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模式与环境美育——阿诺德·伯林特论作为审美过程的成功教育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超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30-37,175,共9页
审美模式是人类审美体验与鉴赏的经验模型和决定要素,不仅呈现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蕴含审美发生的机理、特点与规律,还连接着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对于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至关重要。伯林特承续怀特海和席勒的美育思想,... 审美模式是人类审美体验与鉴赏的经验模型和决定要素,不仅呈现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蕴含审美发生的机理、特点与规律,还连接着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对于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至关重要。伯林特承续怀特海和席勒的美育思想,将环境审美参与模式应用于教育过程和社会环境的审美描述,不仅阐释了审美过程与成功教育过程的相似性及其应用价值,还为新时代建构可以涵盖各种审美对象的环境美育基础理论提供了“审美模式”的理论基石和“审美场域”的语境立场。这不仅统整了艺术、教育和社会过程审美的理论基础,还为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与评价、教育与社会过程的审美阐释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模式 环境美育 审美场域 审美过程 教育情境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 被引量:35
2
作者 姜秋霞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格式塔意象 文学翻译 审美过程 审美体验 美感因素 整体意象 艺术意象 语言结构 整体图式 语言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审美过程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伯海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8-74,共7页
审美原本于人的生命活动 ,肇端于其现实的生命体验 ;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 ,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审美又不能停留于生命体验 ,必须实行自我超越 ,才能上升为审美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是将原有的生命体验予以意象化改... 审美原本于人的生命活动 ,肇端于其现实的生命体验 ;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 ,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审美又不能停留于生命体验 ,必须实行自我超越 ,才能上升为审美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是将原有的生命体验予以意象化改造 ,使之成为可供观照的对象 ,并以审美的态度给予再体验。由此生成的审美体验亦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而进入审美领悟和审美愉悦 ,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下的生命感发。这一审美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审美的基本性能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验 自我超越 审美过程 生命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散文欣赏的审美过程 被引量:2
4
作者 肖素芳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8Z期176-177,共2页
散文欣赏是读者在观赏散文作品时特有的审美心理活动,因为欣赏对象的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抒写真情实感等特征,而讲究随意、随形、随情;然而要真正深入地对散文进行审美鉴赏却也不易,其中包含着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关键词 散文 欣赏 审美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主体观中的审美过程论
5
作者 王晓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141,146,共7页
随着当代生理学、心理学、哲学研究的进展,有关独立灵魂实体的假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摒弃,精神日益被领受为身体的活动和功能。从这种身心观的角度看,审美的主体只能是身体,美学研究也应该以身体主体论取代精神主体论,从身体主体出发... 随着当代生理学、心理学、哲学研究的进展,有关独立灵魂实体的假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摒弃,精神日益被领受为身体的活动和功能。从这种身心观的角度看,审美的主体只能是身体,美学研究也应该以身体主体论取代精神主体论,从身体主体出发重构完整的审美过程。身体-主体是实在者,实在者能够直接与其他实在者打交道,建构起以自己为中心和枢纽的世界,这是身体-主体在本体论意义上的优越性。在组建世界过程中,身体-主体扮演着三种角色:(1)作为筹划者的身体-主体;(2)作为中心-枢纽的身体-主体;(3)作为原始尺度的身体-主体。这三种角色使身体-主体不断以总体蓝图和它所涵括的理想意象为依据审视、评估、鉴赏现实之象。如果现实之象符合理想意象,那么,身体-主体就有可能产生审美愉悦。不过,任何实在者都在宇宙中占据着独一的位置,皆具有仅属于自己的本体论规定性,均非身体-主体可以任意支配的质料,所以,要成功地与其他实在者结缘,人必须在试图同化它们时顺应其自立品格,最终把主体和对象两方面的片面性取消掉。由此可见,具体的审美过程总是从属于身体-主体与其他实在者复杂的联合与博弈,展开为包括重构、评估、认同、顺应在内的复杂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主体观 重构 审美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过程与教育过程的比较分析
6
作者 麦志强 《现代教育论丛》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6-29,共4页
“审美教育”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一种深刻的含义,就是要求人们把“美”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把“美”溶进教育活动之中,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借鉴和引进审美活动的行为特征,促进审美过程与教育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 “审美教育”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一种深刻的含义,就是要求人们把“美”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把“美”溶进教育活动之中,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借鉴和引进审美活动的行为特征,促进审美过程与教育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本文试图通过对审美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比较分析,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过程 审美活动 教育过程 审美主体 比较分析 审美意象 思维活动 外界事物 教学过程 审美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散文欣赏的审美过程
