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文轩文集》的学术品质与审美格调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泉根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2-25,共4页
一 《曹文轩文集》首先验证了一个事实:作家可以学者化,学者也可以作家化;同时还原了中国文脉的一个传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关键词 《曹文轩文集》 学术品质 学术性 审美格调 艺术魅力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作家群的审美格调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淑玲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9-92,共4页
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创作,由于全民抗日的特殊历史条件和独有的地域风情,在悲壮、粗犷、广阔的生活土壤上,形成了文学风格的悲情之美、野性之美和自然之美,显示了东北作家群的特有审美格调。
关键词 悲情 野性 自然 东北作家群 审美格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卫文艺电影的审美格调再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97-100,共4页
文艺影片,最初起源于西欧,其发行的目的不是商业盈利,电影里没有夸张的电影特技和那些仅仅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而打造的荒谬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对生活、人性以及哲学的深层思考。文艺复兴之后,大量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文艺影片,最初起源于西欧,其发行的目的不是商业盈利,电影里没有夸张的电影特技和那些仅仅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而打造的荒谬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对生活、人性以及哲学的深层思考。文艺复兴之后,大量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随着19世纪末电影这一艺术载体的诞生,欧洲经典文学作品开始被改编成电影,自此,文艺影片雏形诞生,《基督山伯爵》《傲慢与偏见》等作品被搬上大银幕而让文艺电影开始为观众所接受。在法国现实主义浪潮影响下,文艺影片变成了法国最具特色的电影类型,而这也让文艺电影拥有了更加浪漫的表达。相对于主流商业电影来说,文艺影片所展现的状态是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因而局限了其观看群体,导致其在票房的反馈上远远不及追求高级特效的科幻商业巨制。然而票房从来都不是文艺片创制者的追求目标,文艺影片需要的是观众在心理和思维上的绝对认同,它向观众们传达的精神与内涵也是普通商业电影难以企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电影特技 审美格调 王家卫 经典文学作品 观众注意力 《傲慢与偏见》 《基督山伯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恽格论绘画的审美格调和境界 被引量:2
4
作者 樊波 《中国书画》 2020年第9期32-33,共2页
恽格(1633—1690,字寿平,号南田,江苏武进人),著有《瓯香馆集》,其中《南田画跋》主要反映了恽格的绘画美学思想。《南田画跋》中的美学思想归纳起来看,绘画的审美格调和审美境界是恽格集中探讨的两个主要问题。恽格对于审美格调的考察... 恽格(1633—1690,字寿平,号南田,江苏武进人),著有《瓯香馆集》,其中《南田画跋》主要反映了恽格的绘画美学思想。《南田画跋》中的美学思想归纳起来看,绘画的审美格调和审美境界是恽格集中探讨的两个主要问题。恽格对于审美格调的考察是围绕着"逸"这个核心概念展开的,但对此他有多种说法。如讲"天真"便为"逸",又讲"清净"则为"逸",还说"不落畦径""不入时趋,谓之逸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格调 江苏武进人 恽格 审美境界 论绘画 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乐府诗词中的“诗心乐意”审美格调阐释
5
作者 李曼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李白的诗词创作兼具高超的文学素养与音乐美感,富有独特的“诗心乐意”审美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流转中,“诗心乐意”的审美追求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着明确的体现。诗词与音乐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同时也有着各自的属性特质。... 李白的诗词创作兼具高超的文学素养与音乐美感,富有独特的“诗心乐意”审美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流转中,“诗心乐意”的审美追求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着明确的体现。诗词与音乐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同时也有着各自的属性特质。在李白的上千首传世作品中,有许多都在字里行间中洋溢着“诗心乐意”的审美精神。其中,《乐府诗集》所收录的163首作品特征最为明显。通过分类,发现李白在创作中对多种音乐体例青睐有加,并使文学语言与音乐融合交织,表达多种多样的内涵与心境。他的作品将文体、内容、文风与音乐旋律、调式、节奏等重要元素形成联动,从而产生多重审美交汇之感,生动体现出“诗心乐意”的美学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乐府诗词 诗心乐意 审美格调
