和15℃)及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12 h和8 h)下,AnMBR的产甲烷效能以及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时,COD去除率达到81.9%,最高甲烷产率为0.21 L·g^(−1)。20℃时,系统的厌氧消化性能与25℃相比差异不大,但当温度下降到15℃时,COD去除率为73.5%,最高甲烷产率只有0.08 L·g^(−1)。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乙酸营养型是主要的产甲烷途径,随着温度降低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的丰度明显减少,因此,产甲烷菌活性降低是导致15℃时反应器厌氧消化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当温度为25℃,反应器在HRT为8 h的膜污染速率是HRT为12 h的31.33倍。因此,在较低的运行温度下,系统难以实现在低HRT的长期稳定运行。膜阻力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膜孔的有机物堵塞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有所增大,这是由于低温下胞外聚合物的增加所导致的。COD平衡结果表明,溶解性甲烷的释放量与甲烷的溶解性以及出水通量的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生活污水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温度 资源回收 溶解性甲烷
原文传递
SBR工艺短程硝化快速启动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凌云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杨庆 顾升波 李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17,共6页
以低COD/TN的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反应器,对短程硝化的启动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温度30℃、溶解氧(DO)2.0mg/L、污泥龄为7d时,系统在实时控制条件下运行32周期,可以成功启动短程硝化.在总氮(TN)去除率>95%的情况下,... 以低COD/TN的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反应器,对短程硝化的启动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温度30℃、溶解氧(DO)2.0mg/L、污泥龄为7d时,系统在实时控制条件下运行32周期,可以成功启动短程硝化.在总氮(TN)去除率>95%的情况下,亚硝酸盐积累率(NO2--N/NOx--N)>90%,随后的64d,温度恢复到常温(20~24℃),系统仍稳定运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表明,经过32个周期种群优化,污泥中氨氧化菌(AOB)的含量提高了38.9%,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含量降低了53.2%.在线动态控制DO浓度和曝气时间可以逐渐淘汰系统中的NOB,从而获得稳定的短程硝化,提高系统脱氮效率.[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短程生物脱氮 快速启动与维持 实际生活污水 实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龄对A/A/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徐伟锋 陈银广 +1 位作者 张芳 顾国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93-1696,共4页
以实际生活污水培养驯化污泥的小试规模A/A/O工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污泥龄(SRT)为8、10、12和15 d时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泥龄的延长,反硝化除磷对系统除磷所起的作用越大,反硝化聚磷菌缺氧利用单位PHAs的反硝化数量... 以实际生活污水培养驯化污泥的小试规模A/A/O工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污泥龄(SRT)为8、10、12和15 d时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泥龄的延长,反硝化除磷对系统除磷所起的作用越大,反硝化聚磷菌缺氧利用单位PHAs的反硝化数量和吸磷量也迅速增加,聚磷菌好氧利用单位PHAs的吸磷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以SRT为12 d时反硝化除磷和系统脱氮除磷效果为最好.结果还表明,去除单位氮所需COD数量随污泥龄的延长呈减少趋势,而去除单位磷所需COD数量呈增大趋势.对于我国典型的城市污水而言,SRT为12 d和15 d时去除单位氮和磷所需的外碳源数量较8 d时要低,从而使反硝化除磷作用可真正地达到节省碳源和能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污泥龄 实际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及其特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春娣 李浩 +2 位作者 焦二龙 王惟肖 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为了完善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研究,以低ρ(COD)/ρ(TN)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2组SBR反应器,考察了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的实现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在温度(24±2)℃、污泥龄为35 d且不限制溶解氧的条件下,以不同的好氧缺氧时... 为了完善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研究,以低ρ(COD)/ρ(TN)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2组SBR反应器,考察了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的实现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在温度(24±2)℃、污泥龄为35 d且不限制溶解氧的条件下,以不同的好氧缺氧时间比运行的2组反应器均实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出水的亚硝酸盐积累率达90%以上,氨氮质量浓度接近0 mg/L,硝酸盐质量浓度在2 mg/L以下;以交替好氧缺氧模式运行200 d后,2组反应器比氨氧化速率分别是普通好氧缺氧模式的2倍和1.8倍,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显著减少了曝气时间,降低了曝气能耗;交替模式运行的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氨氮去除率达100%,COD去除率在80%左右,TN去除率高于普通好氧缺氧模式的去除率,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好氧缺氧 短程硝化 实际生活污水 比氨氧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对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魏海娟 张永祥 +1 位作者 蒋源 张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6-510,545,共6页