7
作者 雷红英 《科教文汇》 2006年第12期148-149,共2页
散文欣赏是读者在观赏散文作品时特有的审美心理活动,因为欣赏对象的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抒写真情实感等特征,而讲究随意、随形、随情;然而要真正深入地对散文进行审美鉴赏却也不易,其中包含着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直观、复现、共鸣、... 散文欣赏是读者在观赏散文作品时特有的审美心理活动,因为欣赏对象的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抒写真情实感等特征,而讲究随意、随形、随情;然而要真正深入地对散文进行审美鉴赏却也不易,其中包含着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直观、复现、共鸣、领悟与回味等五个层次或者阶段,是散文欣赏的审美过程的大致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欣赏 审美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
8
作者 赵梅枝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10期55-56,共2页
音乐欣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它主要表现为有各种审美心理要素相互结合而产生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审美感知开始进入审美体验,最后达到审美感悟。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差异性 审美过程 欣赏主体 审美主体 审美感知 审美认识 审美感悟 审美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学接受的审美与非审美过程
9
作者 王家发 《琼州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6-59,共4页
“文学接受”一词是随着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接受美学(Rezeption sasthetik)的兴起而广泛流传的。接受美学的创立者是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接受美学给传统的文艺理论带来了新的生机,主张从读者的视野来研究文学,使文学研究的注... “文学接受”一词是随着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接受美学(Rezeption sasthetik)的兴起而广泛流传的。接受美学的创立者是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接受美学给传统的文艺理论带来了新的生机,主张从读者的视野来研究文学,使文学研究的注意力从文本一极向读者一极转移与倾斜,文学接受活动变得与文学创造活动一样甚至还要重要。而要研究与正确地理解文学接受活动,就必然离不开对文学接受的具体过程的研究,因为文学接受活动的形成与终结,必然要通过文学接受的具体过程来实现。由此可见,对文学接受的具体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 接受者 艺术境界 审美再创造 接受美学 审美过程 文本 过程 阅读接受 审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华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1期22-24,共3页
“艺术鉴赏”是对各种不同门类艺术的完整的动态审美过程和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其三个组成部分——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各有特点,缺一不可,三个阶段依次递进,呈现出阶段性... “艺术鉴赏”是对各种不同门类艺术的完整的动态审美过程和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其三个组成部分——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各有特点,缺一不可,三个阶段依次递进,呈现出阶段性与层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过程 艺术鉴赏 心理机制 心理因素 创造活动 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 层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艺术体操外形式审美过程的心理初探
11
作者 薛桂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3-66,共4页
任何一套有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艺术体操,全套动作或组合都是通过审美主体(裁判、观众)对它进行评价的。艺术体操是通过运动员自身的动作,和手持轻器械在有韵律和节奏的音乐中完成的,属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它使审美主体在感知过程中受... 任何一套有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艺术体操,全套动作或组合都是通过审美主体(裁判、观众)对它进行评价的。艺术体操是通过运动员自身的动作,和手持轻器械在有韵律和节奏的音乐中完成的,属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它使审美主体在感知过程中受到动觉的感应,主体的动觉体验在这类艺术欣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审美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体 外形式 审美过程 艺术欣赏 感知过程 艺术体操 心理效应 和谐感 暗示作用 情绪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审美过程中的“移情”
12
作者 董伟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5期114-116,共3页
在人类审美活动中,大量存在着如下事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摆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怜霄”,“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等等。自然景物在人看来有了思想、感情、性格、行动和生命。这种现象,美... 在人类审美活动中,大量存在着如下事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摆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怜霄”,“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等等。自然景物在人看来有了思想、感情、性格、行动和生命。这种现象,美学家称之为“移情”,认为这是人在观照或欣赏事物时产生“移情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境” 审美过程 劳劳 条件反射 自然景物 移情作用 春蚕 崔莺莺 刺激物 无条件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过程中的偏爱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宪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46-51,共6页