原文传递
张九龄诗的审美格调
6
作者 杭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37-138,共2页
张九龄是继张说之后的开元政坛与文坛领袖。为官正直清廉,又颇有作为,是开元政坛最为活跃的人物之一,被称为开元贤相。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诗人。他有士君子超越功利、积极宏伟的功业追求,这就使他的诗具有一种超越凡俗的... 张九龄是继张说之后的开元政坛与文坛领袖。为官正直清廉,又颇有作为,是开元政坛最为活跃的人物之一,被称为开元贤相。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诗人。他有士君子超越功利、积极宏伟的功业追求,这就使他的诗具有一种超越凡俗的气质与清高的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九龄诗 审美格调 清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度与超逸——试论钱选绘画的审美格调重构
7
作者 张勤 《中国美术》 2016年第4期101-103,共3页
历代文人画往往不求形似,以文人思想与格调取胜,钱选为文人画的倡导者,提出了著名的"戾家画"理论,但是他本人却将深厚的绘画功力融入了士夫的修养与审美中,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与高洁的情操,从而完成了他的中国画审美格调重构并... 历代文人画往往不求形似,以文人思想与格调取胜,钱选为文人画的倡导者,提出了著名的"戾家画"理论,但是他本人却将深厚的绘画功力融入了士夫的修养与审美中,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与高洁的情操,从而完成了他的中国画审美格调重构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钱选对中国画审美格调重构不仅是为当时处于异族统治下的汉族儒生士夫排遣无奈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也成为文人画诗文书画融合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选 中国画 “士夫画”“戾家画” 北宋法度 审美格调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议视觉传播设计的审美格调
8
作者 任一琼 《广东印刷》 1999年第5期17-18,共2页
视觉传播设计也就是图形设计,正式形成于本世纪60年代初。英文:“图形”一词是“Graphic”,它的词意是: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像记号,是传播信息的视觉形式。 图形设计的发展经历过三次重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原始符号演变成... 视觉传播设计也就是图形设计,正式形成于本世纪60年代初。英文:“图形”一词是“Graphic”,它的词意是: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像记号,是传播信息的视觉形式。 图形设计的发展经历过三次重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原始符号演变成为文字。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带来第二次革命。如今的微电子技术、激光和纤维光导技术,使图形设计又产生了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促使图形设计进入一个超时空的领域。接踵而来的是如何充分体现设计者个人风格和计算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设计 审美格调 和谐 均衡 创意 印刷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与理性--晏殊与晏几道词的审美格调
9
作者 蔡伟 《文教资料》 2021年第12期10-11,26,共3页
晏殊与晏几道父子占据了“北宋词坛四大开祖”的两席之位。晏殊承上启下,史称“北宋倚声家之始祖”,晏几道被称“不愧是小令的圣手,把小令词的成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父子二人都是有灵心锐感的优秀词人,在词的审美格调方面,晏... 晏殊与晏几道父子占据了“北宋词坛四大开祖”的两席之位。晏殊承上启下,史称“北宋倚声家之始祖”,晏几道被称“不愧是小令的圣手,把小令词的成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父子二人都是有灵心锐感的优秀词人,在词的审美格调方面,晏殊给人以理性的圆润之感,晏几道给人以感性的绵密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理性 晏几道 感性 审美格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艺术素养 提高审美格调——戏剧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新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平 《艺术教育》 2015年第4期160-161,共2页
从创作角度来看,戏剧演员的审美格调是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的体现,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戏剧演员艺术造诣、文学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体表现。文章探讨了戏剧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格调... 从创作角度来看,戏剧演员的审美格调是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的体现,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戏剧演员艺术造诣、文学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体表现。文章探讨了戏剧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格调提高的作用,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创作出具有完美审美格调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表演专业 声乐教学 审美格调 艺术素养
