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前程序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陆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8-85,共8页
立案侦查、审查起诉为审判前程序,即案件交付法院审判之前的诉讼阶段。刑事诉讼法将审判前程序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前程序的立法理念不明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强制性纳入诉讼轨道。从保护未成年人刑事诉讼... 立案侦查、审查起诉为审判前程序,即案件交付法院审判之前的诉讼阶段。刑事诉讼法将审判前程序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前程序的立法理念不明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强制性纳入诉讼轨道。从保护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利、有利于未成年嫌疑人回归社会出发,设立相应过滤机制,避免因未成年人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意识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能充分享受诉讼权利是必要的。在侦查阶段应区别对待成年嫌疑人和未成年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应建立有利于挽救未成年嫌疑人的起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 审判前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刑事案件审判前程序比较略探
2
作者 孟庆保 赵大建 《巢湖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4-46,93,共4页
本文以刑事案件审判前程序的概念为起点.接着分别简要地陈述了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法、德、英、美)的刑事案件审判前程序.然后笔者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评析,并提出了它们对我国刑事案件审判前程序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刑事案件审判前程序 诉讼 裁判 司法授权和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刑事审判前程序的诉讼构造——兼论“侦诉”关系
3
作者 张树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诉讼构造,是指各诉讼主体参与诉讼的法律和相互法律关系。近年来,法学界对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诉讼构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审判前程序(即侦查和起诉程序)多停留在"侦诉"关系的一般争论上,少有对其诉讼构造进行深入分析... 诉讼构造,是指各诉讼主体参与诉讼的法律和相互法律关系。近年来,法学界对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诉讼构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审判前程序(即侦查和起诉程序)多停留在"侦诉"关系的一般争论上,少有对其诉讼构造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试就此作一探讨。一、问题的提出(一)侦诉关系的现状现行刑诉法是在基本维持旧刑诉法犯罪控制理念基础上吸收、容纳了部分权利保障的观念,并没有实现诉讼价值观的彻底变革,这势必造成注意客观存在安全的犯罪控制观与强调自由的权利保障观产生矛盾和冲突,最明显体现在具有对抗制的庭审方式与职权主义的侦查方式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构造 起诉程序 审判前程序 检察机关 侦诉关系 权利保障 犯罪嫌疑人 犯罪控制观 职权主义 刑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的完善 被引量:2
4
作者 梁艳芳 廖红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33-35,共3页
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是指刑事案件由侦查机关立案侦查至人民检察院起诉到法院审判之前这一过程中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由侦查机关主导 ,缺乏必要的程序制约措施 ,往往发生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 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是指刑事案件由侦查机关立案侦查至人民检察院起诉到法院审判之前这一过程中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由侦查机关主导 ,缺乏必要的程序制约措施 ,往往发生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因而需要引入刑事审判前司法审查等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判 审判程序 侦查权 司法审查 中国 审判前程序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审判前程序检察权的介入——以检察权制约侦查权为中心
5
作者 刘飞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0年第7期113-114,共2页
刑事审判前程序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刑事诉讼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基本上处于不透明的秘密状态,这样极易使相关公民尤其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 刑事审判前程序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刑事诉讼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基本上处于不透明的秘密状态,这样极易使相关公民尤其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理应介入到审判前程序中去,建立一套可行的检警、侦控模式以引导、规范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以体现司法权对侦查权的监督与制约,以使侦查活动可以依法进行,从而实现查明案件事实与保障人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审判前程序 侦查权 检察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列权利还是加强救济?——简论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辩护问题 被引量:45
6
作者 陈瑞华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0-536,共7页
审判前程序中的辩护因侦查程序的高度封闭和警察、检察官与案件结局的明利害关系以及缺乏中立第三方的裁判机制等原因而失去存在的空间。辩护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不是加辩护权利的外延和规模,而是确立基本的权利救济机制。
关键词 审判前程序 侦查程序 辩护 权利救济
原文传递
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律师作用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郭云忠 杨会新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关键词 审判前程序 律师作用 刑事辩护 研讨会综述 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中心 诉讼法学 律师协会
原文传递
刑事审判前程序的理念与原则——兼谈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面临的课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宋英辉 《刑事司法论坛》 2000年第2期3-24,共22页
我国1996年修正刑事诉讼法,对审判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后的审判方式在运作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其原因之一,即是应当与之匹配的制度没有得到确立。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典 审判前程序 起诉法定主义 强制性 起诉便宜主义 限制适用 适度原则 司法权 国家追诉权 侦查原则
原文传递
“审判前程序中的律师作用”研讨会综述
9
作者 赵海宁 《人权》 2007年第1期59-60,共2页
近日,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辩护委员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审判前程序中的律师作用”研讨会。来自国内的著名学者、律师、检察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审判前程序 律师作用 研讨会综述 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中心 诉讼法学 刑事辩护 律师协会
