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保心丸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脏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被引量:134
1
作者 汪姗姗 李勇 +1 位作者 范维琥 戴瑞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6-449,共4页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塞大鼠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 4只大鼠随机分成麝香保心丸组 (A组 )、贝复剂与肝素组 (B组 )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 ,建立心肌梗塞模型 ,6周后检测梗塞面积、梗塞边缘区VEGF、bFGF...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塞大鼠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 4只大鼠随机分成麝香保心丸组 (A组 )、贝复剂与肝素组 (B组 )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 ,建立心肌梗塞模型 ,6周后检测梗塞面积、梗塞边缘区VEGF、bFGF和VⅢ因子的表达量以及血管面密度。结果 :A组梗塞面积明显小于C组 ,梗塞边缘区VEGF、bFGF和VⅢ因子的表达量以及血管面密度均较C组明显增加。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促进大鼠缺血心肌冠脉侧枝的血管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实验性心肌梗塞 大鼠 促血管生成作用 侧枝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聚合黄酮与羟乙基芦丁抗动物实验性心肌梗塞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方云祥 陈修 梁克军 《中草药》 CAS 1982年第5期26-28,共3页
本文报告用心电图ST段与Q波标测法结合硝基四氮唑兰大体标本染色法初步肯定羟乙基芦丁与山楂聚合黄酮有抗实验性心肌梗塞的作用。在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形成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羟乙基芦丁和山楂聚合黄酮三天给药能使结扎前降支引... 本文报告用心电图ST段与Q波标测法结合硝基四氮唑兰大体标本染色法初步肯定羟乙基芦丁与山楂聚合黄酮有抗实验性心肌梗塞的作用。在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形成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羟乙基芦丁和山楂聚合黄酮三天给药能使结扎前降支引起的ST段抬高减轻,病理性Q波数减少,ST段恢复至等电位线的时间提前。在犬结扎前降支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一次给药观察到类似作用。结果表明两药均能缩小心肌梗塞范围,但在所用剂量条件下其效果稍逊于心得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心肌梗塞 心得安 心肌梗塞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吗心安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保护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刘世增 王道生 +2 位作者 陈星织 李玲 沈志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1986年第1期2-3,共2页
据以往报道,动物冠脉结扎后应用心得安,心肌缺血和坏死明显减少,梗塞面积缩小,亦可防止轻度或中度缺血坏死。噻吗心安(Timolol)为新型的β受体阻滞剂,Vik-Mo 研究了心得安。
关键词 家兔 实验性心肌梗塞 FFA 心得安 对照组 抗心律失常药 冠脉结扎 心肌梗塞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心肌梗塞早期高凝状态的研究
4
作者 夏凌辉 宋善俊 +1 位作者 魏文宁 王爱莲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2期66-69,共4页
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血栓检出率高达90%,说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对AMI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因素与AMI的相互关系也有诸多报道,Oliva认为,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是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和血管痉挛三者相互作用... 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血栓检出率高达90%,说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对AMI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因素与AMI的相互关系也有诸多报道,Oliva认为,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是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和血管痉挛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迄今,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实验性AMI模型进行了研究,但AMI早期凝血、纤溶活力及血小板激活的动态变化尚未见报道。本文以血栓弹力图、抗凝血酶Ⅲ活性、因子x活性(FXa)、α<sub>2</sub>抗血浆素(α<sub>2</sub>AP)活性及5羟色胺(5HT)对血小板的诱导聚集作用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实验性心肌梗塞 HT对 血小板聚集作用 冠状动脉阻塞 高凝状态 手术对照 纤溶活力 a值 ACL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食道及心外膜实时记录对比研究
5