原文传递
书中有格 画中有书——康守永书画的审美格调
11
作者 樊波 《艺术品》 2020年第4期34-41,共8页
虽与康守永神交已久,月月能看到他主编的《中国书画》,但很长一个时期却未能相见一晤……直至去年在临沂"王羲之书圣节"上一聚而叙,他斯文的谈吐,出色的会议组织能力,都给我留下了鲜明印象。在交流中,我得以一赏他近年来创作... 虽与康守永神交已久,月月能看到他主编的《中国书画》,但很长一个时期却未能相见一晤……直至去年在临沂"王羲之书圣节"上一聚而叙,他斯文的谈吐,出色的会议组织能力,都给我留下了鲜明印象。在交流中,我得以一赏他近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也令人眼前一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作品 审美格调 王羲之
原文传递
当代书法审美格调浅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玮 《书法赏评》 2013年第5期11-14,共4页
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写字艺术,书法艺术品的品位高低不仅仅取决于章法、字法、笔法、墨法乃至文化、意境等因素,更在于书法艺术品所体现出的精神气质——格调。“格调说”最早是论诗主张,此处借之,以论书境界之高低。
关键词 当代书法 审美格调 书法艺术 格调说” 精神气质 艺术品 高低 章法
原文传递
“大、密、变”的现代审美格调——读赵治平花鸟画
13
《金陵瞭望》 2011年第15期81-81,共1页
当代花鸟画正处于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的进程之中.探索成功者赵治平实现了现代意味与传统神韵的交融。从他代表性的力作《和鸣江南》《金秋神韵》、《醉秋》等.我们可以读到.“大、满、变”,构筑了赵治平花鸟画的现代审美格调。
关键词 现代意味 审美格调 花鸟画 形态转换 古典形态 神韵
原文传递
书画“逸品”的格调内涵和审美取向
14
作者 毛文睿 《中国书画》 2020年第11期14-17,共4页
"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是宗白华先生眼中审美格调应当追寻的理想境界。而此处"通天尽人"实指审美格调的"超越性",它"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 "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是宗白华先生眼中审美格调应当追寻的理想境界。而此处"通天尽人"实指审美格调的"超越性",它"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应当说,书画格调的审美内涵似乎在宗白华先生的阐发下变得生动明晰。其实,早在先秦时期,老子就以"道"的品格揭示出了书画格调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内涵 宗白华先生 审美格调 审美取向 理想境界 书画 通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文学的审美品位与审美格调——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曹文轩对谈活动于上海童书展首日举办
15
《为了孩子(2-7岁)(下)》 2018年第1期3-3,共1页
2017上海童书展开幕首日,受接力出版社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曹文轩以“儿童文学的审美品位与审美格调”为主题展开对谈。对谈中,金波认为: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必须有趣、有益、有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品位,金波认为,“品位”的... 2017上海童书展开幕首日,受接力出版社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曹文轩以“儿童文学的审美品位与审美格调”为主题展开对谈。对谈中,金波认为: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必须有趣、有益、有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品位,金波认为,“品位”的高雅是我们的作品写得很美、语言非常规范、写得很细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高雅还在于那个作品背后的东西,归结到底还是人性的高雅,人性的“有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作品 审美品位 文学作家 审美格调 曹文轩 金波 书展 上海
原文传递
翰墨绘书画,岭海照墨缘——胡根天艺术作品的审美格调
16
作者 严伍先 《美术文献》 2022年第5期55-57,共3页
