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ADC值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小华 吕衍春 +6 位作者 梁康福 苏镇培 殷梅 罗柏宁 孟悛悱 黄如训 李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50,T001,共4页
目的 用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灶水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方法 用 60只SD大鼠行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 (RHRSP)模型 ,在术后 1 0周按Longa’s方法改良行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术... 目的 用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灶水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方法 用 60只SD大鼠行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 (RHRSP)模型 ,在术后 1 0周按Longa’s方法改良行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术。分别在闭塞 1 2h内的不同时间点及再灌注 48h后行T2加权成像 (T2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完成检查后将大鼠处死行TTC染色 ,比较在闭塞不同的时间点上在两次T2WI和DWI上病灶的演变和ADC值的改变。结果 缺血中心区的ADC值为 ( 0 45± 0 0 1 )× 1 0 - 5cm2 /s,半暗带为 ( 0 5 6± 0 0 2 )× 1 0 - 5cm2 /s,对侧平均值为 ( 0 66± 0 0 2 )× 1 0 - 5cm2 /s,相邻正常信号组织平均值为 ( 0 65± 0 0 3)× 1 0 - 5cm2 /s,经方差分析表明 ,前三者相互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而后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再灌注 48h后 ,在 3h内复流各组梗死灶的平均ADC值为 ( 0 65± 0 0 2 )× 1 0 - 5cm2 /s ,与相邻正常信号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而在 6h后复流各组的平均ADC值为 ( 0 70± 0 0 3)× 1 0 - 5cm2 /s,与相邻正常信号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实验性MCAO 1 2h内缺血或梗死灶的ADC值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值 弥散磁共振成像 实验性脑梗死 表面弥散系数值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神经功能检测评价实验性脑梗死病变的范围 被引量:3
2
作者 管玉青 陆兵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能够可靠地评价实验性脑梗死范围的定量神经功能检测方法。材料与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49只7~9周龄雄性SD大鼠接受大脑中动脉1h栓塞手术(n=40)或假手术(n=9),手术前和术后第1,3,7,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能够可靠地评价实验性脑梗死范围的定量神经功能检测方法。材料与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49只7~9周龄雄性SD大鼠接受大脑中动脉1h栓塞手术(n=40)或假手术(n=9),手术前和术后第1,3,7,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定量检测(加速转轮试验和贴纸去除试验)。术后14d处死动物,脑组织行HE染色,用Winroof图象分析软件分析计算梗死病变面积(间接法),分析不同病变面积的实验动物之间神经功能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病变面积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据梗死面积,大脑中动脉线栓的大鼠可分为两组:(1)皮层+基底节梗死组(n=18),梗死面积(68.56±12.54%);(2)基底节梗死组(n=22),梗死面积(12.45±9.06)%。两组间的改良贴纸去除试验和加速转轮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面积与术后1d的神经功能检测结果之间呈相关关系。结论神经功能定量检测指标可以可靠地评价和预测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的梗死面积及严重程度,这些试验可用于实验性脑梗死治疗研究中样本的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检测 病变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脑梗死早期CT值和GFAP表达变化的研究
3
作者 王爱枫 张玲莉 +1 位作者 柯技 汪永平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14-217,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24h内实验性脑梗死CT值及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以间接推测脑梗死的发生时间。方法参照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在不同时相点进行头颅CT扫描,测量右侧脑梗死和左侧未梗死区脑组织的C... 目的探讨大鼠24h内实验性脑梗死CT值及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以间接推测脑梗死的发生时间。方法参照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在不同时相点进行头颅CT扫描,测量右侧脑梗死和左侧未梗死区脑组织的CT值并求出两侧的差值。同时用免疫组化检测脑内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6h组大鼠CT平扫均有明确的脑梗死灶,梗死与非梗死两侧脑组织CT值的差值与梗死时间呈直线正相关,GFAP表达与梗死时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管栓塞引起的脑梗死最早于梗死发生后6h可以诊断,并可通过脑梗死与非梗死两侧CT值的差值计算及GFAP表达变化来推测脑梗死发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实验性脑梗死 断层摄影术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当归萃取液对实验性急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范柳 孙继虎 +5 位作者 王春安 钱国正 冯春红 闵阳 曹奕丰 王桂清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的川芎、当归萃取液与阳性药物 (尼莫地平 )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行为和病理等影响。方法 :各实验组大鼠在术后清醒 (术后 4h及 2 8h) 2次给药 ,并进行 2次行为检查 (术后 4及 5 2h)和第2...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的川芎、当归萃取液与阳性药物 (尼莫地平 )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行为和病理等影响。方法 :各实验组大鼠在术后清醒 (术后 4h及 2 8h) 2次给药 ,并进行 2次行为检查 (术后 4及 5 2h)和第2次给药后 2 4h(术后 5 2h)进行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给川芎、当归萃取液及阳性药物后的大鼠行为积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脑部病理损害程度明显轻于溶剂组。结论 :川芎、当归萃取液对急性阻断大脑中动脉所致脑缺血造成大鼠行为障碍具有明显的缓解治疗作用 ,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后脑缺血造成的脑部病理损害具有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当归萃取液 中药 实验性急性 大鼠 行为学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和体重指数对脑梗死大鼠病变范围的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管玉青 陆兵勋 +1 位作者 潘速跃 李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6-256,I0001,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和体重指数对评价实验性脑梗死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59只7~9周龄雄性SD大鼠接受大脑中动脉1h栓塞手术或假手术,术前和术后1,3,5,7,10,14d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 目的探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和体重指数对评价实验性脑梗死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59只7~9周龄雄性SD大鼠接受大脑中动脉1h栓塞手术或假手术,术前和术后1,3,5,7,10,14d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以及体重测量。术后14d处死动物,对梗死面积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不同病变面积的实验动物之间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结果和体重指数的差异,分析病变面积与各时间点神经损害程度评分结果和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手术组大鼠可分为3个亚组:①皮层加基底节梗死;②基底节梗死;③无病变。3组间的神经损害程度评分结果及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面积与神经功能检测结果之间呈相关关系。结论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和体重指数可以用于评价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的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脑梗死 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