偏爱价值,最初是美学从经济学那里引进的一个概念,即某物对一般人一文不值,而对某一人或某部分人却是无价之宝.篦梳在妇女与和尚的眼中,价值有天壤之别.少妇珍重她得到的第一枝玫瑰花,而世人对此并不在意.在审美过程中,偏爱是人们追求生... 偏爱价值,最初是美学从经济学那里引进的一个概念,即某物对一般人一文不值,而对某一人或某部分人却是无价之宝.篦梳在妇女与和尚的眼中,价值有天壤之别.少妇珍重她得到的第一枝玫瑰花,而世人对此并不在意.在审美过程中,偏爱是人们追求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适应生活的一种超常的情感.原则上,“美是一种价值.”可以确信,价值存在于美.审美价值是指客体能引起主体的审美感受,而且还在于客体具备某种属性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价值多种多样,审美价值的范围也极为广泛.偏爱价值是由偏爱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是对人的某种特殊感情的一种补偿.它可以影响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审美过程中形成的偏爱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过程 审美理想 审美趣味 审美活动 审美价值 审美需要 审美感受 客体 美学 主观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审美过程的共性原则
14
作者 黄金波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2-113,共2页
当今社会上,音乐已进入到每一个从事音乐和不从事音乐的家庭.当然,音乐是神圣的,人们之所以热爱音乐,是因为音乐所表达、所唤起和沟通的是人类生活当中最神圣的人的情感的交流.音乐也是神秘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耳朵和它打交道.因此... 当今社会上,音乐已进入到每一个从事音乐和不从事音乐的家庭.当然,音乐是神圣的,人们之所以热爱音乐,是因为音乐所表达、所唤起和沟通的是人类生活当中最神圣的人的情感的交流.音乐也是神秘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耳朵和它打交道.因此,我们很难感受出它的实体,但又知道它确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过程 共性原则 主题 《朝景》 音乐欣赏 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历审美过程 培养审美情趣
15
作者 杨叶红 《文理导航》 2014年第25期4-4,共1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可见,美育已被列为语文教学目标之一。
关键词 审美情趣 审美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 培养 思想道德修养 优秀文化 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鉴赏的审美过程
16
作者 傅德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69-71,61,共4页
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鉴赏必然是读者心灵颤动的记录。但是,对一篇散文作品的认识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完成的。因此,鉴赏的审美过程一般要经过直感、再现、共鸣、析质四个阶段。第一、直感直感,即... 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鉴赏必然是读者心灵颤动的记录。但是,对一篇散文作品的认识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完成的。因此,鉴赏的审美过程一般要经过直感、再现、共鸣、析质四个阶段。第一、直感直感,即直接感受,好、坏、优、劣,是读者接触散文作品以后的第一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散文 作品 鉴赏 审美过程 审美认识 直感 第一印象 读者 作者 四个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危险的话题——关于创作和审美过程中的“神秘感”
17
作者 陆晓声 陆光明 《文艺评论》 1988年第3期72-75,共4页
将“神秘感”作为一种理论范畴郑重其事地引入创作和审美过程加以论述,首先就有故弄玄虚之嫌,稍有差池,更会成为“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勾当。 然而,《红楼梦》给人们以什么?曹雪芹初衷到底怎样?自传、寄托幽愤、哀挽、爱情悲剧、性格... 将“神秘感”作为一种理论范畴郑重其事地引入创作和审美过程加以论述,首先就有故弄玄虚之嫌,稍有差池,更会成为“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勾当。 然而,《红楼梦》给人们以什么?曹雪芹初衷到底怎样?自传、寄托幽愤、哀挽、爱情悲剧、性格悲剧、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过程 文学艺术作品 错位幅度 审美能力 小说创作 心理机制 作家 性格悲剧 接受者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教学中的审美过程例谈
18
作者 王静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23-124,共2页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 ,始终贯穿着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对这个过程各个阶段审美心理特征的探讨和研究 。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审美过程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审美过程探寻美的本质
19
作者 丁红新 《高师函授学刊》 1995年第2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审美过程 指向性 潜意识理论 心理适应 表层意识 中枢神经系统 心理情境 感觉阈限 运动规律 生理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审美过程 培养审美情趣
20
作者 单守振 《文理导航》 2014年第4期5-5,共1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美育已被列为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美育已被列为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美的欣赏力、美的感受力和美的表达力,从而熏陶学生的灵魂,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呢?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培养 审美过程 优秀文学作品 情感发展 美育因素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