胡根天是20世纪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写实主义视野相结合的拓荒者,更是广东地区现代美术教育与西洋油画风气的开拓者,不失为广东地区美术研究的重要人物。作为留日归来的画家,胡根天先得现代教育发声高地,构建了“华南现代美术的摇... 胡根天是20世纪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写实主义视野相结合的拓荒者,更是广东地区现代美术教育与西洋油画风气的开拓者,不失为广东地区美术研究的重要人物。作为留日归来的画家,胡根天先得现代教育发声高地,构建了“华南现代美术的摇篮”,较早地进行了审美理念的现实传达,对广东地区的现代美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胡根天个人的特殊经历中可以窥见其与岭南文化、广东现代美术教育的联系,而分析胡根天绘画题材的选择、绘画语言的表现,揭示其绘画中的写实主义笔墨和文人画色彩等审美特征,可以进一步解析胡根天植根现实、打破传统的绘画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根天 广东美术 艺术作品 审美格调
原文传递
编辑审美格调报纸版面和谐思路探析
17
作者 徐琳琳 《中国报业》 2023年第15期180-181,共2页
报纸版面的编排是有规律的,在报纸版面的编排中,如果只是长篇大论,就无法吸引读者。因此,报刊编辑要注重对读者视觉上的吸引,通过合理的版面布局,让版面设计既具有美学价值,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以编辑审美格调视角入手,对报纸... 报纸版面的编排是有规律的,在报纸版面的编排中,如果只是长篇大论,就无法吸引读者。因此,报刊编辑要注重对读者视觉上的吸引,通过合理的版面布局,让版面设计既具有美学价值,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以编辑审美格调视角入手,对报纸版面编排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找到新时期报纸版面编辑的和谐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审美格调 报纸版面 和谐思路
原文传递
娱乐·批评·人民——论“赵氏小品”的审美追求
18
作者 姜佳瑶 《艺术家》 2024年第6期124-126,共3页
“赵氏小品”以大俗代大雅的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在1990年至2011年间21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并连续13次荣获央视春晚“我最喜爱的节目评选”语言类节目一等奖,其成功的关键源于赵本山不可替代的表演风格,源于作品中对东北幽默方言的高度使... “赵氏小品”以大俗代大雅的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在1990年至2011年间21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并连续13次荣获央视春晚“我最喜爱的节目评选”语言类节目一等奖,其成功的关键源于赵本山不可替代的表演风格,源于作品中对东北幽默方言的高度使用,更源于其适配的搭档与强大的幕后团队。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赵氏小品”做到了娱乐、批评、人民三种审美格调的相互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本山 赵氏小品 央视春晚 审美格调 表演风格 美学风格 不可替代 审美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唐“四杰”文学审美的重大走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功正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4期158-164,共7页
初唐“四杰”诗的审美风格走向阔大、雄壮 ,体现了初唐人向上型的精神。山川景物和边塞诗文是其两大载体。羁旅生涯使“四杰”诗走向江山 ,开拓了生活和审美视野 ,孕育了诗审美的风骨和力度。以阔大之思体察和描述边塞荒漠 ,对于唐风之... 初唐“四杰”诗的审美风格走向阔大、雄壮 ,体现了初唐人向上型的精神。山川景物和边塞诗文是其两大载体。羁旅生涯使“四杰”诗走向江山 ,开拓了生活和审美视野 ,孕育了诗审美的风骨和力度。以阔大之思体察和描述边塞荒漠 ,对于唐风之确立实有奠基之功。“四杰”改变了六朝咏物型诗歌审美方式 ,带来了历史性进步 ;以赋为诗 ,形成壮大、磅礴的审美境域 ,改变了诗的小家风范 ,形成大家之气 ;诗的形式美的固定化 ,七言歌行的诗体壮大型形式成为“四杰”壮大型风格化表征 ,形成了五律的形式规范。“四杰”在诗歌史上具有两个方面的中介作用 :一是从宫廷诗到盛唐诗的中介 ,一是南北诗风融为一体的中介。他们大胆地开拓 ,洗涤了“六朝锦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四杰" 半大型审美格调 载体 变革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美术纸艺教学实践与尝试
20
作者 孙雪青 《天津教育》 2025年第6期135-137,共3页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应“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纸艺作为一种使用纸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而言有着新鲜感和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应“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纸艺作为一种使用纸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而言有着新鲜感和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同时,在纸艺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得到培养。本文主要基于小学美术纸艺教学实践展开探讨,分析如何通过构建多元情境、教授纸艺技法等策略提升纸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应用的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学校美育 教学成效 艺术兴趣 实践与尝试 融合应用 纸艺 审美格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