利用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有机碳源对低碳氮比ρC/ρN(指ρCOD/ρTN,以下同)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外加碳源时,同步硝化反硝化条件下TN去除率为59.8%,COD平均去除率为83.12%,NH+4-N去除率为94.9%(... 利用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有机碳源对低碳氮比ρC/ρN(指ρCOD/ρTN,以下同)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外加碳源时,同步硝化反硝化条件下TN去除率为59.8%,COD平均去除率为83.12%,NH+4-N去除率为94.9%(最高达到99.8%);分别以淀粉、葡萄糖和甲醇为外加碳源,ρC/ρN=7时,发现投加外碳源有利于有机物、NH+4-N和TN的降解和转化,NH+4-N转化受碳源种类影响不大,投加淀粉时有机物降解不完全导致系统有恶化趋势,投加甲醇碳源时系统脱氮效率最高,TN去除率达84.5%,投加葡萄糖时,TN去除率为80.55%,从安全和经济方面考虑,确定投加葡萄糖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反硝化 实际生活污水 有机碳源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T短程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系统中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的代谢活性和菌群结构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曾薇 李博晓 +2 位作者 王向东 白鑫龙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8-1308,共11页
采用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MUCT工艺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在短程硝化的基础上实现反硝化除磷.研究短程硝化建立与破坏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率的变化对系统除磷性能及CandidatusAccumulibacter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UCT除磷以反硝化除... 采用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MUCT工艺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在短程硝化的基础上实现反硝化除磷.研究短程硝化建立与破坏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率的变化对系统除磷性能及CandidatusAccumulibacter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UCT除磷以反硝化除磷为主,平均反硝化除磷率高达88%.磷去除率与亚硝酸盐积累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短程硝化阶段磷的平均去除率比全程硝化阶段高30%以上,证明了亚硝酸盐更适合作为低C/N比污水反硝化除磷的电子受体.以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ppk1)作为遗传标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考察不同亚硝酸盐积累率下Accumulibacter的丰度、各主要进化分支的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当系统处于全程硝化状态时,存在少量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Acc-I型反硝化聚磷菌,低于总Accumulibacter的5%;当系统进入短程硝化状态后,Acc-I逐渐消失.运行期间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的Acc-IID始终是优势聚磷菌,达到总Accumulibacter的92%以上,甚至接近100%,保证了亚硝酸型反硝化除磷的稳定运行,亚硝酸盐浓度是影响其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生活污水 短程硝化 反硝化除磷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pp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景峰 郭建秋 +2 位作者 毕环宇 陈冉妮 苏凯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SBR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沉淀时间对培养具有除磷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的影响。在沉淀时间降低为6min时,出现了AGS;在沉淀时间降低为4min的第6天,AGS培养成熟,肉眼可见... 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SBR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沉淀时间对培养具有除磷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的影响。在沉淀时间降低为6min时,出现了AGS;在沉淀时间降低为4min的第6天,AGS培养成熟,肉眼可见。从降低沉淀时间到AGS培养成熟共耗时28d。AGS培养及稳定运行阶段,出水磷含量平均在0.92mg/L左右,最低为0mg/L,最高为3.34mg/L。具有除磷功能的AGS成熟时,其周围有大量的浮游累枝虫。AGS粒径范围为0.0-0.3mm、0.3-0.6mm及〉0.6mm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88%,51.61%及3.51%,AGS与絮状污泥共存。与具有短程硝化功能的AGS相比,周期性的厌氧,好氧更有利于AGS的稳定维持,具有除磷功能的AGS远比具有短程硝化功能的AGS密实。试验结果表明在沉淀时间选择压的作用下,具有除磷功能的AGS形成的过程可分为3阶段:筛选-聚集-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磷 好氧颗粒污泥 实际生活污水 快速启动 沉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CSTR亚硝化启动及稳定运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冬 王朗 +2 位作者 陈冠宇 梁瑜海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7-442,共6页
采用两级CSTR反应器对实际生活污水亚硝化的启动过程及稳定运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向生活污水里投加(NH4)2SO4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并逐渐调整两级反应器的曝气强度至DO浓度分别为(1.5±0.12),(0.35±0.1)mg/L,历... 采用两级CSTR反应器对实际生活污水亚硝化的启动过程及稳定运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向生活污水里投加(NH4)2SO4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并逐渐调整两级反应器的曝气强度至DO浓度分别为(1.5±0.12),(0.35±0.1)mg/L,历经45d即实现了亚硝化的启动,亚硝化率保持在90.3%以上,氨氧化率保持在91.2%以上低氨氮生活污水运行时,通过第一级反应器中三组DO/ALR的效果对比,表明DO/ALR在1.2-2.0mgO2/(gN·d)时亚硝化效果最好.降低氨氮浓度以及增大HRT两种情况下导致ALR改变时,维持上述DO/ALR范围依然可以保证亚硝化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生活污水 亚硝化 DO/ALR CS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消化液不同投加方式对AOA-SBR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李夕耀 彭永臻 +2 位作者 何岳兰 马斌 赵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6-752,共7页