原文传递
浅议立案程序及其改革
10
作者 李文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6-88,共3页
本文从立案审查行为的性质及立案的阶段性目标的设置入手 ,论证了立案不应成为诉讼案件的一个独立阶段。认为在刑事审判前程序一体化的大格局下 ,设立新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
关键词 中国 刑事诉讼 立案程序 立案审查 审判前程序 法制改革 公安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我国审前法官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丽霞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19-121,共3页
审判前程序承担着为法庭审判准备审判对象和裁判依据的重要功能,我国审判前程序存在诸如:结构性缺陷、审判前程序大量违法现象及公诉制度程序设计的内在缺陷的问题,为此我们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建构我国的审前法官制度以实现其在维护程序... 审判前程序承担着为法庭审判准备审判对象和裁判依据的重要功能,我国审判前程序存在诸如:结构性缺陷、审判前程序大量违法现象及公诉制度程序设计的内在缺陷的问题,为此我们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建构我国的审前法官制度以实现其在维护程序的公正、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和实现权力的划分和限制的价值。而审前法官制度由于缺乏本土资源的支撑,运行的困难需要我们同样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审判前程序 诉讼结构 裁判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牙取证公约在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适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力 《东方法学》 2010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海牙取证公约意在协调各国因司法制度差异以及司法主权要求而产生的域外取证冲突。在各国对公约规定的取证途径(尤其是审判前发现程序)以及公约排他性适用等问题仍存在分歧的情况下,我国司法机关应当坚持公约的排他性适用并积极履行公... 海牙取证公约意在协调各国因司法制度差异以及司法主权要求而产生的域外取证冲突。在各国对公约规定的取证途径(尤其是审判前发现程序)以及公约排他性适用等问题仍存在分歧的情况下,我国司法机关应当坚持公约的排他性适用并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同时在公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国内立法灵活适用公约,从而在坚持国家司法主权的前提下提高域外取证合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牙取证公约 审判发现程序 公约在我国的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提高侦查监督实效
13
作者 朱丽萍 《江淮法治》 2011年第17期59-59,共1页
侦查权是指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专门调查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虽然只直接关涉到少数人(嫌疑人)的利益但有着极强的力度,极易造成严重后果。侦查是重要的审判前程序,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靠前位置,侦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 侦查权是指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专门调查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虽然只直接关涉到少数人(嫌疑人)的利益但有着极强的力度,极易造成严重后果。侦查是重要的审判前程序,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靠前位置,侦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以后各个环节阶段的质量,合理合法的侦查才能带来公正的审判结果。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会带来腐败和侵权,侦查权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监督 审判前程序 刑事诉讼活动 侦查质量 强制措施 刑事案件 司法机关 严重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庭前会议操作的误区及克服——基于司法实践与学说的梳理与反思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金良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6-90,共5页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明确了庭前会议制度,将庭前审查程序由封闭式的构造改造为三方参与的诉讼构造.将纯粹手续性的庭前审查程序改造为程序性的庭审预备程序.将附属于审判的程序改造为相对独立的审判前程序。庭前会议制...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明确了庭前会议制度,将庭前审查程序由封闭式的构造改造为三方参与的诉讼构造.将纯粹手续性的庭前审查程序改造为程序性的庭审预备程序.将附属于审判的程序改造为相对独立的审判前程序。庭前会议制度使得庭前审查行为不再是法官乃至书记员的单方行为,庭前会议将秘密、单方的行为“摆到桌面上来”.并纳入控辩直接对抗的框架之中,彰显了程序的公正。因此庭前会议制度体现了程序的独立性价值.为非法证据排除提供了独立的程序操作空间.在保持控辩平衡.保障被告人权益等公正的价值实现上值得赞誉.在司法实践中也为集中开庭保障司法效率做好了程序性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实践 程序操作 审查程序 审判前程序 《刑事诉讼法》 独立性价值 反思 学说
原文传递
论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与诉讼结构之调整 被引量:23
15
作者 樊崇义 张中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9-523,共5页
应当确立以法院为中心的刑事司法外部体制,建立以审判为中心、审判中立、控审分离、控辩平等的诉讼结构;同时应当构建以法官为中心的刑事司法内部体制。刑事审判前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再审程序、执行程序也应当按照改革后的刑事司法体... 应当确立以法院为中心的刑事司法外部体制,建立以审判为中心、审判中立、控审分离、控辩平等的诉讼结构;同时应当构建以法官为中心的刑事司法内部体制。刑事审判前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再审程序、执行程序也应当按照改革后的刑事司法体制以及诉讼结构的要求进行诉讼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体制 司法体制改革 诉讼结构 死刑复核程序 审判中立 审判前程序 外部体制 控审分离
原文传递
中日少年司法制度比较与探讨
16
作者 向建国 张美英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3年第4期90-97,共8页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大陆少年司法制度,在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中国少年司法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在少年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以及犯罪少年的矫治方面,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但是这一制度本身...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大陆少年司法制度,在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中国少年司法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在少年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以及犯罪少年的矫治方面,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但是这一制度本身还不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司法制度 中国 日本 少年司法机构 构成人员 审判前程序 少年矫正制度
原文传递
卷首语
17
《刑事司法论坛》 2000年第2期3-4,共2页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人类进入新千年,《诉讼法论丛》第5卷又与读者见面了。《诉讼法论丛》于两年前破土而出,如今已新苗茁壮,深得学界美誉。它之所以能成为法学银河中闪耀的一颗新星,除了幸逢盛世、应运而生以外。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理论研究 比较研究 新千年 实务研究 审判前程序 刑事诉讼制度 民事诉讼 秘密监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