作者 赵宽 侯晓平 +2 位作者 刘惠亮 贾广兴 阎志荣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早期30只犬,用改良的电极端弯曲可控导管,经食道实时记录心室晚电位(ESO-VLPs),与心外膜梗塞区实时记录心室晚电位(IZ-VLPs)对比研究结果:窦性心律时IZ-VLPs阳性76.6%;ESO-VLPs阳性70%,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值分... 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早期30只犬,用改良的电极端弯曲可控导管,经食道实时记录心室晚电位(ESO-VLPs),与心外膜梗塞区实时记录心室晚电位(IZ-VLPs)对比研究结果:窦性心律时IZ-VLPs阳性76.6%;ESO-VLPs阳性70%,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值分别为78.3%、57.1%及85.7%。程序心室刺激诱发持续性室速(VTs)9例,室颤(VF)11例。IZ-VLPs阳性和ESO-VLPs阳性犬诱发VTS/VF的预测值为78.3%VS、81%(P>0.05),IZ-VLPs阴性和ESO-VLPs阴性未诱发VTS/VF的预测值为71.4%VS、66.6%(P>0.05),表明食道实时记录心室晚电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心肌梗塞 心室晚电位 食管实时记录 心外膜实时记录 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 持续性实速 持续性主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冠通四号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心电图恢复过程及心肌微血管的影响
6
作者 苏静怡 时安云 +6 位作者 徐宁生 张抗美 王志朝 夏家骝 陶平 李学愚 陆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1年第4期243-248,328-330,共8页
冠通四号是我院第一附属医院用于门诊冠心病人的药物,临床观察为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减轻疼痛方面疗效较好的药物之一。为了观察其疗效是否与改善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作用有关,本实验在家兔结紥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慢性实验性心肌梗塞模... 冠通四号是我院第一附属医院用于门诊冠心病人的药物,临床观察为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减轻疼痛方面疗效较好的药物之一。为了观察其疗效是否与改善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作用有关,本实验在家兔结紥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慢性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心电图检查及观察心肌内血管演变的情况,以了解心肌梗塞的自然演变过程,尤其是侧支循环的演变过程及冠通四号对该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心电图 正常心肌 血管吻合 冠状动脉 演变过程 内血管 心电图 家兔 梗塞 动物实验 生物检验 实验性心肌梗塞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中药预防
7
作者 葛郁芝 黄定九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682-683,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性心肌梗塞 室性心律失常 中药预防
原文传递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后心壁内血管变化的实验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宗来 胡海涛 凌凤东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366-370,449,共6页
本文用119例大鼠,观察左心室壁内血管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后心壁内血管的变化。其中75例心脏经主动脉灌注20%中国墨汁明胶液后,作火棉胶切片;另外44例心脏直接固定,作石蜡幼片观察。大鼠左心室游离壁内血管类型与人及家兔基本相似。室间隔... 本文用119例大鼠,观察左心室壁内血管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后心壁内血管的变化。其中75例心脏经主动脉灌注20%中国墨汁明胶液后,作火棉胶切片;另外44例心脏直接固定,作石蜡幼片观察。大鼠左心室游离壁内血管类型与人及家兔基本相似。室间隔内毛细血管分布与家兔相似。左心室游离壁毛细血管数目为3,903±48条/mm^(2),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数目比例约为1:1。毛细血管互相吻合成网,其走行与心肌纤维方向一致。结扎大鼠左冠状脉后,左心室壁内血管变化可分为缺乏血管、血管密集和血管稀疏等三个阶段,其演变规律与修复过程相适应,并提示大鼠心肌梗塞后1~2天,侧支循环开始建立;3~7天,侧支循环逐渐丰富。与人类心肌梗塞和家兔心肌梗塞模型相比,大鼠心肌梗塞模型的血管自然演变过程较快,但规律是相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 实验性心肌梗塞 心壁内血管变化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心阻抗微分图测定收缩时间间期评价左室功能
9
作者 欧阳静萍 涂淑珍 凌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对11只正常家兔、11只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家兔应用心阻抗微分图测定收缩时间间期评价左室功能。分别于静脉注射心得安前及注射后10分钟测定R—Z间期,R—B间期、B—X间期、R—B/B—X。结果提示R—Z、R—B、R—B/B—X是反映左室功能较为... 对11只正常家兔、11只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家兔应用心阻抗微分图测定收缩时间间期评价左室功能。分别于静脉注射心得安前及注射后10分钟测定R—Z间期,R—B间期、B—X间期、R—B/B—X。结果提示R—Z、R—B、R—B/B—X是反映左室功能较为敏感的指标。急性心肌梗塞后静脉注射心得安并不明显降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时间间期 静脉注射 左室功能 实验性心肌梗塞 心得安 抗心律失常药 急性心肌梗塞 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13卷第1~4期总目录
10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1年第4期323-324,共2页
关键词 病理形态 实验性心肌梗塞 黄大有 生物碱 北京医学院 挥发油 卷第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