为研究厌氧消化液的不同投加方式对AOA-SBR(厌氧/好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温度为20.0℃、生活污水与厌氧消化液体积比为24∶1、污泥中AOB(氨氧化菌)所占比例为7.34%条件下,考察了不投加、厌氧阶段开始一次性投加、... 为研究厌氧消化液的不同投加方式对AOA-SBR(厌氧/好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温度为20.0℃、生活污水与厌氧消化液体积比为24∶1、污泥中AOB(氨氧化菌)所占比例为7.34%条件下,考察了不投加、厌氧阶段开始一次性投加、好氧阶段开始一次性投加和好氧阶段分次投加等6种厌氧消化液投加方式(分别记为SBR-a、SBR-b、SBR-c、SBR-d、SBR-e、SBR-f)下AOA-SBR系统中SCODCr(溶解性化学需氧量)、PO43--P、NH4+-N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厌氧消化液的投加方式对SCODCr的去除基本没有影响,但厌氧消化液的投加使系统中PLR(PO43--P进水容积负荷)提高了104.88%,导致除SBR-a外各试验组出水ρ(PO43--P)均大于2.0 mg/L,为AOA-SBR处理生活污水与厌氧消化液联合废水的主要限制因素.SBR-b^SBR-f的SNPR(比亚硝酸盐生成速率)均高于SBR-a,表明厌氧消化液的添加有助于稳定污水短程硝化.研究显示,厌氧开始阶段一次投加厌氧消化液(SBR-b)对系统脱氮效果影响最小,为最佳进水方式,此时SAUR(比氨氧化速率)为0.168 0 g/(g·d),SNPR(比亚硝酸盐产生速率)为0.136 3 g/(g·d),SND(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率为2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上清液 实际生活污水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 序批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T工艺反硝化除磷效率与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的群落演替
17
作者 曾薇 李超 +1 位作者 孟庆安 马晨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43-1251,共9页
以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连续流MUCT工艺为基础,探究了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状态下优势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的群落动态与系统反硝化除磷效果之间的相互联系.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系统中聚磷菌占全菌的比例为22.1%,Accumul... 以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连续流MUCT工艺为基础,探究了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状态下优势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的群落动态与系统反硝化除磷效果之间的相互联系.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系统中聚磷菌占全菌的比例为22.1%,Accumulibacter是处于全程硝化状态下的优势聚磷菌,对系统中氮磷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q PCR定量结果表明,短程硝化状态下的优势种IIC和IIC(ppk1 excluding OTU NS D3)以及IIF的增长率较快,占总Accumulibacter比例分别为11.53%、34.31%和17.97%,其利用亚硝进行反硝化除磷的能力比其他分支强,对系统化中亚硝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IID分支在反应器整个运行阶段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是系统内氮磷去除最重要的分支.其在全程硝化状态下占Accumulibacter分支总和的80%,但在短程状态下的竞争能力不如其他的TypeⅡ型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生活污水 反硝化除磷 聚磷菌 Accumulibacter 实时荧光定量PCR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中N_2O释放量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静蓉 王淑莹 +1 位作者 尚会来 彭永臻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624-3629,共6页
采用SBR反应器考察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中N2O的释放.通过实时控制策略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亚硝化率可维持在90%以上.在溶解氧水平为0.5、1.0、1.5和2.0 mg/L条件下,考察N2O的释放和亚硝化率的变化情况.... 采用SBR反应器考察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中N2O的释放.通过实时控制策略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亚硝化率可维持在90%以上.在溶解氧水平为0.5、1.0、1.5和2.0 mg/L条件下,考察N2O的释放和亚硝化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溶解氧1.5 mg/L时最有利于维持稳定的亚硝化率,同时N2O逸出量最小,每去除1 g氨氮释放N2O0.06 g;在碳纤维填料SBR反应器中,通过维持较低溶解氧水平和分段投加碳源的运行方式成功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在79%以上.在溶解氧水平为0.2、0.4、1.0和1.5 mg/L时,考察N2O的逸出情况.结果表明,溶解氧在1.0 mg/L时最有利于控制N2O的释放,每去除1g氨氮释放N2O 0.021 g,其N2O释放量仅为短程硝化反硝化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生活污水 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一氧化二氮(N2O)
原文传递
VFAs、TOC及COD作为生物除磷能力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旭光 王淑莹 张婧倩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中,研究了通过A/O运行模式对生物除磷过程中磷的变化情况及在厌氧释磷过程中COD、TOC与VFAs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厌氧释磷过程中VFAs的变化更能准确地反映系统内释磷进程,实际生活污水中能直接用于磷释放的... 在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中,研究了通过A/O运行模式对生物除磷过程中磷的变化情况及在厌氧释磷过程中COD、TOC与VFAs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厌氧释磷过程中VFAs的变化更能准确地反映系统内释磷进程,实际生活污水中能直接用于磷释放的有机物含量占COD的13.33%,并且释放1 mg P所需VFAs为1.401 mg,此值明显低于前期研究结果。通过对COD、TOC和VFAs 3种组分的分析,可将实际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底物分为3类:易生物降解含碳有机物、难降解的含碳有机物和水中存在的无机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占COD的13.33%、31.7%和54.97%,其中只有13.33%的含量对生物释磷有直接作用,并可对实际生活污水除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生活污水 生物除磷 COD 总有机碳 挥发性脂肪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